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1767阅读
  • 58回复

我们有理由聆听真正伟大的音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5881a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05-06-05
中国的“爵士”乐要到西北的峁梁梁上去听。听黄河船夫苍凉地引亢高“嚎”。到窑洞里听被老烟叶熏的嘶哑的男腔女调哼唱长调酸曲,哥呀妹呀地撕心裂肺,情呀爱呀地荡气回肠。
爱乐永恒
离线stanley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5-06-07
下面是引用浮士德于2005-06-05 20:29发表的:
兄弟见谅,您的我刚看见!
雷——是不是雷.查尔斯?
爵士音乐是很有个性的东西,而且种类之多,几乎在国内很少有人真正达到爵士音乐的最高境界。
我们所听的一些爵士,无非就是它的完美变种。真正意义上的爵士,因文化环境的约束,我们大都没有途径来了解。爵士是极端个人化的东西,一些只是在皮毛上加以模仿的爵士种类。传达不出它真正的内奥。
而且真正的爵士几乎就是现场的,即兴的。似乎很小资的。但是伟大的爵士音乐同样传递深刻的思想与内涵。只是角度、方式、方法不同罢了!



多谢浮版的点评, 爵士作为一个有很大影响的音乐种类值得我们走近去了解和欣赏一番,何况它又是那末的即兴和随意, 符合我的生活节奏要求.

同意老崔的建议,应该开一个爵士专题. 我们有理由聆听真正伟大的音乐!!!!
勇气被公认为人类最重要的品质,因为它是可以决定其他品质的品质。
离线平凉老崔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5-06-07
[转帖]
平价HIFI理念推广——"发烧"之理性
听"音"、听"乐",还是既听"音"又听"乐"?
在一次发烧友的聚会上,我曾提出一个问题;购买器材或唱片的目的是什么?大家笑答:"这是废话,当然是听音乐了。"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发烧友们听什么的全有。我曾做过调查,我的一朋友,同时经营两家相邻的门脸店铺,一间专营中外精品发烧器材,一间专营进口精品唱片,尽管市场低迷,由于朋友经营有方,生意还不错,一次我跟他谈起生意经:"你这买卖不错,顾客买了器材再买唱片,或买完唱片用你的器材视听,觉得好,顺手再抱走一对音箱。"朋友一脸的无奈:"别提了,当初我也是这么想的,可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些发烧友井水不犯河水--大把掏钱买唱片的,对器材不屑一顾,有个哥们儿几乎每周都到我这儿来,有一次把贝多芬作品集和瓦格纳歌剧全集一块买下,花了一万多块,一打听,他的器材是一只不到800元的CD随身听。还有个哥们儿,一年换了三套器材,花了十几万,其实他只有三张唱片,"蔡琴"、"阿姐鼓"、"张学友"各一张,还是盗版。"朋友说的比较典型,但也带有普遍性,我在发烧界朋友很多,有时跟他们取经求教,有时也跟他们"抬杠长学问",时间长了,便引出听"音"、听"乐",还是既听"音"又听"乐"这个话题。
