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5339阅读
  • 60回复

(原创)狼人9号2002年以前的声电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3-27
1、儿童篇
    依稀记得儿时,除了通过生产队电线杆上的大喇叭和每家每户的广播外,难得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音乐。而那时播的多是生产队明天的生产任务分配事宜及政治学习报告,当然音乐也是有的,比如《运动员进行曲》,《东方红》之类的,每天伴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准时起床,当然广播结束时也就是就寝的时刻(难怪那个年代人口增长得快啊!)。
    有几次广播声音变小了,老爸会叫我把接地线摇一摇,有时索性在接地处浇上一碗水,还真别说,声音立马就洪亮如初,当时就觉得老爸真行啊!一碗水就能让喇叭声音变大,绝了。
    真正触摸到喇叭,还是4、5岁那年夏天,天空刚才还是晴得火辣,转眼就下起了雷阵雨,一个大雷下来,墙上的广播喇叭“啪”的一声就报销了,以前要是下雨前,都会拔下广播的插头的,这次却没来得及。老爸取下喇叭后一看,烧坏了,也无奈自己没有修复能力,只好下岗了。呵呵,我可高兴坏了,因为我知道,喇叭上面有个好东西――-磁铁,就归我啦!以前小伙伴曾给我展示过这玩意,可神奇了,可以吸住东西的呢!两块磁铁可以一会儿吸在一起拔都拔不开,一会儿又按都按不在一起了,那时候也不知道所谓的磁极,当然更不知道这几个玩意在一起为什么能产生声音。就觉得这个世界真奇妙!
    从喇叭上取下磁铁也非易事,把前面的纸盆都搞破了也没有取下来,最好只好请大人帮忙解决。从此每天都带在身上,这玩意虽然有点沉,但觉得与在同伴面前的自豪感相比,这点重量实在是微不足道啊!当然也曾用磁铁去吸老爸的上海牌手表被揍过一顿,嗨,悲哀的事就不提了。
    终于有一天发现一块磁铁不好玩了,就天天盼着上天再来一次大雷,新喇叭也坏坏掉就好了,可是它却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一样,硬生生在大唱东方红呢!郁闷啊,直到现在还好好得挂在乡下老房子的墙壁上,虽然已经没人听广播了,但木头盒子中央那颗红星却依旧那样耀眼。


