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27161阅读
  • 1982回复

【原创】东行漫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80 发表于: 2007-11-28
這是多年前臺灣著名歌唱家 金慶雲老師演唱會前發表的一篇文章;


馬勒的歌

  一百年前,馬勒站在世紀的交界,正如我們現在。那時候,即使他是炙手可熱的維也納歌劇院指揮兼總監,在創作上還只

是半業餘的“暑假作曲家”。那時候還沒有人知道新世紀裡會發生甚麼。音樂會往哪裡走。馬勒也如貝多芬、布魯克納沒有突破

九部交響曲的大限,但《大地之歌》或是他的瞞天過海之計。的確,馬勒時時感覺到死亡的陰影,人世的無常。

  一百年後,馬勒被公認為最重要的,偉大的作曲家。而且是屬於(我們的)二十世計的。他是維也納的最後一位交響樂大

師。但除了交響樂,馬勒的音樂作品幾乎只剩下藝術歌。他的音樂,就這樣從最小的形式一下跳到最大。而且兩者的創作平行

交融。馬勒的“交響樂充塞著歌曲”。即使不用人聲,交響樂裡也一再出現歌的旋律主題。《大地之歌》就在歌與交響樂兩者之

間難於定位。另一方面,他的歌多半都有管旋樂的版本,突破了舒伯特以降以鋼琴伴奏為主的傳統。指揮家Willem

Mengelberg說過:“馬勒交響樂的核心是民歌”。

  馬勒的歌不多,只四十六首(不計《大地之歌》)。採用的歌詞除了早期零星幾首,不外四個來源:自創歌詞、《少年魔

號》民歌集、呂克特的詩、《大地之歌》裡貝特格(Hans Bethge) 改寫的中國詩。其它德語重要詩人的作品一概不取。歌詞的

選擇反映著馬勒風格思想心境的變化。創作時間也按照這個順序:1880-84年早期作品,《流浪者之歌》(Lieder eines

fahrenden Gesellen);1988-1901年《少年魔號》(Des Knaben Wunderhorn);1901-04年呂克特詩,《亡兒之歌》

(Kindertotenlied);1908年《大地之歌》。

  早期的歌有摸索模仿的痕跡。自撰的歌詞透露著愛情的挫折,對世界的好奇,對人生的困惑。《少年魔號》承接民歌傳

統,卻進而顛覆了浪漫主義的美學觀點,帶著抽離個人經驗的客觀性。呂克特是馬勒唯一的“原創”詩人。他的詩不只形式精

妙,也提供了中年馬勒思索生命的內容,《亡兒之歌》是向死神的質問。而《大地之歌》,是馬勒遭逢遽變,自知不久于人世

的回顧。在遙遠的東方,李白、王維的詩裡找到知己。這四個時期的題材,與馬勒自己的生命歷程彼此呼應。

  馬勒是獨特的。獨特的取材,獨特的音樂語彙,獨特的美感。馬勒的歌貼近二十世紀。那是奇妙的矛盾的混合。一方面把

唯美、感傷、抒情發揮到極至,一方面又夾雜著俚俗怪誕,詭異不安。他站在一個新潮流的起點,有些騷亂,有些矛盾。都不

算是革命。

  正就是這紛雜的人世風景,令人懷疑,沮喪,厭倦,疲憊。又總有小小的喜樂,永恆的憧憬,令人拳拳眷戀。就像馬勒用

三個p標示的人聲,從管弦的陣仗中穿透出來。有時是無限綿長溫柔。驟然又有音程的突兀大跳。然而無論樂團如何五彩繽

紛,總是清晰的傾訴著純粹真誠的本心。馬勒歌裡的矛盾正如馬勒的矛盾。工作狂,成功者,隱士,夢想家。懷疑與信仰,悲

觀與奮鬥。似堅定而敏感,似脆弱而柔韌。

  而一切矛盾之上,馬勒自始至終探詢著同一個終極問題:生而何為,死而何往。問題沒有答案,只有過程。每一個音符都

是探索與沉思。他的交響曲是歌的延續,是他與世界的對話。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因而彼此相連。在死亡惶惶的威脅下,以

