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LOWTHER 喇叭的感受谈起 (转自关氏)
玩 LOWTHER 一类全音域单元的风气 , 这些年也开始在大陆流行起来 ; 这其实和人们听音乐的方式 , 乃至居住环境都有很大关系 . 这次去郑州的演示活动 , 让我有了新的感受 .
郑州的演示环境是个俱乐部 , 本身有 40 平方米左右 , 以前也搞过许多发烧演示 ,LOWTHER 的大号角音箱配关氏的 2A3 单端 3W 扩音机 , 以前也在这里示范过 . 这次则是用 AER 的单元 , 配 LOWTHER 的菲德里奥箱体 . 这次的重点其实是新的欧博 LP 唱盘和关氏的 K182/LP 前级 , 可以说是正规的发烧级 LP 系统第一次在郑州演示 .
在演示中不出所料 , 小场面的提琴独奏 , 钢琴 3 重奏非常出色 , 质感很精彩 , 这类全音域单元的中音正是其拿手好戏 . 尤其是声音的松动 , 自然 , 完全没有 ” 电子 ” 味道 , 就象自然发声 , 这是大家公认的 . 但当播放一些大动态的交响乐作品时 , 就显得有些 ” 低音不足 ”, 声音紧张起来 . 同时 , 播放流行歌曲如蔡琴 , 又由于系统的透明度高 , 反而把录音中的人工加工痕迹暴露无遗 . 可以说第一天的演示 , 在发烧友的角度来看 , 优缺点都比较明显 .
第二天我先应邀到 JACK 兄的新家 , 听了他的系统 . 也是 LOWTHER, 大号角音箱 . 通厅的大居室 , 地面是光滑的玻化砖 . 这里的声音搞的则比俱乐部好很多 , 声音平衡 , 并不觉得有 ” 低音不足 ” 的问题 . 而且声音轻盈 , 灵动 , 虽然只是用 DVD 机当声源 , 都已经非常不错 . 钢琴的真实感 , 以我的经验 , 足可以媲美 10 万元的系统 .
为什么呢 ?LOWTHER 到底适合什么样的环境 ?
究其原因 , 我有一种认识 , 就是这 LOWTHER 系统虽然是庞大的大音箱 , 却并不是按现代流行的 HI-FI 发烧观念设计的大动态音箱 . 毋宁说它是老式的大型高灵敏度音箱的典型 . 它用大箱体换来了高灵敏度和无与伦比的中音细节 , 同时它的声音平衡点是以小音量为目标的 , 在安静的高尚家居环境 , 它的低音其实很真实 , 是一种呼吸自然 , 如鱼得水式的低音 , 反而比现在的小型密闭箱用大功率扩音机推出来的 HIFI 声音真实 .
但是 , 如果听惯了加汁加料的 HIFI 录音 , 确实会一时不习惯这种 ” 淡而有致 ” 的境界 , 会反而觉得不过瘾 . 而在比较嘈杂的环境 , 加之比较追求效果的录音 , 使得 LOWTHER 已经超过它的最高负荷 , 这时候再开大音量 , 中音还可以再大 , 而低音已经大不起来了 , 就立刻会让人感到 ” 低音不足 ”, 其实是中音过分多而已 .
由于没有分音器的阻隔 ,LOWTHER 在小音量下的分析力其实胜过小喇叭很多 , 如果能用好这个特点 , 就可以使得很多情况下的 ” 大音量 ” 成为没有必要 , 因为用家实际使用中开大音量的目的 , 往往是因为小音量下细节出不来 , 或者小音量下低频出不来 . 问题是现今发烧友多数已经习惯了大声压下的细节和低频 , 夹杂着强烈官能刺激的声音 , 同时几乎已经以 ” 大声压下声音不崩溃 ” 为 HI-END 音响的基本追求 , 所以不习惯 LOWTHER 的声音 , 或者不能真正把 LOWTHER 的优点玩好 , 这也许就是根本的原因 .
第二天下午我们又加上了 S35 和歌剧 4 号的演示 , 对比之下 , 果然不出所料 , 在强劲的 K25 功放驱动下 , 这两对小音箱居然能播放出不逊色于 LOWTHER 的低频 . 但我知道 , 这种低频和 LOWTHER 的低频不是一种概念 .
其实 , 小喇叭是适合更多人 , 更普通的家居环境的选择 . 但如果你向往 LOWTHER 的境界 , 你恐怕要对音响的观念作一番更新 .
至于希望同时达到具有冲击力的声音的用户 , 我觉得 LA SCALA 那类全号角音箱更合适 , 不过 , 中音的连贯性 , 自然的感觉又逊于 LOWTHNR 了 .
普通人的人生都差不多 , 高人则个性十足 , 这就是 MID END 和 HI END 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