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99190阅读
  • 790回复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20 发表于: 2008-11-29
Harty:Piano Concerto / With the Wild Geese  
哈提:(1)b小调钢琴协奏曲(2)爱尔兰幻想曲、野鹅行
Binns钢琴  
Bryden Thomson指挥Ulster Orchestra
Chandos Dig. ABRD 1084





哈提这首钢琴协奏曲明显带有浓厚的拉赫马尼诺夫的风格,但清新的旋律却是属于哈提个人的特质。“爱尔兰幻想曲”和“野鹅行”均有明显的爱尔兰音乐风,非常的吸引人。尤其前者乐器中加入的长笛和竖琴,齐奏出美丽的旋律,有如交响诗般。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21 发表于: 2008-11-29
George Frideric Handel: Concerti Grossi Op. 6  
亨德尔:大协奏曲,作品六
Yuli Turovsky/ I Musici de Montréal  
尤里-图罗夫斯基指挥加拿大蒙特利尔室内乐团
Chandos CHAN 9004/5/6
  



  
指挥图罗夫斯基这次以现代乐器的巴洛克乐团向亨德尔的这首名曲挑战?不错,加拿大蒙特利尔室内乐团“I Musici de Montréal”这个乐团的色彩调成透明、晶亮,精致的演奏,使各声部如同一人所奏,加上乐团所特有的自发性,使得整个音乐散发着一股活力。这张CD出现之后,你几乎可把马里纳,李希特摆在一边,将它列为首选。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22 发表于: 2008-11-29
George Frideric Handel: Concerti Grossi, Op.3 & Op.6
亨德尔:大协奏曲,作品第3和第6
NEVILLE MARRINER/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学院管弦乐团
DECCA  444 532-2




就如同和巴赫管弦乐组曲的录音一样,马里纳和圣马丁室内乐团在1960年代末期的亨德尔大协奏曲集的录音,也是他们演出的颠峰时期。这种充满现代感的演奏,非常地舒适、愉快。合奏气质气氛华丽,演奏者的技艺也非常的高超,各声部井然有序如同一人所奏。这种演奏真是巧夺天工,使人目瞪口呆!

这版完整的亨德尔《大协奏曲》录音成了具有天才学识的瑟斯顿·达特和具有音乐家素质和诠释技巧的内维尔·马里纳之间合作的永久纪念。当时(还没有爵士头衔的)马里纳和他卓越的乐团正处在60年代后期的巅峰时期。达特明智的使用了管风琴和羽管键琴双重通奏低音来改变音色的结构和重量。按照亨德尔的建议在“作品3”中使用了长笛和双簧管(效果很好);在“作品6”中的第1、2、5和6协奏曲中使用了可选择的双簧管声部。“作品3”中的最后一首协奏曲使管风琴突出为一件独奏乐器,然而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并非是亨德尔的本意;但这里的效果非常像是有作曲家的灵魂漂浮在背景之中。另外,瑟斯顿·达特还指出过于温暖的录音声学环境和作曲家所希望的剧场里比较干的声学环境是不相符的。因而室内管风琴被审慎地加以平衡,因为在这种环境下没有多少必要再增加协奏部的音响。其中op.6- No.12的著名旋律——轻柔的小广板还出现在几年前的电影《加勒比海盗》中。
[ 此贴被vip_laomao在2008-11-29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23 发表于: 2008-11-29
Handel: Concerti Grossi 1-12, Op. 6
亨德尔:十二首大协奏曲(Op.6)  
Iona Brown/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布朗指挥圣马丁乐团
Philips 410 048-2(3CD)
  




和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一起,被后世乐评家视为晚期巴罗克管弦 乐两大高峰的,还有亨德尔的这十二首大协奏曲。
  
