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20662阅读
  • 2853回复

听音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840 发表于: 2007-10-30
布拉姆斯:谐谑曲、四首叙事曲、八首小品 Oi%~8J>  
科瓦塞维奇(Stephen Bishop Kovacevich)钢琴 (zYSSf!I  
Philips 411 103- 2
K"6+X|yxE  
6!Ji>h.Ak  
wR<QeH'V  
!e\R;bYM  
2hA66ar{$  
像贝多芬一样,布拉姆斯也是优秀的钢琴家出身,他的音乐创作也是从钢琴上起步,并且终其一生.我们不难看出,钢琴作品始终是布拉姆斯表达其情感的最便捷,最惯常也是最富成效的写作形式.甚至就在他的纯粹管弦乐作品中,我们也能领略到那种源自钢琴思绪和钢琴色彩的音响特征. rNzhP*Fw  
bb :|1D  
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从布拉姆斯最初的钢琴作品中,就已经蕴含着交响性的管弦乐气质,其内在的魅力为历来的钢琴家们深深认知.像布拉姆斯本人那样,它们属于质朴,浑厚的德国北方,却在这平静的外表下蕴藉着那么多委婉,曲折的抒情气息,于是这里面的维也纳情致也就如此的不同寻常,以至于钢琴家们每当弹起这些曲子,都不能不有点儿屏息凝神的审慎. nIqY}??  
gJFpEA {  
而在这张唱片上,科瓦塞维奇以他那特有的清爽音色,将这几个作品的演奏控制在朴实,简练和内在的灵性之间,一句句都恰如其分,却丝毫不觉呆板,甚至比前辈名家阿劳的弹法还多些韵味.Philips的钢琴录音通常总是比别家公司的清泠,漂亮,眼前这张更是百里挑一. wZ3 vF)2s  
xEZVsz  
@61N[  
注:图片是LP封套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841 发表于: 2007-10-30
Brahms:Works for Solo Piano 'W2$wN+P  
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 +?txGHQq  
卡琴(Julius Katchen)钢琴 GKx,6E#JM  
Decca 417 644-2
j nA_!;b  
W!0  
{*Wwu f.  
{2*l :'  
+-YuBVHL  
5b4V/d* '  
朱利叶斯 卡琴是老一辈钢琴家里弹布拉姆斯最多,最具权威性的一位.事实上,他一生都在弹布拉姆斯,并且灌录了布拉姆斯的全部钢琴作品,协奏曲,独奏,双钢琴和四手联弹乃至钢琴三重奏,四重奏等等,都齐了. Q2pboZ86  
1z@# 8_@  
Decca公司1990年发行的一套六张CD的卡琴弹布拉姆斯的合集(430 053-2),全部由威尔金森录音,张张精彩.其中第一张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这张. ,~?A. 5  
\C2P{q/m  
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借用他人的曲调写的变奏曲,且都是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更是由于技巧艰深,结构层次清晰而丰满,不仅成为演奏家们的教科书或练习曲,也在作曲方面成为钢琴文献上的一部经典.就欣赏来说,它也是很好听的.全曲分为两套变奏,主题取自帕格尼尼的《a小调小提琴随想曲》(24首随想曲的最后一首)——这个曲调本来就是很迷人的,不仅布拉姆斯,舒曼,李斯特和拉赫玛尼诺夫也都采用这个曲调作过练习曲和狂想曲.卡琴弹这个曲子可谓天下无敌,精神抖擞,狂而不乱.虽然不是每个音符的造型都无可挑剔,但关键所在的那些,形与色,简直是魔火般的灼人,光辉无比,天底下没有几个人能够弹出如此火候的钢琴音响来. uZ?CVluP  
70*iJ^|  
.,K?\WZ  
CJtjn  
注:图片是Decca公司1990年发行的一套六张CD的卡琴弹布拉姆斯的合集(430 053-2)
[ 此贴被vip_laomao在2007-10-30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842 发表于: 2007-10-30
