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客气了,我也只是根据自己的一点经验瞎弄,合自己的口味,但未必适合别人。
我认为电源是放大线路的根本,我觉得17A的声音虽然空间感和活力不错,但还是少一点润泽和韵味,这与使用了性能平平的NICHICON通用型高压电解也不无关系,我将稳压前的220UF25V电解换成了PHILIPS 470UF250V,做胆前级滤波我喜欢用PHILIPS和ROE,前者弹性好,后者温润,手头的ROE是4脚的大个头,不好装,PHILIPS的正好可以直焊上去。稳压后的输出电容我认为对声音影响更大些,而且为了改善中高频,我想用高品质的、容量小一些的,以前我爱用一、二十UF的MKP,比如SOLEN,可以得到很好的动态和瞬态响应,但这回是为了提高韵味,所以选择了JENSEN的轴向音频电解 60UF500V,并联MIT RTX 0.1UF400V改善瞬态。原机的22UF450V电解是LM317调整端的旁路电容,适当加大可以抑制电源波纹度,但太大会对动态有负面影响,我换的是XINDAK红色音频MKP 6UF。第一级6922共阴放大的屏极高压退耦电容同样是JENSEN 60UF500V音频电解,输出端拆下的原机REAL-CAP电容并在反面。改进电源部分的电容带来的好处是声音整体的水分足了,自然感强了。
在输出耦合电容的选用上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不太喜欢并联不同的的电容,虽然并联得恰当的话,可以取长补短,但弊端还是有的,这点上有些象音箱中的分频器,做得好可以将高低音单元较完美得衔接起来,但全频单元的独特味道,分频箱也不容易做到。
另一点是输出耦合电容的容量,我没用按原机的2.2UF,而是用了0.47UF的JENSEN铜箔,17A的原厂设计是针对市面上各种功放的,它们的输入阻抗大多从23K到100K不等,所以输出耦合电容要用2.2UF,以保证低频下限转折频率不会太高。我的耳放是100K输入阻抗的,用0.47UF,低频下限转折频率仍有3~4HZ,这足够了,减小输出耦合电容的容量,低频会少些,但同时中高频会更通透飘逸些,而且电容上省很多钱。实际听起来,也并不觉得低频不足。
我换了以上电容,开机后的比较明显的印象,一是细节多了,这感觉就象我听惯了HD580,刚换HD650时的情形,这说明解析力提高了;二是声音的质感明显了,这说明音场的定位增强了。三,一般来说,当声音的解析力提高时会有使声音紧张化的倾向,但现在却觉得声音较以前要自然松弛一些,听起来很舒服。目前还只有这些感觉,电容都是新的,老化一段时间会更稳定,也许效果会更好。
17A中我换的其它元件包括AMPEREX 7308一对,OPA627BP 6只。
其他器材包括自制的6V6单端耳放,HD650耳机。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认识,请老赵和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