憂傷的眼,深深凝視這世界。深深呼吸著大地的芬芳,感受那無盡的,永恆的美,直到最後一刻……然後孤獨的離去。

  早期歌曲遲至1892年才發表。《春晨》(3)與《回憶》(4)作於1882。《幻想》(1)、《小夜曲》(2)可能作於

1887,歌詞取材于戲劇《唐璜》。其中已經透露出一些馬勒未來的發展。如《春晨》鋼琴部分的厚密,有樂團的味道。《幻

想》中要求鋼琴模仿豎琴。

  《流浪者之歌》與馬勒第一次認真的戀愛有關。歌集的主角,一個“走工”的學徒,正可為那時馬勒生活的自況,但也讓人

聯想到舒伯特的《美麗的磨坊女》。這其中“模擬”、“創造”或“自敘”的成分孰重,難於論斷。

  這是馬勒青春期的一個總結,自我風格的開始。呈現在音樂中的,是一種奇妙的混雜,矛盾,對比。

  第一首《當我愛人結婚時》(8),標準的步伐節奏,被三連音、切分音攪亂,更像是婚禮的舞曲。人聲“輕聲而悲傷”的進

來,與舞曲形成對比。馬勒不厭其煩的每三四小節寫上“快一點”、“慢一點”的速度提示。第二段場景丕變:上揚的,“溫柔的擺

動”,所有的樂器一起哼唱著欣欣向榮的田園之歌。第三段裡又回到現實。快慢交替,悲喜參雜。典型的A-B-A’三段曲式。


  對比也在各首歌之間。第二首《今晨我走過田野》(9),世界繼續炫耀她的魅力。陽光下的花兒鳥兒一切都活得興高采

烈,而且熱情的拉著失意者加入讚頌的行列。全曲三段都大調之中,近乎童話世界的快樂。只有到最後是一個沒有真正結束的

尾聲,猶疑的自問自答。旋律與開始第一句相同,但最後一個音變成了半音下降。他又墮入了痛苦之中。

  第三首《一把火紅的刀插在我胸前》(10)是痛苦的全面反撲。半音下降的馬勒式吶喊“O weh!”(“痛啊!”)出現十一次。“狂

暴的”9/8拍子。連串的三連音,尖厲的和絃。第一段末第三次的“痛啊!”在九小節之後才微弱的出現。第二段裡,一次次上

揚的,對幻影的追求,都落入痛苦的現實。最後在一小節內,放大到最強音又絕望的收束於最弱。

  激情過後,第四首《愛人的一雙藍眼睛》(11),人聲沒有前奏就出現。馬勒指示“以神秘的沉重表情,不帶感傷”。這是舒

伯特風的,甘柔的浪漫主義歌曲。平靜,沒有太多怨懟。流浪的旅途。帶著憂傷走向世界。然而結局卻出乎意料。《冬旅》中

呼喚著旅人歇息的菩提樹,在音樂史上已經成為自然療傷劑的象徵。馬勒決定在樹下停駐。於是,如一個奇跡:“一切又完好

如初!/愛與傷痛/世界與夢!”降到最低音,後奏裡兩次傳來開始時的旋律,如一個回聲。

  這或許是這部歌集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不僅是感情撕裂當下的感受,而是包括了回顧與反省。“愛與傷痛,世界與夢”是馬

