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712204阅读
  • 788回复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08-11-10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s
贝多芬:第一、九、十二、十四——十六弦乐四重奏;第三、五、七小提琴奏鸣曲  
Adolf Busch, Rudolf Serkin
塞尔金、布施四重奏
EMI EX 29 0306(3LP)





布施四重奏团之于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如同施纳贝尔之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不做第二人选。虽然声音撤离上略有瑕疵,但完美的演出,的确提供爱乐者另一套值得收藏的唱片。3首小提琴奏鸣曲布施拉奏得洋溢着古典乐派特有的气质。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08-11-10
Beethoven/Schubert/Mendelssohn: Chamber Works
贝多芬:弦乐四重奏  
Adolf Busch, Rudolf Serkin  
塞尔金、布施四重奏  
EMI CHS 5 65308-2
  





这是Busch弦乐四重奏团和塞尔金在大战时的录音。他们活力十足,有着美好的融合,气氛舒畅、演奏流利,是典型德奥式的贝多芬气氛,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一套单声道录音唱片,音质可能不佳,事实上,EMI在历史性录音的转录一向十分用心,音质普遍能被接受;尤其是这个古典式的世纪浪漫演出,你怎能错过!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08-11-10
Beethoven:String Quartet No.7 in F.Op.59-No.1
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第七号(Rasumovsky No.1)  
Lindsay String Quartet
林塞弦乐四重奏  
ASV CDDCA 553
  




  
英国的林塞弦乐四重奏(Lindsay String Quartet)已有20年以上历史,以演奏巴托克和贝多芬曲子著名,曾凭贝多芬后期弦乐四重奏唱片赢得《留声机》杂志的室内乐大奖。这首第七弦乐四重奏表现得很令人感动,颇具权威性,加上不错的录音,使得可听性大大提升。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08-11-10
Beethoven: The Violin Sonatas
贝多芬 : 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帕尔曼(ITZHAK PERLMAN)小提琴  
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钢琴  
DECCA: 421453-2 (4CD)






这套由帕尔曼与阿什肯纳齐合作的版本,长久以来一直是乐迷们欣赏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最佳选择。帕尔曼柔和的琴音和阿什肯纳齐的钢琴形成绝佳的契合,两人技巧出类拔粹、默契良好,展现无比瑰丽的效果和平衡性。由于演奏极具音乐性,录音更是出色,至今仍是无可替代的首选版本。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08-11-10
Ludwig van Beethoven:Sonaten für Klavier und Violine 5 und 9
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春”
Itzhak Perlman/Vladimir Ashkenazy
帕尔曼小提琴,阿什肯纳齐钢琴  
DECCA 410 554-2





这张唱片最值得称颂的是“克鲁采”奏鸣曲,虽然演奏的格调属古典,却充满了蓬勃的朝气;技巧与默契当然无话可说,音乐的旋律在他们手中很自然地溢流出来。录音相当好,真实、自然。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08-11-10
Ludwig Van Beethoven:Sämtliche Klaviersonaten  
贝多芬:三十二首奏鸣曲(全集)  
施纳贝尔(Artur Schnabel)钢琴
EMI CHS 7 63765 2(8CD)
  





自1794至1822年的28年中,贝多芬总共写了32首奏鸣曲,比他的任何其它某个门类的作品数量都多.而若再算上他的许多变奏曲,小品曲,幻想曲,回旋曲等等,以演奏时间而论,他的钢琴作品数量恐怕是仅次于巴赫呢.
  
不光数量众多,而且贝多芬奏鸣曲以质量而论,还都是精彩纷呈的力作,耸立起古典后期至浪漫派鼎盛那整整一个世代的钢琴音乐的高峰.其中的《悲怆》,《月光》,《田园》,《暴风雨》,《热情》,《告别》,《华尔斯坦》和《槌子键琴》等等,早已是家喻户晓了.  

