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712336阅读
  • 788回复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80 发表于: 2008-11-13
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海飞兹/小提琴,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RCA RD 85402,RCA RCD 15402




  
这张CD片有三个优点:第一是芝加哥乐团在莱纳驾驭下呈现出丰富、平衡的三度空间音响,并和海飞兹搭配得宜;第二,海飞兹虽然以较快速度演奏,但海飞兹那轻松自在及精密的想象空间在精湛的技巧下发挥到极致;第三是配合了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时间超过72分钟,非常划算。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81 发表于: 2008-11-13
Johannes Brahms:Klavierkonzert 1 / Gesänge Op. 91  
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  
科瓦塞维奇(Kovacevich)钢琴
萨瓦利许(Wolfgang Sawallisch)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EMI CDC 7 54578 2
  




  
布拉姆斯21岁作此曲,原是两架钢琴弹的奏鸣曲.但它的结构,气势都太辉煌了.在和舒曼妻子克拉拉四手联弹了这部作品后,布拉姆斯起先打算将它改写成他的第一号交响曲.但在配器的技术性层面上,他遇到了钢琴色彩向管弦乐色彩转换的麻烦.在朋友的建议下,作为一个妥协,最终写成了这首兼有钢琴和管弦乐的协奏曲.它虽然比不上降B调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伟大,却已经预示着年轻的布拉姆斯日后在交响音乐的天地里,将会有何等了得的气候!你一听起首用弦乐奏出的正主题,这沉郁而磅礴出势的序奏,就没有理由再怀疑这是个可以让贝多芬感到宽慰的后生了.鼓声隆隆滚过,急促不安,似有暴风雨来临.忽而表情一变,弦乐沉静,安详,你却觉得这转变自然而然,毫不勉强.像这样的表情幅度,以及细腻,委婉的处理,在布拉姆斯后来的交响曲和协奏曲里比比皆是.这甚至就是布拉姆斯音乐与众不同的特点之一.

这个曲目的优秀唱片,除了你现在看到的这张,另外还有三种也是有资格平分秋色的,即Decca的柯曾/塞尔版,CBS的塞金/塞尔版和DG的吉利尔斯/约胡姆版.如果说那三种都是老牌名演录,则科瓦塞维奇的这张就是1993年度 Gramophone"最佳协奏曲"的新科状元了.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82 发表于: 2008-11-13
Brahms:Symphony No.1
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
Klemperer/Philharmonia Orchestra
克勒姆佩勒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EMI CDM 7 69651-2




这张中价的再版片, 克勒姆佩勒突出的诠释形成很大的竞争力。打从前奏第一小节乐声中夹杂着响亮、冷静的定音鼓声起,克勒姆佩勒就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及力道打开序幕,往后在快慢皆备的乐章中,他都表现得非常吸引人。正统、稳健但不呆板。录音不错。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83 发表于: 2008-11-13
Brahms: Viola Sonatas  
布拉姆斯:第一、二中提琴奏鸣曲  
Lars Aners Tomter中提琴,Leif Ove Andsnes Anders钢琴  
Virgin VC7 59309-2






这组年轻的挪威搭档给了中提琴奏鸣曲演奏的最佳示范。他们以想象力和极敏感的音感贯穿于布拉姆斯这两首中提琴奏鸣曲。Tomter那具有黏性的美音,在Andsnes浪漫的钢琴陪衬下呈现出独特的、深沉的布拉姆斯世界。在本质上虽然是乐天的,但因合奏很舒畅,流露出浪漫式的心灵飞翔。俩人的平衡搭配更是本张CD的卖点。Andsnes 以较细致的幅度,将乐曲渲染得更加绮丽,这是一个接近理想的奏鸣曲合集。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84 发表于: 2008-11-13
Brahms:Sextet for Strings,Ttio for horn、violin and piano
布拉姆斯:降E大调法国号三重奏、第二号弦乐六重奏
Myron Bloom\Michael Tree\Rudolph Serkin  
Pina Carmirelli\Toth\Naegele\Caroline Levine\Arice\Reichenberger
布洛姆圆号 / 特莱小提琴 / 塞金钢琴  
SONY  SMK46249