勒音樂不變的主題。是他靈魂與藝術的自白。前二者是浪漫主義的核心,但似乎馬勒特別把這小我的感受,放在與“世界”對應

的高度與廣度觀看。

  從這裡,一個學徒,經歷愛與痛苦的旅途,逐漸走向成熟大師。

  《少年魔號》三冊,從1806到1808年陸續出版於海德堡,是兩位詩人Achim von Arnim和Clemens von Brentano搜集改

編的德國民歌(詞)集。十三年間,馬勒有二十四首的歌詞都出於此。幾占全部歌曲一半。

  馬勒譜出了德文藝術歌裡最迷人特異的一組作品。從童謠、情歌、諷刺, 到饑饉、戰爭、死亡。從民歌旋律,舞曲節奏,

簡單伴奏到色彩濃烈,管旋厚重,關懷深切。《少年魔號》的創作過程就是馬勒的成熟過程。

  馬勒選擇的歌詞常粗糙怪誕,邏輯鬆散。在幽默有趣之外,也真實反映了低層社會的生活思想。這樣的歌詞,讓作曲者有

充分的自由。對《少年魔號》情有獨鍾,是馬勒慧眼獨具。這是與“廟堂藝術”相對的“鄉土藝術”;也是與“優美”相對的“怪誕之

美”。

  《太初之光》(5)是第二交響樂第四樂章的獨唱曲部分,但開始時是以獨立的管弦樂歌曲寫成的,最能反映馬勒的歌與

交響樂之間的關係。樸素的歌詞中透露出馬勒的核心思想。《萊茵小傳奇》(6)是最快樂無憂的一首。傳統民歌的風味,令

人一聽如故。旋律流來流去,綿延不斷,好象天下萬流歸宗,總會流到愛人那裡。像轉個不停的舞曲。《是誰編的這支小歌》

(7)有長達十小節的花腔樂句。前面的歌詞是典型的民謠情歌。最後第二句脫軌的低音,造成滑稽的效果。

  對愛情,這個時期的馬勒似乎冷眼旁觀,不輕易流露真情。《我高興地穿過綠色的樹林》(12)是一首典型的民謠情

歌。馬勒指示“如夢的,一直很溫柔”。牧歌式的分解三和弦旋律,輕楊的鳥鳴,是一首美麗的歌。最後一段歌詞是馬勒自己加

上的。仿佛在耳邊催眠似的低問。也似乎透漏著他對愛情的不確定感。

  《分離》(13)Ade(再會)唱個不停,好象並不真的那麼痛苦。分別就分別吧,命運如此,又能如何?十六分音的賓士

節奏貫穿全曲,馬勒指示要鋼琴模仿鼓聲。《高度鑒賞力之頌》(14)是德文藝術歌裡最著名的諷刺歌。音樂輕快流暢,好

象在春天的樹林裡,悅人的聲響此起彼落,像童話故事。很多音畫的效果,如布穀的咕咕,夜鶯的鳴囀。當然最突出的是驢

叫“咿啞”,下降超過兩個八度。馬勒暗罵批評家,替音樂家出一口氣。所以歌者也都樂意學驢叫。

  面對死亡,馬勒收起了嘻笑怒駡。《少年魔號》中有關士兵的歌八首,占三分之一。馬勒童年時住在軍營附近,軍號軍

鼓,行軍節奏,是他的音樂啟蒙,留下了一生不能磨滅的印象。他的歌和交響樂裡進行曲的節奏不時出現。

  “如夢寐,輕聲”,《在美麗號角吹響的地方》(15)仿佛在另一個世界裡發生。綠色的草地是葬身之所。這一切對話都如

夢幻。敲門聲或許只是錯覺。夜鶯啼叫是驚醒夢中人,或是催促鬼魂離去。。壓抑的,遙遠的號角聲,從一開始就在背景中,

斷斷續續,召喚著兵士。還有沉重的進行曲節奏,淒涼神秘。整首歌都在竊竊私語的pianissimo中。士兵敘述的部分甚至是大

調,有一種過度美化的,誘騙的感覺。但他欺騙的是他自己,他不知道,不甘心知道自己已經死了。所以女孩子哭泣。他要帶

她去的地方是死亡之域。他的聲音那麼溫柔,愛是真的,溫柔也是真的。是戰爭與死亡讓愛與溫柔成為一場騙局,一個不可能

實現的夢。

  戰爭與饑饉與死亡相連。《塵世生活》(16)從頭到尾鋼琴上的十六分音好象被死神追趕著。讓人想起舒伯特的《魔

王》。孩子的地方用“恐懼的表情”,旋律一路半音下降,在“我要死了”的地方的高音。好象溺水的人不斷下沉,胡亂拍打著沖

出水面叫喊一聲救命。伴奏劇烈的升降。在一個小節裡面沖到超過三個八度。而母親的力度是p,接連下降的音線好象是被生

活折磨得精疲力竭。孩子的呼叫一次高於一次,母親的口吻卻始終不變。是無能為力,或是麻木,或是強作鎮定。這裡面有一

個旁敘者,負責每一段之間的連接。但最後,這旁敘者接替了孩子的高音,喊叫著宣告孩子的死亡。

  寫出這首歌的馬勒,不再只是一個浪漫主義者,而是一個人道主義者。用的是表現主義般強烈的手段。馬勒的妻子阿爾瑪

(Alma)說:“他用音樂寫出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想法:‘我怎麼能夠幸福,如果在這世界上還有一個生命在受苦。’”

  馬勒在《少年魔號》裡真正踏入成熟期,踏入四十歲,他生命中的最後十年。

  馬勒曾經說過,“我現在只能譜呂克特,這些詩才是第一手的,其它的都是第二手。”如今被視為《呂克特詩》歌集的五首

中,四首寫於1901年夏天,第五首,《如果你愛的是美》寫于1902年夏,是送給新婚妻子Alma的禮物。這是他寫第五交響曲

到第六交響曲前兩樂章的時候。

  呂克特(1788-1866)是一個奇人,東方語言學者。他的波斯詩歌翻譯,影響深遠。在自己的德文詩中,他也引進了其它語

言的特點。在馬勒之前,呂克特的一些詩已經被寫成了著名的藝術歌。但還是馬勒讓他在歌中不朽。不只是歌,從第五交響樂

起到第九,每一部引用了呂克特歌的音樂,越來越明顯。馬勒自己都震驚,“音樂的走向是如何被預先決定了”。

  以語言學家都對音韻的格外敏感,呂克特的詩也富有音樂性。形式精妙,擅用重複與替換,有時幾近於文字遊戲。馬勒被

他的形式吸引,而馬勒發掘了他深刻的內容,特別是其中神秘主義的傾向。

  《呂克特歌》五首嚴格不能算是一個歌集,形式上差異很大。五首詩與“少年魔號”的最後兩首一起發表於1905年。《別偷

看我的歌》(17)歌詞內容像一首民謠風的小歌。旋律的起伏特異而有張力。《我嗅到溫柔的香氣》(18)歌詞可以代表呂

克特的文字把戲:同一字以不同的意義和詞性反復出現(Linden:溫和的,菩提樹)。馬勒則在精巧的形式掌握之外,一意

捕捉飄邈的香氣,蘊介的情意。“菩提樹”讓人想起舒伯特,想起馬勒自己的《流浪者之歌》。而“非常溫柔內省”的指示,又幾

乎是舒曼。整首歌都是pp。第一句的旋律用了五聲音階,聽來特別親切。平穩的八分音節奏,圓滑的線條,真是一首美麗的

歌。

  《我與世界失去了聯繫》(19)是對外在世界的告別,退隱,潛入一個自己的精神的小世界。沒有悲傷怨歎,而是完滿

自足。割斷了與外在的牽連,放棄名利的追逐。對世界而言,可能算是死了。他只要為自己活著。這是馬勒嚮往的境界,是他

在歌劇院忙碌生活中,每年暑假孜孜創作的心情寫照。正如中國文人的隱逸思想。的確,這首歌是通往《大地之歌》的橋樑。

經過呂克特,後來馬勒進一步在中國詩裡找到他精神的歸宿。這首歌到第四小節才脫離五聲音階。和《大地之歌》相近。

  馬勒,在歌裡念念不忘“世界”。從《流浪者之歌》到《亡兒之歌》,他總質疑世界無情地照常運行,無視於渺小個人的悲

歡離合。而一個人也可以向世界說不。追尋自己內心的和平美麗。在“自己的天空,在愛裡,在歌裡”,在藝術裡。而這樣的孤

絕純粹,竟也是分享。因為愛,因為藝術。

  馬勒對妻子Alma說,《如果你愛的是美》(20)是他的第一首情歌,是“最私密的獻禮”。可能因此1907年在柏林馬勒唯

一一次親自鋼琴伴奏的這個歌集首演這首並不在內。歌詞似乎特別觸動了馬勒的疑慮不安。例如在“如果你愛的是青春”,突然

轉為小調。透露出面對一個比他年輕一半的妻子時心理的壓力。

  1901年初,馬勒急病幾死。這對盛年的他,是一記當頭棒喝。對生命無常的感悟,反映在《正當夜半》(21)裡。這是

馬勒最宗教性的一首歌。充滿了不安,猶疑,最後的勝利近於悲壯。從開始時的安靜裡很難想像最後發展的強烈。

  在午夜,生與死,天堂與地獄的分界點上,靈魂與生命經歷了一場危機。認識到自己的渺小,世界的廣大,生命的脆弱,

理性的不可恃,而終於寄託於宗教。

  五段的歌詞,從安靜裡開始。逐漸步入神秘的,懷疑的,動搖的情境。調性是小調-大調-小調-小調-大調。第二段比

較強而豐滿。那是一個自我突破的嘗試。而在第一、三四段中,前奏裡就預示過的的三個動機不斷的對位出現。在向上提升,

或向下沉淪之間擺蕩。而到了第四段,那一路下行的第三動機以似乎經盤據了大部分。似乎已經沒有出路。然而不可思議的第

五段出現了。萎靡的第三動機在這裡被掃蕩一空。仿佛天國的號角全部吹響,光芒穿透黑暗。信仰是得到救贖唯一的路。一個

輝煌的莊嚴結尾。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81 发表于: 2007-11-28
舒伯特Arpeggione奏鳴曲

