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712337阅读
  • 788回复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70 发表于: 2008-11-11
Berlioz: Benvenuto Cellini
柏辽兹“歌剧”本韦努托-切利尼“全曲”  
盖达(Nicolai Gedda) 、Eda-Pierre 、Jules Bastin 等演唱
科林戴维斯(Colin Davis)指挥BBC交响乐团与皇家考文特花园合唱团
Phillips 416 955-2(3)






柏辽兹第一出歌剧作品1838年首演于巴黎,剧情描述一位意大利雕刻师的故事。首演失败之后,至今只有序曲”罗马狂欢节“广为流行。这套全曲唱片里的角色与他在考文特花园演出时相同,科林戴维斯指挥得敏锐、令人振奋、且高潮不断。演唱很突出,尤其盖达那自信、英勇的唱腔令人陶醉。录音澄澈、平衡。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71 发表于: 2008-11-11
Hector Berlioz, Franz Liszt, Richard Wagner:Romantische Lieder
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歌曲集  
汉普森(Thomas Hampson)男中音,帕松斯(G. Parsons)钢琴  
EMI CDC 5 55047-2






在这张CD中共有9首歌曲,其中5首是柏辽兹依照英国诗人托马斯穆尔(Thomas Moore)的诗集谱曲而成。男中音汉普森及老搭档帕松斯,灌录过许多歌曲集,每一曲都做出完美的歌唱,无一败笔。除了颇见琢磨之美的杰出表现外,又加入了自然的深度。汉普森的表情是如此率真,不仅风格魁伟,是洋溢着细腻的丰富的感情。每一曲都给予聆听者独特的想象空间,表现丰富动人。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72 发表于: 2008-11-11
Bernstein:Serenade/Fancy Free  
伯恩斯坦:小夜曲/自由想象  
克莱默(Kremer)小提琴
伯恩斯坦指挥以色列爱乐乐团(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DG 423 583-2




  
你知道伯恩斯坦是一位大指挥家,50年来灌录过数不清的唱片;你还知道他是个作曲家,在20世纪的尤其是美国的作曲家当中颇有地位,著名的音乐剧《西城故事》就是出自他的笔下;你甚至还知道,伯恩斯坦还是个蛮不错的钢琴家,曾和他人合作演录过不少室内乐唱片,或是独自边弹钢琴边指挥乐队演奏莫扎特,格什温……  
  
可是,你没想到他还会唱几句吧 好吧,你听着,就在这张现场录音,效果很棒的唱片上,舞剧《自由想象》的开头和结尾,都有伯恩斯坦本人边弹钢琴边哼歌儿的片段.他就这样把四种角色,即作曲,钢琴,歌唱和乐队指挥,在这部爵士乐风格的芭蕾音乐的演出中集于一身了.我猜想他老人家Fancy 一定玩得很开心!  

难道你在别的唱片上也曾见到过这种情形吗 光凭这份别致,你就该听听这张唱片,何况两首曲子都蛮好听.题献给库塞维茨基夫妇的《小夜曲》,其副题说明是"根据柏拉图《会饮篇》而作",有点像是五乐章的小提琴协奏曲,1954年的同是作曲家本人指挥的首演,由斯特恩担任独奏.现在这张唱片里,克莱默有相当漂亮的独奏声部,旋律线舒展,蜿蜒,音色清亮而滋润,与乐队气韵生动的协奏相映成趣.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73 发表于: 2008-11-11
Leonard Bernstein:Candide
伯恩斯坦:“天真汉”序曲和组曲  
Adrian、Cook、Rounsevitte和Original Broadway Cast
CBS MK 38732






《天真汉》于1956年首次在百老汇登场,虽然制作及选角得当,却逃不过只公演二十三场的命运。如今这张唱片浓缩了原来百老汇的版本,使气氛趋于现场。音乐本身具有无法抗拒的魅力,而演唱亦完全符合原曲的需要。另外唱片附有完整的歌词,值得购买。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74 发表于: 2008-11-11
Bernstein: Candide  
伯恩斯坦:天真汉(最终修订版)
Hadley、Anderson、Green、Ludwig等人演唱
伯恩斯坦指挥伦敦交响乐团与合唱团(Lso)  
DG 429 734-2  






