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712038阅读
  • 788回复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8-11-08
J.S. Bach: Complete Works for Organ, Vol. 12
巴赫:管风琴全集第12集
玛丽-克莱尔-阿兰(Marie-Claire Alain)管风琴
Erato 4509 96745-2





管风琴家玛丽-克莱尔-阿兰弹奏巴赫作品早为乐界所肯定,所录制的作品亦不计其数,但她从1985年起与Erato公司合作,将巴赫管风琴曲作品整理后,录成14套CD堂堂上市。第十二集里,收录了巴赫管风琴的超级名曲“D小调触枝与赋格曲”。满满自信及丰富的表情,可说是一个完整的巴赫名演奏。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8-11-08
Bach:Allabreve BWV 589、Prelude and Fugue in C major BWV 545
巴赫:管风琴曲小调赋格等
彼得-赫福德(Peter Hurford)管风琴
Argo D 150 D 3(3LP)





这套唱片是彼得-赫福德所录巴赫管风琴音乐全集的第三套,在片中他弹奏几种不同的管风琴,以便求得对每一首不同性质的曲子能有更佳表现。彼得-赫福德表现得鲜明、有生气,以近似管弦乐法的概念,把音乐的生动色彩及情感完全提炼出来了。喜爱管风琴的人士可绝对满足。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8-11-08
Bach: The Works for Organ  
巴赫:管风琴作品  
凯文鲍耶(Kevin Bowyer)管风琴  
Nimbus NI 5377  






鲍耶的卓越表现实在令人振奋,音乐中充满活生韵律的形式、炫丽的色彩及丹麦管风琴发出惊人的音响。尤其善于宗教式的演奏,清澄、优美、极俱魅力。无比清晰的造型,将音乐形态的一笔一画很坚固地表现出来。在G小调赋格曲的部分中,各声部都能自由自在地呼吸,整个音乐如同一个生命体。Nimbus的录音传统在这张CD表现极佳,将这个多采多姿的作品表现得无懈可击。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8-11-08
Bach: Schübler Chorales, BWV 542; Passacaglia & Fugue, BWV 582
巴赫:管风琴曲:幻想与赋格BWV542;Passacaglia等等
西蒙-普雷斯顿(Simon Preston) 管风琴
DG 435 381-2





这是西蒙-普雷斯顿在圣彼得大教堂的独奏会,他完美地展现出巴赫对管风琴的独钟热爱。每一首曲子他都非常细心地处理,他也在曲目顺序上作巧妙安排。大教堂的管风琴是新的(1984年才完工),踏板声音并不会很强,每个声音也不会有身在雾中的感觉。在数位录音当中,它是很值得收藏的唱片!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8-11-08
Johann Sebastian Bach:Organ Works Volume 3  
巴赫:管风琴曲作品第三集
——卡农式变奏BWV 769、圣叹组曲BWV 766/768、圣叹前奏曲BWV 726/740等  
彼得-赫福德(Peter Hurford)管风琴
Decca 421 617-2(3CD)
  





彼得-赫福德在1974——1982年间录齐了巴赫所有的管风琴作品,并以Argo品牌发行,如今Decca重新再版成四套CD(每套三张)以飨乐迷。演奏鲜明活泼自然,并有足够的张力及巴洛克色彩。彼得-赫福德在此亦弹奏多部管风琴。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8-11-09
Bach: St John Passion  
巴赫:约翰受难曲
Benjamin Britten/ 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本杰明布里顿指挥英国室内管弦乐团
Decca  443 859-2






这是1971年的老录音,当年曾红极一时,但Decca公司在25年后才迟迟的将它转成CD发行,艺术价值很高。布里顿丰富的歌剧创作经验,以及他那温文儒雅的绅士风度,将巴赫的“约翰受难曲”诠释得稳健优雅,他并不刻意卖弄个人的音乐魄力与强弱幅度,但是乐曲中透露出的真诚,唱出了每一个人心中深处的信仰。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8-11-09
Bach: Cantatas
巴赫:清唱剧第82、159、170号
Janet Baker, Robert Tear, John Shirley-Quirk  
贝克、雪莉—夸克等人演唱
Neville Marriner/St Anthony Singers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学会管弦乐团与圣安东尼合唱团  
Decca 430 260-2






在第82号“Ich habe genug”中,不单只雪莉—夸克以敏锐的独唱表现出令人赞叹的诠释,Roger Lord的双簧管亦伴奏出色。第159号“Sehet,wir gehn hinauf gen Jerusalem”是巴赫极具灵性与高品格的作品,贝克与雪莉—夸克唱得不同凡响,这三首曲子都是60年代中期的录音,音效自然。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8-11-09
Johann Sebastian Bach:Cantate "Ich habe genug" BWV 82  
巴赫:第八十号清唱剧
赫特(Hans Hotter)演唱
Anthony Bernard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EMI CDH 7 63198-2
  





这是伟大的清唱剧唱片之一,赫特(Hans Hotter)演唱得辉煌壮丽,Bernard与乐团的伴奏也极为出色。50年代的单声道录音,以往不曾再版过LP,如今转成CD后音效极佳。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8-11-09
Johann Sebastian Bach:Transkriptionen Von Stokowski
巴赫:斯托科夫斯基改编管弦乐版  
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指挥交响乐团(LSO)
RCA 09026-60922-2






这里所谓交响乐团,是纽爱和NBC交响乐团的部分成员组成的。触技曲和赋格是1947年的录音,但是听起来绝不会令人有惋惜之声!其它都是3年后的录音,但是比一般的立体声录音效果还好!全体的表现只能令人直发赞叹之声,连合唱的部分听起来都十分悦耳。就算巴赫不能同意,这亦是斯氏音乐史上的成就!每回听到“D小调触技与赋格”,就令人回想起瓦尔特迪士尼的“幻想曲”。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8-11-09
Barber:Adagio for Strings
巴伯 弦乐柔板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ARGO  417 818-2
  





1910年出生的巴伯,在美国现代作曲家当中,是既不太保守也不很激进的一个。二十五六岁就得过好多个奖了。在以往不太把美国音乐当回事情的欧洲乐坛,著名的萨尔茨堡音乐节首次(1936年)上演美国音乐家作品,选中的就是巴伯的《第一交响曲》。而在1938年,刚来美国指挥NBC交响乐团的托斯卡尼尼,最初安排的音乐会曲目单上,就有巴伯的这首《弦乐柔板》。自那以后,它逐渐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流行乐曲。  

曲于不很长,本来不过是巴伯的一首弦乐四重奏的慢乐章,改编后供弦乐队演奏。它的曲体相当精致,很有条理,旋律很柔美,当然也很抒情。

圣马丁乐团仿佛就是专为这类音乐而创办的。它的审美趣味,它的抒情气质,它的规模、编制,它的合奏能力,而尤其是它的精美出众的弦乐音色,都使得它在这类作品的演绎中比较其它乐团处于明显的优越地位。唱片上另外还有几首-凹世纪的美国作品:艾夫斯的《第三交响曲》别名是《野外布道会》,1947年5月在纽约首演后几乎立刻就获得了普利策奖,是艾夫斯作品中传播最广,最容易被听众接受的一首。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