Arpeggione奏鳴曲 1823年,一位維也納樂器製造商發明了一件很特別的樂器-Arpeggione,它有

點像大提琴,因為是用弓拉的,也有點像吉他,因為有6條弦,是介於二者之間的樂器,但由於用弓

拉出聲音,比較接近大提琴。隔一年(1824),Schubert為這個樂器寫作了這首奏鳴曲。

Arpeggione並沒有廣泛流傳,不多久就消失了,這首曲子卻成為一首經典的,很美很傑出的作品。

今日聽到的都是由大提琴演奏。

聆聽版本:philips  412230-2

演奏者:Marthe Argerich /piano
              Mischa Maisky/cello


第一樂章 奏鳴曲式
呈示部
1. (小調)  2 2 5
       
                      2 2 9 8
       
                      ────────
       
                      2 3 4

2. (大調)  2 2 2 2 5
       
                      2 2 6

Epi. (大調) 4 6

這個樂章是傳統的奏鳴曲式,呈示部會反覆一次。一開始就馬上感受到Schubert音樂的魅力,是典

型的Schubert風格。

第一主題,第一行先由鋼琴奏出2-2-5,較平實,為Cello作提示,很漂亮地引出Cello。第二行,

Cello重複主題並且作了擴充,發揮出來,2-2-9-8。主題的2個2小節互為前後句,前一個2小節

是級進的,末尾收回,有如喃喃自語;後一個2小節起落大得多,沒有再收回,而是說出來、出去。

很美的主題,拘謹又浪漫,有點感傷但甜蜜。2小節之後就下去了,最後往高處竄,接後半的音樂。

5小節和9小節句中的和弦分解,天衣無縫地帶出後面的音樂。後半2-3-4 一方面作發展,一方面

負責把音樂從小調轉到大調,預備第二主題的出現。

第二主題是大調,活潑,細碎音型、斷音的表現,有舒伯特音樂一向的質樸,雖然華麗快速但帶著田

園風。結束句,6小節句的最後一個和弦(第6小節的第3拍)用撥弦,並透過這和弦將大調瞬間轉成

小調,整個情境轉過來,以銜接將要回來的第一主題(呈示部反覆)。這個手法與Mozart第40號交

響曲第一樂章呈示部的結束句一樣。第2次的結束句,6小節的第6小節沒有轉小調,因為接著是以大

調開始的發展部。


發展部

(大調) 5 8

(小調) 2 2 1 1 2 6
     
                2 2 5 5
     
                9

第一行是大調化的第一主題。第二行將第二主題變成小調。第三行,第一個2小節大調,下一個2小

節轉小調,情緒漸提升,到5-5達高點。下一行9小節句靜止、定下來。

再現部

1.  ×

   2 2 9 4 8
   
                  ────────
   
                      2 3 3

2.    2 2 2 2 5
   
        2 2 6

CODA 4 5
   
            4 4
   
            2 1 6
第一主題,piano部份省略了。

CODA將結束句擴充, 4-4來自第一主題群的8小節句,補得好,旋律簡單卻很美。


第二樂章

A  3
 
 (a) 2 2 2 2

 (b) 2 2 2 2

 (a)’2 2 6 4

B  8 8 8 10 -→

自由工整的音樂,句子的表達如人說話,有邏輯在。A段旋律優美,鋼琴3小節引導(實為4小節,第

4小節時cello主題(a)出來),(b)起始2小節,cello唱著的時候,piano    4個音半音下行,作著微

調,非常漂亮。B段大部份,cello在低音域緩緩移動,深沉的情境。一個自由的段落之後,attacca

進入第三樂章。

(a)很像Beethoven第二號交響曲第二樂章的主題。Schubert很可能聽過。

第三樂章 迴旋曲

A (a) 8 8 ‖:(b) 4 4 8  (a) 8 ︰‖ Epi. 4 7

B (1) 4 4 (2) 2 2 (1) 4 6 (3) 2 2 2 2 (4) 4 6
 
      (1) 4 4 (2) 2 2 (4) 4 4 4 10  4  6

A (a) 8 8 (b)  4 4 8 (a) 8   Epi.  4 7

C 4 4 2 2 8 8 ‖:4 4 12(反覆時為13) ︰‖ Epi. 4 6 4

D 2 2 8    2 2 8

B (1) 4 4 (2) 2 2 (1) 4 6 (3) 2 2 2 2 (4) 4 6
 
      (1) 4 4 (2) 2 2 (4) 4 10 4 6

A (a) 8 8 (b) 4 4 8 (a) 8  Epi. 4 9 2。

A,(a)如民歌般,後一個(a)只有一個8小節,Schubert給予比較強的能量。B,(1)來自第一樂章發展

部小調部份(第二主題小調化)。(4)來自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音樂。最後一個(4)的10小節句,偏

