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67491阅读
  • 102回复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0-05-18
5.CHANNEL CLASSICS CCS SEL 2498 波洁的版本

波洁的版本也是有争议的,某些乐评家评分很低。但在我的小无收藏里,演绎不说,录音却是数一数二的。“拉克儿·波洁 Rachel Podger,出生于英国,在德国的鲁道夫斯坦因音乐学校习音乐,然后再回英国习小提琴,曾在Guildhall学校师事Parry Hart,和多位大师习音乐,后来喜爱上古乐器与音乐,逐而参加古乐团,成为小提琴古乐家,她最喜爱拉奏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古乐曲,在1997年她和古乐指挥家宾诺克合作过演出,她现在是乐坛的顶佳独奏家及演出家,受各地的竞邀不断。”Channel Classics唱片公司的老板和录音师迦雷德·萨克斯始终坚持用唱片普及音乐、用唱片推广演奏家以使他们获得更多的音乐会为宗旨。波洁就是这样成功的例子。波洁的小无在美国古典音乐排行榜上连续6周排名第一。使得波洁和 Channel Classics一夜成名。波洁的小无录音超一流,小提琴擦弦质感异常强烈,但个别几首确实听起来不太习惯,象第二帕蒂塔里的吉格。除了小无,波洁2003年录制发行的维瓦尔第《12首“华丽”小提琴协奏曲》(作品4号)和2004年发行的莫扎特《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也特别受欢迎.

[attachment=63871]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0-05-18
6.Ages 509 008-2 费拉斯的版本

费拉斯这套无伴奏的黑胶一直是小无迷的梦想,因为这套黑胶从来没有CD化。2006年推出CD版,对无数巴赫小无迷是个天大喜讯。“法国小提琴家费拉斯先后在尼斯音乐学院和巴黎音乐学院从比斯德西(Bistesi)和卡威(Calvet)学习,曾获小提琴演奏和室内乐演奏奖.后又从埃乃斯库学习,17岁参加蒂博国际小提琴比赛获第一名,尔后开始巡回演奏.其音色壮丽多采,卡拉扬与其合作的协奏曲,尤其好评如潮.1960年开始费拉斯成为卡拉扬最喜爱的小提琴家并成为柏林爱乐人气指数最高的音乐家 。”费拉斯是法比学派中的佼佼者,他的晚年很悲惨,好象和感情有关。这个77年12月21号的无伴奏演出是他在消失录音室几年后的唯一一次录音。6首无伴奏在一天之内录完,这可能是空前绝后的。这是大师晚年的唯一大作了。历尽沧桑,饱经世事。因而他的演绎仿佛有一种超脱感,琴声是一种熏黄的调子。留给我们的是“浪漫的法兰西,淡淡的威士忌香味了。”
[attachment=63872]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10-05-18
7.EMI CDM 7243 5 66870 2 8 米尔斯坦MONO版

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著名版本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版本。“米尔斯坦,生于俄国的敖德萨。初学于斯特利亚尔斯基。十岁公开演奏。后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奥尔(小提琴大师津巴利斯特、埃尔曼、海菲茨等人均出自奥尔门下)。1920在敖德萨举行独奏音乐会。1923年后常与钢琴家霍罗威茨合作,在国内外旅行演出。1925年以独奏家身份首演于巴黎。1926年在布鲁塞尔师从伊萨依。1929年移居美国。在美国与斯托科夫斯基指挥的费城交响乐团合作举行音乐会,取得成功。1942年加入美国藉。六十年代后,其演奏活动又转向欧洲。”论技术,米尔斯坦不比海菲兹差,相反更精致细腻。论味道情调,可与克莱斯勒相媲美。米尔斯坦的演奏具有贵族般的高贵气质,技巧极为出色,跳弓轻巧精确,音色变化精妙细致,非常优雅。他的巴赫小无体现了以上特点。米尔斯坦一生只录了两版完整的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即DG版和EMI这版单声道版。但不完整的版本无数,他一生在无数次独奏会上演奏着巴赫。米尔斯坦是将一生奉献给巴赫的小提琴大师。

[attachment=63873]

[attachment=63874]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10-05-18
8.DG457 701-2 米尔斯坦DG版

