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27929阅读
  • 1982回复

【原创】东行漫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edyin
只看该作者 1840 发表于: 2010-10-21
Spensor兄!你讯号线的接线头和喇叭的头用的的什么牌子啊?效果如何?电源线的头又是什么?解码器的效果如何?没想到你练CD都调整了,呵呵!工程大了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841 发表于: 2010-10-21
回 1846楼(edyin) 的帖子
喇叭线直接裸线锁上即可。

讯号线头子用了三种:古董上锡,卡达斯(用在黑胶输出),另一种是度铑外包碳纤维.

电源头子:三越,wattgate , 欧亚德三种.

这线特色两端延伸好,声音自然,但不能并成多股,最好电源,讯号,喇叭全套都用。

解码器:带黑胶味道。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842 发表于: 2010-10-22
這次調整音響系統順道把黑膠系統一併弄的完善點,包括洗唱片機,四個小水平儀,唱針放大鏡,靜電刷子。

除台灣運來還沒拆箱的唱片外,又定了71張唱片,可惜現在進口一次不能超過20張,只好分四批寄來,

其中一个大包子,巴赫康塔塔,哈农库特指挥,第1-27集,中间少掉第16集,一共27盒,每盒2LP,德律风根德国头版

等有機會在找這少掉第16集,另外沒定到马勒第二交响乐“复活”,克莱姆佩勒指挥,EMI英国黑白邮票狗版也是憾事之一,

當時寫馬二就是根據這個版本的CD.
[ edit_post ]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843 发表于: 2010-10-31
這兩天有朋友自杭州來,在他那也聽過這張三盲鼠的精選集,音樂即出他的第一句話;怎麼差這麼多,這才是聽音樂。

當然普通版CD與這金碟版是有段差距的,音響系統層次也不同。但欣賞音樂的享受是相同的,好的音樂隨時間過往卻似醇酒般的讓人品味。

三盲鼠的CD我買的不多,這張精選集卻是聽的最多的。曲曲動聽特別適合夜晚來聆聽,每回總是勾起腦海中絲絲回憶。

在這張CD內頁裡寫著錄爵士樂的竅門。摘錄如後;

『現場』演奏是爵士樂的神隨。爵士樂不同於古典音樂,爵士樂不是一成不變的按照樂譜演奏,永遠不可能用樂譜去記存爵士樂。

爵士樂的美妙之處在於演奏者本人急性的去發揮當時的感受,它的特性就是直接與聽者溝通,這種現場感受,使演奏者匯就聽眾的反應

而反應。換言之,一張爵士樂唱片就是一個重要的溝通媒介。

爵士樂讓人著迷,因為它是一種使人興奮的共鳴,是動態的感情,是節奏的風格。爵士使人醉心是;它是活的音樂,是此時此刻的感

覺。爵士樂永遠是此刻的音樂。

對於三盲鼠這種爵士情懷,雖然出版不多,卻張張精彩,在聽他們的CD總是讓人享受著一種現場氣氛的鮮活感。

在這張精選集裡最愛的曲子是『惡水上的大橋』(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作曲是 Simon And Garfunkel,他們的曲子都帶著幾分

人文色彩,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還是在高一,由Ray Conniff &singers這個合唱團演唱版本,而今已三十多年,喜愛卻是不減當年。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Simon And Garfunkel

When you're weary
Feeling small
When tears are in your eyes
I will dry them all

I'm on your side
When times get rough
And friends just can't be found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When you're down and out
When you're on the street
When evening falls so hard
I will comfort you

I'll take your part
When darkness comes
And pain is all around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Sail on Silver Girl,
Sail on by
Your time has come to shine
All your dreams are on their way

See how they shine
If you need a friend
I'm sailing right behind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ease your mind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ease your mind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844 发表于: 2010-11-10
最近订的90几张唱片,已经收到60张还有两包已到国内,估计这礼拜可以收到,这订的唱片都不错,

其中巴赫康塔塔,哈农库特指挥,第1-27集,中间少掉第16集,一共27盒,每盒2LP,德律风根德国

头版.。

今晚把唱片换上外套,看到有些唱片后面写的注记,顿时心有戚戚,似乎千里知音相逢,真一乐事。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845 发表于: 2010-11-14
托毛兄向男方訂購的CD今晚收到,主要是一個爵士大包,julia fisher,jansen,keikolee以及科崗這五類,今晚把keikolee的五張CD聽了