它们都是由弦乐器和通奏低音的羽管键琴演奏的。有几首作品还用到了 管乐器——本来照常规是以大管来加强低声部,但亨德尔却用了两支双簧 管。小协奏组是两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和一架羽管键琴,作为与大协奏组 的弦乐队和另一架古钢琴对峙的一方而出现。十二首乐曲都很风光,尤其第二、五、六、十这几首,最负盛名,曲调优雅别致,演变手段变化多端,真 正可谓完美无瑕。第五号的首乐章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首法国序 曲,容光焕发,动力十足。第六首的“风笛舞曲”犹如梦境中的田园景象, 曲调愉悦、甜美,令人听来无比沉醉。第十首的“咏叹调”乐章,仿佛就是 一曲以乐队唱出的意大利美声歌调。总之,亨德尔这十二首大协奏曲,充满 大自然和生命的自身的诗情画意,风光旖旎,壮美动人,并且处处可见亨德 尔音乐的朗朗风骨。它们对后世的莫扎特,尤其是贝多芬,产生过不可估量 的巨大影响,想来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布朗这套唱片佳评如潮。这位圣马丁乐团的前首席,继马里纳之后接棒,已经有不少巴罗克音乐的唱片佳作了。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24 发表于: 2008-11-29
George Frideric Handel, Francois-Adrien Boieldieu, Karl Ditters von Dittersdorf:Harp Concertos  
亨德尔:竖琴协奏曲  
布瓦尔迪约:竖琴协奏曲  
迪特斯多夫:竖琴协奏曲
罗布丽丝(Marisa Robles)竖琴  
Iona Brown/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布朗指挥圣马丁乐团  
Decca 425 723-2





亨德尔的六首管风琴协奏曲中,降 B 大调的第六首,是他所有同类作品 中最精彩动听的,也是被后人演奏得最多的一首。如今,通常演奏此曲是由 管风琴主奏,唱片录音如胡尔弗德和里夫金的版本(Decca 430 569-2),但 竖琴版也同样出自亨德尔本人。在我听来,这还比管风琴版更生动、迷人。 或许是因为竖琴那玲珑、清丽的音色与乐队更般配,更调和吧。听音乐的耳 朵总是倾向于越来越挑剔了。  

唱片上另外两首同类曲子的作者,法国的布瓦尔迪约(1775-1834)和奥地利的迪特斯多夫(1739-1799),都不是很有名,但他二人的各一首竖 琴协奏曲还是蛮好听的,清风习习,古色古香,引人入胜。另有三首分别是 亨德尔、莫扎特和贝多芬的竖琴独奏曲也很迷人。
  
罗布丽丝的竖琴弹得玲珑百态,如歌如吟,音色丰润,造句典雅,透出 一股大家闺秀的高贵灵气。恰巧,这里的乐队指挥也是一位女性,细腻而体贴,和竖琴的配合令人颇觉亲密、柔美。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25 发表于: 2008-11-29
George Frideric Handel: Concertos Pour Orgue  
亨德尔:管风琴协奏曲全集
托恩-库普曼(Ton Koopman)管风琴
Amsterdam baroque Orchestra
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弦乐团  
Erato 2292-45394-2





托恩-库普曼这个亨德尔管风琴协奏曲全集不论在演奏及录音都较其它竞争者优秀,其弹奏充满绝妙的活力与热情,速度的判断极为适切。虽然他运用了当时的乐器,但却亲切地将之展现在眼前,而荷兰圣巴托罗缪教堂温暖的音响效果,更增加了管弦乐团鲜明活泼的音色,尤其弦乐特别吸引人。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26 发表于: 2008-11-29
Handel: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亨德尔:焰火音乐(管乐队版)  
Holst: Suite No.1 & 2
霍尔斯特:两首管乐队组曲
Frederick Fennell/Cleveland Symphonic Winds
芬尼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管乐团  
Telarc CD-80038




1749 年 4 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成千上万的人们聚集在伦敦沃克斯霍尔花 园的焰火晚会上,聆听亨德尔这首新作的初演,以此庆祝英国与欧陆列强之 间一项和平条约的缔结。历史学家后来评论说,《焰火音乐》显然是比那实 际的焰火——它造成一场火灾和一片混乱——更为成功的。如果没了亨德尔的音乐,那场庆典就只是个笑话了。
  
这是一首六个乐章(或将两首小步舞曲合并而成五乐章)的组曲,整体上是一派辉煌壮丽,而在第二乐章布雷舞曲和接着的“和平”乐章里也有安 祥、优雅之美。因为是露天演出,要让那上万观众沸腾起来,亨德尔作了许 多大胆尝试,譬如序曲不用赋格写法,简单明了而富有动力;乐队配置也令人咂舌,光是圆号就用了九支!  

