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99184阅读
  • 790回复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40 发表于: 2008-11-29
Franz Joseph Haydn:Symphonies 93 & 99
海顿:第九十三交响曲、第九十九交响曲  
Georg Solti /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索尔第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Decca 417 630-2




  
索尔第的风格通常体现于恢宏、磅礴,公认是最能制造排山倒海的音响声势的大师,而一般说来并不擅长演绎海顿、莫扎特这类温馨自然的音乐。最初看到这张唱片时,我有点犯嘀咕:莫非他还想把海顿做得像马勒那般嚣张?是个新样儿的?
  
当然,这是非常海顿化的演奏,毫无生硬、勉强,在油光锃亮的乐队音色的闪耀中,多多透出机警而舒展的跃动感。管乐器的表现尤为可爱。  

《第九十三交响曲》有一个堪称浪漫派先声的首乐章和一首已经接近贝多芬之后那种谐谑曲的小步舞曲。而第九十九首,更算得上是海顿交响曲中 最富有交响性的几首之一了。单簧管就是从这首交响曲开始加入管弦乐队的,由此完成了现代模样的乐队建制。首乐章庄严而热烈,虽然其间不时地穿插着个别管乐器和小提琴组的悠然自得的嬉戏。慢乐章居然有了些贝多芬的那种悲怆感,而海顿在我们想来似乎从来不是这么沉重的。我猜想这大概 就是某些乐评家和爱乐朋友非常看好这首曲子的一条道理吧。
  
如果说索尔第的演绎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的话,那就是小步舞曲乐章稍稍有些不够舒展,节奏的柔韧性上略有欠缺。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41 发表于: 2008-11-29
Haydn: Symphony No. 94 'Surprise'; Symphony No. 96 'Miracle'
海顿: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九十六(奇迹)交响曲  
Christopher Hogwood/ Academy of Ancient Music  
霍格伍德指挥古乐学院乐团  
L’Oiseau—Lyre 414 330-2
  




我在听霍格伍德的古乐团演奏贝多芬交响曲的时候,总觉得它的音色是太亮却也太薄了,尽管那是个颇获好评的新做法。我不喜欢他把贝多芬中晚期交响曲做成像是水彩画的那种薄透透的效果。可这回,他从从容容地把一个本质上是调侃性的海顿意境勾划出来,亮堂,清爽。总之,这张唱片堪称仿古演奏的模范。  

而且所录曲目又是海顿交响曲里最热门的两首。《惊愕》简直就是海顿旋律的象征了,尤其是它的第二乐章,那个著名的行板,不仅有气氛,出效果,曲调也很优雅。在小提琴和弦乐队轻柔而小心翼翼的行进中,忽然来一下整个乐队最强音的全奏,好比一记惊雷,“惊愕”也由此得名。这原本就是爱调侃的海顿的惯技,而用在这首交响曲里,据说是存心要让那些爱附庸风雅,却老在音乐会上打瞌睡的太太们吓一大跳。  

第九十六首的别名“奇迹”,却是得自一场事故:当年在伦敦的音乐会上,观众都挤向前排去看在台上指挥演出的海顿因而躲过了大厅中央一盏大 吊灯的突然砸落,竟然无一人受伤!今天坐在家里听唱片的爱乐者对这个“奇 迹”可以不怎么理会,但必定注意到乐曲本身的种种“奇迹”——首乐章里 相当浪漫化的情绪转折、极简单却极优美的行板和幽默、俏皮的终曲等等。
[ 此贴被vip_laomao在2008-11-30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42 发表于: 2008-11-30
Haydn: Symphony No.93 & No.96  
海顿:第93、96号交响曲    
Colin Davis/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    
戴维斯指挥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弦乐团  
Philips 412 871-2




借海顿这两首交响曲,充分地表现出戴维斯和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弦乐团名不虚传的实力,他们的作风明快直接。两首的慢板乐章轻快,令人愉悦。而终乐章弦乐声音温暖,而且巨细无遗,录音极佳。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43 发表于: 2008-11-30
Haydn: Symphony No.100 & No.104  
海顿:第100、104号交响曲    
Colin Davis/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    
戴维斯指挥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弦乐团  
Philips 411 449-2





戴维斯在此的成就犹如60、70年代,比彻姆和胡约姆同样的曲目录音,是80年代唱片界的代表作,凭借它精彩万分的演奏和无与伦比的录音,是很难再被后者超越,拍胸推荐!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44 发表于: 2008-11-30
Haydn:Symphonies Nos.99-104
海顿:第九十九至一百零四交响曲(伦敦交响曲)
Sir Thomas Beecham/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比彻姆指挥皇家爱乐
EMI CMS 7 64066-2