一遍。聽爵士樂最好是把燈光調暗,留盞小燈,倒杯酒,有若置身酒館裡,特別是在這已有寒意的夜裡,音樂多了幾分溫暖,隨著酒意

沁入你的靈魂。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846 发表于: 2010-12-22
重回昨日. (Being.Erica)

最近買了這部影集 『重回昨日(Being.Erica)』,這已經是第二季,據說地三季正在美國上演

中,這部影集與以前曾提到過的雪山鎮(EVERWOOD)都是讓我覺得很棒影集的,談得是家庭與人

生問題,對於生活裡的問題與人性刻劃的如此清楚,特別是每一集裡總有一些旁白會引起我的一些

念頭去延伸出一些想法。

重回昨日的故事敘述著一位沒有工作,沒有男友的剩女,在自己后来糟透了生活中,遇到一位幫助她改

變的醫生,在她面臨種種挫折、壓力、抱怨等負面情緒時,帶她回到過去看到問題,讓她重新再來

一次,以彌補過去錯誤,來解除現在的她內心負面情緒。當然她的生活、工作、愛情等也陸續得到

改變。

這部影集所以深得我心,正與我十天前在北京幫一位經營會所朋友忙時所提到的觀點一致。這趟北

京的緣由其實是另外一位朋友前去幫忙最佈置會所,原來計畫一個星期,最後卻拖到兩個禮拜似乎

還不知止於何時才能脫身。為了替他解圍,特地飛去北京看看,順便找出問題所在,當然最後提出

問題的徵結是工作方式出了問題,我的朋友應該是要帶著這位北京朋友一起佈置會所並教他如何如

何當一個老闆,所謂給他魚不如教他如何釣魚。

在北京待了五天,拍了會所一百多張有缺點之處的照片給他,讓他看到問題按圖改善。其中有一天

晚上常談中有三個重點很意思;

一,品牌樹的概念,過去創業所建立的招牌,有沒有變為品牌去維護,更進一步有沒有創新原來的

產品更吸引消費者,再是有沒有善運品牌信譽去開創衍生產業。

二, 從事門市服務行業,作為負責人必須注意品味與細節,沒有品味難以引起客戶認同你的產品

價值,沒有細節做不好服務品質,服務事靠一點一滴要求去累積出來。正好三天前他與我通話提到

北京主管文化產業的領导到到台灣,去到誠品書店,讚譽有加並以此勉勵他能朝此目標努力。再次提

醒他品味與細節事他弱項,須加大力度去做。

三, 兩年前公司如何?過去的成功與失敗的因素清不清楚,如果又機會再來一次,會怎麼做更

好,如果2015年12月6號我門還坐在這裡對談,你的事業會是如何?過去是未來的老師,生命總是

再反覆發生,也一再教導著我們要內觀生命,自然就會提高自我質量。

生命當然不能像這部影集重來一次,但人生往前行走卻可以不犯二錯。再看这部影集的同時也找出

木匠兄妹唱的這首歌 Yesterday once more作為生命裡已經逝去部份的緬懷。

Yesterday once more

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ed to the radio
Waitin’ for my favorite songs
Waiting they played I’d sing along
It made me smile
Those were such happy times
And not so long ago
How I wondered where they’d gone
But they’re back again
Just like a long lost friend
All the songs I loved so well
(*) every sha-la-la-la
Every wo-wo-wo
Still shines
Every shing-a-ling-a-ling
That they’re starting to sing’s
So fine
When they get to the part
Where he’s breakin’ her heart
It can really make me cry
Just like before
It’s yesterday once more
Lookin’ back on how it was
In years gone by
And the good times that I had
Makes today seem rather sad
So much has changed
It was songs of love that
I would sing to then
And I’d memorize each word
Those old melodies
Still sound so good to me
As they melt the years away
All my best memories
Come back clearly to me
Some can even make me cry
Just like before
It’s yesterday once more
[ edit_post ]
离线summerhugh
只看该作者 1847 发表于: 2010-12-26
回 1852楼(spenser) 的帖子
受教了~2年前就看到L大叔分享为人听音各方面的心得,一直到现在还是孜孜不倦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848 发表于: 2010-12-31
虎年眼看已到了虎尾巴,再兩個小時一跳進入兔年,虎兔二者,一大一小,一猛一溫,但願午夜各地的煙火能讓威猛的虎年能縱虎歸山,輪