開,遨遊去,再回來。C,還是那麼純樸,民歌風,8小節句在第4進入第5小節處接得很美。D段,

piano 顆粒狀,cello撥弦。第三樂章不斷回憶第一樂章的片斷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82 发表于: 2007-11-28
今早挑出的舒曼藝術歌曲
[ 此贴被spenser在2007-11-28 16: ]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83 发表于: 2007-11-28
今早挑出幾片舒伯特藝術歌曲-美麗的磨坊少女
[ 此贴被spenser在2007-11-28 16: ]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84 发表于: 2007-11-28
今早挑出幾片舒伯特藝術歌曲-天鵝之歌
[ 此贴被spenser在2007-11-28 16: ]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85 发表于: 2007-11-28
今早挑出幾片舒伯特藝術歌曲-冬之旅
[ 此贴被spenser在2007-11-28 16: ]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86 发表于: 2007-11-28
今早挑出幾片舒伯特藝術歌曲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87 发表于: 2007-11-28
今早挑出幾片舒伯特藝術歌曲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88 发表于: 2007-11-28
今早挑出幾片舒伯特藝術歌曲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89 发表于: 2007-11-28
在論舒伯特d 小調第14號絃樂四重奏「死與少女」

今晚,原準備聽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其中死與少女(2分29秒兩段式歌曲,第一段少女,第二段是死

神),不過是舒伯特六百多首之一,卻因為這首弦樂四

重奏而出名,再次把這首樂曲的第二樂章找出來聽,作為藝術歌曲的序曲。

第二樂章(13:40) 

主題(0:00~2:10) 

║: A 4 4 :║:B 4 4 C 4 4:║

〈特別是要聽熟(0:00~0:43)A段 的主題旋律〉

這個主題是死與少女藝術歌曲中,死神對少女說話的音樂。音樂平穩進行,沒有什麼起伏,暗示沒有

生命,是死神的象徵。持續不斷的,舒伯特最喜歡的一種節奏(流浪者幻想曲亦使用),使得音樂聽

來像送葬進行曲。

第一變奏(2:11~4:10) 

很不同於主題,大提琴撥弦,小提琴演奏旋律,第一小提琴演奏裝飾音型,如哽咽般 。

第二變奏(4:10~6:26)

大提琴像是在拉主題,但並不是主題,而是一個獨立的旋律。

第三變奏(6:27~8:24)

把主題的節奏壓縮,交響式的,很漂亮。


第四變奏(8:25~11:10)

轉大調(變奏曲通常在倒數第二個變奏轉調,以便最後一個變奏轉回原調性)。旋律在高音域,是明

亮的段落。結束時(attacca)沒有停頓(11:00~11:10),直接進入下一個變奏,陰暗的段落。

第五變奏(11:11~13:40)  

║:A 4 4:║

B 4 4 

C 4 4 

B 4 4 

C 4 4

回到小調。

轉調時因attacca而感覺更強烈。另外,不同於前四個結構與主題一樣的變奏,這裏BC部分不用反覆

記號,而是繼續寫下去,如此就有2 個不同的B、2個不同的C。 A雖然反覆,但整段力度漸強,感覺

是整體的。從A進入B,有爆發力,是因為Cello自16小節不變的長音中釋放出來。第一個B段是猙獰

的,C段是扭曲的,第二個B段緩和下來、柔緩的,C段回到主題C的原貌。

CODA 4 4 2 2

轉大調。昇華的境界。

有了這段死神對話,才使得第四樂的急板旋律安排,有如黃泉路上,雙方的糾葛,死神的一路快馬加

鞭,不斷催促,而少女的流連,頻盼回首,兩個樂章扣在一起,不知是否舒伯特有過瀕死經驗,才寫

得出如此傳神之作
[ 此贴被spenser在2007-11-28 22: ]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90 发表于: 2007-11-29
歌曲之王-舒伯特
   