辞典中"音"的定义是指"能引起有音调感觉的声波。"对"乐"的定义是"指音乐、乐曲等。"发烧友中流派很多,把他们(当然包括我自己而不包括专门从事音乐、音响工作的专业人士),做个粗浅的划分,典型的有以下四大流派。
--专门听"音"的,这类发烧友往往是电子爱好者出身,懂得不少电子、电声知识,心灵手巧,动手能力强,很多与我同龄或更年长的朋友都有装矿石收音机的历史,他们选购器材,非常关注客观指标,焊机摩机过程中,能够从更换一两个零件或从不同电路中区别出各种失真,他们把音乐软件当成考验器材的工具--高音如何,低音如何,哪个频段有峰、哪个频段有谷,至于这软件的乐队、指挥、作者、背景如何,演绎是否准确等,则不关心,只要录音够"发烧"就行,这类朋友的器材往往比较讲究,要么是高档的,要么是高性价比,而软件则少得可怜。
专门听"乐"的,这类发烧友有一定音乐素养,甚至会使用几件乐器。他们对现场音乐会颇感兴趣,注重的是音乐本身,对不同乐器,不同乐队,不同指挥的风格特点了如指掌,他们听的是旋律、节奏、和弦、织体。他们关注的是作曲家的背景与某些音乐的曲式、结构,什么叫呈示部、什么叫展开部,一个主题变幻多少个变奏,一个全奏使用了大小三和弦还是属七和弦,而他们的器材往往不够档次,而软件收藏之丰富,往往叫人目瞪口呆,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软件大腕,有原装进口的CD1500余张,LP800余张,价值十几万。
--钻牛角尖的:听"音"派与听"乐"派都有钻牛角尖的,听"音"派最为明显,不少听"音"派专攻"噪声"二字,一张唱片听下来,你问他听到了什么,他会告诉你,钢琴踏板声、手指触键声、弓毛擦弦声、演员喘气声、乐队翻谱声、观众耳语声、指挥擦汗声(不怕读者笑话,本人也练过此功,而且进步不小),还有一些钻研"音乐气功学"的,我在别的文章中已多次提到,在此不再罗嗦。
--既听"音"又听"乐"的,我对这类发烧友特别羡慕,他们往往兼备以上第一第二类的特长,既懂电路图,又懂五线谱,既会吹拉弹唱,又能焊机摩机,他们把器材当载体,把音乐当灵魂,软硬兼烧,一套够水准的器材,几百上千张CD,一间混响适度的听音室,真是神仙下凡,当然,一定的经济基础是他们软硬兼烧的后盾。
依本人之愚见,不管是听音的,还是听乐的,应取长补短,走向融合,真正的Hi-Fi在音乐厅。然而,在现有国情条件下,发烧友们几年才能等到这样的机会,你想听"春之声",好不容易等来了外国大牌乐队,演奏的却是"春之祭",恰恰你又不愿花这个钱去接受"和弦、节奏、调性大冲撞"的音响,我看还是在家听唱片来的随意和舒适,好器材和好唱片二者兼顾。用高档器材天天听摔瓶子、放大跑,恐怕也坚持不了多久;用劣质器材播放交响乐,恐怕想听的许多东西又听不到了,听到的也是残缺的。钻研音响气功学的朋友最好多读一些物理学、电声学以及有关音乐方面的书籍,别花钱追求那些客观上不存在的东西了。