替到溫和的兔年在這歲末寒冬新的一年如兔躍起。

在這跨年的午夜,不同往年的是離開上海去看杭州的午夜煙火,隨著高鐵時代的來臨,滬杭之間四十五分鐘即至,意味著在車上大概只能聽

一首交響曲的時間就已經到杭州,如果聽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還只能聽到第四樂章,最精彩的第五樂章歡樂頌都還沒開始,速度縮短了距離

,也改變了人的生活圈,更改變了人際交往。

在車上看到雜誌裡的幾則訊息,FACEBOOK的老闆馬克.札克伯格,登上2010年時代年度風雲人物,而FACEBOOK 的網路人際關係用戶已高達五億,

也造就出馬克的億萬身價。

但是不管高鐵的速度與網絡的方便,對人際關係而言是人際之間的數量增加拔高還是人際往來的質量深度更好。

另外一則是全球生物加速滅絕,目前地球上每一小時消失一個物種,只有人卻是逐年增加,環境的破壞,地震、沙塵暴、全球暖化與極寒的

氣候矛盾,罪魁禍首不言而喻。

再則,2010年,房價、物價、失業人口、也在虎年裡威猛生風讓人可畏, 諸般調控政策與手段卻未見效。雖然起因眾多但脫離不了人為色

彩。

2010年看是諸般紛亂,可喜是在雜誌中有人呼籲『我門需要更精緻的生活』,的確在過去十年的高速成長,改變了很多生活形態,或許我

們比以前更有錢,但未必是會花錢,有更好的硬件,缺少的是多軟件,有更大生產技術與能力,

更缺的是創新。

由硬實力轉向軟實力,是要由人性生活做起,生活美學是一門大功課,起始點在於;

懂得欣賞, 欣賞他人、欣賞自己、也欣賞大自然,才會愛人惜物。

懂得尊重,尊重他人、尊重自己、也要尊重環境。才會有和諧社會。

懂得教養, 教養自己身教言傳,影響他人,也才會有教養的下一代。

在高鐵上的四十五分鐘裡,前座的兩家人帶著三個小孩,可能首次乘坐高鐵,三個小孩興奮的喧鬧著,卻無視全車的安寧。這分心情讓我想

了很久,要到何時我們才有懂得尊重的下一代?2010年要過去了,2020年可能嗎?2030年我可能看不到了。即是如此, 最後一夜,等下

找出普契尼的蝴蝶夫人,聽聽那首『美好的一天』,在詠嘆調裡我對未來還是滿懷希望。
离线summerhugh
只看该作者 1849 发表于: 2011-01-01
回 1854楼(spenser) 的帖子
我觉得facebook除了给人建立联系外,分享了很多信息,通过facebook进行实时交流的人很少,查看分享信息的人很多,比搜索引擎更快的加速了信息的交流,并且也相当于筛选了信息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850 发表于: 2011-01-01
我曾经与朋友聊过,你认识的人里面当你有困难时会挺身而出帮助你过去有多少?有多少人会对你说真话?朋友在精不在多,在于彼此认识的

深,认识的真,比认识的多要来的重要,这一辈子有五十个真朋友足矣。
离线summerhugh
只看该作者 1851 发表于: 2011-01-07
由于思想的开放和网络的发达,我觉得现在交个朋友比以前容易的多,所以门槛低了,知心的也就少了。
人也越来越理性,挺人而出的,就更少了

info_post_2
我曾经与朋友聊过,你认识的人里面当你有困难时会挺身而出帮助你过去有多少?有多少人会对你说真话?朋友在精不在多,在于彼此认识的
深,认识的真,比认识的多要来的重要,这一辈子有五十个真朋友足矣。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852 发表于: 2011-01-12
認識colin三年了,認識的緣由在於送給朋友的一套音響,在前面帖子已經說過了。每年回台灣都會到他那,總是聊一整晚直到清晨四、