就像卡萨尔斯拉的巴赫大提琴组曲一样,施纳贝尔这套40年代灌录的贝多芬奏鸣曲全集的单音唱片,也令人无法回避.它不仅博得乐评家一片喝彩,也是一代又一代爱乐者们耿耿难忘的一个惦念.虽然我有时倒是觉得肯普夫弹的贝多芬(DG 429 306-2,全集版9CD)更可亲可爱,而且前面也选过他弹的单片,可我还是不得不说,施纳贝尔的确颇得贝多芬之精要,既简洁凝练又深不可测,一派端庄无比的古典风范.说来也怪,作为作曲家的施纳贝尔(我有他一张四重奏唱片),倒是很现代呢.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08-11-10
Beethoven: Piano Sonatas 30 & 31
贝多芬:第三十、三十一钢琴奏鸣曲
赫斯(Myra Hess)钢琴  
EMI mono CDH 7 63787-2





这个著名的演奏录于1953年,当时赫斯女士已六十多岁,但每一个片段她都处理得极为巧妙与高雅,有些人或许认为需要更刻骨铭心的旋律线,但绝大多数乐迷却惊叹于她优秀的柔顺触键及纯然的音色美。对于贝多芬迷来说,这张是必买的杰出唱片。50年代单声道,但音效不错。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08-11-10
Ludwig Van Beethoven:Klaviersonaten 8,14,23,26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八号“悲怆”、第十四号“月光”、第二十三号“热情”、第二十六号“告别”  
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钢琴  
RCA 09026 61443-2







虽然 鲁宾斯坦的琴音充满感性,然而他并不是贝多芬乐家,对于《月光奏鸣曲》在这次录音前也从没公开演奏过,更别提有别的录音版本。但他1962年的录音,真是清新与成熟的结合。柔软亲切的触键,相当适合这个作品的性格。他将音乐流线变得轻快,节奏利落。在《悲怆奏鸣曲》中,他的演奏速度稍慢,但非常的真挚前进,表情做了少许的节制,但仍能感受到他内心燃烧的热情,奔放的琴音光芒四射。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08-11-10
BEETHOVEN:SONATAS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十九号、二十六号“告别”、第三十二号
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钢琴
EMI HQS 1088(LP)  






这是极为出色又与众不同的演奏,例如说第十九号以较慢速度但不过分厚重的手法处理,“告别”那异常强劲的触键和声响,以及三十二的充满自信,这些都造成极度活生的现场感。杰出的录音及中价位的价格,使得唱片的价值增加不少。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08-11-11
Ludwig Van Beethoven:Klaviersonaten 21, 23, 26
贝多芬:第二十一(华尔斯坦)奏鸣曲、第二十三(热情)奏鸣曲、第二十六(告别)奏鸣曲
吉利尔斯(Emil Gilels )钢琴
DG 419 162-2






这张唱片得到的评价极高,是吉利尔斯在DG灌录的贝多芬全部钢琴奏鸣曲唱片中最好的一张,也肯定是贝多芬这三首著名奏鸣曲的最佳演录.《第二十一奏鸣曲》乃因贝多芬题赠给好友华尔斯坦伯爵而得名.但也有人称它为"黎明",大概是觉得在引子般的第二乐章的朦胧晨意之后,紧接而来的末乐章的起首,有太阳喷薄而出的壮丽和畅美.

毋需我详细介绍,第二十三奏鸣曲《热情》肯定是人们最熟悉的,和前面说过的《悲怆》,《月光》一起,并称为贝多芬"三大奏鸣曲"."大"者,名气也,而非篇幅.这首《热情》也可以看作是《华尔斯坦》的姐妹篇, 也是首尾乐章较长,中间的慢乐章是即兴曲式的小间奏过渡,然后不间断地直接导入末乐章的快速而冲动的激流中.

《告别》是一首正式的标题作品.1809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军逼近维也纳,挚友鲁道夫大公离城而去,贝多芬作此曲赠之.三个乐章都有小标题,即"告别","暌离"和"归来".而各乐章的曲趣也的确如题所示:告别是怅然的,暌离伴着思念,归来重聚的希望则令人欢欣鼓舞.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