此处的《焰火音乐》,就是当初那个供管乐队演出的原始版本。芬尼尔几乎一生都是在指挥管乐队演这类曲子的,五六十年代曾在 Mercury 有过许 多管乐作品的精彩录音。譬如他指挥霍尔斯特两首管乐队组曲,就曾在 Mercury 灌过唱片。而今在 Telarc 的这个版本里,霍氏这两首军乐风格和英 国民歌情调兼而有之的曲子,被芬尼尔琢磨得益发细巧、精美。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27 发表于: 2008-11-29
Händel:Recital
亨德尔:咏叹调集
费丽亚(Kathleen Ferrier)女中音
Adrian Boult/Lpo
博尔特指挥伦敦爱乐
Decca Mono 414 623-2
  




费丽亚对亨德尔有独特的诠释方式,而博尔特也是一位亨德尔通,因此使得此版本有其特殊之处。线条高贵优雅,音色厚实,虽是单声道录音,但完美的演唱与演奏,总令人为之停留伫足。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28 发表于: 2008-11-29
Handel:Solomon  
亨德尔:所罗门  
Watkinson, Argenta, Hendricks, Rolfe Johnson  
沃特金森、阿根塔等人演唱
Gardiner/EBS, Monteverdi Choir
加迪纳指挥英国巴罗克独奏家乐团及蒙特威尔第合唱团  
Philips 412 612-2(2CD)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亨德尔的清唱剧里包含了犹太-以色列民族的全部 古代史。在他的 20 多部清唱剧中,一半左右是用了犹太《圣经》即《旧约》 的题材,一一叙述了这部历史的重大场面和人物,从表现最初的摩西故事的《以色列人在埃及》算起,接着是讲摩西继承人的《约书亚》,讲一位具有 传奇色彩的犹太勇士的《参孙》,还有讲一位女英雄的《底波拉》,讲以色 列先知的《耶弗塔》,讲约书亚之后第三代和第四代犹太领袖扫罗和大卫之 争的《扫罗》,还有后来与罗马军队英勇周旋的犹太游击队首领的《犹大·马 加比》,等等,从最初的以色列人逃出埃及一直写到几个世纪后他们被掳于 巴比伦(《伯沙撒王》),这部可以接上那部,仿佛是连续剧一般。  

《所罗门》可以接在扫罗和大卫的故事之后。大卫王的一个儿子是所罗门。这是个犹太历史上少有的幸运儿,不仅因为他是大卫最宠幸的妻妾拔示 巴所生,得以越过其兄长而继承王位,而且他接手过来的是一个由他父王重 新统一起来的,空前强大的以色列。所罗门坐享其成,受用着一个太平盛世 的荣华富贵,亨德尔这部清唱剧讲的就是犹太历史的这一段。

应以这套唱片作为巴罗克音色的准则。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29 发表于: 2008-11-29
Handel:Messiah  
亨德尔:弥赛亚(全曲)
Vyvyan · Sinclair · Vickers · Tozzi 等人演唱
Sir Thomas Beecham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比彻姆指挥皇家爱乐及合唱团
RCA GD 61266-20  




  
这是以古森斯(Goossens)改编的管弦乐谱录制的,它会让人想起1930年那种充满活力的演出。
古森斯试图扩大乐团编制,又要不失原来的圣洁气氛。当第一次听到完整编制的打击乐,法国号,伸缩号和大团体的弦乐时,您会非常震惊与兴奋!但是这样的奏法并不影响歌词的原意。这录音在显示指挥四射的光芒!事实上,比彻姆对于亨德尔有很深的研究,四位独唱者表现也很突出,是伟大的作品。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30 发表于: 2008-11-29
Handel:Joshua  
亨德尔:约书亚
Kirkby, Bowman, Oliver, Ainsley, Micharel George  
姬尔克拜、安斯莱等人演唱
Robert KingChoir of New College Oxford and The King's Consort  
金指挥金氏康索特乐团及牛津新学院合唱团  
hyperion CDA 66461/2(2CD)





巴罗克时代的很多清唱剧都是从《圣经》取材的,尤其《旧约》中上帝 和以色列人的一段漫长的故事。那故事的开头是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和 上帝订下誓约,得到上帝赠予的“应许之地”,条件是以色列人只信这唯一 的上帝。当初以色列人还在埃及受着奴役(亨德尔用这题材写过另一部清唱 剧《以色列人在埃及》),是摩西领导他们逃了出来。但摩西却没能带领族 人进入上帝的“应许之地”迦南。这个最终完成和上帝的约定的使命,落到 了犹太民族的第三代领袖约书亚的肩上。  
  