这个最终修订版由伯恩斯坦与John Mauceri合作完成,且于1988年由苏格兰歌剧院首演,然后再依此为基础而亲自指挥录成这张唱片,因此其权威性和准确度都达到最高水准。无论市面上有多少不同的版本,这张演录俱佳的唱片才是首选。故推荐。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75 发表于: 2008-11-11
Leonard Bernstein:West Side Story
伯恩斯坦:西城故事  
Te Kanawa, Carreras, Horne, Troyanos  
卡纳娃,卡雷拉斯等人演唱
伯恩斯坦(Bernstein)指挥管弦乐团及合唱团  
DG 415 253-2(2CD)






舞台音乐方面,伯恩斯坦最成功的作品首推《西城故事》.它的剧情类似莎士比亚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由美国剧作家斯蒂芬 桑德海姆编写的脚本将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移植到20世纪的美国,而伯恩斯坦则更以其博采众家,融会欧美的音乐为莎翁的古老故事抹上了一层浓郁,亲切的现代色彩.1957年首次上演后,这部描写现代爱情悲剧的音乐剧便一直盛演不衰,保留于百老汇的传统剧目单上.一曲"玛丽亚,玛丽亚"的咏叹调,早已被世人当作流行歌曲来唱了.  

不过,听来听去,总觉得卡雷拉斯才是唱这首歌的最合适的歌手.他的嗓音本来就蕴含着那么多的温情,很甜,也很青春,更何况他在这套唱片演录里还竟唱得连他自己也很陶醉,正和纤细,娇弱的卡纳娃是天设地造的一对儿.  

作曲家本人指挥的演出,当然不用担心演绎得怎样.至于录音,既清澈又丰润,是DG歌剧唱片里最好的一类.  
  
这套CD初版的第二张唱片上搭配了伯恩斯坦由他的电影配乐《在水边》改编的管弦乐组曲,也颇有精彩,动听之处.而在DG后来于1991年发行的"伯恩斯坦指挥伯恩斯坦"系列中,《西城故事》的这个演录,和伯恩斯坦的另一部音乐剧《康迪德》(或译《天真汉》的也是"企鹅三星带花"的演录合装 3张套的一辑(DG 447 958- 2),显然更划算了.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76 发表于: 2008-11-11
Bizet:Symphony in C,L'ARLESIENNE SUITE NOS.1 & 2
比才:阿莱城姑娘第一,二组曲  
Sir Thomas Beecham/French National Radio &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比彻姆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EMI CDC 7 47794 2






《阿莱城姑娘》原是法国作家阿尔封斯 都德的话剧,1872年比才为它作成配乐.这部戏并不成功,但比才的27段配乐中,许多乐段格外迷人,很应该让它们在音乐会上独领风骚,而不必硬是陪着都德的平庸剧作一同淹没.为此比才生前从中选编出一套管弦乐组曲,死后又由法国作曲家吉罗编成第二套组曲.自那以来,这两套各是四段的音乐会组曲就一直受到世人的喜爱.  

怎么能不喜爱呢 从第一组曲的"前奏曲"开始,那颇有煽动性的比才式的进行曲(即戏剧配乐中的《纸马舞》),就把我们带入了色彩强烈而效果又是引人入胜的音乐画面中.接下来的"小步舞曲",弦乐的舞蹈主题有一种欣欣向荣的兴致.第二组曲开头的"田园曲"明显是一种异国情调,其铃鼓声声的吉卜赛舞曲令人想起《卡门》的几个片段,倒是第三段"小步舞曲"里长笛啾啾,颇有点田园气息的.最后的"法朗多尔舞曲"重复开头的《纸马舞》主题,而演奏越来越快,一片火辣辣的煽情.总之,民间色彩,乡村情调,绚丽的配器和多变的节奏,使得这两套组曲充满了人情味.顺便说说,萨克管被引入管弦乐队很可能就是从《阿莱城姑娘》开始的.