这个版本毫无疑问是米尔斯坦最出色的巴赫无伴奏。可以说是学习巴赫小无的教科书了。但我觉得她太工整了。并非我的首选。但她比EMIMONO版更加完美。米尔斯坦录制这套无伴奏的时候已经七十岁,驾轻就熟的高超技巧不论在分句、主题的发展变化上都有极完美、极高水平的演绎。70年代留声机和企鹅都给以至高无上的赞美。而整部作品最出色的是第二帕蒂塔里的夏空了,他那果敢高超的运弓,气势如虹,提琴发出的无比高贵的音色,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恐怕没有人的夏空拉得那么好了。这个版本可以说是米尔斯坦一生琴坛生涯的最佳代表作。她的头版黑胶在今天价格是非常吓人的。

[attachment=63875]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10-05-18
9.ORFEO C 400951 B 米尔斯坦57年萨尔茨堡现场版

米尔斯坦与萨尔茨堡音乐节有着很深的巴赫情结。每年的七月底,在奥地利萨尔茨堡都要举行一次连续五周的音乐和戏剧演出盛会,这就是著名的萨尔茨堡音乐节。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7年,当时的"莫扎特基金会"在萨尔茨堡发起组织演出莫扎特的音乐。但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萨尔茨堡音乐节是在1920年8月22日,莱因哈特在大教堂广场上演了根据霍夫曼斯塔尔改编的英国中世纪道德剧《每个人》(Everyman)之后形成的。1930年,萨尔茨堡音乐节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时期,两位当时颇具影响的指挥大师阿图诺·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和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轮番在音乐节上出现。二战使音乐节陷入低潮。但到50年代音乐节再度复兴。米尔斯坦与萨尔茨堡音乐节有着不解之缘,他参加过很多次,具体多少次我不知道。米尔斯坦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最初两次音乐会是在1954年和1956年,好象不是太受欢迎,主要和他的演奏曲目有关。在57年,米尔斯坦随机应变作了改动,演出了巴赫无伴奏,轰动一时,就是这个录音。米尔斯坦57年萨尔茨堡现场版充满动感和活力,同时感人至深。一把小提琴硬是拉出了一个世界,刚直雄浑且神清气爽。也是一个不完整的版本:有第一,第三奏鸣曲;第二帕蒂塔........1961年和1966年,米尔斯坦又两次在萨尔茨堡音乐节单独演奏了巴赫的无伴奏。

[attachment=63876]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10-05-18
10.TELDEC 4509-95998-2 米尔斯坦的告别音乐会

一代小提琴大师米尔斯坦的伟大告别。这是大师在83岁高龄时举办的告别演奏会的现场录音。在举行他的告别音乐会几个小时之前, 米尔斯坦突然发现自己的左手有一个指头伤了, 肯定会影响正常演奏. 但他并没有因此把音乐会取消, 而是在演奏的过程中临时改换了指法. 在演奏会上,米尔斯坦演奏了巴赫,贝多芬,亨德尔,萨拉萨特,普罗珂菲耶夫,柴可夫斯基,帕格尼尼和李斯特的作品。演奏的巴赫作品就是夏空,见证了大师一生对巴赫的钟爱之情,为大师一生多姿多彩的演奏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这场告别演奏会录成了唱片,美得令人窒息,她记载了大师对音乐的一往情深。这张唱片绝版多年,听说最近再版,乐迷有福气了。这张唱片国内也有引进版。
[attachment=63877]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10-05-18
11.DG453 004-2 谢林DG版

谢林和米尔斯坦可以说是DG的双璧,为爱乐者贡献巨大,他们的巴赫无伴奏都是上上之选,但风格有所不同。“谢林是墨西哥藉波兰小提琴家,曾先后从黑斯、弗莱什与蒂博学琴,1933年举行首次独奏会,之后开始全球性的巡回演奏.二战期间,谢霖共为盟军演奏300多场,1946年他第一次到墨西哥演出,就迷上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于是入墨西哥籍.而且在墨西哥大学音乐系任教.谢霖是最出色的少数几个能真正让小提琴优雅地歌唱的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具有绅士般的风度,浪漫而极富诗意。他对巴赫有深刻的理解,象米尔斯坦一样,录了两套巴赫无伴奏全集。谢林的无伴奏采用了比较符合巴洛克时代的本真演奏方式,较少使用揉弦。他的演奏既舒缓从容又色彩斑斓。温暖,抒情而富于人情味。

[attachment=63878]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10-05-18
12.SONY SB2K87947 谢林MONO版

