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天来个收藏的610a现现眼,惊艳一下。
H222是一代名器,古董铭器榜上经常可以见到他的大名。随手翻开一本《发烧音响》,在那些古董音响的广告里,几乎每期都有出现。
指标对他来说,往往是苍白的,尽管以现在的眼光看,指标同样让人受用:20KHZ-45HZ。
可惜历史上没有传承至今的2A3单端名机,否则一定收入囊中。
所以,只能自己不惜血本复刻一台具有50年前声音特质和表现的2A3SE。
千万别以为我迷信古董和古董元件——很简单,我也是从现代新制器材开始玩起,一路走来,一路比较,好歹自在我心。
有不少DIYer的作品,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古董元件和现代元件混用。这是很难出好声的,甚至出怪声。
其次,一个同样普遍的问题是:不少朋友期望“复刻”历史名机,结果就完全照抄名机的电路,却全部用现代元件——但是,阻容元件的参数都丝毫不改——结果连起码的声音平衡度都做不好,更别提音色了。殊不知,历史名机的电路并无错,错在古董元件和现代元件的声音差别是非常巨大的,古董电路里用50uf的滤波电容,其实不少用的是思碧ATOM系列等厚声品种,也只能用类似这种——不信,您换现代薄膜电容试试看?同样,很多古董电路里第一级滤波往往注明是8uf,其实原机是用的油浸电容,如若换成现代电解…不提也罢。
还有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觉得全部用古董料、古董电路、古董管做出的胆机,声音一定蒙、一定慢… 非也。全部古董料、古董电路、古董管机器,只要电路合拍,校声合理,声音不但不蒙不慢,反而十分通透,细节同样丰富,却不抢耳。至于感染力、韵味,那更是看家本领。
总之,电路校声是基础,元件校声是关键。
这台全古董料、古董电路、古董管的2A3SE,我来亲手打造,届时全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