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99161阅读
  • 790回复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80 发表于: 2008-12-05
Saint-Saëns:Symphony 3 " Organ "  
圣桑:第三交响曲  
Barenboim/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巴伦伯伊姆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DG 415 847-2





巴伦伯伊姆与芝加哥交响乐团以跃动的节奏展开序幕,导入阴柔但不耽溺的慢板乐章,再以诙谐曲转入凛冽威风的终乐章,乐段表情明显。特别指出,利代兹弹奏的管风琴在沙特尔教堂单独录制,再和管弦乐部分混音,接得天衣无缝。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81 发表于: 2008-12-05
Saint-Saëns: Organ Symphony; 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Dance macabre; Wedding Cake Caprice
圣-桑:第三(管风琴)交响曲  
拉夫索恩(Noel Rawsthorne)管风琴  
Enrique Bátiz/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巴茨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ASV CD DCA 665
  
  



在法国近现代作曲家当中,圣-桑(1835-1921)因其音乐精致、优美,带点古典气息和幻想色彩,有时还有点俏皮逗人,可能要算是中国听众最容易接受的一位了。他也是莫扎特那样的神童,5 岁便开始作曲,却是活得很够痛快,比莫扎特长寿一倍以上。

这首《管风琴交响曲》实际上是圣-桑总共五首交响曲的最后一首。而之所以现在排在第三,是因为最初的两首圣-桑自己很不满意,索性不算数了。自律甚严,追求完美,这是圣-桑的一大优点,虽然有时如此刻意也不免小气点儿。但不管怎么说,他的《第三交响曲》无疑是伟大的,有严谨的结构,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还有不无独创性的配器润饰。全曲分两个乐章,其实是包含了传统交响曲的四个乐章,正如圣-桑本人分析的那样。首乐章的短小引子和此后发展出来的“中庸的快板”,实际上就是这整个柔板乐章的引子,这里面的旋律和弦乐喃喃细语的情趣,令人想起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管风琴出现在乐章的尾声中,一片安详的气息,带点儿神秘感;而末乐章里管风琴和乐队的全奏,还有钢琴烘托性的疾速的琶音,形成排山倒海之势,可谓交响乐有史以来最辉煌壮丽的瞬间之一。异乎寻常的冲动,但决不歇斯底里。圣-桑的音乐从来都是娓娓入耳的。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82 发表于: 2008-12-05
Saint-Saens: Symphony No. 3  
圣桑:第三交响曲“管风琴”
Berj Zamkochian管风琴
Charles Münch/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明希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RCA 09026 61500-2
  



  
圣桑是个长寿的天才,但作品却少得可怜,但是这首管风琴交响曲,可说是震古烁今的佳作,也是发烧录音的标准曲目,而明希版当然也不例外,塑造惊人的音响效果。除了整齐的管弦乐外,内声部更是洋溢着堂皇的风范。RCA的录音效果没话说,厚实的弦乐群十分扎实。铜管和木管的质感也令人赞叹,主角管风琴更是排山倒海直扑而来。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83 发表于: 2008-12-05
Sarasate: Carmen Fantasy
萨拉萨特:卡门幻想曲
帕尔曼(Itzhak Perlman) 小提琴
Lawrence Foster/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福斯特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EMI CDC 7 47101-2
  



  
萨拉萨特挑了《卡门》中脍炙人口的曲子,排列组合而成《卡门幻想曲》,各乐段的衔接自然生动,绝不造作,可见其创造力。帕尔曼的小提琴神采奕奕,不断地推展,一气呵成,非常顺畅。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84 发表于: 2008-12-05
D. Scarlatti - Keyboard Sonatas  
斯卡拉蒂:奏鸣曲集  
Wanda Landowska
兰多芙斯卡/大键琴  
EMI CHS 7 64934-2
  




兰多芙斯卡用大键演奏的斯卡拉蒂奏鸣曲到今天才给三星带花,真是迟来的肯定;因为大家的目光多被霍罗维兹的钢琴版所吸引,而忽略了大键琴在这些曲目上的表现。也许大键琴的音质不如钢琴绮丽,音色也没有那么生动,但是大键琴女王兰多芙斯卡的演奏充满热情的幻想,每一个细部琢磨得美极了,丰富的变化为大键琴的录音立下一个里程碑。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85 发表于: 2008-12-05
Schoenberg: Verklärte Nacht; Schubert: Quintet
勋伯格:升华之夜
The Hollywood String Quartet  
好莱坞弦乐四重奏
Testament SABT 1031