说说谢林的故事。“1941年,为了解决在战争中无家可归的三千波兰难民的移居问题,谢林同当时的波兰首相西柯尔斯基一起来到了墨西哥。他四处奔波,到处游说,费了很大的心血和精力,终于使墨西哥政府于第二年同意收留了这些难民。为了报答墨西哥政府的善意行动,更因为他的好友,著名墨西哥作曲家曼努埃尔·庞塞的苦苦挽留,谢林在战争结束之后就留在了墨西哥,并于1946年加入了墨西哥国籍。谢林在墨西哥期间,一直非常积极地从事着小提琴教学事业。他曾协助政府创办了墨西哥国立大学音乐学院,并亲自在这里任教了多年。多年来,他为墨西哥的音乐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做出了大量的贡献,正因为如此,他才被墨西哥人民视为祖国音乐文化中的瑰宝。”谈谢林的生平义举,是想说明人的品质,气质和作品的关系。演奏巴赫,仅仅具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谢林朴素,淳朴,谦逊,坚持正义和人道主义这些优秀品质和巴赫的内在精神是吻合的。格高品自奇,象卡萨尔斯,兰多夫斯卡这些巴赫代言人也是这样,他们对待巴赫和艺术是非常虔诚的。巴赫归根结底是一位热情的人道主义作曲家,他的心胸如同宇宙般宽广。谢林50年代在CBS公司录制的单声道版本,高超的技术与质朴的内在精神相结合,速度比DG版要快,夏空强调舞曲风格。谢林在保持德国学派严谨、质朴气质的同时,并融汇了法国学派中的轻巧、优雅的特点,极大地丰富了这个巴赫无伴奏录音。

[attachment=63879]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10-05-18
13.MDG 333 0614-2 舒曼改编的版本

舒曼改编的版本是有争议的。巴赫的原意是要让演奏者及其乐器摆脱对伴奏的依傍,更加自由自在地发挥。虽无伴奏,实际上已经非常完美。1854年,舒曼为一家历史悠久的乐谱出版商编订这套乐曲,加上了钢琴伴奏。改编的原因一来是恐怕别人觉得无伴奏单调乏味(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二来担心无经验的演奏者怯于一试。历史总是很有趣的。往昔的小提琴演奏家西盖蒂年少时就曾拉过此种有伴奏的《夏空》,成名以后,回想其事,还深感惭愧。其实我觉得艺术多做尝试未尝不可。这张唱片来自德国名厂MDG,这个公司出品过很多精品.这张唱片很迷人,听来让人心旷神怡.小提琴声不夸张,非常轻松自然.有别于以上几位大师的演绎.这里没有暴风骤雨般的激昂和争鸣.钢琴在轻声细语地与小提琴交谈,绝不喧宾夺主,.录音不追求发烧,是一种自然和轻松的风格。这个有伴奏版本比较自然地表达了巴赫的崇高境界,温馨恬淡,气质高雅,与世无争,宽容理解和爱,她会给你带来新鲜和美感........

[attachment=63880]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10-05-18
14.VANGUARD CLASSICS ATM CD 1246 西盖蒂的版本

又是一个有争议的版本。也许这也是巴赫的魅力,每个人眼中的巴赫都不同,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西盖蒂是美籍匈牙利小提琴家,布达佩斯音乐学院胡鲍伊的得意门生,1917-1924年继马尔托任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1925年,应斯托科夫斯基之邀,到美国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同年又应邀赴伦敦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的小提琴协奏曲,均获巨大成功.西盖蒂的演奏,是一种充满情感倾诉,内里又隐藏着极强的热力的演奏,他善于将各种方法巧妙配合,强调各种层次的情感,被称为"小提琴中的思想家",他演奏的巴赫,贝多芬、布拉姆斯,其表现的深度至今令人赞叹.1940年西盖蒂移居美国,一边从事演出一边教学。战后他曾回到欧洲出席了卡萨尔斯主持的PRADE音乐节。西盖蒂撰写的著作包括《小提琴家摘记》、《喜爱琴弦》和《西盖蒂与小提琴》。他在60年代停止了演出活动,专心从事教学和写作,1973年4月在瑞士去世。”西盖蒂是学者型的小提琴家,他精通多种语言,爱好非常广泛。他有高超的小提琴技巧和异乎寻常的艺术想象力,可以凭直觉领会音乐的本质内涵。西盖蒂演奏的黄金时段是三四十年代,50年代晚期的作品,技巧已见衰退.他的小无拉得很慢,但很有味道,琴声有点干涩,但非常耐听。很古朴的风格,速度处理比较自由,饱含了演奏家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真实情感。他的巴赫小无对后来帕尔曼演绎同一曲目有着深远的影响。
[attachment=6388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