Johannes Brahms: Violin Sonatas Nos. 1-3 T9<nD"=:  
布拉姆斯:三首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Ty:Ir  
Vladimir Ashkenazy, Itzhak Perlman gN'i+mQcu  
帕尔曼小提琴/阿什肯纳齐钢琴 m7eIhmP  
EMI CDC 7 47403 2
0THAI  
o9d$ 4s@/  
s /q5o@b{  
s@[t5R  
U5$DJ5>8  
K2 K6  
正如他的小提琴协奏曲采用了和贝多芬同样的D大调,晚年的布拉姆斯开始写小提琴奏鸣曲,他的第一首也是接上了贝多芬最后一首(第十首)的G大调.的确,在贝多芬和布拉姆斯之间,小提琴奏鸣曲这个品种几乎是一片荒芜(应该说舒伯特有两三首还不错,尤其是小提琴和钢琴的《幻想曲》).布拉姆斯肯定是清楚地意识到这个情况的,他便又一次地以贝多芬继承人的姿态出现了. Y@S6m@.$  
r<N*N,~  
他当然可以毫无愧色,因为他的全部三首小提琴奏鸣曲都是真正的杰作.它们风格统一,用情细腻,娓娓动听.小提琴和钢琴都有很出色很圆满的句式,是很成熟的室内乐语言.若将它们续在贝多芬的10首之后,我们只会觉得它们是更亲切了,更恬静了,更多内秀了.甚至还可以说,就"室内"化了的小提琴语言而论,布拉姆斯的乐思整体,情致和曲趣,旋律,和声和句式等等,与小提琴音色的融洽,或者说在调动小提琴语言以达成充分情绪化的表达上,布拉姆斯做得还比贝多芬更讲究,更老到呢. j3-6WUO  
6$<o^Ha*R  
我说不上三首里边更喜欢的是哪首,倒是觉得三首曲子合起来是个整体,缺一不可. !;!~5"0~"  
207oE O]  
帕尔曼和阿什肯纳齐这张唱片演奏和录音都极好.此外,苏克和卡琴的版本(London 421 092-2)也很漂亮.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843 发表于: 2007-10-30
再版CD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844 发表于: 2007-10-30
苏克和卡琴的版本(London 421 092-2)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845 发表于: 2007-10-30
Brahms: Piano Trios Nos. 1 & 2 ZM, ^R?e  
布拉姆斯:第一钢琴三重奏、第二钢琴三重奏 )qXe`3 d5  
Julius Katchen/Josef Suk/Janos Starker -"K:ve(K  
卡琴钢琴/苏克小提琴/斯达克大提琴 TN aff  
Decca 421 152-2
eaP$/U D?  
Qnx92   
lA 0_I"b2Y  
&'\+Z  
6YGr"Kj &  
Q&Ahr  
在室内乐方面,布拉姆斯几乎尝试了各种传统的组合形式,从独奏钢琴,小提琴和钢琴的二重奏鸣曲,多种乐器的三重奏,四重奏和五重奏,直到弦乐六重奏,都写遍了.数量虽不多,品种却很丰富了,而且品质甚佳,为历来的室内乐演奏家们和喜爱室内乐的听众所珍视. e`1s[ ^B  
E'6P>6l5  
钢琴三重奏相对而言数量最多,布拉姆斯总共写过4首(第四首A大调的是编号外,作者死后出版的).第一号钢琴三重奏写于1853年,用了一个很少见的B大调.首乐章的曲趣可以概括地形容为一种忧伤中的壮丽,透出少年布拉姆斯的浪漫情怀.后边是谐谑曲,这个安排有点新意.虽然此曲不乏迷人之处,但总起来看,它还是欠丰满些,基本上还是海顿式的. DC7}Xly(  
e"mfJY  
第二号几乎隔了30年才问世.此时的布拉姆斯显然老辣多了,虽然还是那样的三件乐器,织体却大为缜密,满足了他的交响性乐思.第二乐章行板非常迷人. |o) _=Fx  
Ao0PFY  
这张唱片音色饱满,滋润,演奏富有激情.钢琴家卡琴前面介绍过,是弹布拉姆斯的一大专家.而他和小提琴家约瑟夫 苏克,大提琴家雅诺什 斯达克搭档组成的三重奏组,也是颇多享誉乐坛,尤其以演奏布拉姆斯著称.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846 发表于: 2007-10-30
Mozart/Brahms:Clarinet Quintets; Wagner: Adagio FWTl:LqFO  