亨德尔这部清唱剧,讲的就是约书亚如何率领以色列人征服迦南的耶利 哥城,从而真正获得这块后来成为犹太家园的“应许之地”,在此缔造了一 个新国家。那大约是公元前 13 世纪的事。1748 年 3 月 9 日,《约书亚》在 伦敦的柯文特花园首演,则是征服了三千年后的英国听众。它被音乐史家们 认为是亨德尔最成功的晚期清唱剧之一。音乐很美,一派高贵,既是亨德尔 一向的刚健、爽朗,也仿佛弥漫着远古旷野的尘埃。第一幕刚开头,合唱队 唱起“以色列的子孙”,立刻就把我们带入迦南的旷野。  
  
五位歌手的美仑美奂,仿古乐器的迷人光泽,非常正宗的演绎和非常清 爽的录音,这些就是这套唱片令我着迷的缘故。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31 发表于: 2008-11-29
Handel:The World of Handel  
亨德尔:“90分钟”——著名管弦乐合集,“皇家烟火”、“水上音乐”“、序曲”、“弥赛亚”等等  
Various Artists
Decca 414 028-4

  




这个杰出合集是针对录音带而言,收集了众多亨德尔著名的管弦乐作品,集合许多知名的艺人,如塞尔、马里纳、费丽亚、苏瑟兰、Greevy等人,录音带转制效果佳,更甚者是时间长达90分钟,使得物超所值。  

注:因手头没有该磁带,所以只能贴上CD图片。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32 发表于: 2008-11-29
Haydn: The London Symphonies, Vol. 1 & Vol.2  
海顿:十二首伦敦(第九十三——一○四)交响曲  
Colin Davis/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  
戴维斯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Philips 442 611-2/442 614-2




  
自第九十三首至第一○四首的最后12 首交响曲,无疑是海顿一生的精华所在。因为是应一位英国音乐会经纪人约翰·扎洛蒙的约请,海顿两次(1791 年和 1794 年)旅居伦敦时写的,并且都是在伦敦的音乐会上首演,故而这12 首曲子的总称也叫“伦敦交响曲”或者“扎洛蒙交响曲”。它们不仅是海顿那浩繁惊人的交响音乐中被演奏最多、最热门的曲目,也足以代表早期古典交响曲的最高境界。这个时候的海顿是真正炉火纯青了。  

海顿交响曲处处充满妙趣,但真要想捕捉到它们可不省劲。演奏海顿交响曲,要求乐队有滑润悦耳的音色,管乐手得保持机警,有幽默感,弦乐队 有极好的合奏力,能在保持每件乐器清晰质感的同时,又将大块音响处理得 细密、精致。海顿常有那种近乎恶作剧的突如其来的“大喝一声”,这时候光靠弦乐也得铿锵豪壮,势如惊雷。这些做起来都不容易,仿佛海顿在跟你捉迷藏似的,据说卡拉扬最头痛此翁了。

戴维斯把海顿演绎得花团锦簇,可与早先多拉第的声誉媲美。尤其原先录有第九十三、九十四和九十六首这三首的那张(Philips412 871-2),真正是令人为之倾倒!1994 年 Philips 再版的两套双张廉价 CD,将戴维斯版的 全部 12 首“伦敦交响曲”收齐,明摆着是个首选。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33 发表于: 2008-11-29
Haydn/Hertel/Hummel/Stamitz: Trumpet Concertos  
海顿:小号协奏曲
胡梅尔:小号协奏曲  
哈登伯格(Hakan Hardenberger)小号
Neville Marriner /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Philips 420 203-2




  
所有的小号协奏曲里,这两首最出名,最常演奏,的确也是最好听、最让人着迷的。或者换句话说,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两首杰作,后世作曲家就几乎没有人再写小号协奏曲了,因为这毕竟不是表现力很广阔,可以让人大有作为的形式,因为小号的特殊音色与管弦乐队的协调存在种种困难。就连莫扎特也没写过小号协奏曲!  