关于主观评价音质的外行话


我经常拜读一些资深发烧友的器材评论文章(我自己也写),我的体会是,这类文章既好些,又难写。好些的在于技术部分,客观指标是有相对的精确性,可以用咱的数字或曲线来描述,它具有可测量性,客观指标好的器材一般主观评价也不错,但也不一定。由于听音者的技术与艺术修养不同,得出结论也不同,有人认为很好,有人认为一般,但不会说很差,一套客观指标的器材,例如那些假冒伪劣的音箱,使用仪器测出的频响曲线有如桂林山水--大起大落,有经验的听音者决不会说它好听。我认为,主观评价之法虽然无法做到有可测量性,但必须要有"可重复性"。每年一度的国产音响大展,一些产品之所以得奖,是十几名专家的"可重复性"的听音结果,可信度很高,我在撰写器材评论之前,往往约上三五个"发烧知己"共同参与,这几位知己都有以下特点:一是有现场经验,二是会使用乐器,三是懂点电声知识,四是家中器材有一定水准,五是拥有较多较高级的唱片,在基本取得一致的情况下再落笔写文章,我们感到,对器材的主观评价,用文字来描述看不见摸不着音乐,有以下几个问题:
--主观评价的标准是什么?有时有意无意地把评价器材与评价唱片混同在一块,我们往往是用自己听现场或自己演奏乐器的记忆或经验为参考来评定器材的声音与原始声音的符合程度,也很不准确,所选择的唱片并非是我们的记忆和经验,我们听过的世界著名乐团现场演出是在北展礼堂或北京音乐厅,而唱片录制地点却是在柏林、在维也纳,此记忆非此唱片也!乐队相同,指挥不同,指挥相同,乐队不同,指挥与乐队都相同,录音地点又不同,这里差别大了,只能从唱片说明书上了解一下录音现场、录音手段的情况,但却没有在原现场听过,用文字来描述肯定带有明显个性,无法避免。
--发烧友们追求Hi-Fi,实际是追求原声场的再现,希望器材放声时能够保持原始声音的特色,重现出与你的类型、风格相适应的环境、气氛,和演出现场的空间感、主体感和临场感,从当代录音技术和重放技术角度上看,单从听音环境上就不可能。一个标准的交响乐队需要150-200平方米的演出舞台,加上观众席,一个演出场地几百至几千平米,发烧友们有个30平方米的听音场就算高档了,再现出的声场只是原声场的缩小或变形,得到声音是"照片"、是"油画",而不是"实景",如何用文字把握好这个"度",十分困难。
--声音质量评价术语的模糊性,这类用来描述声音听感品质的专业形容词,尚不能与客观测试指标相对应。例如,用眼睛观察一个球体,然后形容它"很圆"、"不太圆",再用尺去测量,能够判断一个人的眼力,但形容声音"圆",是用混响时间,还使用频率曲线与之相对应呢?再如,主观评价中常用的成对的正反意评价术语,明亮与灰暗是形容视觉的,坚硬与松软是形容触觉的,愉悦与烦躁是形容心理的,发烧友们(包括我)经常使用的甜美、原汁原味,是形容味觉的。对于音色,音响权威与音乐权威分别下了不同的定义,音乐权威认为:"音色是某种产生音乐的特殊媒介新产生的音质,长笛能够发出羽毛般的音色,大号能够发出狗熊般的音色……"狗熊还好说,羽毛是什么声音?音响权威认为:"音色是人们主观感觉上借以区别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两个声音的特性,主要取决于声音的波型,同时与响度音调有关,它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复杂到什么程度?也无法精确表述。
还有许多难题,不再一一列举,可能是由于以上原因,所以很难看到音响专家们撰写的对某一件(套)器材的主观评价文章,偶然为之,恐怕也是出于朋友的情面,但在使用词汇上也是十分的慎重。看来对于器材的主观评价文章大都由发烧友们自己去写了。要做好这类文章,我认为作为作者,首先要避免功利性与广告性,更不能使用玄学气功式的语言,虽然无法避开一些模糊性的形容词,但要尽可能做到公正真实;对于使用的器材、软件特别是听音环境,要尽可能介绍清楚;作者要积累现场听音乐的经验,多在良好的听音环境下(而不是在乱哄哄的电器城)试听高档名牌器材,促进听音能力的提高。如果是对高中档Hi-Fi器材进行主观评价,应该用交响乐、室内乐、歌剧之类的软件,如果仅使用流行音乐,甚至是电子音乐软件,文章不论写得多么生动精彩,也缺乏说服力,特别是电子音乐,自始至终是按照同一波形包络或频谱去模拟某些乐器的音乐,可以说是"学什么不像什么",用它来检验"hi-fi"不可能,倒是可以大大掩盖器材的缺陷。

少花点钱、听音质更好的音乐!
[ 此贴被平凉老崔在2005-06-07 16:23重 ]
离线sinbad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05-06-09
老崔好文
离线平凉老崔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05-06-09
上楼,不好意思,是转贴的啊!
离线平凉老崔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05-06-10
近日这个主题有点沉寂。最近比较闲,我翻出了自己有关音乐的一些藏书,特摘录一些谈论音乐的文章,以飨大家,觉得有意思的就看看吧。
先录一段这个主题中谈及的萨特谈音乐的一段吧。(摘自《生活. 境遇:七十岁自画像—萨特与米雪尔. 康塔特的交谈》)

