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712402阅读
  • 788回复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90 发表于: 2008-11-13
布里顿:安魂交响曲、4首海之间奏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EMI ASD 3154(LP)





  
在这张唱片中,“安魂交响曲”普列文表现得比原作者(CBS,已绝版)更热情,虽然稍嫌不够敏锐,却精彩非凡。4首海之间奏中第二间奏曲充满跃动的节奏,较布里顿的更有感染力,听了令人热血沸腾。最后,这也是美国TAS杂志榜上的发烧片,音效一流。要求音效及音乐兼顾者,这是绝佳选择。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91 发表于: 2008-11-13
布里顿:(1)加拿大狂欢节,(2)苏格兰民谣,(3)少年阿波罗  
福克卡兹诺夫斯基等人演唱
拉图指挥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  
EMI CDS 7 54270 2




  
本张唱片所收曲目均为布里顿早期几乎快被遗忘的作品。其中最特别的是4首法国歌曲,为布里顿于14岁少年时期所写作,灵感来自法国诗人雨果,乐曲结构成熟,内涵情感深邃。拉图和Jill Gomez的演出,无疑为布里顿的作品留下最美的注脚。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92 发表于: 2008-11-13
布里顿:“法兰克-布瑞吉”主题变奏曲  
卡拉扬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EMI SXLP 60002






这张唱片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声音非常鲜明、生动,音质优美丰润、醇厚的特色不论在极强或极弱乐段都显得很精致。卡拉扬不愧为指挥大师,热烈中真情流露,丝毫不矫柔造作。很难想象50年代的单声道录音其效果竟不输新的录音。搭配的沃恩-威廉斯“泰里斯幻想曲”同样杰出。
[ 此贴被vip_laomao在2008-12-17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93 发表于: 2008-11-13
Britten: War Requiem  
布里顿:战争安魂曲  
Galina Vishnevskaya, Sir Peter Pears, Dietrich Fischer-Dieskau, Simon Preston  
韦西妮芙斯卡雅,皮尔斯,菲舍尔-迪斯考演唱
Benjamin Britten/Bach Choir, Highgate School Choir
布里顿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梅洛斯重奏团及巴赫合唱团等  
Decca 414 383-2(2CD)
  




1962年,英国重建被战火焚毁的考文垂大教堂.布里顿接受委托,为新教堂的落成典礼而作《战争安魂曲》.首演一举成功.它可称得上是20世纪最宏伟壮阔的音乐巨作了.独唱,重唱,管风琴,室内乐重奏团,两个混声合唱团,一个童声合唱团和一个大编制的管弦乐团,这种种加到一起,你想想会是怎样的声势?

演唱的歌词分别取自英国诗人欧文(1893—1918)谴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诗篇和传统的拉丁文弥撒词,前者用于室内乐重奏团伴奏的三位歌手的独唱,后者用于合唱队.这种融古今于一炉的努力,也是其他许多20世纪作曲家所追求的.梅西昂,彭德雷茨基,凯奇等等,不都是在这么做吗 至于布里顿,当然就更善于这么做了,反正他是几乎什么音乐都写,从最通俗的电影配乐到最没有群众性的独奏室内乐……

人们曾经拿布里顿的乐思敏捷与莫扎特相比.又经常拿他的幸运与门德尔松相比.的确,在唱片的立体声时代,这位精力旺盛的高产作曲家,居然还亲自指挥演录了他本人的大多数作品,为后世留下了这批不可替代的珍贵录音.布里顿是幸运的,我们也很幸运.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94 发表于: 2008-11-13
Benjamin Britten: The Prince of the Pagodas
布里顿:宝塔王子
Knussen / London Sinfonietta  
奥利弗 克努森指挥伦敦小交响乐团
Virgin VCD 7 91103-2(2)






布里顿多彩的配器法在克努森手中被壮丽丰富地掌握住,Oliver Knussen承认他从小喜欢布里顿亲自演奏的版本(充满戏剧性及说服力),不过为了要在两张LP中录完全曲,布里顿不得已删除了部分乐段,而克努森则照本全录,可说是真正的全曲。录音上乘。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95 发表于: 2008-11-13
布里顿:歌剧“保尔-本杨”  
Lawless、Dressen、Comeaux等人演唱,菲力浦 布鲁指挥
Plymouth Music Series乐团及合唱团  
Virgin VCD 7 90710-2
  





“保尔-本杨”虽然为布里顿所写,却是道地的美式歌剧。Virgin这套是世界首次录音,演唱者并非国际红星,却都很投入。尤其因为都是美国人,故能轻易掌握住对白及歌唱的腔调特色,与美国惯用语的feeling(尤其在切分节奏时)。此片录音干净、鲜活,配合上菲力浦 布鲁生龙活虎的指挥,使得更具价值。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96 发表于: 2008-11-13
Britten: Peter Grimes  
布里顿:彼得-格里姆斯  
James Pease/Geraint Evans  
皮尔斯,沃特森等人演唱  
Britten/Covent Garden Royal Opera House Orchestra
布里顿指挥柯文特花园歌剧院乐团及合唱团
Decca 414 577-2(3CD)





勤奋,高产的布里顿写过十多部歌剧,而且其中的《卢克莱修受辱记》,《阿尔贝 埃林》,《旋螺丝》,《仲夏夜之梦》和《命终威尼斯》这几部,还都相当成功.当然,布里顿最出色的歌剧还是这部他自撰脚本的《彼得 格里姆斯》,它被认为是自珀塞尔的《狄朵与埃涅阿斯》以来的两个半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在英国舞台上出现的第一部真正的歌剧杰作,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主人公格里姆斯是个普通渔民,但脾气古怪,独往独来,令所在小镇的街坊们对他日渐反感,表现出深深的敌意.剧中的他不断受到种种诬告的骚扰,又因他的雇工失踪,街坊们怀疑是被他杀害.格里姆斯意气消沉,不容于世,终于驾船出海自沉.
  