海顿的《降E 大调小号协奏曲》非常流行,人们对它的熟悉程度丝毫不亚于《惊愕交响曲》或者《皇帝四重奏》。它是华丽、爽朗的,充分利用了小号音色的辉煌,将整个乐思空间照亮。首乐章的青春冲动带点顶真、执著的稚气,而如歌的中间乐章,则仿佛那少年陷入沉思。在后边这个典型的海顿式末乐章里,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被巧妙结合起来,将这情不自禁的欢乐表现得益发绚丽、畅美,还把我们也搞得很情不自禁哩。  
  
我有时倒还更喜欢胡梅尔(1778-1837,奥地利人)的这首也是降E 大调的小号协奏曲,尤其是它的慢乐章,让小号在忧郁、伤感的情调中作出一 副迎风而立的姿态。嘹亮的小号变成了柔美的小号,实在迷人透了。哈登伯格在这里吹的是高了半个音的E 大调,想听胡梅尔的原调原作,可选择伯纳德与马尔考姆合作的版本(Sony SBK 47663)。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34 发表于: 2008-11-29
Haydn: The Symphonies  
海顿:交响曲全集
Antal Dorati/Philharmonia Hungarica
多拉蒂指挥匈牙利爱乐
Decca 430 100-2(32)



  
这个多拉蒂的著名录音终于出版CD了,其前后一贯的愉悦演奏,活泼的快板与流畅的行板,外加干净无暇的结构,实在显示了他是海顿交响曲的权威诠释者,虽然其中小步舞的缓慢朴素颇受争议,但弹跳的节奏却使其深具魅力。录音维持Decca的高水准。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35 发表于: 2008-11-29
Joseph Haydn: Symphonies Nos. 1-19
海顿:第一至十九交响曲  
Antal Dorati/Philharmonia Hungarica  
多拉蒂指挥匈牙利爱乐
Decca SHD 25111-D/1-6(LP)
  



  
多拉蒂全套海顿交响曲的灌录,是唱片史上的一项记录,Decca此一伟大举动也令人回想起60年代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全套录音,勇气的确可嘉。海顿的创作力旺盛,但早期他所写作的交响曲依然件件佳作,有一定的成熟度,并不青涩。
[ 此贴被vip_laomao在2008-11-29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36 发表于: 2008-11-29
Joseph Haydn: Symphonies Nos.44、49  
海顿:第四十四和四十九交响曲
Marriner/Academy of St.martin-in-the-Fields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学会管弦乐团
Philips 9500 199(LP)




在马里纳海顿交响曲唱片中,以此张最为突出。此张唱片最大的特色在于分明的动静变化。如第49号开始的慢板富表现力,然后导入朦胧美感的第二乐章。而在第44号的慢板乐章中,马里纳以一种庄严虔敬的心情来表现,而据说这也是海顿选做为自己葬礼的音乐。请注意乐曲在暂休和持续演奏间的微妙转变。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37 发表于: 2008-11-29
Joseph Haydn: Symphonies Nos. 82-92  
海顿:第八十二至九十二交响曲、交响协奏曲    
Antal Dorati/Philharmonia Hungarica  
多拉蒂指挥匈牙利爱乐
Decca SHD 25062-D/1-6(LP)




除了一至十九交响曲之外,八十二至九十二号这套交响曲的成绩也很可观,突显在其它版本上,也更肯定了多拉蒂对海顿的权威。录音鲜活明亮,演奏具有独特的风格,匈牙利爱乐的表现亦佳。另外也收录了交响协奏曲于其中。(注:其中第八十二至八十七号已经重新以Double Decca系列发行,编号为:Decca 448 194-2)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38 发表于: 2008-11-29
Haydn: Paris Symphonies 82-87
海顿:6首“巴黎交响曲”
Sigiswald Kuijken/Orchestra of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奎肯指挥启蒙时代管弦乐团
Virgin VC 7 90844-2,VC 7 90793-2





这是以仿海顿时代演奏方法诠释的唱片,效果令人轻松愉快。这种演奏的准确性并不是重点所在,甚至在慢板乐章的速度有极大弹性的发挥,例如第83的行板乐章。整个来说,活泼热情,木管鲜明但并不过分突出,纹理透明清楚,是各方面都传达出海顿喜悦巧思的唱片。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39 发表于: 2008-11-29
Haydn: Symphony No. 88 in G major、Symphony No. 98 in B Flat  
海顿:第八十九、九十九交响曲
Eugen Jochum/BERLINER PHILHARMONIKER  
约夫姆指挥柏林爱乐
DG Heliodor 2548 241  




  
这张唱片录于约夫姆与伦敦爱乐同样曲目之前,但新片除了弦乐高音较清明,其它均不能与此版相比较。柏林爱乐的演奏显然光辉些,而约夫姆在此的诠释则颇甜美,令人陶醉;而情感变化也比较丰富。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