问:音乐在你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点......
萨特:音乐对我来说包含着多层意义,它既是娱乐,又是文化修养的一部分。我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音乐家......
问:你最喜欢哪些作曲家?
萨特:我觉得是贝多芬,它对我来说是最伟大的音乐家;其次是萧邦和舒曼。现代音乐中,我很喜欢三个最著名的无调音乐家:勋伯格、贝尔格和韦伯恩;特别是贝尔格和韦伯恩,例如《纪念一个天使的协奏曲》,当然还有《伏采克》。对勋伯格的喜欢稍微差些,因为他学究气太浓了。我喜欢的另一位音乐家是巴托克,他曾经是、并且仍然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家。......
在我患病以前,音乐占去了我一天中的4个小时,而现在几乎占据的时间更多。如果我有可能在失去听觉和失去视觉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的话,我当然宁愿失去听觉;但是,耳聋对我来说也是极为麻烦的,因为我不能听音乐了。(待续)
离线shouma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05-06-10
支持一下,老崔!
可否考虑另外开帖?
越乐相伴   尽享快乐
离线平凉老崔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05-06-10
谢谢楼上的支持!先续上:

问:你在音乐上没有特别厌恶谁吗?
萨特:我没有特别厌恶谁。也许,舒伯特是我不喜欢的,特别是他的歌曲。例如,舒伯特的歌曲无法与舒曼的相比。舒伯特的歌曲粗糙,旋律俗气。可以拿舒曼的歌曲与舒伯特的比较一下。
问:爵士乐怎样?你还喜欢它吗?
萨特:过去,我非常喜欢它;但是我觉得,它并不是我所非常熟悉的音乐。......然而,我认为,对音乐真正有修养的话,就应该知道从古典的到非常现代的音乐,这当然包括爵士乐。
问:不包括流行音乐?
萨特:坦率地说,我一点也不知道流行音乐,我也不能说我不喜欢。但是,我有一个感觉,即每个演奏员在演奏时,并不太关心其他人在干什么。......对我来说,真正有价值的音乐是古典音乐。
很奇怪,在我的书里没论及音乐,我想这是因为我所知道的与大家没有太大的区别。......
问:然而在《恶心》这篇小说里,有一段非常著名的描写,它给人的印象是你厌恶古典音乐?“音乐会堂里,挤满了被蒙羞和侮辱的人......他们认为美是对他们的同情。这群混蛋。”
萨特:是的,我从来也不认为音乐是适合于音乐厅里演奏的。当你在电台或唱片中欣赏音乐时,应该是独自一人;或者它是由三四个朋友一起演奏。听音乐时,如果被一大群也欣赏音乐的人包围时,这是没有意义的。音乐的创作是用来被每个个体独自欣赏的。......

下一个将是爱因斯坦谈音乐的片段。
离线平凉老崔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05-06-17
我想版主最近一定很忙。我再接续“名人谈乐”—

爱因斯坦酷爱演奏小提琴,小提琴总是形影不离地伴随着他。他喜爱十八世纪音乐家的作品,他热爱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对贝多芬则有点敬而远之。对这些大音乐家之后的作曲家,他的兴趣就不大了。
关于他的音乐爱好,他是这样回答的(1939年):