音乐深刻地融于戏剧,成全了整体的氛围和情绪.四首"大海间奏曲"非常著名,常作为音乐会演奏的乐曲.  
  
在这套录音极佳,且由作曲家本人指挥演绎的唱片里,饰演格里姆斯的男高音皮尔斯十分引人注目.他不仅是该剧1945年首演时的主角,而且事实上布里顿写格里姆斯这个人物的时候,心中每每出现的就是皮尔斯的歌声.由于皮尔斯与布里顿之间长期的亲密友谊,以及他终生致力于推介布里顿音乐的不懈努力,使他成为演唱布里顿作品的第一男高音,是早有公论了.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97 发表于: 2008-11-13
Bruch: Violin Concerto No. 2; Scottish Fantasy  
布鲁赫: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
Lopez-Cobos/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帕尔曼小提琴,罗佩兹 科布斯指挥新爱乐管弦乐团  
EMI ASD 3310(LP)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帕尔曼一开始即以完美技巧表现出令人兴奋、热情的第一乐章;在他的巧手下,主题都让人难忘,结尾部分亦处理得非常精巧、细腻。其余部分虽然平淡了些,同样令人感动。《苏格兰幻想曲》帕尔曼以抒情的方式展现出潇洒、雄辩的一面。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98 发表于: 2008-11-13
Bruch: Concerto NO.1/Scottish Fantasy
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  
林昭亮Cho-Liang Lin小提琴
Leonard Slatkin/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斯拉特金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CBS MK 42315





  
自首演者约阿希姆以来的小提琴家,没有谁不拉这首曲子.它的首乐章是自由的幻想曲形式,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忧郁曲调.在不间断地进入到慢乐章后,它变得愈发伤感.小提琴在乐队的背景上独自沉吟,既像是对人诉说着它的忧伤,又仿佛自慰地抚摸着自己,奏出整首曲子中最迷人的一段.末乐章有小提琴的华彩炫技,大量的双音和四音和弦显得热烈,奔放,于昂首阔步的自信中带出一股少年的倔强,极多青春气息.  
  
小提琴和乐队的《苏格兰幻想曲》则是布鲁赫的另一首代表作.甚至有的评论家还认为它比布鲁赫的协奏曲更称得上佳作.引子之后四个乐章各以一首苏格兰民歌作为素材,第一首是思乡的《老罗宾 莫里斯》,谐谑曲用了《嘿,一身灰尘的磨坊主》,一看这歌名就知道幽默,而伤感的慢乐章也很恰当地用了《我为失去乔尼而忧伤》,最后的《胜利的苏格兰人》,自然提供了末乐章通常需要的凯旋般的壮丽.这些曲调全都清新,动听,而且让布鲁赫加工得神采奕奕,富有表情,因此在作者将此曲题献给当时的小提琴大师萨拉萨特之后,它便一直受到萨拉萨特的珍爱,并由于他的一再演奏而广为人知.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99 发表于: 2008-11-13
Bruckner: Symphony No.8 in c minor
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  
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DG 427 611-2(2CD)






紧随着《第七交响曲》的巨大成功,布鲁克纳满怀信心地开始写作他的下一部音乐巨著《第八交响曲》。不仅篇幅最长,架势最大,乐队的配置也有相应的扩充,加添了若干管乐器和竖琴、三角铁之类。当然它的抱负也足够大了,很有些悲叹人类命运的意思。末乐章曾被布鲁克纳自己称作“世界末日启示的景象”,于是这首交响曲的别名就叫“启示”。
  
由开头几小节的模糊、阴郁渐而推出一片灿烂的首乐章,被认为是和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来光明的英雄业绩相关的。谐谑曲安排在慢乐章之前,有点别出心裁。一个憨厚且倔犟的德国农民的形象,在民间风格的幽默的调侃中活灵活现。每回听这段,我总觉得布鲁克纳有意无意地也是在调侃着他自己。接下去的慢乐章很长,将近26 分钟,在沉思默想的间隙中时时飘逸出丝丝缕缕的温柔之情,使得这个乐章成为布鲁克纳最具深度和诗意的篇章之一。最后,前面所有乐章的主题都在末乐章的结尾处汇拢来,同时奏出,响彻四方......  

这套唱片的演录都无可挑剔,是卡拉扬晚年最可自慰的一大杰作,或许也算是他指挥德奥系交响曲的无数唱片中最好的一种了。此外,同是维也纳爱乐演奏的朱利尼版(DG 415 124-2,或DG445529-2),也很出色。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