2、小学篇
    改革春风吹满大地,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前面这句是我上小学时写作文的第一句开头,每篇都是这句开头的,老师从来没有嫌弃我反复说这句话过,因为那时大家都是这样开头的嘛!呵呵,时代的印记。
    要说起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可是真的。分田到户后,大家的日子好过起来了,家里人通过各种关系搞到了指标买来了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当然还有收音机(还是半导体的呢!)砖头大小,好像是“红梅”牌的,用个皮套子装着,还有跨肩的背带,时尚之致。在俺们村,那也是最牛的咧!转钮转转就能出声,还有不同的电台,厉害!不过小孩子是不大让摸的哦!
    当时,音乐慢慢多起来了,什么《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港台的校园歌曲那个红啊!我也非常喜欢,声音那个柔啊,比如《乡音》,虽然那时候有人说这是反动歌曲,但大家好像都不怕反革命了呢!
    记得那时我的舅舅正在上中学,天天去上学的路上都要一路高歌《乡间的小路》,当然里面有几句是即兴改词的,嘿嘿,现在回想起来,那时一路高歌《乡间的小路》的意气少年与现在天天在茶山上辛苦劳作的40几岁,满脸沧桑的小老头舅舅,怎么就是一个人呢!,生活往往就是这样的!
    小学时的音乐课设在大礼堂,一台风琴就是全部,两脚踩踩就有声音,为这事我还专门偷偷跑到礼堂,钻到琴底下好好研究过几回呢,从缝隙里看好像有个风箱,和打铁师傅的风箱有点像的,老师不在的时候我们就会去按两下,不过那时候人小,力气也小,加上按了键盘就忘了踩踏板,而踩了踏板又忘了按键盘,所以往往就叫别人在下面用手按,我在上面弹,过会瘾之后,换我在下面按。不亦乐乎!有几次老师看见了会教训我们一顿,当然也有美丽的女老师会过来弹几首好听的歌曲给我们听,还教我们唱歌,真是开心,那声音、那纤纤细手,不就是天使嘛!!!
    当然我也参加过县里的歌唱比赛,结果在台上忘了词了,老师那个急啊,我是一身的冷汗啊。从此发誓再也不登台丢人现眼了!
    我姨父家有台转盘唱机,连着一个很大的电子管收音机当喇叭用的,有很多唱片,当然大多数是越剧,不过也有类似邓丽君这样的流行乐唱片,好像是中华牌的唱片居多。每次去他家,我都要他放唱片给我听,唱针一放下,音乐就来了,真是太棒了,那时由于电压不太稳,加上唱片有些磨损,声音时快时慢,也有一些失真,但却感觉特别有风味,就是放完了在空转时发出的声音都是那样迷人。也曾好奇的去摸过唱针,挺尖的,如果轻轻压一下,声音就马上变亮,也用手去压过唱盘,压一下,速度就慢了,女声立马就变男声了,原来,男人和女人就是这点差别啊!!
    当时谁会知道压唱盘还有技术可言,如果那时候有人告诉我这样是以后的时尚的话,我一定会好好研究的,可惜就这样错过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哦!
    当然那几台机器,前几年,姨父搬家时以150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一个收垃圾的大爷,听说还说了好多好话呢!现在想想,要是现在我一定会去收下,保不准还能挖出个什么德根来呢,那不就发财了啊!至于唱片嘛,垫东西还是挺好滴!
    电视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了,自然玩收音机和唱机的人就少了,那时候为了看个《霍元甲》、《上海滩》,几十号人挤在别人家里深夜不归。不过那时候的人比较厚道,从不计较什么,要是换了现在,一定是恼火死了,他们还引以为豪呢!毕竟一个村子也就两三台机子啊!每天放学后就马上做作业,晚饭拔啦几口放就提着板凳上别人家报到去了,有时候去晚了,好位置都给别人占光了,郁闷啊!父母也不说什么,因为电视毕竟太诱惑人了,有几次回头看见老爸也挤在人群中,踮着脚在看呢!距离估计有7、8米吧,电视嘛,当然就是7寸黑白的啦,我座板凳第一排,心里那个美啊!!无以复加了,现在想想7寸的黑白电视不就和公交车上那个看别人有没有下车的监视器一般大小的家伙嘛,时代真是不同了!
    等自己家电视买回来后,那个开心啊,也有很多人到我们家看电视,热闹非凡,当然那时候的电视不用交电视费的,不过你的天线一定要高,毛竹两节接起来,直插云霄,有时还要让我在家里看着,老爸到外面去摇天线呢,这个就要问问老赵了,这是不是也叫校声呢!呵呵。
    这个时候,收音机就淘汰给我了,“红梅”、还有爷爷家的“春雷”,这个高兴啊。我总想探究这个东西里面的秘密,终于有一天忍不住,给它开了膛,天啊!太复杂了,电阻、电容、电线、原件,焊点密密麻麻的,这玩意还挺扎手的呢,想想总不会电死人,就好好的揣摩了一番。当然喇叭还是我的最爱。当各种原件赤裸裸的在我面前的时候,打开开关,转动调频转钮,看见里面很多片铁片也在转动,和不动的铁片重合的面积在不断的变化,原来就是这个道理啊!不好,由于太入神了,机器翻了,电线扯断了,好几根都找不到出处了,看来基本没用了,索性就将它肢解个彻底吧,反正老爸也不在乎这个玩意了,当然,喇叭我可是小心的拆下来,放好,准备以后再派上更大的用场。最后老爸看见了,骂我败家,还好老妈说我这么小就知道动手研究东西是好事,由于他们意见存在分歧,我就幸免于难了!
    学校开始组建军鼓队啦,老师看我调皮,力气也挺大的(当然我那时还是大队长,三条杠呢,学生中的高干!牛),就把我招入麾下,分配给我的任务是吹军号,想想电影上解放军冲锋时的光辉形象就满口答应了,最开始我们这里啥都没有,好不容易找来一个老掉牙的真的军号,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啊,4个人都吹不响呢,老师说她来试试,结果出来的就那个声音,像放P似的,低频也还算有点动态!最后老师叫我们自己琢磨,还说全县小学军鼓队比赛只有3个月时间了,乖乖,哪有这样不负责任的老师的啊!没办法,只好天天放学后留下来,琢磨这个破玩意啦,还好俺的门道多,三天就有声了,再一个星期就有调了,又一个星期,调就能够控制了,然后老师教我们曲子,先拆开练习,后和军鼓一起和练,然后练队型,步伐,反正那三个月,一放学就能听到我们折腾出来的鬼哭狼嚎声。我的天啊,累死我这个小号手了,大家可能没有吹过军号,这可是要用丹田之气来吹的,由于要憋气,大家都练到流鼻血为止。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我门整装出发,我们也算相当地成功,可没曾想我们是4军号+1大军鼓+4小军鼓,县里实验小学的是16军号+4大军鼓+16小军鼓,乖乖,硬是在他们面前把俺们给淹没了!名次当然就没有啦!气得校长在回来的路上气冲冲的说,明年咱们整个32支军号,我叫他们听到耳聋!
嘿嘿,就这样,小学毕业了!(待续)
 
