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154阅读
  • 23回复

《转文》犀利吐槽 | 拜托,音响圈就是被这些“泥石流”搞复杂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anyue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7-05-22
注:终于看到有媒体说真话了,不容易啊。

http://mt.sohu.com/it/d20170521/142394410_658294.shtml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离线sanyue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7-05-22
消费误区
在Hi-End音箱消费者中极少具备相应的欣赏水平,他们从音质到音色乃至于性能与品质等,对Hi-End音箱的把握都缺少相应知识甚至感觉细胞。因此更多的消费者就像冯小刚电影《甲方乙方》中的神经病所说那样“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在一次前述中提到的德国某售价极高的360°发声音箱(自称Radialstrahler技术),经台湾某电视媒体报道,在展览会上以2500万新台币价格销售出4套,分别被中华开发工业银行董事长辜仲莹、台湾工业银行董事长骆锦明、台中七期名人梁先生、牛耳艺术创办人牛效华买走。这款音箱是信噪比与效率最低的音箱,其能以高价卖出并不是因为电声品质与性能有多好,而是因为其造型奇异与价格高昂。消费者并不是买它的声音品质,而是买它的“花拳绣腿”。因为消费者不具备高性能高品质音箱的识别能力,甚至连正确的音乐重放概念都未建立,基础的音乐素养也不具备,如何能够判断音箱重放音质的好坏呢?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几乎是多数富人的消费通病。无论穷人富人,都希望能买到与价等值的音箱。
由于是买音箱,当然是用钱买好声音。但是缺乏音质判断能力,缺乏音乐素质基本标准,根本就判断不了声音品质的好坏,只好主观上将价格与品质联系起来,殊不知“一分钱一分货”这个经济学概念,既是诚信企业的立足之本,也是非诚信企业的发财之道。贵的音箱可以与好的音箱划“=”,也可以划“≠”。在普通人看来,价格越贵的音箱一定是品质越好的音箱。这是音箱文化发展至今的一种怪象、也是乱象。
  从根本上讲,这并非好事。反而对真正的Hi-End音箱发展是不利的。
  教育问题
迄今,我们从未听说过有谁将音响品质相关的知识来进行传播。相反,在我国音乐教育层面上,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音乐欣赏课,而音乐欣赏课的重放音响设备都是劣质的。这无疑将不正确的音响概念教给了学生。
音乐欣赏课作为美育教育之一,表面上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但由于传播知识的人一代一代都不知重放音乐的音响设备与重放音乐品质的有关知识,对音响品质没有一个标准要求,故重放设备品质再差也不会顾及,音乐欣赏课的目的仅仅是完成教纲,而不在于真正使音乐知识受众获得音乐的美感体验。这就导致了众多音乐受众根本就没有音乐品质的正确观念。

受教育者最终也变成教育者,一代一代将错误的音响概念往下传,这是一种严重的音响品质文化知识的传播乱象。
传播问题
再看看媒体。音响媒体有两类:一类是活动媒体即音响博览会及其音响市场,另一类是由纸媒体演化出来也包括纸媒体在内的“多媒体”,也就是杂志、报纸、互联网信息等。不少媒体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商业性。
也就说,不少媒体都是围绕音响产品唱赞歌的媒体,是为产品供应商、销售商“吹喇叭”、“抬轿子”的媒体。它们不会对产品进行正常的批评,即便从中也不乏正确的音响知识传播,但都不与产品宣传具体结合起来。所以,不少媒体基本上是按照产品商的要求来传播音响知识的。

网络媒体更是将产品的好吹捧到无以复加的高度,且生造许多内行外行都看不懂的“声学名词”来忽悠受众。
媒体内容是商业性的,媒体行为也是商业性的。所以,媒体只能作为音响商的营销工具,其中音响知识(包括信息)传播中的正确与否就显得不重要了。
这无疑加重了音响错误知识的影响,无形中对“设计>科技”、“价格>价值”、“噱头>搞头”的产品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放大了音响知识与信息的消极社会影响。
  设计>科技
“营销派”制造音箱的普遍做法:首先是“设计>科技”。他们的制造基本原则就是“外观+外观+还是外观”,根本不把声学技术放在首位。因为要制造真正的Hi-End音箱,最麻烦的是开发成本高,制造成本也高。

即便是不惧开发成本问题,也还有个技术人才问题。真正的扬声器系统研发人才并不易寻到。但如果把外观设计放在首位,不仅没什么开发成本,也用不着正儿八经的技术人才,制造成本也低。
如美国某款所谓Hi-End音箱,造形像一个“驼背人”。箱材号称用纳米级振动测试仪的X材料与S材料(你能看懂是说什么材料吗?),每升(L)重量不到1Kg,高音扬声器为软球顶丝膜,安放位置高过1米(大约1.4米高),售价120万元人民币。每升(L)重量不足1Kg说明其箱材密度并不好(相当于中密度板)。无论你用纳米级还是皮米级振动测试,密度低就意味着隔音不好,隔音不好低频发挥的效率就低;软球顶丝膜高音单元分割失真严重,且位置太高,如果坐在沙发里听就听不到准确的定位。采用较低密度箱材、软球顶丝膜高音单元以及安放高音单元位置超过1米等做法都不是真正Hi-End技术所允许的。它印证了设计大于科技的做派。
“设计>科技”在音箱制造行业是很普遍的,无论是高价位、中价位、低价位的音箱产品,绝大多数都重视外观而忽略电声品质。这并不是一种好现象。
  价格>价值