在这张唱片中,法国号三重奏录于1960年的马尔波洛音乐节,他们表现得光彩夺目,例如说第一乐章满布温馨浪漫的情怀,慢板乐章则富于精致的色彩。三人的演奏均非常出色。弦乐六重奏则录于1967年,演奏直接地反映了布拉姆斯最抒情性的弦乐作品风格。这是值得聆听的最高水准的室内乐唱片。  

这首室内乐的本质是悼念,圆心是给予老勃以精神和理解上都远远胜过单纯母爱的溘然去世的母亲,所有的旋律应该围绕着悲剧的提示来交待曲目的主旨,直至让人们闪现泪花,才是我们惯常以为的寄托。但是,整个过程却并不简约地抑制和沉重,相反,生命和快感的意义,我以为在整个音乐的灵魂之中,兑现了一种被称作澄清意识的那份贯穿。  

第一乐章第一声的小提琴和接踵而至的圆号被钢琴的声息拉开不明朗的序幕,即使不了解这首三重奏的背景,一听也就可以感知它的不灿烂的调性。一首悲歌的开头,由小提琴首先呈报了15秒的氛围,主角的圆号在重复相同的韵律的时刻,小提琴就裸露了附属的地位。第一主题尤其由圆号表达出的悲凉的幽美,值得反复无数次地品析玩味。
  
第二主题出场的次序依然拱手让位给了小提琴,虽然小提琴的音色具备了不可压制的高扬,圆号的程度并不显著,并且不如钢琴的敲击让人加深印记,但当圆号吹奏两次第二主题的时候,其他两件乐器的气势都相形见绌地服软了,其实他们也许并不晓得在低频上不会拥有圆号那低沉的天生,也知道在悼念母亲的时候,老勃使用他自小就十分喜爱的圆号的用意,不然他们不会被老勃用来安排充当与圆号一决雌雄的砝码。老勃创作技法的高超在第一乐章暴露无遗,他仅用三件乐器,而且还有一件很少被其他作曲家用来谱曲的圆号,就把室内乐的精髓提升了一个无法逾越的层次,两个主题并没有立即解释中心的命题,他们的角逐让听者不知所措,如果不是题目的圆号,还以为就是普通的三重奏呢,在明晰的愿望下展开丰硕的思想,自然而然就会遁入第二乐章,再去细细品味,这首乐曲到底娓娓道来了一些什么。  
  
第二乐章伊始就快速地调侃,还是让人们与主题发生不知所云的间隔。小提琴和钢琴在谐谑的制造上都是高手,圆号的笨拙并不是适合,但它也跃跃欲试地意欲敞阔它的内心,实际上这种努力的成效并不突出。老勃为何在一首悼念母亲的乐曲里张扬一种欢快的气息,这就是高人与低能的最为本质的不同,反复听过十几次之后,你就会豁然开朗,原来,老勃首先赞美的是生存和活着的价值,你从三件乐器的纷扬里,已经可以感受老勃的开朗和明快了。  
  
第三乐章才与母亲有关,这种倒置的手法运用得妥贴自如。钢琴的起始本身就抑郁了一种情感,在伟大的母亲与世长辞的时刻,所有的乐思都是缓慢的柔板,而第三乐章又出奇地低婉,那里并没有丝毫的哀怨和悲天悯人,乐句一开始的用意就十分确实。圆号的迂回,是回报给母亲的挽歌,因为经常聆听儿子的吹奏,此时的圆号是对静卧的慰灵而呈献的黑幔,需要抚慰的音色实现报答的感恩,所以,与老勃同时在这个乐章里伫立,不需要过多的伤感。  
  
