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7140阅读
  • 142回复

MELODY W34推挽合并机二期改造实况播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90 发表于: 2009-05-12
搭棚架到了,用热熔胶固定在底板上
[attachment=52741]
左边大的是电源降压连接,提供前级屏压;当中小的是6DJ8倒相的自给栅偏压连接。
只看该作者 91 发表于: 2009-05-12

现在是解体状态
之前前级是EI金脚,后级EH管子。



我的要等老赵配一下管子呢。
        

        我是农民,请不要跟我计较 
只看该作者 92 发表于: 2009-05-13
前级线路图

[attachment=52747]

[attachment=52748]

可以看到,取消6N1H后,导致电流改变,使得12AX7屏压变动。整个工作点要重新调整。但是由于直接耦合,相当艰难。所以,我还是改成电容耦合了。

另外原来的电源滤波电容都有旁路降压电阻,断电后使得电容放电,保护人。不过我觉得这个意思好像不大,取消了。
[ 此贴被zada111在2009-05-13 10: ]
只看该作者 93 发表于: 2009-05-14
网上看到了搭棚焊接的几个要点:
1,接线尽量短
2,尽量减少焊接点
3,尽量用粗的连接线

可是,管脚位置那么小,让我如何下手。。。。。接线拉来拉去,机箱岂不是乱套。。。。
只看该作者 94 发表于: 2009-05-14
老大尽量短这一点可以不考虑,
建议你先画个搭棚的图,
有个系统的设定,
先纸上确定再开工,

我倒是会绘图软件,但不太懂胆机电路,
不如你先画个全部的电路图再动工了
最好的发烧
走进大自然
听风走、听花语、听潮涨
只看该作者 95 发表于: 2009-05-14

老大尽量短这一点可以不考虑,
建议你先画个搭棚的图,
有个系统的设定,
先纸上确定再开工,
.......


多谢兄弟!

我今天琢磨再三,还是以可靠实用为原则,采取元件直接搭的办法。CMC的管脚间距太小,很难焊接,而且我担心会出现擦碰。尽量小心吧!

实际上,我昨天晚上已经全连接上了。不过相机借走了,没拍照。
刚才插上前级小管子,通电测量了一下。

好消息是:
12AX7 屏流0.45mA,屏压124V,129V,栅偏压1.08V
6DJ8 屏流5.6mA,屏压78V,栅偏压-2.18V
12AX7和计算接近。6DJ8略有差异,屏流比预计的大了点,不过还好偏差不算大。

坏消息是:
右侧的12AX7连线没焊接好,有断路,屏压为空载的403V。

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T_T

拆!改进搭棚技术,再好好的焊接一遍!
只看该作者 96 发表于: 2009-05-14
把断开的那个脚焊接上,插管子测量,OK
电子管全部插上,开机,有自激啸叫?赶快关掉,上网查。原来是输出变压器接线接反或者负反馈问题。对照以前的照片,没接反啊。把负反馈连线断开。
重新开机,OK。放CD,OK !
把音量开大,仿佛好了点,再开大,失望,还是有失真!
难道问题在后级?或者我用的胆管老化了?或者前级参数没调整到位?

算了,先装后盖,换管子听听效果。失真的问题,明天再慢慢研究!
因为我查到这个EL34推挽,是标准接法,工作点接近AB2。如果固定负栅偏压有电流产生的话,就是AB2或者B类推挽了。有可能会大音量出现削波失真。
只看该作者 97 发表于: 2009-05-15
昨天晚上了听了半小时,目前状态:
1,清晰度,动态尚可,底噪尚可。
2,声音散,无定位聚焦。这个应该是频响失真,和耦合电容太小有关。第一级耦合电容为原厂的0.022uF,无中低频,导致声场不准。看看是否更换大容量的0.22或0.47uF得到改善。第二级耦合是0.22uF,不用动了。
3,大音量失真问题。还是和工作点有关。所幸没有出现小音量失真(交越失真,倒相管问题)。可以进一步调整电阻降压值,改善静态工作点。
4,负反馈目前没接上,这个不用急的。

看下来,主要是去掉了旁路胆管的电路,导致电流改变,电压改变。各级管子工作点出现变化。尤其是直接耦合的前级,还有缓冲和强放的直接连接。

固定负栅压电路本质是一个分压电路。可以调节6SN7和EL34负栅压来改变工作点。
[attachment=52803]

我不清楚大音量失真是6DJ8的工作点偏差还是后级EL34的工作点偏差。不过这个调整应该不用那么费力了。转转可变电位器就可以了。
只看该作者 98 发表于: 2009-05-15
研究下来,6SN7的栅偏压其实是固定负栅压和自给栅偏压方式的组合。那个62K的电阻对6SN7屏流变化比较敏感,能够大幅度调整阴极电位,而栅压相对滞后一些。这样一来,6SN7的屏流和栅极,阴极电位相对稳定。的确是起到了缓冲稳定的作用。
6SN7的工作点参数无需太多调整,基本能够稳定在工况内。
EL34屏阴电位400V,目前没办法测量屏流(需要并一个100欧姆电阻测量压降)。但是查了查,对于AB1类推挽工况,屏压400V的话,栅负压似乎要控制-35V比较合适。当前测量下来是-31V,略高了点。这可能会使屏流过大,信号波动大的时候过载,产生削波失真。

回头试验一下,调整一下栅压,看看效果。

固定栅偏压是个可以靓声的好东西,但缓冲级是否需要呢?如果前级耦合信号直接落到EL34的栅极上,结果又会如何呢?
[ 此贴被zada111在2009-05-15 15: ]
只看该作者 99 发表于: 2009-05-16
我做了几个试验:
1,调整栅压可变电阻,可以很好的控制EL34的栅偏压,而EL34的屏压和6SN7屏流几乎不变。
栅负压越大,后级功率相对变小。对于EL34设定395V屏压来说,控制-33V左右似乎是不错的。
调整栅压的过程中,音量开关开大的失真依然存在,依旧是差不多的9-10点位置。可见音量开大失真问题主要还是前级增益过大的缘故。
2,把前级耦合电容的输出直接连接到6SN7的阴极输出,声音变小,不如带缓冲的厚实有力。可以有个结论,在本机EL34强放级的工作点设定上,的确需要推动级带动。

这台W34机器研究下来,我对后级的电路设计给予Excellent的评价。
输出变压器标准接法,EL34阴极接地,屏极接400V电压。6SN7固定栅负压,阴极输出带动EL34强放管。绝对的“后级出力”的思路。后级功率可以达到40W甚至45W,大于一般的EL34推挽机。
前级SRPP电路直接耦合长尾倒相。这个也是取HIFI性的音色。由此电路可以看出,整机风格接近石机风格,追求功率动态分析力。

不过也看到文章,认为SRPP电路输出波动大,前后级直连工作点容易偏移。最好配合屏压稳压电路,或者改电容耦合。看来,被我这一改,居然歪打正着。

这样下来,我大致可以明确电路的设计思路了。目前我在电路上,主要就是去掉了旁路缓冲电路,增加了电压放大和倒相级的电容耦合。一些电阻参数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因为音量开大的失真问题,考察下来是增益太大而功率不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改50K音量电位器为150K,降低输入电平。不过我觉得还是增加12AX7,6JD8的屏流,增加前级功率,降低前级增益比较好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