音箱的价值在于声音品质与电声性能。与价格对应,诚实的做法当然应该是一分钱一分货,也就是声音品质与电声性能同价格对应:好声音高价格,孬声音低价格。这是所有消费者的愿望,也是诚信产品的原则。但由于绝大多数音响消费者根本就没有建立起好声音的标准,这就给制造商一个价格大于价值的营销机会。如本文上篇所分析,市面上所谓Hi-End音箱从技术上表现出Hi-End水平的少之又少。
如美国某款所谓Hi-End音箱,造形像一个“驼背人”。箱材号称用纳米级振动测试仪的X材料与S材料(你能看懂是说什么材料吗?),每升(L)重量不到1Kg,高音扬声器为软球顶丝膜,安放位置高过1米(大约1.4米高),售价120万元人民币。每升(L)重量不足1Kg说明其箱材密度并不好(相当于中密度板)。无论你用纳米级还是皮米级振动测试,密度低就意味着隔音不好,隔音不好低频发挥的效率就低;软球顶丝膜高音单元分割失真严重,且位置太高,如果坐在沙发里听就听不到准确的定位。采用较低密度箱材、软球顶丝膜高音单元以及安放高音单元位置超过1米等做法都不是真正Hi-End技术所允许的。它印证了设计大于科技的做派。
“设计>科技”在音箱制造行业是很普遍的,无论是高价位、中价位、低价位的音箱产品,绝大多数都重视外观而忽略电声品质。这并不是一种好现象。
  价格>价值

音箱的价值在于声音品质与电声性能。与价格对应,诚实的做法当然应该是一分钱一分货,也就是声音品质与电声性能同价格对应:好声音高价格,孬声音低价格。这是所有消费者的愿望,也是诚信产品的原则。但由于绝大多数音响消费者根本就没有建立起好声音的标准,这就给制造商一个价格大于价值的营销机会。如本文上篇所分析,市面上所谓Hi-End音箱从技术上表现出Hi-End水平的少之又少。
当然,并非制造成本低而销售价格高就等同于价格>价值,关键是上述举例音箱都是传统技术,存在许多声音品质上的缺陷,并未达到相应价格的产品品质。它们也拿不出相应的高指标来证明“货真价实”。
许多厂商会生产一个所谓旗舰级音箱,然后将价格定到奇高无比,以高价格来宣示自己能做“高”等级的产品,从而带动较低价格的系列产品销售。这一招很管用:在普通消费者看来,旗舰那么贵一定价值很高,即便买价格较低的同一系列其他产品也是蛮有价值的。
  噱头>搞头
“噱头”在这里当花招解;“搞头”在这里当实在解。噱头大于搞头在这里指产品花招大于产品实际含金量。

比如德国某品牌,在中国市场20多万~100多万价格。其以古典(1877年)留声机喇叭造形为特点,甚至比古典留声机喇叭结构更夸张。号角,就是它的噱头。在扬声器系统技术里,所有号角造形对音质都是有害的:因为它加重了前腔效应,使声音含混不清且变形失真。但这个品牌系列抓住号角造形这个特点,来构成自己造型上的独树一帜,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力,形成一个激发消费者联想的花招。号角的利用不仅破坏音质,而且的确没有什么听头,也就说音质的含金量不仅没有甚至是负数。它相当吵人。初听会有新鲜感,聆听时间稍长会感到恶心。因为初听时会对其声聚焦的“激励器”效应感到刺激,时间稍听长一点,号角特有的声聚焦噪音会造成心理烦躁不安。
再如什么“机械式接地”结构的分体式音箱、把剧院的声音“搬”回家(也就是失真很大的号角音箱)等,无不是一种噱头>搞头的做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欢迎交流

高保真音响杂志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离线sanyue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7-05-22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离线cybervega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7-05-22
这文章错误百出,也不能自圆其说,看看笑笑而已罢。。。
离线sanyue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7-05-22
不能要求太高,我以为还是说 一些真好话的,是一个好的开端。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离线sanyue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7-05-22
媒体发表这样的文章,至少表示意识到这样的问题。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离线dpdp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7-05-23
            识货的心里明白,不识的告诉也不明白
离线lxyy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7-05-23
玩价值不菲器材的不一定就比拿便携器材听歌的音乐素养高。音乐是内涵,器材是辅助。
离线sanyue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7-05-23
拥有,和用来听,是两个概念
拥有高价器材的,他们的目的或者并不纯粹为了听,或许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听,买高价的,名牌的,出错的概率小。
他们真的听到了好声音吗?
如果,你去听过,如果也熟悉的话,可能马上跳起来想去帮他。。。