第四乐章才是勃拉姆斯真实的精神!你不可能马上从丧母的悲戚中解脱得如此畅快淋漓,而就是一位被很多人评论为朦胧、凄凉、深婉和苦涩的内向人,却立即抛却了生命中最本能的情感,前瞻了人类现实的意义,这种果敢的明朗并不是外向的人也时时刻刻都可以具备的。倾听第四乐章,就会深刻地感悟勃拉姆斯的个性,他不是单纯地啜泣与哽咽,也不是刻意地抑郁与感伤,而是对于乐观的另外一种迥异于惯例的体认模式,只不过这种模式,我们自己做不来或者做不到罢了。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85 发表于: 2008-11-13
布拉姆斯:合唱曲集
耶拿(Jena)指挥北德广播合唱团  
DG2741 018(6LP)





  
这六张一套的无伴奏合唱曲,展现出布拉姆斯亲切、热情的创作力,例如说作品109、110双合唱经文曲紧密及平易近人的气氛,作品17的4首歌曲令人陶醉的乐段等都相当不俗。北德广播合唱团表现得优美、灿烂,配上极具空气感的录音,是一套值得推荐的合唱曲唱片。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86 发表于: 2008-11-13
Brahms: Ein deutsches Requiem  
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Rodney Gilfry, Charlotte Margiono
吉尔弗里、玛尔乔诺演唱
John Eliot Gardiner/Orchestre Revolutionnaire et Romantique
加德纳指挥革命浪漫管弦乐团与蒙泰威尔第合唱团
Philips 432 140-2







这个革命性诠释“德意志安魂曲”录于他们在伊丽莎白皇后厅表演后不久,其最大特色在于乐团以古乐器及按照当时维也纳样式演奏,因此速度虽较一般版本快,但并不因此而僵硬呆板,反倒是显得更坚韧、有力与富戏剧性,此外,两位独唱及合唱团亦表现出色。这是全然革新的演唱(奏),值得聆听。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87 发表于: 2008-11-13
Brahms:Four Serious Songs
布拉姆斯:四首严肃的歌
Hans Hotter/Gerald Moore
赫特/男低音,摩尔/钢琴
EMI CDH 7 63198-2
  




  
赫特辉煌的演唱、摩尔精彩的伴奏,拥有LP的人都知道这是雄辩动人的版本,无论技巧和艺术才华都是别人无法超越的。CD转制出色。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88 发表于: 2008-11-13
Benjamin Britten: Overture "Canadian Carnival" / Violin Concerto, Op. 15 / Mont Juic Suite of Catalan Dances, Op. 9
布里顿:小提琴协奏曲、“加拿大狂欢节”序曲、加泰隆舞蹈组曲
罗兰妮-麦卡斯兰(Lorraine McAslan)小提琴
Steuart Bedford/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斯图亚特-贝德福德指挥英国室内乐团
Colins 1123-2





罗兰妮-麦卡斯兰在这张唱片中展露了极其优异的小提琴技巧,她那深具艺术性的洞察力异常敏锐,赋予了这首小提琴曲精致的想象空间及强烈的情感。整首曲子中那魔火般的诙谐曲,甚至较布里顿与Mark Lubotsky合作的版本更引人注目,而贝德福德亦做出第一流的伴奏。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89 发表于: 2008-11-13
布里顿:哭泣、第四交响曲  
Iona Brown/Orchestra: Norwegian Chamber Orchestra  
布朗指挥挪威室内乐团
Virgin VC5 45121-2






当1981年布朗从圣马丁室内管弦乐团的指挥艺术指导上去职,来到挪威室内乐团马上和Virgin公司签下合约录下不少叫好又叫座的录音,这张布里顿管弦乐作品集仍保持布朗一贯大动作、大幅度的演出风格。而挪威室内乐团虽远在北国,但团中的弦乐好手,都展现杰出的技艺,耀示他们是第一流的乐团。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