    写篇文章给老赵捧捧场,没想到,写着写着就写了半天,写是写完了,不过打字太难打了,过几天再上后面的

[ 此贴被狼人9号在2007-03-28 09:51重 ]
naim cdi+安桥p388\m588+JPW ruby1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3-27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是有线广播,用的拉线开关,一个很简单的小喇叭。
声音很破的。勉强听清楚广播内容。

哈哈。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王安石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3-28
3、初中篇
    上中学了,毛阿敏红遍大江南北,港台歌星也开始多起来,大家都喜欢唱歌,由于资源有限,就更别说下载什么MP3啦,听过一两遍,觉得好听的歌,就是歌词你也不大可能找到,于是乎,开始人人都有一本笔记本,面上贴上自己喜欢的明星的粘粘纸,大范围,多角度的开始记录歌词了,大家一起交流歌词,抄录下来后当宝贝一样留着,有时候自己的新歌词仅仅给好朋友看看,一般的人,我还不给看呢!!讲究一些的就配上简谱,开练。。。
    卡带机终于渐渐普及起来,这可真是救了命了,想听几遍就听几遍,还能倒过来,进过去的呢,这就叫先进技术嘛!而双卡的可就牛坏了,带复制卡带的功能,和你关系好,COPY一个送给你,那礼物,相当高贵滴!燕舞、燕舞,一起歌来一起舞,NND现在我想这牌子想必是乌乎了!而卡拉OK带子的出现,唱歌的人就告别了和原声一起唱的过去,学校的晚会也就一夜之间变成了另一种天地啊。
    英语难学吧,太难了,整一个随身听学英语吧!这是我拥有第一个随身听的完美理由,嘿嘿,见笑了,父母咬着牙给俺买了一台,现在想想当一个人发烧的时候真是什么事情都会干的啊!英语带子虽没有听几个,流行乐倒是缵了一大堆,为了避嫌,在卡带上面都贴上了中学英语(一)、(二)、。。。、(N)。老爸看着我听耳机,就笑咪咪的,这孩子以后有出息了啊!惭愧,惭愧!
      那时候腰上挂个随身听,耳机头上一戴,头轻轻一扬,微分吹起了我疏着中分的头,飘来一阵的清香(当然是香皂味啦,那时候海飞斯还是高高档货呢,仅在县里的百货商店里看见过,广告嘛,那时候还没有开始作呢),脚上穿上一双回力球鞋(当时这也是高档货,现在价钱差不多,质量可就差太多了!当然阿迪、耐克之类的基本没有听到过),穿一身牛仔服,这就是当时我整个的青春梦想啊!!!
      由于买的是杂牌随身听,毛病当然不少,最多的就是卡住带子。拉拉出来,带子已是面目全非,于是只能自己动手修卡带了,透明胶、剪刀、螺丝刀,琢磨好以后没想到还真容易,由于我的做工一流,很多同学都慕名而来,生意一度火爆,当然最开心的还是帮那个梳着马尾辫女孩修卡带啦,一来一回,接触的机会就多了,就向钱钟书所说的,想恋爱,要从借书开始,一借一还,两次接触,二借二还,四次机会。。。爽,扯远了,和这个暗恋对象长达8年的传奇故事在此就不提了!
      由于北京等地在那年夏天发生了一次风波,大家心里都很复杂,天天在电视上看,还真想学着来一下,当然咱这地方小,仅只是关心一下罢了,大家只盼望事情闹大以后,期末考试就不要考了。(呵呵,小市民就是小市民,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当然音乐照听,女孩照想。。。
      第一次真正拥有乐器还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邻居大哥在读高三,他也是音乐爱好者,吉他(木棉的)、口琴(国光的)都有,而且都能成曲(水平现在看起来,仅算入门而已),但在当时,我是仰慕得很,就三天两头跑到他家听他玩乐器,他居然很乐意,这就是所谓的知音吧,能弹还需有人听,缺一不可的!!
      他也教我吉他和口琴,这时候乐谱是最大的障碍,由于底子薄,经常是掰着手指头在数,见笑了,不过我在“名师”的指点下,也算慢慢上路了,大哥考上大学后,临走前对我说也没有什么东西送给我的,就把口琴送给了我,就这样我拥有了自己第一个乐器!
      课间,除了偷偷看那个女孩的背影外,我就是在练口琴,两个月下来,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可以不看乐谱了,只要听过的乐器就能不在刻意的吹出来了,兴奋啊!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打通了任通二脉!醍醐灌顶,量变到了质变!!???
在我的带动下,好几个同学都开始玩乐器,吉他、笛子、二胡什么的,可是后来,人家都去音乐专业升造了,我却只能在家带小孩啊!所谓天赋,所谓毅力,我都没有,就算名师带领,俺也出不了头,头不了地啊!!这就是人生,突然又想起了《人生》里的男主角最后的一幕!!!寒
      期间,由于天天看电视,自然就迷上了意甲,古利特他们的所谓三剑客、三架马车真不是盖的,足球就这样走入了我的生活,以至于对俺的高考产生了影响,并在上大学以后,几个同伙经常在满月的时候在操场上踢球,成了现在的狼人9号。此事不提了!回到话题,看电视也就发现了很多音乐会,当然真正让我对交响乐着迷的却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那金色大厅、那蓝色多瑙河,那拉德斯基进行曲,真是永久的记忆啊!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那时候电视上有个教大家做瑜伽运动的节目,女教练很美,很美,在美丽的海边铺一个毯子,放着迷人的音乐,真是陶醉啊!