1797 年 1 月 31 日出生於維也納郊外的李希典塔爾村莊,他的父親是農民出生的小學老師,後來開創了一所私立小學,親任

校長,母親是廚師,由於生活貧困,父母所生的14個孩子,只養大了五個。舒伯特所受的音樂教育非常有限,舒伯特小時候

由父親教他小提琴,大哥教他鋼琴,十一歲進入皇家學院 ( Imperial College , Konvikt )攻讀音樂,住進神學院宿舍,並加入維

也納宮廷禮拜堂合唱團(今維也納少年合唱團)高音部隊員,直到十六歲因變聲不能再演唱童聲高音才離開 。期間,前往薩

里耶利 ( Antonio Salieri ) 門下接受三年正規的作曲課程,所有的音樂知識幾乎全賴自己的摸索與努力。 同時他在他父親的學

校裡擔任助教師,此期間的創作如  F 大調彌撒曲、魔王、野玫瑰…等。他早年就展現了非凡的音樂才華,經常為家中和友朋

之間的演奏,譜寫歌曲管弦樂曲和室內樂曲。並在學校管弦樂團擔任小提琴手,還為這個樂團寫作了他的第一號交響曲

(1813年)。1812年以作品1的名義出版「魔王」一曲時,已經譜寫了將近七百首的樂曲。1814年十月十九日,舒伯特為歌

德的詩《紡車旁的麗卿》譜曲,有人認為這是德國藝術歌曲的濫觴,此說雖不見得壇精確,但這首歌卻打開了舒伯特創作靈感

的閘門。1815年,舒伯特就創作了一百四十首砍曲。在他短暫的一生三十一年當中,一共創作了六百多首歌曲,所以被稱為

「藝術歌曲之王」。
 
舒伯特脾氣溫順,如赤子般的純真笑容經常掛在臉上,這使得他很受朋友歡迎,他身邊一直都圍繞著一群關心他的朋友,

這些朋友有些在經濟最困頓的時候接濟他,有些人的詩作給予他創作的靈感,有些在舒伯特身前死後都極力推廣他的音樂。雖

然他作品數量頗豐,又完成了六首交響曲 ( 十六歲寫出第一首交響曲 ),但是並沒有任何經濟支援。經過朋友幫忙,他在 1818

與 1824 年,受聘於匈牙利 Esterhazy 公爵,擔任公爵女兒們的家庭教師。不過,他還是喜歡隨興的生活,對於社會地位、貴

族生活全不感興趣。每回只要拿到錢便呼朋引伴到咖啡廳取樂,等錢花光了再由朋友接濟他。在這種波希米亞式的生活中,他

有時甚至將樂曲譜寫在帳單背面。
 
對於文學、詩歌,舒伯特一向易感,使他在藝術歌曲的領域裡獲得最大的滿足與成就。他寫了超過六百首藝術歌曲,他會用同

一首詩作,譜寫不同曲調的曲子,有些歌德和席勒的作品甚至超過六次以上。他在音樂與文字間找到一個讓兩者安適而不扞格

的情境,使兩者能在表達某種情境狀態時發揮到最大,他一向與世無爭,所以也不想讓音樂與文字間分出從屬,就如你無法硬

是要區分在詮釋舒伯特的歌曲時,歌者和鋼琴伴奏誰比誰重要,鋼琴往往是外塑情境的描摩,人聲就變成心理狀態的獨白。
 
舒伯特終其三十一個年頭的生命,除了少數外出旅行的機會,他的足跡始終都徘徊流連在這個城市的無數角落,在他身前維也

納對他瞭解不多,即使死後很長一段時間,維也納也都沒有給這位天才應有的尊敬與重視,他的作品雖不僅限於歌曲 (他尚有

九首交響曲、十部歌劇、多首管弦樂曲以及宗教音樂,更有為數眾多的室內樂與鋼琴奏鳴曲等等),但其作品都有共同的特

色,那就是無不具有天使般優美純潔的旋律,這也是使他能夠在音樂史上躋身最偉大的作曲家行列的原因。

1827年在貝多芬臨終病榻上,年輕的舒伯特哀傷的與其道別,隔年1828 年11月19日,舒伯特去世於維也納遺體便葬在他最

尊崇的貝多芬墓旁,享年三十一歲。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91 发表于: 2007-12-01
舒伯特:藝術歌曲

什麼是藝術歌曲?藝術歌曲通常具有一種高雅、精緻的特質,最初通常是採用詩人的詩歌作為歌詞,

由作曲家配上旋律和伴奏。

歌曲是由音樂來說話,它不受文字的束縛。所以歌曲已從詩的語言轉化成音樂的語言,不知歌詞的意

義並不能妨礙欣賞聲音的美。因此我們應該跨越語言的藩籬,去欣賞音樂更多樣貌的美。當然如果能

了解其意義,自是更加完美而深入。

現今我們一談到藝術歌曲,立刻就會想到舒伯特;這是因為他創作了大量的藝術歌曲,並且有許多曲

子膾炙人口,家喻戶曉,他增加了藝術歌曲的親和力。其實舒伯特在藝術歌曲的領域裏更大的創舉

是:給予鋼琴伴奏全新的生命,他所寫的伴奏不僅提供歌曲和聲的輔助,更把旋律所表現不出來的地

方,交由伴奏來表現;所以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伴奏與旋律同等重要。

舒伯特,奧地利人,1797-1828年。才華洋溢,靈感豐富,在短短的三十二年的生命中,完成了一

千多件的作品;他的樂曲風格類似於貝多芬,因此有「小貝多芬」之稱。在他一千多件作品中,有六

百多首是藝術歌曲,在藝術歌曲的發展史上,舒伯特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因而他也被尊為「藝術歌

曲之王 」。六百多首藝術歌曲;其中有一百首左右是根據歌德的詩所譜寫,其餘大宗的則有席勒

(德國的詩人、劇作家、文學理論家、德國古典文學的創始人之一)、魯克特(R?CKERT曾寫了四

百多首「悼亡兒」的詩,內容不在表達沉重的哀傷,而是平和、靜謐的細訴;馬勒亦曾以其中五首譜

寫成聲樂套曲)等人的詩作。

1、 An Die Musik(向音樂致意2:33): 是大型歌曲「天鵝之歌」七首小曲中的一首。強調音樂「在

人感到最灰暗的時候,給人安慰;音樂點燃了心中的愛」。結構用的是歌曲中最簡單的 樂句段 ;鋼

琴的導奏,左手彈著獨立的旋律,把唱的音樂先提示了出來。這是一首典型的舒伯特的音樂,在音樂

史上很有名,不過太簡短,所以人們對它不是很熟悉。

2、 Abend Stern(晚星之歌):1824年舒伯特晚期的音樂。句子很大方,採問答句;導奏之後,問

二句,答二句;再問二句,答二句。答句之前,鋼琴的單音引出答句。問句長,答句短,答得很收

斂,然而很動人。這首歌曲是典型的舒伯特的語言--年輕、細緻、有童稚的心。這首歌曲也用了大

音程的跳動。

3、 Du Bist Die Ruh(悼亡兒4:20):結構是A→A→B(「Bar Form」型式)鋼琴導奏一開始便很漂亮,典型的舒伯特式的抒情,要唱得好並不容易。