(一)我喜爱的音乐家有巴赫、莫扎特和一些意大利以及英国的老作曲家。我对贝多芬的兴趣要差得多,但很喜欢舒伯特。
(二)很难说巴赫和莫扎特哪个更能吸引我。我并不在音乐中寻求逻辑。总的来说我全凭直觉,对音乐理论一无所知。如果我不能凭本能抓住一部作品的内在统一(结构),那我就不会喜欢这部作品。
(三)我一向认为亨德尔的音乐很好,甚至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但他的音乐还是有一点儿浅薄。我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戏剧性过浓,个性过强。
(四)我也很喜欢舒伯特,因为他表达感情的能力很强,并在旋律创作方面颇具才力。但他几部篇幅较大的作品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缺陷,这使我感到困惑不解。(待续)
离线qinshiyue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10-03-07
对有相当阅历的音乐爱好者来说,那种“宣誓式的,论辩式的,高瞻远瞩式的言论”,其实是多余甚至过时的。
但要欣赏伟大的音乐,确实是需要“高瞻远瞩”的。“梁祝”也算古典,但你再听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马勒的音乐,什么是大作品,什么是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就需要用心去体验、甄别了。关键看合不合你的口味、你此时的心境。
我在上面已说过,不同的心境下可以听不同的音乐,我也听好的爵士乐、摇滚乐(中国的只听崔健),但相比古典音乐而言,只是听的很少罢了。
一事一议,是比较正确的方法,言贝多芬、言古典音乐,绝对不是一种矫饰!        --严重同意
离线nickflyer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10-04-07
以愚之见,刚接触西方古典音乐还是不要听贝多芬的,就算听也不要听大编制的,他的小提琴协奏曲虽好,初入者还是算了。
离线大耳狗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10-04-29
感谢浮士德给我们带来精神大餐
离线海菲兹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10-07-13
谈器材,是要与音乐联系起来的。
对你喜欢的音乐,你的器材不能满足你(尤其是玩过乐器或听过现场演奏会的人)的要求,我们才会去关心器材,去完善它。否则,我们就会只去关心音乐如何如何了,岂不省心哉。
一个论坛,如果只谈器材,不深入地谈音乐,至少是不完善的,没有品位的,也不能正确地引导烧友。
我不反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下听不同的音乐,但音乐也和文学一样,有大众化的东西,也有经典。说白了,就是有高下之分的,有些烧友怕得罪人,愣是回避这点,恕我直言。
听音乐有一个从入门到渐进的过程,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但起点高,找对方向,就会缩短一些路程。什么音乐最耐听,什么音乐是好的音乐,伟大的音乐,随着你的爱乐历程,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一个论坛,如果只谈器材,不深入地谈音乐,至少是不完善的,没有品位的,也不能正确地引导烧友。”
非常赞同!!!
离线dxx116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10-09-25
我才发现这个论坛,慢慢看老帖中
离线zione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10-10-02
介绍一个无损下载古典音乐网站!国庆3天免费开放注册


古典音乐烧友注意了——

贝多芬、勃拉姆斯、莫扎特全集。。。
英国<留声机>百大、美国RCA LIVILNG STEREO全系、德国TACET胆嘜发烧录音。。
原版CD抓轨、数百G APE\FLAC无损古典音乐。。。

介绍一个古典音乐免费下载的好地方,国庆期间开放免费注册,仅3天

平时是要激活注册码的,想要的请抓紧啦

(纯粹分享音乐,不是病毒)
http://www.pt80.com/?fromuid=289420
离线hao111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10-11-01
非常赞赏大家的观点,也促使我继续努力!!! ---伟大的古典音乐,需要用心去体会,我也来来回回听了多年的小提琴协奏曲和钢琴协奏曲,然而好象是被古典而古典,完全停在绵密的琴音,震憾的大鼓,虚拟的三唯音乐空间。然心却无动于衷。呵呵---基本没入门!!!为什麽听(龙迹)就可听懂,被音乐感染而感动呢?同样是用西洋乐器演奏的音乐,而西方古典就听不甚明白呢?--------皆因无相关背景介绍。只听其音不知其意!!然到那里去寻找呢???我到外文书店去逛多次无果!!!如何才能找到需要了解的相关音乐背景呢???看来听音乐是一个多层次的提升哪!也突显我国民音乐普级的盲点。还望大家给以指点!!!
离线likui8869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10-11-03
去年买了一套小日的小学古典音乐教材CD,共10碟,基本上所有热门的大师的作品都有。回头看看我们伟大的祖国,小学初中到高中甚至大学,有几所学校是把音乐作为必修课程系统进行教育的?我所在的省从小学到高中基本不上音乐课,难怪我们听古典只得其声不得其神!
越烧越糊涂,越糊涂越烧
离线hao111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10-11-03
学校不把古典音乐作为必修课程也罢,可在中国出卖的唱片中竟连半句中文也没有,听得我等云里雾里!唉,即不知背景,又不知音乐主题是何?难道伟大的音乐就一定曲高和寡吗?。。。。。。。唉。阳春白雪难于亲近哪!!!
离线hnych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11-05-08
我是从梁祝话黄河开始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