1898年勋伯格完成了弦乐六重奏“升华之夜”,这是一首乐韵绵长、气息慵懒之作。“升华之夜”唯一与众不同的特色是,它是个具有标题的室内乐。曲中铺陈的故事,典出于德麦尔的诗歌,在此曲之后勋伯格打破作曲的“规律”,而成就了十二音技法。好莱坞弦乐四重奏与他们两位好友,表现出勋伯格音乐里少有的亲切感,音乐庞大的动态、流动的乐句充满了现代感。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86 发表于: 2008-12-05
Arnold Schoenberg: Verklarte Nacht - Transfigured Night - Variations for Orchestra
勋伯格:升华之夜、乐队变奏曲  
Herbert von Karajan/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DG 415 326-2





勋伯格的早期创作以《升华之夜》为代表。原曲以弦乐六重奏形式演出,作者本人后来又将它改编成弦乐队曲。由于勋伯格对许多现代作曲家影响极大,在20 世纪音乐的发展道路上,《升华之夜》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为求得调性的解放,勋伯格的中期创作勇于实践,作品转向“无调性”,令人难以接受。但在20 年代,他终于完成了“十二音体系”的探索,音乐便又重新获得了秩序。而他用这种新秩序作成的第一件完整编制的乐队作品,便是这首1928 年9 月定稿的《乐队变奏曲》。富特文格勒在柏林指挥了它的首演。全曲由引子、主题、九段变奏和一个终曲组成。接近印象派风格的引子朦朦胧胧地滑向后边的仅有24 小节的主题,大提琴平静地将它奏出,十二音的曲调清晰可辨。然后是这主题的九段变奏,不仅手法多变,古老的卡农和“十二音”的“倒影”兼用,而且配器上引入竖琴、短笛、钢片琴、曼陀铃这类乐器,织体丰满而音响奇妙。最后的终曲将这一切归纳起来,并以引子中出现过的BACH 主题贯穿其中,实现了“十二音”新秩序下的统一。总之,这肯定又是一个里程碑了。  
  
两块里程碑立在这里,在这张演绎水准极高,录音也相当精致的唱片里,够咱们好好瞻仰一番了。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87 发表于: 2008-12-05
Samuel Scheidt:12 Passamezzo Variations
沙伊德:十二首帕萨梅佐变奏曲  
韦尔(Gillian Weir)管风琴  
Argo ZK 65  




  
沙伊德的变奏曲充满罕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尽了他的才华。韦尔使用剑桥克莱尔(Clare)学院的管风琴来弹奏沙伊德的十二首帕萨梅佐变奏曲,音色富表情,予人印象深刻,而录音效果亦佳。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88 发表于: 2008-12-05
SCHMIDT:VARIATIONS ON A HUSSAR'S SONG  
弗朗茨·施密特:轻骑兵之歌变奏曲
Hans Bauer/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汉斯·鲍尔指挥新爱乐管弦乐团  
EMI CDM 7 69840-2





除了4首交响乐曲外,“轻骑兵之歌变奏曲”是弗朗茨·施密特仅有的管弦乐作品,乐曲带有施特劳斯的自信和雷格的愉快风格。汉斯·鲍尔和新爱乐管弦乐团的演奏很具说服力,而录音效果亦很不错。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89 发表于: 2008-12-05
Schubert: Symphonies No. 3, 5 & 6
舒伯特: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  
Thomas Beecham/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比彻姆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EMI CDM 7 69750 2
  
  



舒伯特19 岁写的《第五交响曲》(降B 大调,D485),常被看作他早期最富特征的杰作。  

首乐章有一个莫扎特式的优雅迷人的开头,其大调三和弦的旋律特征颇有古风,而一经发展,倒也带出青年舒伯特本人生气勃勃的神采。这个乐章很短,接下来的是美丽如歌的慢乐章,令人追忆起莫扎特《F 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337)的末乐章。再往下的小步舞曲乐章也和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的小步舞曲有明显联系,只多了些和贝多芬相关的带点幽默的紧张感。最后末乐章的温馨、欢爽又再度展示了古典交响曲均衡、雅致、令人愉快的一面。始终是一种真正温文尔雅的气质,难怪人们会心地称舒伯特“第五”是“不用鼓和小号的交响曲”。  
  
在《第六交响曲》的慢乐章里,抒情的深度是增加了。而且谐谑曲也有了贝多芬式的紧张感,乐队从喃喃絮语到放声高歌大起大落,就像在贝多芬《第二交响曲》里那样。事实上在第三乐章里用谐谑曲替代以往海顿式的小步舞曲,就是贝多芬开的头。  
  
