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67490阅读
  • 102回复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0-05-02
昨天去友人家听了明兹版黑胶小无,
没忍住,又收了大小无各一套,呵呵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0-05-02
info_post_2
昨天去友人家听了明兹版黑胶小无,
没忍住,又收了大小无各一套,呵呵




呵呵,敏茨的东西值得见一张收一张的!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0-05-17
精彩就一定要顶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0-05-17
老毛兄,请推荐黑胶版本
RCA BA4+RCA LC1a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0-05-18
info_post_2
老毛兄,请推荐黑胶版本



LP版本我还是推荐敏茨的,其它版本可请prostar兄推荐一下。呵呵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0-05-18
见笑了,纯菜鸟一个
偶见一博客,主人为巴赫爱好者。
写得不错,特转载过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介绍的虽是CD,但大部份都有黑胶原版的,
有兴趣可去找下。)

【纪念巴赫】30版《小无》
[attachment=63863]

[attachment=63864]

[attachment=63865]

[attachment=63866]

   这个假期没有出门旅游,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听音乐。重点重温了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的几个版本。我经常写些关于巴赫的文章,希望大家不要厌烦。现在我决定在我的四十多个版本里挑选二十个版本好好写一写,目的有两个:一时表示对老巴赫的尊敬,他给了我们这么伟大的音乐;二是希望更多的朋友来喜欢巴赫,因为他是最好的!对巴赫的热爱源于小时候对小提琴的学习,无奈自学不成材,但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尤其是对弦乐的兴趣。今天,我有幸遇上巴赫和贝多芬的音乐,从中获得许多对艺术和生活的启迪,并获得巨大的享受。因此我深深感谢古典音乐,感谢老巴赫。听乐十多年,我最喜欢的小提琴作品就是乐圣小提琴协奏曲和巴赫小无了,尤其是小无,我觉得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迷宫和未知世界,有待自己去探索。这是一部越听越爱的作品,不由得让人惊叹于巴赫的鬼斧神工。“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一共6首,BWVl001—1006,大约于1720年作于德国的克滕。这6首奏鸣曲与组曲,巴赫设计了小提琴表达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几乎不可能演奏的对位技巧。它们构成了巴赫小提琴音乐的颠峰。在巴赫之后,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很少有人再创作,是因为再也无法逾越这座颠峰”。一把单薄的小提琴乐器,要发出两个声部(甚至三个、四个声部)的声音。演奏时有时要把旋律从伴奏声部中分开:还要注意和弦音的紧密配合。在赋格曲中,还要注意低声部和主题的逻辑关系。最终,还要把这些琐碎的东西构建成逻辑的大厦,的确是很费事的。巴赫时代用弯弓相对容易表达,今天不得不做一些变通。巴赫《小无》是一个哲学逻辑世界,而她的第二组曲最后一个乐章叫《夏空》,是整部作品的重心和内核。因此我引用康德的一句哲学名言,将巴赫《小无》称为“我们头顶的星空”。

下面开始吧:

[ edit_post ]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0-05-18
1.DECCA UCCD-9200 452 788-2 郑京和的版本

韩裔小提琴家郑京和可以说是女性小提琴家中最出类拔萃的巾帼英雄。“郑京和生在韩国,四岁开始学习钢琴,两年以后转学小提琴。12岁时离开韩国在美国纽约朱利亚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师从加拉米安。七年之后,十九岁的郑京和在美国莱文垂特钢琴小提琴大赛中与平扎克·祖克曼共同荣获大奖。在长达25年的艺术生涯中,郑京和是国际舞台上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她获得了国际上表演艺术家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1972年,韩国政府授予郑京和以最高荣誉:市民成就奖。她被《星期日泰晤士报》誉为对英国文化贡献最大的人。她音乐的深度、她对于每场演出、每次录音的奉献和热情是她艺术最突出的特点。” 她的巴赫无伴奏弓法精准利落,琴声纤细但柔韧绵密,优雅纯净且情感丰富,如此出色的表现即使很多男性小提琴家也自愧不如。也可以这样说:她的巴赫小无柔美秀气,有点顾影自怜,充满东方女性特色。而且至今没有别的女性小提琴家能超越,就是放在唱片录音的历史长河中,这也是最优秀且充满魅力的巴赫无伴奏录音之一。最令人遗憾的是:郑小姐没录完。只有第二帕蒂塔和第三奏鸣曲。
[attachment=63867]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0-05-18
2.PHILIPS 475 7451 PX2 穆洛娃的版本

