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73689阅读
  • 167回复

一些著名的重奏团(此帖我以前开在其它地方,现在逐步转移过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3-15
— mawhole_move —
菲茨威廉弦乐四重奏组
[ 此贴被vip_laomao在2010-03-15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3-15
菲茨威廉弦乐四重奏之肖斯塔科维奇

Fitzwilliam SQ是最后和作曲家有深交的音乐家们,也是首演这部作品的四重奏乐队。所以这套唱片在历史意义上是重大的。从几部演奏听来,他们诠释的肖四重奏很玄异,还有点诡魅,尤其是后几部,跟“死”这个字实在很有关联。听了他们的演绎,很能体会什么叫“深度的演奏”。像听惯Emerson SQ或Italian SQ的贝多芬以后,听上了老Budapest SQ和Busch SQ才能切切实实的领略得到什么是“深度”。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3-15
贝尔格弦乐四重奏


阿班贝尔格四重奏团(Alban Berg Quartett)是最勇于尝试寻找新内涵的团体之一,尤其从他们的重复录音中,更能够听出来。


阿班贝尔格四重奏团(以下简称ABQ),光是听团名就会让人想到这个团体和  作曲家阿班贝尔格一定脱离不了关系吧!确实如此,ABQ的团名就是在创团之时央求作曲家阿班贝尔格的妻子答应才使用的,至于使用这一个名称的原因目前并没有人知道。1971年秋天,在获得命名同意之后,ABQ就在维也纳协奏厅(Concerto House)做首次登台演出。创团至今,团员只有在1978年以及1981年换过第二小提琴以及中提琴手。目前的团员分别是第一小提琴手Gunter Pichler、第二小提琴手Gerhard Schulz、中提琴手Thomas Kakuska以及大提琴手Valentin Erben。眼睛亮一点的读者一定已经看到Gunter Pichler的大名了,没错!他就是前一任维也纳爱乐的乐团首席;另外,Valentin Erben为1968年慕尼黑国际音乐大赛的优胜者;其它两位则是经验丰富的独奏家。有这么坚强的阵容,难怪世界各国的音乐厅纷纷专程为他们空出音乐厅的档期,邀请他们演出。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3-15
ABQ的第一张录音完成于组团之后第三年,即1974年,就如大家猜的一样,他们将第一张录音献给了阿班贝尔格,曲目为弦乐四重奏以及抒情组曲。从那时开始ABQ就将录音事业锁定在Teldec唱片公司,由于销售成绩颇理想,ABQ接着录制古典时期的作品,例如海顿、莫扎特、布拉姆斯以及舒伯特。或许读者会认为ABQ只有锁定在德奥作曲家的作品从事录音,但是对他们而言,ABQ可是一个深刻体认维也纳传承的室内乐团。ABQ在第一张录音推出之后就进入第一次颠峰期(唱片销售量扶摇直上、各地音乐厅应邀参与演出,可以说是盛况空前),一直到七○年代末为止。八○年代虽然换了两位团员,并且离开Teldec,与英国的EMI签约,但是ABQ还增加音乐会的场次以及曲目,这个举动使的ABQ一跃成为当时最顶尖的室内乐团(第二次颠峰期)。

换到EMI之后,ABQ的作风有了非常多的改变,第一点是曲目,他们居然将以前在Teldec已经接触过的曲目重新再录制一次;第二点是录音方式,与Teldec时代不同的是,他们开始收录并且出版现场音乐会时况。这一段时期完成了莫扎特(第二次录音)、贝多芬、布拉姆斯(第二次录音)、斯美塔纳、德沃夏克、德彪西、拉威尔、巴托克以及多位现代作曲家的作品,其中有许多是取材自音乐会现场,而且这个录音方式一直使用至今。九○年代以来,已经组团廿五年以上的ABQ,录音曲目没有额外增加,反而是只要在音乐会有得心应手的成果就会将其收录出版。如果说ABQ是目前录音最多的室内乐团,可能有读者会抗议;但是如果说他们是最爱重复录音的室内乐团应该没有读者反对吧?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3-15
无须多说,这套3碟的贝尔格之巴托克绝对是极品!

我的一位朋友在我这里听过之后,在香港的CD集中营也觅到了一套!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3-15
一个不用多作介绍的四重奏团——对了,就是意大利四重奏团

1945年成立,起初团名为Nuovo Quartetto Italiano,1951年更改团名。团员有Paulo Borciani、Elisa Pegreffi、Piero Farulli(1979年由Lionello Forzanti取代)以及Franco Rossi。改团的录音多在Philips,所灌录的贝多芬,莫札特弦乐四重奏全集评价相当高。不过该团1986年停止演出活动,美声已成绝响。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3-15
这套8碟的意大利四重奏团之莫扎特,如同他们的贝多芬一样,简直是太有名了!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3-15
Hagen Quartett (哈根弦乐四重奏组)


哈根弦乐四重奏组是由第一小提琴卢卡斯(Lukas hagen,1962-)、中提琴维罗妮卡(Veronika Hagen,1963-)、大提琴克莱门斯(Clemens Hagen,1966-)兄妹三人和第二小提琴莱纳·施密特(Rainer Schmidt,1964-)组成的成员相对稳定的具有家庭成员气氛的弦乐四重奏组合。成立二十多年来仅仅是1987年更换了其中的第二小提琴,其后均保证了长时期的成员稳定性。加上四人相互之间技术和音乐理解力的相容性,是他们能够在许多作品的演绎中获得更好的协调性,这对于一个成熟的弦乐四重奏组合而言是相当重要的。迄今为止的莫扎特、舒伯特、德沃夏克、雅内切克和拉威尔、德彪西乃至肖斯塔克维奇等作品的演绎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好评。其中海顿的“太阳套曲”(op20)的录音更是广受欢迎,已经成为了20世纪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群中最著名的录音之一了。相对而言他们的贝多芬作品录音活动更加缓慢、更加晚了一些。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3-15
这是张罕见的弦乐四重奏版本,曲子充满浪漫独享的绝艺琴声!

如吃哈根达斯般爽!!!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03-15
Pro Arte String Quartet普罗·阿特弦乐团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