在音乐的表现艺术中,换气占了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彻姆在这套交响曲集中,将换气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同时充满温暖的音色与张力,更可见指挥者的智慧。而录音的效果更令人无法相信是1959年的制作,小提琴的声音美而不尖锐。比彻姆注意的是海顿的精神而非他的音符而已,他一生都喜爱大编制的乐团,不管什么曲目编制都不变。但是整体散发出浓郁的古典气息,这是他的一大成就。和另一套戴维斯的录音都值得珍藏!
[ 此贴被vip_laomao在2008-11-30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45 发表于: 2008-11-30
HAYDN:Piano Trios 7/9/12  
海顿:钢琴三重奏第七、九、十二号
BEAUX ART TRIO
美艺三重奏  
Philips  9500 326
  



  
海顿的交响曲和四重奏经常被灌录长唱片,但三重奏则否,美艺三重奏乐团有计划地灌制海顿的三重奏作品,无疑令人期待。Philips的录音尚有极高的水准,在此亦展现了他们一贯的鲜明度,平衡感十足,非常的自然传神,也烘托出美艺三重奏臻于至善的音乐表现。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46 发表于: 2008-11-30
Haydn: Last 4 Piano Trios  
海顿:钢琴三重奏第四十二至四十五号  
Anner Bylsma, Robert Levin, and Vera Beths演奏
Sony SK 53120




  
大家总把海顿当作是“三重奏”形式的建立者,但他自己总认为是在偶然的状况下“搞”出这种形式的。然而,由Bylsma、Levin、Beths等三人的成功决非偶然。这个Sony公司大力培养的三重奏组,不论在技艺,华丽感、韵味,还是内容表现上都毫不逊色于其它室内乐团,并且他们在第43钢琴三重奏曲末乐章,以散出火花式的名演,奠定了本版的价值。无瑕疵的演奏,加上真实纯净的录音真令人爱不释手。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47 发表于: 2008-11-30
Haydn: Complete Piano Trios  
海顿:三十一首钢琴三重奏(全集)  
Beaux Arts Trio
美艺三重奏组  
Philips 422 512-2(9CD)





音乐史告诉我们,海顿在室内乐领域的成就丝毫不比他在交响乐上的逊色。  
  
不过从以往的情形来看,室内乐方面人们历来更重视海顿的四重奏。这也有些道理,毕竟弦乐四重奏被看作室内乐的代表,就像乐队音乐的大家族常常推举交响曲来代表它们那样。然而,重视“代表”,不等于就可以忽视被代表者。从5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愈来愈留意海顿的钢琴三重奏了,并且 由这些作品而对海顿性格有了新的,或者说是更多的了解。它们和他的四重奏同样优雅、谐美,是那个时代最让我们称羡的所谓古典风范的完美体现。 而海顿作为有史以来少数几个集高贵、典雅、宁静、幽默乃至游戏态度与一身的音乐家,他的乐思的机智、精巧,他的情致和手段的丰富性,你几乎都能从他的钢琴三重奏中一一领略,美美地饱览。音乐是那么动听,里面有那么多迷人的乐段。

美艺三重奏组演录了全部31首海顿钢琴三重奏,曲曲精湛,始终整齐,演奏和录音都堪称尽善尽美。当然你也可以只选其中的一两张听听,譬如Philips 单独出版的收录第二十四至二十七首曲子的那张(422 831-2),可以看作是海顿三重奏的精华。但请务必认准“美艺”的版本。
[ 此贴被vip_laomao在2008-11-30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48 发表于: 2008-11-30
Haydn:Prussian Q.
海顿:弦乐四重奏第四十四至四十五号
TOKYO STRING QUARTET  
东京弦乐四重奏团
DG 2530 440




  
海顿这个Op.50录音,是自50年代的施奈德四重奏(Schneider)和战前的Pto Arte乐团以后最佳的演奏版本。东京弦乐四重奏对于章句的推敲颇为用心,显现他们不凡的一面;演奏热力十足,是一张值得大力推荐的海顿作品唱片。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49 发表于: 2008-11-30
Haydn: String Quartets Op. 76, Nos. 1-3  
海顿:第七十五弦乐四重奏、第七十六(五度)弦乐四重奏、第七十七(皇帝)弦乐四重奏
Kodaly Quartet  
柯达伊四重奏组  
Naxos 8.550314
  