穆洛娃的版本也是一个不完全的版本,只录了全部帕蒂塔。“穆洛娃,1959年出生于莫斯科的郊外。3岁开始学琴,聪颖的天资和她对小提琴的早熟,使她9岁便进入了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命运给予了她最好的机遇:得以在柯岗和布朗宁两位大师的指导下深造,使她的演奏趋于成熟。1976年16岁时便在波兰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一举夺魁。之后,1981年和1982年又连续在芬兰西贝柳斯和苏联柴可夫斯基两项世界顶尖级的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大奖。穆罗娃的名字轰动了世界乐坛。体现了俄罗斯小提琴教学体系,仍处世界领先的地位。”大美女穆洛娃的琴声不是娇艳的,相反是“冷酷”中暗藏热情的。穆洛娃的巴赫表面水波不兴、非常朴素,但又让人可以感受到她内心深处不可抑制的热情。冷漠的外表与炽热的情感交相辉映,构成了她的特殊魅力。这种魅力是耐听持久的。
[attachment=63868]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0-05-18
3.EMI 7243 4 89179 2 8 约翰娜·玛茨的版本

今天,无数的爱乐者都在追逐约翰娜·玛茨的录音。“约翰娜·玛茨,匈牙利人,1924年出生。1932-1942年在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师从胡拜(Hubay,1858-1937),是西盖蒂的同门师妹。1947年在日内瓦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首奖,名声鹊起,随后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极受欢迎。曾三次荣获欧洲的小提琴比赛大奖。后在瑞典、苏格兰和德国有过成功的事业发展。她的演奏纯净、优雅,富于情感,体现了典型的匈牙利小提琴学校风格。50年代是其艺术生涯的顶峰。”约翰娜·玛茨的巴赫无伴奏速度很慢,非常优雅,端庄,一派大家闺秀。《夏空》和一些难度很高的赋格都表现得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整部作品速度虽慢但并不拖沓零散。
(注:这个帖子里带引号的段落是引用的,主要是介绍演奏者生平的客观资料。我希望做到主观和客观相结合。)
[attachment=63869]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0-05-18
4.SONY SICC 354 哈恩的版本

小哈恩已经跳槽DG,从出道至今已经出了很多唱片而且反应都不俗。“1979年11月27日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莱克星顿的这位小提琴新星哈恩,如今也不满28岁。这位天才少女14岁时便与费城乐团首次合作演出,15岁时又在德国慕尼黑,与洛林·马泽尔指挥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并进行电视转播,以后又登台卡内基音乐厅和维也纳爱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2001年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合作在北美巡演,秋季到世界各地巡演,更引来无数的赞叹之声。”哈恩的小无是她的第一张巴赫唱片,也是一个不完全的版本,只录了1004,1005和1006。已经编入了BMG RCA Classical Library系列和Sony报纸版中了。我手头上的是日本版。哈恩的第二帕蒂塔的《夏空》拉得很慢,时间为十七分四十八秒。她的技巧很棒,技法非常流畅,小无的后三组一气呵成。至于内涵如何就见仁见智了。但小哈恩挑战巴赫的勇气是很值得称道的。今天,很多年轻小提琴家都尝试拉巴赫小无,也许是受了哈恩的影响。
[attachment=63870]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