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网上看到,北京龙源之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东龙源音像有限公司为了纪念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面世即将迎来五十周年,于今年二月特请指挥家张艺先生和中央芭舞团交响乐团对《红》剧全剧音乐进行了重新录音,并精心制作了DSDH、HQCD、DTS 5.1和LP黑胶大碟共四个版本的唱片。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一款音响效果能够如意些的《红》剧唱片,看到这个消息让人很是兴奋。
提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于1964年根据同名电影改编问世,当年毛主席观看《红》剧后,对用芭蕾这种西方艺术形式来表现革命斗争内容给予高度赞扬:“革命是成功的,方向是对头的,艺术上也是好的。”正是芭蕾这种艺术形式,使得后来《红》剧被经常用来招待来访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然而提到《红》剧的音乐唱片却是件迄今为止一直让乐迷耿耿于怀的事,正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曲家之一的杜鸣心老师所言,目前市面上《红》剧的音乐唱片都是从当年电影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转录而来,音响和速度都难以令人满意。我手头也有收集到《红》剧全剧音乐的CD,聆听下来,当年乐团的演绎给人的印象是激情四溢,充满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但遗憾的是限于当时国内的录音技术,电影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录音是单声道录制的,据此转制而成的CD音效会怎么样可想而知,从音响系统播放出来的声音发干、发紧,呈扁平状。上世纪九十年代,陈佐湟先生指挥中国交响乐团出过一张名为《音乐会组曲》的唱片,收录了根据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鱼美人》音乐改编的音乐会组曲,其中《红色娘子军》组曲收录了九段音乐。进入新世纪后,张艺指挥率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录制了题为《凤凰涅槃》的芭蕾舞剧音乐唱片,其中收录的《红色娘子军》音乐只有四段。这两张唱片都是以现代录音技术立体声制作的,对乐迷来说起到了聊补无米之炊的作用,可以稍稍解解渴,过过瘾。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全剧音乐没有一个立体声制作的版本总归是个缺憾。从有关资料看到,有关方面曾有邀请国内最好的指挥家指挥俄罗斯的乐团来录制《红》剧的全剧音乐,终因担心国外乐手无法完整表现《红》剧音乐的激情而作罢。这次龙源公司邀请张艺先生和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录制《红》剧全剧音乐取得成功,对古典乐迷们来说真是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作为《红》剧音乐的爱好者,自己差不多在得知有这么张唱片的第一时间就上淘宝网网购了它。
拿到唱片后,自己抽出时间完整地试听了几遍。作为工薪者,我所用的器材:音源:欧博Reference CD2.3 MKIII HD- CD播放机 ;功放:欧博M100—plus电子管合并机;音箱:杰士凯旋Heresy三分频音箱。由于凯旋Heresy三分频音箱的灵敏度高达99dB,所以功放的音量旋钮只消打开一点点就能唱的很大声,但要推出韵味恐怕还得慢慢调试。听完龙源录制的这张《红》剧唱片,我觉得必须向制作团队致敬,其实就我们现实生活中,古典乐的发烧友太少,再加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不完备,制作这样的唱片是很难从经济效益上去考量的。就唱片本身,自己感觉有几点体会:一是画面感。《红》剧描述的是琼花从一个受压迫的丫鬟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故事,这张唱片完整收录了《红》剧的全剧音乐录音,配以简洁的唱片文字说明,让人有这种感觉:即使你没有看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听完唱片后,一定会在你脑海里形成一幅幅清晰的画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在听组曲或片段时难以企及的,有人评价陈佐湟的《红色娘子军》组曲更像是“交响乐”,重在交响性,大概就有这个意思。二是整体感和律动感。这张唱片因为是对《红》剧全剧音乐的完整收录,对艺术家们来说,在录制期间保持了一种沉浸其中的精神状态,从而在演奏中反映出了艺术家们这种情绪的整体感。同时,这次收录的是《红》剧的全剧录音,是可以直接用来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伴奏的,为保证乐曲录音的速度和节奏更适合舞蹈的演出,据说在本次录音时还专门请了中央芭蕾舞团担任主角的几位舞蹈演员到录音现场试听乐曲的演奏,从而确保了这张唱片的律动感。三是发烧感。这当然是指音效而言。这张唱片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主录音棚录制的,我个人感觉音响效果达到的一个很高的境界。中芭交响乐团作为一个平均年龄35岁的年轻乐团,在演奏中传承了老一辈艺术家当年的激情。看来怕年轻一代因对历史了解的不足会不会导致他们无法准确演绎的担心是多余的了。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参加这次录音的演奏员达83人。从音效上,动态非常大,很是过瘾。和其他《红》剧的音乐唱片相比,定音鼓的使用,铜管及木管的强化非常明显,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弦乐组质感真实,音色华丽,细节丝缕毕现。与提琴的solo相比,几段双簧管、单簧管、长笛和短笛的solo同样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自己最喜欢的当然还是那段《快乐的女战士》,听过几个不同唱片的演绎,这个是最灵动的,不同乐器组之间环环相扣,配合默契,真可谓是天衣无缝。还有合唱队的经典合唱《万泉河边》,女声亲切自然,男声开扬激昂,演绎精彩,余音缭绕。当然与老版本比较,这张唱片有了些改变的地方。比如南府拜寿那段音乐,我记得老版本用了柳琴的,而这次用木管组表达,感觉完全不同。还有《万泉河边》引子那段音乐老版本用了竹笛,音色很脆,现在改用长笛。这些改变熟长熟短,还是见仁见智吧,但乐迷们来做个对比还是件有趣的事。
有人说,这张唱片舞剧音乐爱好者应该人手一张,我觉得此言说的极是。感谢艺术家,感谢现代科技,使我们有如此音乐大餐可以随时尽情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