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9916阅读
  • 89回复

我这一年---杂记小烧历程及M34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0-05-11
感谢楼上两位朋友关注,上张片片,此为第二套配置。
[attachment=63731]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0-05-11
再上张第一套换CD后的片片,器材都已经搬到客厅。
[attachment=63732]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10-05-11
S3/5在两端延伸上的不足和低频的缺失促使我开始想换音箱,虽然听音环境和音源等器材都还不是很到位,然而我却对换箱子兴趣更大些,因为我始终认为在一套听音设备里最重要的就是音箱,好音箱至少能比差的音箱更容易出好声,这是其优良的声学特性决定的,就好比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比经常生病的人底子更好更强健的道理一样。
一个人瞎琢磨有时候很容易走入歧途,很不幸的是我已迈开了脚步...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10-05-12
写得很不错。敢问那个盘子是什么用的?辟邪么?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10-05-12
回楼上朋友,装菜的盘子,厨房搁不下就放那啦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10-05-16
写得真好!随意且真实感人!哥哥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10-05-18
S3/5的脚架太差了,用上它低频越发没有了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10-05-19
呵呵,心懒笔拙,来得慢,关注的朋友多担待。
书接上回,s3/5玩了些时日,渐渐对它只修中频的底色有些忿忿然。在此过程中幸运的结识了一位大烧前辈,这位前辈在胆坛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出于对前辈的尊敬在下就不道出他老人家的大名啦。引用他在胆坛的ID:ECC32,下文中简而尊称32老师即可。
结识32老师,后有幸得以到其府中拜访,32老师是位胆机制作的大家,第一次往府上拜访时,老师以一对自制的单声道EL34推挽后级推天朗的肯德堡落地箱。前级也是老师自制的仿M7前级,音源有LP和CD,可谓双修。
这次听的是CD,机子是金嗓子的DP65,音箱线是老版的金宝8tc,落座饮茶片刻,待机温热,老师起座取出一张CD问我,这张贝拉方提的《重返卡内基》爵士靓碟可曾听过?我面红摇头,不知所谓。老师接着道:此碟乃现场录音的杰作,录音效果非常的好,其现场感和定位是很考验器材的,且人声饱满,器乐逼真,你不妨先听听...
碟一入仓,待老师遥控一按,甫一开声......我惊呆在座上,这哪里是放碟,分明是在20多平的房间里打开了一个爵士乐现场啊!
吉他、小号、萨克,一件件乐器在各自的位置清晰的显现;台下的听众人头历历可数,台上的贝兄打开磁性的歌喉,或唱或语间中夹杂着口哨,十步开外正卖力的表演...
半响,我方自音乐中缓缓收回心神,心中暗叹:一入hi门深似海!罢了,3/5俺就要对不住你咯。
接下来,一边品着老师的顶级铁观音,一边将弦乐、人声、交响一路听来,心中不禁感慨:好的音乐来自于还原真实的录音(或现场),高中低,任一不可偏废。在此基础上,方才谈得上对各频段进行适当的修饰(本不想用此二字,奈何词穷)。高要高的自然,要高的有人气,那种冰冷刺骨的高音宁可不要;中频要饱满温暖,好似一个人要有副骨架,要带着血肉;低要低的恰到好处,点到为止,有弹性也要有松容感,既不能硬邦邦显得突兀,也不能哄隆隆似有气无力一般。
至此,我基本上建立起了自己对声音的正确认识,要追求的目标已然成型。路漫漫,勒紧裤带去求索吧...
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在淘宝上先搞定了张贝拉方提的CD碟。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10-05-19
回 36楼(雨贩) 的帖子
惭愧,兴之所至,秃笔琢墨而已。得兄关注,甚慰。
HI途漫漫,愿与兄携进。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10-05-19
回 37楼(人胖) 的帖子
兄眼明直至,我后来换了铁架。象3/5这样的书架,典型的英国绅士,再往木架上一放其半残的下半身基本全废。
当然,我不知道会不会有做工更好的木架可以弥补此缺陷,纵然有,估计定然不菲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