(待续)
希望大家顶,都谈谈自己小的时候的一些回忆啊!!!
naim cdi+安桥p388\m588+JPW ruby1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3-28
不经意间,三越的访问量到了这个数!
我也这个数字算幸运吧!!
naim cdi+安桥p388\m588+JPW ruby1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3-28
写的太好了,怎能不来顶顶呢 ^_^
一杯茶  一张碟  做个闲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3-28
谢谢A版!
写的很快,也写得心潮澎湃!
往事一幕幕都浮现在眼前!感慨万千啊!呵呵
真的有近十几年没有动手好好写过东西了
naim cdi+安桥p388\m588+JPW ruby1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3-28
看到楼主的美文,令我回忆如潮。

记忆中,外公在我几岁的时候,从当船长的老同学那里弄回来一台英国产的电声设备, 只记得是可以听收音,还有黑胶转盘,可以听黑胶,内置了一个比较大的全频喇叭(究竟多大不知道,这个大,是我小时候的概念)。
这个东西样子非常的好看,全实木的,很光亮,比较大,远看像一件很华贵的家具,非常接近如今卖到天价的一些古董音箱的外形。弄回来后,来看热闹的邻居不少。
于是,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总是在家里绕梁三日,于是,自己慢慢的学会了怎么放黑胶,怎么让它出声音,于是。。。
直到多年之后,自己初涉发烧,那是大家都听英国声的年头,我第一次在朋友家里听LS3/5A的时候,总是觉得这种声音曾经埋藏于记忆中的某个角落。。。
后来想起来,原来,我几岁的时候就一直浸淫于英国声了。。。原来,如今酷爱古董音响的我,其实这份情结是很有渊源的。。。
风风雨雨原是甘露,点点滴滴岂放心头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3-28
好文,太棒了,谢谢9号,呵呵。

你厉害,7777777这数字让你抓到了,我上午上网想看看这个数字的,回了一条短信,就看到了7777789了,过站了。

我给一张国产正版碟片给你,不专门寄了,费用贵又麻烦,下次你买东西的时候提醒我一下,一道发给你。

当然,你来或者朋友来,就可以更方便的拿走了。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3-28
谢谢老赵,和你的奖品,下次买东西的时候一起给吧!
现在在打后面的文字,写东西容易,打东西难啊!
因为我喜欢用笔写,感觉思绪会随着墨迹流淌,在电脑上写东西就完全没有这个韵味了。
加油,争取今天晚上能上全部的文字!
naim cdi+安桥p388\m588+JPW ruby1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3-28
好回忆,楼主应该是70后的兄弟。

让我想起家里父亲视为宝贝的“春雷”收音机,十个灯呢!立体声的,还有那个电唱机,黑胶啊!不过真的黑胶记得只有那张有“祝酒歌”,“再见吧妈妈”等在内的两张。其他都是塑料片的。还特意把春雷放在墙角,它是左右一边一个喇叭,向外的,当时想这样可能利于声音的扩散。^_^。
勇气被公认为人类最重要的品质,因为它是可以决定其他品质的品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