弦乐四重奏在海顿音乐里几乎是和他的交响曲一样重要的。  

甚至,我们还不妨这样考虑:在交响音乐的成就上,海顿是让后人在很多方面大大超越了。然而,在弦乐四重奏上,你就不好说什么人真正是超过海顿了。无论后来的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巴托克乃至肖斯塔科维奇等等,作出了多么大胆、新奇的创举,多么了不起的发展,海顿四重奏的紧凑、精致、活力充沛而尤其是旋律上的纯净之美,则永远是后世的楷模。  
  
终其一生,海顿总共写了84首弦乐四重奏——没有第二个人在四重奏 的数量上可以和他匹敌。在这张唱片及其续片上的作品第76号(Op.76)的这六首,即第七十五至八十首,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组。尤其是第七十七首 的《皇帝四重奏》,爱乐者们应该很熟悉了。它的慢乐章主题是海顿早先写的一首四声部合唱曲《皇帝颂歌》,亦即当时的奥地利国歌的变奏,非常有名。曲调雍容、高贵而不失柔美,仿佛那位皇帝(或许还应该加上皇后)在某个隆重的仪式上缓步登殿,环顾左右,眉宇间是一副既君临天下又温文尔雅的和蔼神态。  

柯达伊四重奏组合作默契,音色自然、清澈,四件乐器比例完全适当,演绎上没啥好挑剔了。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50 发表于: 2008-11-30
Joseph Haydn: Six Quatuors , Op. 20
海顿:弦乐四重奏第三十一至三十六号
QUATUOR MOSAIQUES弦乐四重奏  
ASTREE E 8784(2)




  
MOSAIQUES弦乐四重奏团是由两男两女以古乐器演奏而扬名。他们的提琴都是在17-18世纪名噪一时的好琴。这个四重奏的演奏尽管表情敏锐,凝聚力强,但毫无造作之感。四位演奏者成为一体,表现出作品的深度,但他们并没有放入过多的感情,而是以明确的结构,做出幅度宏大的表现,使用这些知名的老乐器,没有任何的苦涩与暧昧,杰出的音色极具说服力。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51 发表于: 2008-11-30
Haydn:Prussian Quartets,Op.50  
海顿:第四十四至四十九弦乐四重奏  
Tokyo String Quartet
东京弦乐四重奏组
DG 2740 135 (3discs)
  



  
这是一张绝佳的四重奏范本。东京弦乐四重奏组融合了深思熟虑的内涵,加以充满活力的外表,成为四重奏团的最高表现和最高成就。而录音地点在华盛顿Corcoran美术馆的一个厅,音响效果很棒,也为这个唱片录音增色不少。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52 发表于: 2008-11-30
Haydn: The Seven Last Words—string quartet, H. 3/50-56  
海顿:弦乐四重奏第50—56号
林塞(The Lindsays)弦乐四重奏
ASV CDDCA 853




  
就算是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作品,也不曾象海顿作品51的弦乐四重奏”十字架上救世主的最后七字真言”遭遇到许多艰难、无法合理诠释之处,尤其在慢板的乐章是令一般水准平平的室内乐团头痛不已之处。林塞弦乐四重奏毫不犹豫地向它挑战,他们详细读谱令人钦佩,透析海顿的原意。四人的表现如出一辙,锐利无比的演出、透澈的诠释个紧密的和声,音乐从头到尾表现优美而流畅。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53 发表于: 2008-11-30
海顿:第七十四弦乐四重奏“骑士”、七十七号“皇帝”
阿班贝格弦乐四重奏(Alban Bery Quartett)  
Teldec/Warnei 2292 42440-2
  




不论就演奏或是录音各方面而言,这都是一张很不错的唱片。阿班贝格对于慢板乐章的处理,可看出其实力。在“皇帝”四重奏中,极为流畅柔和;而在第74号中,则更充满诗情的美感。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54 发表于: 2008-11-30
Haydn Franz Joseph:27 String Quartets  
海顿:弦乐四重奏集  
Pro Arte弦乐四重奏
EMI Reference 290604-3(9)




  
Pro Arte弦乐四重奏可说是海顿四重奏的发言人,他们的演奏精致内敛,对音乐的洞察力强,常深入音乐的核心,其程度为其他乐团所不及。这些都是Pro Arte何以成为他们那个时代代表的原因,而至今仍为我们后人所崇拜不已。



注:图片是TESTAMENT再版CD,分1、2两盒,第一盒3碟,第二盒4碟,共计七碟,强烈推荐大家收藏!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55 发表于: 2008-11-30
Haydn: Missa "Sunt bona mixta malis"; Offertorium "Non nobis, Domine"
海顿:弥撒曲残篇  
Vallin\Monoyios演唱  
Bruno Weil/Tafelmusik Baroque Orchestra  
布鲁诺-维尔指挥Tafelmusik  
Sony SK 53368
  