4、Mignon(迷孃之歌):有四首,歌德小說裏的女主角。一開始就是很優美的舒伯特式的旋律;結

構是A→B→A→C→A的迴旋曲;這首歌曲是藝術歌曲裏非常重要的曲子,鋼琴到處是不合諧音。


5、Das Wandern(流浪者之 歌 2:31) :開始的導奏,其節奏好像是疲倦的、流浪者的腳步;接著是

散板,到這裡為止都可算是前奏、引子;精確、漂亮的旋律, 後來舒伯特把這一段音樂改寫成鋼琴

曲「流浪者幻想曲」,在音樂史上被公認為是他音樂中最傑出的。李斯特也曾改寫,開始仍是鋼琴獨

奏,然後再加入管弦樂,成為協奏曲。

再接下來的音樂有點激動,像進行曲的音樂,到了最後的第4小節卻否定了前面,沉了下去。接著是

更激動的,像舞曲一般的音樂;然後又是一段散板。
所以綜合起來說:這首曲子每句句型都不相同,只有一段音樂重複,沒有反覆,這真是一首結構大、

內涵又豐富的曲子。

6、Erlkonig(魔王4:26)作品第一號  :。「魔王」則以沉重的三連音代表馬蹄聲,還有急促的風

聲,舒伯特把歌德詩中的戲劇衝突--嚇壞了的小孩、焦急的父親、狡詐殘暴的魔王,以音樂表達得

淋漓盡致,甚至最後的鋼琴聲都有舞台落幕的效果。

7、Der Lindenbaum(菩提樹4:37):以E大調開始,隨著歌詞的情緒起伏,而在大、小調間遊走。

第一個 樂句段 是甜蜜的和諧,開始時鋼琴演奏出菩提樹葉沙沙的聲音是大調,鋼琴的伴奏也是塊狀

的和音,但是到後面的樹葉聲已轉成小調,這是在為第二個 樂句段 作準備。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92 发表于: 2007-12-02
舒曼兒童鋼琴曲集作品68  Album fur die Jugend

這一曲集完成於1848年9月30。另外也叫做“為喜愛鋼琴的小朋友而做的聖誕歌曲集”。此集是為了滿

七歲長女瑪麗的生日所寫第一首卻曲為首,一供收集了四十三首可愛的小曲子。而這首曲集與兒時情

景(作品15)兩者不同,作品15屬於父母在回憶往事的情形下,為成長的孩子所寫的,兒這首聖誕

曲集則是擁有先見預感,為了孩子能一窺將來所寫。

為了便於孩子容易彈奏,在技巧上非常淺易,但是每首樂曲都屬於珠圓玉潤的短小名曲,其中許多首

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旋律,基本上每首小曲的結構是先彈主旋律後反覆一次再加上中間段變化,最後在

返回主旋律。

No.1-Melodie(旋律  0:55),4/4拍子。已非常可愛的四小節旋律(0:00~0:07) 開始,再反覆此旋

律。

No.2-Soldatenmarsch(戰士進行曲0:24)2/2拍子。運用半拍休止表現出精神抖擻的進行曲主旋律

(0:00~0:07)。

No.3-Trallerliedchen(無言歌0:44),4/4拍子。以兒歌風格的旋律開始(0:00~0:07)反覆一次,在

開始變化。

No.4-Ein Choral(聖詠調2:14) ,2/2拍子。平靜兒莊嚴的四部合唱旋律開始(0:00~0:13)。

No.5-Stuckchen(小曲0:45) ,2/2拍子。輕輕地開始的幼童歌曲主旋律(0:00~0:07)。

No.6-Armes Waisenkind(可憐的孤兒1:42),2/4拍子。緩慢的四小節主旋律(0:00~0:11),平靜

中帶有一份悲哀的愁緒,在描繪一個人孤單獨自在玩耍的情境。

No.7-Jagerliedchen(獵歌0:48),6/8拍子。清爽兒快樂的情境,一開始由兩手合奏

(0:00~0:03)。好似號角嘹亮,馬兒奔跑著。

No.8-Wilder Reiter(粗魯的騎士0:28),6/8拍子。這首曲子是一般人所喜愛熟悉的旋律

(0:00~0:06),與第七首氣氛上有異曲同工之處。

No.9-Volksliedchen(民謠1:16),4/4拍子。前後句各擁有如傾訴般的語調(0:00~0:12),中間部

份則是快活的(0:27~0:44)。

No.10-Fronlicher Landmann(快樂得農夫0:40),4/4拍子。開始低音部以帶強音演奏出來,高音

部呈現清爽兒快活的曲風(0:00~0:06)。

No.11-Sicilianisch(西西里風1:12),6/8拍子。帶有淘氣氣氛(0:36~0:45),先以弱音開始,然後

漸強的旋律(0:00~0:14)。

No.12-Knecht Ruprecht(聖誕老人1:54)),2/4拍子。用強音非常明確清晰的向上旋律做開始

(0:00~0:07),有如飄者長白鬍鬚的老公公,駕者麋鹿拉著雪橇,在銀白雪地上疾馳而過,一溜煙爬

禁煙囪里。
[ 此贴被spenser在2007-12-03 09: ]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93 发表于: 2007-12-02
剛才再找出一張SCHBERT Trio for piano,violin &cello No.1,in B-flat Major Op.99,D898

聆听版本:CBS MPK 45697  recorded 1964

Eugene istomin  piano
Isaac Stern  violin
Leonard Rose  cello

聽完後覺得這個版本比上次介紹

harmonia mundi 1951048
Jean-Claude Pennetier piano
Regis Pasquier violon
Roland Pidoux violoncello

的版本還要更上一層,整體音色,和諧度要更有默契些。

而美藝三重奏版本與CBS版本不相上下。

Philips  422836  Beaux Arts Trio

Menahem Pressler  piano

Daniel Guilet  violin

Bernard Greenhouse cello

在補一個大師版


RCA  GD 86262

Artur Rubinstein  piano

Henry Szeryng Violin

Pierre Fournier cello

四個版本所用時間


                                                  Harmonia mundi版本            CBS 版本          Philips版本  RCA版本
                                                        HMA1951048                    MPK45697          422836        GD 86262

1,Allegro moderati                          14:42                                  11:47                      10:39          11:48

2,Andante un poco mosso              9:29                                  10:33                      10:01            9:18

3,Scherzo; Allegro                              6:10                                    6:20                          6:06          7:00