五點才離開。平日上他的部落格看看他的近況,或是透過SKYPE聊聊。最近看到他花了不少時間進行錄音工作。去年他就在嘗試找些

願意讓他側錄的音樂演奏者錄音,而今年他參與的錄音越來越多,也在不同形態的演奏錄音中不斷贈近他錄音的經驗。

對於colin,從事音響行業,他的形態屬於作坊式的經營,實在有些不太像商人,跟他接觸的感覺是他應該去從事研發工作,他對有挑戰

性的東西比較有興趣,所以從功放、CD、解碼器、黑膠唱盤、唱臂、唱頭、喇叭都開發出屬於他獨特音色的產品。除了開發新產品,

我還看到他喜歡研究工具,這樣可以幫他節省製作的過程與時間,對問題思考點很周全,在關鍵點上不斷試驗、觀察、分析與歸納。

,除音響外他在聆聽音樂、烘豆煮咖啡、攝影、甚至煮飯上都可算是達人級的程度,能做到如此也是因為他的這些特質所致。

下面這篇是在他部落格提到最近的錄音經驗,不僅從錄音者角度,也從聽CD的人角度去思考,轉貼過來與大家分享。


一片CD的產生 會遇到的事

最近在實戰上錄了很多聲音,包含將近一星期的功學社音樂廳錄製弦樂,以及在高雄馬沙里斯爵士音樂酒館的錄音,多了很多心得,

若是放在音樂 CD 的出版上,會遇到的許多問題,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想作一張CD ?

        在我製作機器以及聆聽音樂上的經驗,很多好聽的聲音,是來自於 50~70 年代的錄音,存在於 CD 或是 LP 載體,這些美好的聲

音大家會引起大家去追求,一部分是音樂家的風格,另一部份我認為是錄音的關係,當然最近還是有許多很好的錄音,像是 Channel

這家公司,錄的就非常好,而我一直想把我對音樂重播的觀念,好好的紀錄在一張 CD 上面,加上一直斷斷續續的研究一些錄音的相

關器材,"作一張CD" 這個想法漸漸形成。


        我錄很多現場的聲音,很多人也對我表示過很多正面的回應,這其中包含音響性的建議,像是音場寬度,音像定位等等問題,音

樂性的方面我自己抓,大體上就是該有的聲音都要錄下來,注意整體平衡感,可以很耐聽 ... 等等幾點,綜合以前的聆聽經驗,我大約

是抓到我要的聲音特性,特別是音樂性這一點,會盡量的保留 (或是做出來 ),在某一個角度看來,我想複製那個年代的聲音特色,這

也是一個挑戰。


         再來是怎樣做 ?

       當初我真的有些搞不清楚狀況,想說把錄音搞好就行,認識愈多,愈是遇到問題,但也不可以說是問題,因為整個過程就是這

樣,只是我開始接觸到而已,
        
        1, 音樂家的部份 ----- 我接觸到的音樂家,一談到出片子,多是打退堂鼓居多,難度在哪裡,就像一個人叫他出來開攝影展一樣困

難,起初,我用音樂欣賞者的眼光去看錄音這件事,聽的相當高興,但是音樂家總是以嚴苛的態度來看,就算是裡面有 99 % 的正

確,錯誤只有 1%,或是只有一個音不準,也會非常在意的去擔心,怕同行聽到而看笑話,而不管我聽的高不高興。 在多次的錄音經

驗後,我回頭看看我的 CD ( 或是 LP ) 收藏,到底有多少音樂是拼湊出來的 ? 這一點跟錄音年代有關係嗎 ? 我喜歡富有音樂性的 50

~70 年代錄音 ( 非數位錄音的時期 ),是這樣做出來的嗎 ? 技術進步了,音樂感卻不見了,有可能是這一點影響嗎 ?  (當然這只是一部

份而已 )

       我有用心在作一件事,那就是遊說音樂家站出來,有進步,但是要等明朗化再公佈,免得造成壓力,如果你是做好準備的音樂

家,想出一張片子,也可以跟我談看看,也許可以合作一下,當然你必須接受我的聲音表現方式。時間一直進行,每一個人都會老

去,你我都一樣,是不是要留下一些什麼的,可以好好想一下。結果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挑戰的過程一定會是對雙方都有進步,我用