  
这是一个世界首次的录音,这首海顿“弥撒曲残篇”是最近才在北爱尔兰乡间一个农庄的阁楼中发现的,上面有清楚的海顿签名,且明显标示着是1768年。担任指挥的维尔,表现出他固有的合唱水准,音质朴素、美感。无论是独唱者与乐团都非常注意到音乐的每个细节,调子较亮,音色优美。情绪起伏虽然不大,但平衡极好,演奏精炼,录音效果极佳。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56 发表于: 2008-11-30
Headington: Violin Concertos
汉廷顿:小提琴协奏曲  
薛伟(Xue Wei)小提琴
James Glover/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格洛弗指挥伦敦爱乐
ASV CDDCA 780




  
这首完成于1959年的协奏曲是为纪念已逝的Ralph Holmes所作。温暖的旋律使它成为一首动听的作品,中间的诙谐曲是两个不同主题的结合,激昂而有活力,正好和华尔顿与普罗科菲耶夫的小提琴协奏曲相互辉映。薛伟的热情表现一如布拉姆斯和柴科夫斯基协奏曲的录音,格洛弗与乐团温暖的衬托很成功。喜爱20世纪音乐的朋友绝对不要犹豫!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57 发表于: 2008-11-30
Ferdinand Herold:  La Fille mal gardee  
赫罗尔德:芭蕾音乐“园丁的 女儿”(兰奇贝里编曲)
Barry Wordsworth/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沃兹沃斯指挥皇家利物浦爱乐管弦乐团  
EMI Dig.CDC 7 49403-2
  



  
“园丁的 女儿”的音乐源自于民间的歌谣,曾多次被改写整理过。而兰奇贝里(Langchbery)所根据编曲的则是赫罗尔德的版本。旋律明朗易记,从头到尾均很轻快,娱乐性高,兰奇贝里自己也有唱片录音,但相比较下不及EMI这个版本。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58 发表于: 2008-11-30
Hildegard von Bingen: Canticles of Ecstasy ,Barbara thornton
希德嘉·冯·宾根:销魂赞美诗
SEQUENTIA合唱团咏唱  
Harmonia Munndi 05472 77320-2




  
你要试试什么是“歌德式之声”?就来听听这位在9个世纪前的作曲家Hildegard von Bingen的圣乐吧!事实上,这类曲目在唱片工业中是非常冷门的项目,而唱片公司敢着手进行录音,在资料的考证、音乐的制作必是下了极大的功夫。所以对古乐或圣乐有兴趣的人,这张Hildegard von Bingen的古乐咏唱将带你神游中世纪的神秘音乐世界。
[ 此贴被vip_laomao在2008-11-30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259 发表于: 2008-11-30
Hindemith: Mathis der Maler; Violin Concerto; Symphonic Metamorphosis  
欣德米特:小提琴协奏曲、画家马蒂斯(交响曲)
欧伊斯特拉赫(Oistrakh)小提琴  
Hindemith/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欣德米特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Kletzki,/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克雷茨基指挥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
Decca 433 081-2





1934 年在柏林的音乐界有过一场轩然大波:纳粹宣传部禁演了正在柏林歌剧院排练的欣德米特歌剧《画家马蒂斯》,因为它取材16 世纪德国画家马蒂斯·格伦纳瓦尔德的生平,表现艺术家的个人事业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这在当时纳粹气焰日益嚣张的德国是个敏感话题,触动了纳粹的神经。禁演激起反抗,当时的德国大指挥家富特文格勒愤然辞职,以此声援欣德米特。
  
歌剧虽遭禁演,但此前欣德米特据歌剧音乐改编的一部同名交响曲,成为他最重要的传世之作。交响曲有三个乐章,标题分别是:“天使的音乐会”、 “埋葬”和“圣安东尼的诱惑”。虽然如此,作者断然否认此曲为标题音乐, 因为这实际上也是马蒂斯所作三幅祭坛画的题名。这部令听众宛若观画的交响曲,充分显示了欣德米特融通古今的巨大综合能力,在中世纪曲调、巴罗克对位、古典曲式和现代和声的相互渗透、缜密交织中,创造出这继往开来的崭新音乐。深刻,却动听;神秘,但决不晦涩。
  
这首极出色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慢乐章可谓欣德米特音乐中最优美、最富歌唱性的一篇了。作曲家本人和欧伊斯特拉赫合作的这个演录,无疑是此曲唱片首选。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