比彻姆这张唱片是舒伯特交响曲的名演录,资深爱乐者想必早就熟知它了。虽然是1955-1959 年的录音,但音色、场感都相当好,尤其是后两首,还说得上是很滋润呢。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90 发表于: 2008-12-05
Schubert: Symphony No. 5  
舒伯特:第五交响曲
Pablo Casals/Marlboro Festival Orchestra  
卡萨尔斯指挥玛尔波罗节庆管弦乐团  
Sony SMK 46246
  



  
这是1970年在Marlboro音乐节中演奏会的录音。不紧不慢的速度与忠实而直接的演奏不失明亮的精神。虽然在第二乐章或其它小声处有杂音,弦乐的录音亦不够扎实,但是深刻的内省与吸引人的魅力是大力推荐的原因!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91 发表于: 2008-12-05
Franz Schubert : Symphony No.8 in B minor , D.759 " Unfinished "
舒伯特:第八(未完成)交响曲
Giuseppe Sinopoli/Philharmonia Orchestra  
希诺波利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DG 445 514-2
  



  
希诺波利得以细致的手法表现出极为纯净优美的舒伯特第八交响曲,他“未完成”的浪漫结构掌握得相当好,表情非常的迷人,希诺波利的细致表情几乎洞悉了舒伯特的内心世界。由于节奏非常丰富,因而富弹性;充满活力的演出,浪漫心灵无限流露。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92 发表于: 2008-12-05
Schubert: Symphony No. 9
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伟大”
Josef Krips/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约瑟夫-克里普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Decca 425 957-2




  
克里普斯唱片录音可以此为代表。它充分地流露出克里普斯对舒伯特音乐自然真实的感情,而乐团直接坦白的演奏,使得整首乐曲洋溢着生命力。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93 发表于: 2008-12-05
Schubert: The Last Four Quartets
舒伯特: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
Quartetto Italiano  
意大利弦乐四重奏团
Philips 446 163-2





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因电影的拍摄上映而声名大噪。事实上,本曲的知名度早已不低,算是名曲中的名曲。所以好的录音不算少。意大利弦乐四重奏团是以颗粒优美的琴声取胜。他们默契奇佳,合奏是紧密无间、表情优美。他们所表达的舒伯特深邃感情,是其它版本难以企及的。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94 发表于: 2008-12-05
Franz Schubert:Quintet in C Major
舒伯特:弦乐五重奏
布鲁诺-施雷克尔(Bruno Schrecker)大提琴
Aeolian String Quartet
艾欧里安弦乐四重奏
Saga SCD 9011




艾欧里安弦乐四重奏演奏这首舒伯特最优秀的作品非常强而刚健,他们不会注意每一个小细节而是注重整体感。终乐章清新而自然源于他们轻松般的对话。在慢板乐章里,他们采用最慢的速度但是并不松散,反而给人宁静优美的享受。类比录音时每个乐器的分别并不明显,但在转录CD时,工程师并不试图去加强某一部分而破坏了整体感。


注:图片是LP版本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95 发表于: 2008-12-05
Schubert: Octett  
舒伯特:八重奏
Hausmusik London
家庭音乐重奏团
EMI CDC 7 54118 2
  



  
舒伯特此曲可谓超大型的室内乐作品。不仅是由八件乐器演奏,而且篇幅也巨大,六个乐章演奏下来就是将近一小时了。室内乐里你何曾见过这么大模样的?
  
这八件乐器的组合也很不寻常,它们是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单簧管、圆号和大管。以往在《鳟鱼五重奏》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舒伯特对低音乐器的厚爱。如此趣味在这首《F 大调八重奏》里继续得到贯彻。首乐章开头第一个齐奏的和弦,明亮而饱满,立即显示出这个组合在音色、织体上的优势。三个音符的上行主题呈现跃进姿态,展开后在弦乐和管乐之间形成追逐,相互鼓动,激励,但循循有序,一点也不狂躁。慢乐章是一如既往的舒伯特擅长的歌唱,不仅旋律丰富,音响织体也丰满、精湛。弦乐温情脉脉,单簧管柔缓的低吟又为它抹上一层田园色彩。下边是比较短小的快板,弦乐的顿弓合奏有一种紧张和冲动,而圆号亢奋的加入更添得些许交响乐式的气势。第四乐章由主题和七段变奏组成,其行板主题有点巴罗克味道,而七段变奏则把它的风流、优雅发挥得淋漓尽致。再接下来又是个小快板,小步舞曲的曲式,却因轻柔、别致,居然也相当抒情。末乐章风云忽变,曲趣迥异,激烈竞奏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悲怆和壮烈......
  