正面態度去對待。

      2, 音樂部份 ---- 要用哪一個標準做,做到哪裡,在功學社錄音的那幾天,是李哲藝主導整個音樂的進行,稍稍發現音不準,或是一

點不整齊,會馬上喊停,全部從來,一首曲子是分為好幾段錄的,我不習慣這樣的方式,但是迫於現實只好這樣做,否則錄一首曲子

(四分鐘)也許要花一整個下午,還不一定錄的起來,這一點讓我挫折感很大,因為那是跟我的大原則相反方向的,我喜歡的是一整首

持續進行,音樂性才會好,也或許,我是用感情來面對正確的音樂演奏,是一個錯誤觀念。

       在馬沙里斯爵士酒館部份,遇到一樣問題,音樂家會為了哪一個音不準而放在心上,他才不管我聽的正高興的音樂,縱使大家都知道,

再來一次把聲音弄準了,音樂性也許沒有前一次來的好,但音樂家就是會在意,不可能放過。 朋友介紹我看焦元浦寫的 "遊藝黑白 --- 世

界鋼琴家訪談錄" ,裡頭有提到音樂家面對這個問題的態度,我喜歡的柯爾扥,喜歡的是留下音樂性,而接受彈錯音的事實,當然也有人不

這麼想。

       你喜歡 柯爾扥( Alfred Cortot ) 嗎 ? 有機會可以聽音一下,留下的是單聲道錄音(mono),一點都不誇張,但是你聽的出來他是大師

級的鋼琴家。

  
       剛剛回應了一篇留言,我有提到流行音樂的部份,那是我不熟悉的區塊,以前只買過一些唱將型的歌手,像是萬芳/ 蔡琴 / 陳綺

貞 .....  這幾位,所以這一篇,我說的是古典樂以及爵士樂的部份,來一張爵士樂照片 ----

  
       錄爵士樂的部份,一樣是開始遇到問題,怎樣做 ? 現場的音樂性很好,那是先前練習時做不到的,我曾經放現場的錄音以及練習

的錄音,讓大家聽聽看,大家的聽感都一樣,美則美已,總是少了一份激情 ( 我們需要那麼多激情嗎 ?  另一個問號 ) ,因為馬沙里斯

爵士酒館的相助,我得以練習的心態錄下很多場的聲音,現場音量很大 ( 無法交談的音量 ),而且很多樂器是插電的,我用錄音結果去

跟樂手溝通,慢慢的,開始不插電了 ( 除了電吉他 以及 BASS ) ,每錄一次,就回來跟我有的爵士樂片子做比較,再做調整,直至目

前為止,維持兩聲道的錄音,是到一個平衡可以聽的地步了,有興趣可以到我店裡聽聽看,還有一個地方聽的到,Facebook 裡搜尋

"Olivier Baron" ,裏面有影片,建議可以先聽這一首 --- You & the Night & the Musi ,聲音的部份是我錄的,可以聽到還不錯的感

覺。

  
        3, 錄音部分 ---- 這部分我會繼續用心,不排除在維持音樂性的前提下,用第三支或是第四支麥克風 ( 已經開始了 ),或是極少量的

後製。錄音場地以現場為主,是演出版還是錄音版,我會斟酌一下,或是跟音樂家做討論。

       4, mastering ---- 後製部分,這是很專門的一部份,包含整張CD的平衡,音量,器樂的比例 .....,我還不會做,可以接受交給專業

人員製作。

       5, 壓製 / 印刷 / 出版 ---- 還沒到這裡,我大略知道將會遇到的問題,身邊有許多朋友是這個行業的,我比較不擔心這部份,

       音樂好好做就賣的出去嗎 ? 錯,但是我知道不好好做,一定沒人要買。這是最後的行銷會遇到的問題,我希望好好的把音樂作

好,是不是有人想買那就要真的上市了才知道。我一直想一個問題,音響玩家會找好音樂來聽,而且總會覺得一個好錄音是難得的,

很多聽古典樂的,還花下大把金錢去買 LP 來聽,對我來說 LP 跟 CD 都是音樂載體,CD 好好做,聲音不至於輸給 LP 太多,用家也

不用去麻煩搞一套 LP,這樣應該會有人買吧 ??

      嗯,現在目標很明確了,就是做出音樂性不輸 LP 的等級,是不是做得到 ?