普通的发烧友,真正是喜欢好声音的,就需要花时间深入研究,耳朵收货,而不是用价格,参数,结构,体积,品牌,产地,年份。。。。等要素去“分析”声音。
好听,价格又可以消费的起,才是你的菜。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离线cybervega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7-05-23
这世上的有钱人,或许确实有些无文化的暴发户,但是如果认为买高价器材的人都是人傻钱多,未免就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了。
能赚那么多的钱的人,智商应该不必怀疑的吧,如果hi-end厂商仅仅靠坑蒙拐骗就可以生存,难道以为这世上真的是只有傻子才能赚到钱不成?
至少,那些有钱人有更大的机会可以接受比我们普通人更好的教育,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如果认为我们的音乐修养一定胜过那些拥有天价器材的人,
也许只是内心自卑而表现出来的虚假自负罢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更没有完美的器材,一种器材的短处可能就是另一种器材的长处,音质也就是一个各种因素的妥协而已。号角就那么一无是处吗?
喇叭花是只卖外观的家具吗?
我们骑着单车,并不妨碍可以有梦想拥有一辆宝马,梦想是美好的,善良的,但是如果就此认为开宝马的都是傻子,这玩笑未免开大了。。。。
离线lxyy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7-05-23
个人爱好的事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关注音乐,关注自己。
离线sanyue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7-05-23
这个是杂志社的文章,媒体的文章,不同于一般发烧友的感慨。

媒体,实质上是比一般的发烧友更加的见多识广,也知道更多的内幕。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离线lxyy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7-05-23
回 cybervega 的帖子
info_post_2这世上的有钱人,或许确实有些无文化的暴发户,但是如果认为买高价器材的人都是人傻钱多,未免就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了。
能赚那么多的钱的人,智商应该不必怀疑的吧,如果hi-end厂商仅仅靠坑蒙拐骗就可以生存,难道以为这世上真的是只有傻子才能赚到钱不成?
至少,那些有钱人有更 .. (2017-05-23 14:01) 

你讲得很有道理。不过::“”如果认为买高价器材的人都是人傻钱多,未免就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了。“”都 这个极端的观点是你个人假设出来的。
离线jazzboy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7-05-23
这文章首先就站在一个自己什么都懂的高度,去说一些自己都不理解的概念,硬是迎合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厂家不用技术就卖那么贵,真当消费者是呆子,在今天市场这么小,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无异是自寻死路
离线头大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7-05-23
回 sanyue 的帖子
info_post_2这个是杂志社的文章,媒体的文章,不同于一般发烧友的感慨。
媒体,实质上是比一般的发烧友更加的见多识广,也知道更多的内幕。 (2017-05-23 15:06) 

问题是高保真音响在现任主编的领导下已经出过不少不知所云的文章了

离线dpdp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7-05-24
回 sanyue 的帖子
info_post_2拥有高价器材的,他们的目的或者并不纯粹为了听,或许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听,买高价的,名牌的,出错的概率小。
他们真的听到了好声音吗?
如果,你去听过,如果也熟悉的话,可能马上跳起来想去帮他。。。
普通的发烧友,真正是喜欢好声音的,就需要花时间深入研究,耳朵收货 .. (2017-05-23 13:19) 

               声音这个东西很主观,每个人的听感不同,背后是音乐文化与技术,以前不相信性价比,自从使用三越的产品才相信了性价比,至少是俺喜欢的声音,可以安心听古典音乐了。高挡发烧器材不是不好,是不值。
离线isthatso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7-06-02
回 cybervega 的帖子
info_post_2这世上的有钱人,或许确实有些无文化的暴发户,但是如果认为买高价器材的人都是人傻钱多,未免就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了。
能赚那么多的钱的人,智商应该不必怀疑的吧,如果hi-end厂商仅仅靠坑蒙拐骗就可以生存,难道以为这世上真的是只有傻子才能赚到钱不成?
至少,那些有钱人有更 .. (2017-05-23 14:01) 

非常赞同你的观点,这篇文章应该不是hifi相关的编辑所出
折腾吧,我喜欢!
离线isthatso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7-06-02
MBL也中招了。。
折腾吧,我喜欢!
离线cybervega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7-06-02
回 isthatso 的帖子
info_post_2非常赞同你的观点,这篇文章应该不是hifi相关的编辑所出 (2017-06-02 15:55) 

谢谢,其实hiend那些品牌没有一个是靠广告宣传忽悠的,每年的音响展,代理的听音室,大家都可以听到效果到底如何,如果真如所言那么烂,不会有那么多人心向往之
离线cybervega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7-06-02
这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时代,音响本就是一个追求极致无所不用其极的行当,一定的成本出一定的货色,尽管也有忽悠的主,但毕竟是少数,长久不了。
一切靠耳朵收货,一切靠实力说话,老赵也是走在这条路上,尽管辛苦,但也慢慢有所成,就像老赵的箱子,用之前也半信半疑的,真正听了对比了之后,我卖掉了进口箱,书架就留了这一对。hiend心向往之,经济产品可揽入怀中,这二者并不矛盾,有多大实力玩多好器材就是了,追求极致永远在路上,但爱乐的心没有两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