布拉姆斯:单簧管五重奏 P"@^'yR5WK  
莫扎特:单簧管五重奏 cs;Gk:  
波斯柯夫斯基单簧管 P32'`!/:  
Members of the Wiener Oktett bA,D]  
维也纳八重奏团成员 C,u.!g;lm  
Decca 417 643-2
J"|$V#  
!iOu07<n&D  
4 jro4B`  
|JQKxvjT  
U5 "v1"Ec  
dsuW4 ^ l  
愈到晚年,布拉姆斯愈多地脱离了浪漫派,愈显得和那个浮躁的时代格格不入.他之所以没有在他的交响乐织体和音响风格的弦乐四重奏上继续前进,正是因为他意识到莫扎特的这类作品才是真正"室内"的,"交谈"式的.浪漫派却没有真正的室内乐,因为浪漫派本质上是自我中心,自言自语,从不"交谈".一架钢琴也就够了. s>I}-=.(Q  
zZiVBUmE<  
莫扎特只写了这一首单簧管五重奏,却被世人当作他的大量室内乐作品中的一件珍品.布拉姆斯也只写了这么一首,而这不仅堪称他本人的室内乐一大杰作,也是超越了他心目中的楷模莫扎特的那首而成为这一形式的至高无上的经典.它是那么恬淡而高雅,用最朴实的口吻述说着最深切,微妙的心灵体验.尤其是那娓娓动听的慢乐章,单簧管和弦乐四重奏彼此体贴入微,乐思,乐句抑或音色都交织得十分融洽.这一伙子,时而像是讲故事的和听故事的,时而则喁喁私语地交谈,讨论,时而又是整个秋高气爽的原野景象中落叶簌簌的一部分…… dL)5~V8s  
7}.(EZ0  
柏林爱乐八重奏团演绎此曲( Philips 446172-2)也很出色,而且那套廉价双张囊括了布拉姆斯的全部四首五重奏作品,即两首弦乐的,一首钢琴的和这首单簧管的.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847 发表于: 2007-10-30
柏林爱乐八重奏团演绎此曲( Philips 446172-2)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848 发表于: 2007-10-30
Brahms: Ein deutsches Requiem 5]JXXdt  
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z[OEg HI  
Elisabeth Schwarzkopf  / Dietrich Fischer-Dieskau 6}2Lt[>O  
施瓦茨科普芙,菲舍尔-迪斯考演唱 omP 7|  
Otto Klemperer/Philharmonia Orchestra and Chorus (qdk &  
克莱姆佩勒指挥爱乐乐团及合唱团 h,G$e|[?  
EMI CDC 7 47238 2
!<ucwWY,  
5S bSz!s`$  
8~&v\GDkF  
|lY8u~%  
pUx@QyrI  
JJXf%o0yq  
我差不多听过布拉姆斯所有的作品,并且私下里做了评估,以为其中的三件杰作是最了不起的.一件是《第三交响曲》,一件是《第二钢琴协奏曲》,再一件,就是这首《德意志安魂曲》了. enM 3  
c7_b^7h1  
当然它也是所有作曲家的同类作品中最了不起的杰作,甚至贝多芬的《庄严弥撒曲》也不及它感人深切.整个乐曲哀婉,凄怆,而又不失高贵和尊严的人格力量.人格并非干枯,赤裸的,它被滋养于丰富和深厚的情感之中,并因此而光彩照人.尤其这首安魂曲的第二乐章,几十遍听来我依然觉得揪心.鼓声在哀乐般的乐队与合唱的背后阵阵逼紧,每一下都像敲在我们的心上.女声组合唱的轻柔的插入,飘渺而温馨,起了一点安抚的作用.当混声合唱以一种新的强度再次出现时,已经是昂然屹立般的振奋了,从悲凉转成那种颇具历史感的忍辱负重的壮烈之美,超越了作曲家本人的悲欢. H;`@SJBf  
7\lc aC@  
克莱姆佩勒的这个演录十分大气,两位歌手的表现无与伦比,而整个的诠释相当稳妥,速度适中,表情细腻而丰富.此外,用仿古乐器演出的加迪纳版( Philips 432140-2)也是杰作,速度稍快,音色温馨,丰腴,抒情的甜美多于严峻.
[ 此贴被vip_laomao在2007-10-30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849 发表于: 2007-10-30
再版CD
[ 此贴被vip_laomao在2007-10-30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