       2010 年最後一天,我在馬沙里斯爵士酒館錄下史茵茵唱歌,四個樂器 ( sax , piano , double bass , drums ) 加上一個人聲,

       我帶去兩支古董麥克風,一支是 Shure 55s , 另一支是 EV 635A,都是動圈麥克風,茵茵試過以後決定使用小支的 EV-635A,可

以顯現出他高音的轉折,相當好聽。
  

        從聆聽者的角度來看軟體

  1, 如果我今天去聽音樂會,坐在二樓第五排,聽的是小提琴奏鳴曲,我會期望聽到什麼 ?  --- 清楚的琴音加上適當的空間迴響,結果

會怎樣 ? 足夠的清晰度加上一些空殘響,但還是滿足的,如果將麥克風放在這個點去錄音,結果就是空間音太多,琴聲太少沒細節,

一樣是現場的聲音,在現場聽跟錄下來聽,結果就是差很多,我想,在現場時,心理上會有一個主動濾波器濾掉一些不想聽的,或是

說注意聽想聽的那一部份。   我現在想做到的就是這一點 --- 足夠的清晰度,加上適當的空間迴響,這才會跟心中所期望的音樂不置於

差距太大。

    2, 音量問題 ,以爵士樂來說,double bass 是現場最小音量的樂器,但是錄音結果幾乎都是最大的一支,鼓組音量大到不行,但往

往是鷺最小音量的 ( 當伴奏 ),鋼琴的音量也很大 ........... ,我的意思是現場的聲音平衡,跟在家裡聽到的聲音平衡根本不一樣,如果

很簡單的將現場聲音錄回去,不是吵到不行,就是有一兩樣樂器會不見,我後來所做的調整,算是部分的拿現有錄音坐參考,調到一

樣的比例,聽起來才不會怪怪的,

    3, 曲目的影響 , 大多數的人聽巴哈無伴奏小提琴,會需要很多空間音,聽起來感覺比較對,迴響不夠聽起來很奇怪,但是改為

paganini 的曲子時,快速的運功就不需要迴響太多,否則只會聽到混在一起的聲音,這也是聆聽心理或是習慣的影響吧。至於大編制

的曲目,那又是另一番境界了。

    4, 音響迷需要的定位感  ,我覺得這一點跟很多我的想法牴觸,在音域平衡的要求下,要做到自然定位相當難,除非是幾個樂器的音

量相當,就可以做出相當自然的音像位置,若是樂器音量差距太大,麥克風的拾取點就必須調開,這時的自然定位就會被打散了,這

也是後來的錄音會採取個別錄音,然後按照樂器定位,以後製的方式放在該有的角度上,還可以調整遠近距離,讓音響玩家聽到他們

需要的定位感,如果你喜歡聽現場演出的錄音,你會覺得一個自然感,那個自然感是我喜歡的,我的錄音會先將這一點擺在前面,因

為那是我喜歡的聲音。

     5, 保留多少激情 ?  音樂會會靠一些演出效果來取得現場的氣氛,這些效果要不要保留 ? 留下來了,在家裡聽會不會太爽,若是連

續聽個 5~10 次勒 ?  這個問題我想很久,真的是要抓到平衡很難,太激動的音樂聽不久,太少激情的音樂會不生動,做到平衡又耐聽

才是對的。

    6, 演奏家的心情 ,音樂被記錄下來,就是想重播時會有近完美的演出,或是說帶到某一個情境上,購買軟體的人,可以重複聆聽而

不厭倦,這一點對演奏家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所以我最近的注意力倒不是放在演奏技巧上,而是演奏的人心理在想什麼,也許這是買

軟體的人很注意的一點。

     從上面幾點看來,似乎談的是錄音跟現場根本不一樣 ? 沒錯,我就是這個意思,但是要你在事後重播時,聽到音樂卻是會回想現場

的感覺,我想做到這一點,挑戰一下。


[ edit_post ]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853 发表于: 2011-01-13
一片CD的產生 會遇到的事(文中所附照片)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854 发表于: 2011-01-13
一片CD的產生 會遇到的事(文中所附照片)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855 发表于: 2011-01-30
最近聽的一些CD
[ edit_post ]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856 发表于: 2011-01-30
DORIAN的CD,錄音一向不錯,雖是小提琴小品集,很多曲子被演奏家作為encore曲目,整體聲音卻是溫暖怡人,我喜歡1、3、20、21這四首。
[ edit_post ]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857 发表于: 2011-01-30
phase4stereo雖是副品牌,但常有些很好錄音唱片在次發行,特別在黑膠唱片頭版難求時,我也買了不少phase4stereo的黑膠。
[ edit_post ]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858 发表于: 2011-01-31
這套CD是MUTTER獻給她的亡夫,這套CDpluscore在電腦上播放,包含照片及樂譜資料,可惜我用的apple機器無法安裝驅動程式,只能抓到音軌。
[ edit_post ]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859 发表于: 2011-01-31
這張vivaldi的愛之詩小提琴協奏曲是除了四季之外最有名的標題音樂之一,包含五首曲子分別是戀人、安樂、懷疑、不安、歡喜。

緊湊簡潔的音樂充滿張力,在動與靜、光與影、剛與柔、悲與喜的對比組合,展現巴洛克音樂的特性。
[ edit_post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