唱片音色明亮、柔和,听来感觉暖融融的,惬意极多。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96 发表于: 2008-12-05
Schubert: Sonata in A minor D. 845; Sonata in G major D. 894
舒伯特:第十六、十八钢琴奏鸣曲  
卢普(Radu Lupu)钢琴
Decca 417 640-2
  



  
舒伯特的这两首钢琴奏鸣曲是考验弹奏者的最好依据。卢普的舒伯特充满了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他扎实的古典训练功底,触感轻快柔和,演出令人满意。而录音效果亦佳,音色温暖。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97 发表于: 2008-12-05
Schubert: Sonata in B flat major; Impromptu in A flat major; Moments musicaux  
舒伯特:第二十一奏鸣曲、音乐的瞬间  
柯曾(Clifford Curzon)钢琴
Decca 417 642-2





舒伯特最后的这首《降B 大调奏鸣曲》是钢琴家们演奏的热门。曲调寓壮于美,和声的细节极其丰富,速度和力量的对比也是变化多端。首乐章的表情相当复杂,豪迈中屡屡流露出忧伤,而阴郁的沉思稍有摆脱,刚刚唤起一阵激昂,忽又化作一连串轻盈、美妙,像是长了翅膀的幻想......接下来的慢乐章真正令人伤感,听来像是忍着泪的歌唱。但那表面的平静还是掩盖不住乐思深处阵阵涌上的悲怆。一半是失落,一半是自强。当然,末乐章里的欢乐是真诚而透彻的,但那已经是一个憧憬,一种如梦的幻想了。那是另一番天地,和现实的这个无关。舒伯特的音乐也和莫扎特的一样,即使是在他最悲苦的时日,也总能笑得起来,而且唱得很美。  

柯曾弹此曲非常投入,情绪的流转适时而自然,细节也足够丰富。由于录音甚好,琴音既真且美,成全了这张难得的好片。

何况这上边还有《音乐的瞬间》,舒伯特最具特色也最惹人喜爱的钢琴名作。六首短曲美仑美奂,尤其第一首“中板”,钢琴的沉吟带给我们真正的沉醉。而第三首“中庸的快板”,那番既洋洋自得又不失矜持的欢乐歌唱,是人们最熟悉的舒伯特旋律之一,你很可能会听着听着就摇晃起身子来......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98 发表于: 2008-12-05
Schubert: Piano Sonata No. 21 in B flat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第21号、D.960、D790  
科瓦切维奇(Stephen Kovacevich)钢琴  
EMI CDC 5 55359-2
  



  
1988年科瓦切维奇在Hyperion已有一个被《企鹅唱片指南》称为纪念性的舒伯特第21钢琴奏鸣曲录音。但他并未因此而自满,1996年,他再接再厉地在EMI公司交出更好更新的成绩;这张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表情是如此的冷静,显然比8年前成熟了许多,对作品的刻画非常真实,科瓦切维奇的演奏会让你啧啧称奇。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99 发表于: 2008-12-05
Schubert:Piano Sonata No. 14 & No.18,12 Waltzes, D145
舒伯特:第十四奏鸣曲、第十八奏鸣曲、十二首圆舞曲
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钢琴
Decca 425 017-2
  




21 首钢琴奏鸣曲应当被看作是舒伯特音乐的一大瑰宝,尤其是从第十四首算起的中后期奏鸣曲。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舒伯特的音乐理想,即宏大的构思和歌唱性抒情风格的结合。前者是他虔敬地追随贝多芬的必然,后者则正是他本人艺术气质和音乐个性的所在。
  
三乐章的《第十四奏鸣曲》(a 小调,D784)本是题赠给门德尔松的。舒伯特死后出版时它被加上了“大奏鸣曲”的名称,原因是它和贝多芬时期的一般奏鸣曲相比篇幅要大些。不过,若是和舒伯特本人后来的奏鸣曲如第十八首(G 大调,D894)相比,全曲才20 分钟多一点,只抵得上第十八首的首乐章。

《第十八奏鸣曲》是更了不起的大气之作,完全配得上与贝多芬对话。首乐章从沉思中逸出一阵阵幻想的愉快,琴声宛若一串串水中的光斑。乐章中部的几声轰鸣,可能要算钢琴上的最强音了。光斑又再次闪烁,重新勾起那静默的沉思。慢乐章可说是始终在歌唱,一会儿含情脉脉,一会儿又唱得那么悲怆。甚至小步舞曲也是那么壮烈、激昂。音乐的感人是没得说了,只担心我们心情的起伏有点跟不上趟儿。  

《十二首圆舞曲》(D 145)是舒伯特的早期作品,虽不及后来的博大精深,却是清新、开朗的舒伯特本色。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