比彻姆演绎法国浪漫派作品一向精到,这应该是个常识了.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77 发表于: 2008-11-13
Francois-Adrien Boieldieu:Harp Concertos
F•布瓦尔迪厄:三种速度的竖琴协奏曲  
马里萨•罗夫莱斯(Marisa Robles)竖琴
约娜•布朗(Iona Brown)指挥圣马丁学会管弦乐团  
Decca 425 723-2





F•布瓦尔迪厄的竖琴协奏曲虽已有其它的录音,但从来没有象这张如此具有魅力。布朗与圣马丁的演奏敏捷有力,而罗夫莱斯则相对以细致优美。整体而言,演奏充满光与影。竖琴在反复乐句带有柔和的回声效果,慢板乐章令人愉快,终乐章则轻快活泼。原Argo老录音,但效果仍属一流。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78 发表于: 2008-11-13
Alexander Borodin:String Quartet No.1 in A & 2 in D
鲍罗丁: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弦乐四重奏  
鲍罗丁四重奏组  
EMI CDC 7 47795 2





两首弦乐四重奏都是用大调写的(A大调和D大调),都不乏爽朗和刚劲.不过,它们的首乐章都是接近中庸速度的,歌唱性很好的主题曲调柔美动听.在前一首里,小提琴从低音处奏出两句序奏,经过一段绵延的缓慢过渡,进入主题,开始滑爽如丝般地歌唱.这个优美的曲调经过一再变奏,带出些许苦楚,由阵阵紧缩和挣扎构成了这个对比性的第二主题.慢乐章里,愁闷更深,更显阴郁了.即便如此,这里面常被打断的那个曲调仍是很美.谐谑曲的第三乐章采用急板,蹑手蹑脚,精怪兮兮的,四件乐器的配合有声有色.末乐章是踌躇满志而兴高采烈的.第二小提琴的一些装饰性的点缀很出效果.

第二首四重奏比前一首短,因此也更紧凑.这里面甚至还有了海顿四重奏的纯净和精致.首乐章的曲调更美丽迷人,也更富有俄罗斯风味.忧郁地叙述着,以此抚平了自己.第二乐章一反常态地安排了快板谐谑曲,而将标明"夜曲"的慢乐章放在后面.这个全曲最长的乐章实在太美,太让人陶醉了!不但旋律极抒情,而且四重奏的效果犹如歌剧中的咏叹调,其它三件乐器伴奏着第一小提琴作女高音般的歌唱.类似这段"夜曲"的四重奏乐章,从海顿数下来,听到的实在不多.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79 发表于: 2008-11-13
Brahms: Hungarian Dances Nos. 1-21
布拉姆斯: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乐队版)  
波加尔(Istvan Bogar)指挥布达佩斯空响乐团(Budapest Symphony Orchestra, et al.)
Naxos 8.550110






1850年,身为钢琴家的布拉姆斯结识了匈牙利小提琴家赖梅尼,并和他组成二重奏搭档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并从赖梅尼那儿获得了所谓"匈牙利音乐"的印象.而这种实在只是匈牙利吉卜赛人的音乐,特征是太明显了.旋律或滑行或跳跃,节奏和速度变换无常,上一句还是中速甚至接近柔板,一个休止后,忽然就迸发出急板的下句,由此造成曲趣放荡,常有搔首弄姿的风骚表情.尽管被19世纪的维也纳正人君子们视为街头音乐一般.
  
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总共是21首,本是为钢琴四手联弹而作.不过眼下更为流行的《匈牙利舞曲》倒是管弦乐的改编曲,尤其是第五首,十二分地脸炙人口了.你现在看到的这张唱片就是全部21首的乐队版.

我个人更喜欢四手钢琴的原曲.它们的表情幅度,反差等等都要小些,淡些,因此也不那么丰腴,肥腻,也就更耐听了.钢琴版的唱片里,一张康塔尔斯基兄弟的(DG 429 180-2)和一张拉贝克姐妹的( Philips 416459-2)的,最出色了.前者线条清晰,爽利,后者的音响饱满,浓密.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