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弗夏克:大提琴協奏曲
1892.9 至1895.4,Dvorák、居留紐約,新世界交響曲與美國弦樂四重奏便是此期間的創作。
1895.2,即回國前2月,所完成的大提琴協奏曲,是為布拉格音樂院教授H. WIHAN而寫,就很多方
面來看,超越了前2部作品。1896.3.19於倫敦首演。Dvorák很能掌握波西米亞的民間素材、聲響,
並以歐洲音樂為架構而呈現,擅長寫優美的旋律。另外一個特色是,各樂章份量平均,像海頓一樣。
第一樂章 奏鳴曲式
呈式部:
樂隊(TUTTI)先演奏一遍第一、第二主題、結束句,再由CELLO(SOLO)唱一次。
第一主題是連串的動機發展與延伸,沒有獨立完整的旋律,是動態的。其核心為1小節+1小節,此2
句形成前句,呼喚出後句與之呼應;1+1小節反覆出現,與之呼應的後句則不停地變化,一直發展
到第一主題結束。並且,這2個小節的音階走向,構成「平衡音型」,運用平衡音型作為統一3個樂
章的素材。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的對比強,是歌唱性的,安靜的,由法國號與豎笛相繼吹奏出,至末
尾漸漸熱鬧,接到結束句。SOLO跟著唱出第一主題,一樣沒有完整旋律,如CADENZA般,演奏充
滿彈性和自由。
第二主題自一個6度大跳開始,音樂穩定下來。結束句作了擴充。發展部:主要是在發展第一主題核
心的音樂,由TUTTI 先奏出,接著SOLO出來,變化那1+1小節,緩慢而感傷,經過一個11小節長
句,在第11小節獲得舒解,然後經1小節預備,進入扣人心弦的、漸進、張力逐步增強的段落:
Cello與 Flute奏出4+4小節快速的旋律, 接著的2+2+2+2小節,似乎要反覆4卻不表達4的完整旋
律,而作了切割,並且漸漸急促,至下一5+4+2小節彷彿爆炸開,Cello雙弦滑音接上豁然開展的
再現部,而且再現的是第二主題的音樂,接得非常適切(如果接第一主題就不恰當了),原本在呈示
部中像夜晚音樂的第二主題在此作了這麼大而恰當的變化,真可謂音樂是聲音的藝術。
CODA中,Cello有段似 CADENZA般,演奏自由。
第二樂章 三段體
ABA三大段,A段含 aba三小段, B:cdecde, A:ab, CODA。a的句子,仍是平衡音型。b,tutti
與solo接替唱著,然後solo接過來,嘆息音型(伴著撥弦),沉重,雖然激動但還在一個範圍內。到
了c就嘩然傾瀉了(tutti),接著cello唱著主題,樂隊作著裝飾。d,flute 與 cello作著卡農。e的末尾
又是嘆息音型。下一個c,由樂隊奏出主題,cello作裝飾。回到a ,cello有一段CADENZA。
第三樂章 迴旋曲
由導奏與ABACA段及CODA組成。導奏像進行曲般。A段含aba三段。a:4+4+4+4小節,主題仍
是平衡音型,由cello領唱,tutti和唱。b:cello雙弦,高把位,末尾跳弓、放慢。a:4+3+4+3小
節,3實則為第4小節與後面音樂重疊。c,進行曲風格。d,夜曲風。第二個A段,只有a,cello奏著
主題(4+4),疲倦地,tutti卻趕著行進(4+3)。之後8+8+4小節,寫得簡單,以襯托出
C段。C:efe三小段組成。e:4+4(第3小節後半拍的裝飾音是典型東歐風格)+4+4,4+
2+4+4+4。第二個e段由violin奏出主題,cello作著裝飾,音色奇特,有許多半音階,但是很
美。最後一個A段是打散了的,沒有再分段落,將結束時出現第一樂章主題的音樂。
[ 此贴被spenser在2007-11-26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