4,Rondo;Allegro vivace                      8:50                                    9:07                          8:40            9:28
[ 此贴被spenser在2007-12-04 09: ]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94 发表于: 2007-12-03
舒曼兒童鋼琴曲集作品68  Album fur die Jugend

No.13-Mai,lieber Mai(可愛的五月1:15),2/4拍子。不太快,有如豎琴般的音色,充滿明朗而希望的主題旋律(0:00~0:14)。

No.14-Kleine Studie(小練習曲2:36),6/8拍子。演奏上是輕輕均勻的,運用一串串分散和弦。 主題旋律(0:00~0:24)。

No.15-Fruhlingsgesang(春之歌1:52),6/8拍子。用急促的演奏,呈現春天活躍的氣息 ,主題旋律(0:00~0:18) ,是首優

美的歌。

No.16-Erster Verlust(第一次的損失1:28),2/4拍子。由強弱拍開始主題旋律(0:00~0:14)。,好像讓我們看到一張因失落

心愛東西而哭喪著的臉(特別是 (0:47~0:49)奏出兩句)。

No.17-Kliener Morgenwanderer(小流浪者1:22),2/4拍子。由清爽而強力的演奏開始 主題旋律(0:00~0:07)。好像一個踩

著輕快步伐的小流浪者即將抵達終點,終結時音量漸減相對以極弱收尾。

No.18-Shnitterliedchen(割草歌0:56),6/8拍子。不太快,很悠閒的旋律,由弱音慢慢唱起 主題旋律(0:00~0:09)。

以下是曲集的第二部份,是為年紀稍大的兒童所作。

No.19-Kleine Romanze(小浪漫曲0:40),4/4拍子。運用兩手齊奏的浪漫風格旋律 ,主題旋律(0:00~0:07) ,和弦充滿的

樂句間隙。

No.20-Landliches Lied(鄉村之歌1:02),2/4拍子。 主題旋律(0:00~0:07) ,好似鄉下集體工作時,口中哼的音樂一般。

No.21-(Andante espressivo 1:58) ,4/4拍子。此曲未標標題,是首極富表情旋律, 主題旋律(0:00~0:14)。

No.22-Rundgesang(輪旋曲1:24),6/8拍子。中庸速度,以弱音開始呈現主旋律 (0:00~0:12) ,,採圓滑樂句,是首溫和

優美的旋律。

No.23-Reiterstuck(騎士曲1:09),6/8拍子。以極弱低音開始,明確的切分音主題旋律(0:00~0:04) ,形成各種步伐的情。

No.24-Ernteliedchen(收割曲1:08),6/8拍子。與前面第十首近似的旋律,帶有輕鬆、快樂的表情 ,主題旋(0:00~0:05)。

No.25-Nachklang aus den Theater(戲院餘韻1:15),2/4拍子。稍微急促的速度。主題以中強音開始 主題旋(0:00~0:09)

,漸強後到中段形成極強,在逐漸減輕回到主題弱音後再次以漸強到強結束。

No.26-(Moderato e espressivo  1:49) ,4/4拍子。此曲未標標題, 主題旋律(0:00~0:09) 。

No.27-Kanonisaches Liedchen(卡農式之歌1:05),2/4拍子。右手先奏,左手慢一小節奏出主題出現 主題旋(0:03~0:12) 。

No.28-Erinnerrung (回憶1:05),2/4拍子。如歌似的演奏出主旋律 (0:00~0:04) ,不太快的速度。

No.29-Fremder Mann(外國人2:35),2/4拍子。釋手強音很強的旋律 (0:00~0:12) ,很像一個魁武雄壯的男人。中段變調

(1:00~1:16) ,再回到開始旋律,最後帶有一小段尾奏 (2:13~2:35) 。

No.30-(Lento assai  3:44) ,2/4拍子。非常的緩慢,以輕巧的弱音彈出 主題旋律(0:00~0:18) ,釋手非常浪漫有如夜曲的

曲子。

No.31-Kriegslied(戰歌1:03),6/8拍子。以強音強勁有力的彈出開始主題 (0:00~0:09) 。

No.32-Schehrazade(謝赫拉.查德3:11),4/4拍子。主題旋律極緩慢,輕輕的被奏出 (0:00~0:14) ,,是首非常美的旋

律。

No.33-Winleeszit-Froliche Zait(摘葡萄時期-快樂的時光1:30),2/4拍子。是首輕快、富有躍動性的曲子 主題旋律

(0:00~0:08) ,。

No.34-Thema(主題2:49),2/4拍子。主題緩慢而柔和 (0:00~0:08) ,各個聲部都非常生動的樂曲。

No.35-Mignon(迷孃2:46),4/4拍子。輕柔的主題 如夢幻般(0:00~0:10) ,讓人感覺愛憐的曲子。

No.36-Lied Italienischer Marinari(義大利水手之歌1:03),6/8拍子。帶有兩小節的序奏 (0:00~0:04) ,暫停,開始進入主

題而突然加快速度 主題旋律(0:06~0:012) , 是首典型拿波里民謠曲風。

No.37-Matrosenlied (水手之歌2:09),4/4拍子。很緩慢的曲子,由弱音起始 主題旋律(0:00~0:08) ,有如平安溫馨的冬日

一般。

No.38-Winterzeit 1(冬之一2:14),4/4拍子。極慢板,同樣以弱音起始 主題旋律(0:00~0:10) ,感覺像寧靜的冬天。

No.39- Winterzeit 2(冬之二2:50),2/4拍子。主題以弱低音以分散和弦向上升 (0:00~0:15) , 由小調開始,經過各種速度

變化,最後以大調結束,與前面兩首恰呈對照的嚴寒冬天情景一般。

No.40-Kleine Fuge(小賦格曲2:08),2/4拍子。以三個聲部寫成的前奏曲開始(0:00~0:56)。
                                   
                                                                      之後進入以賦格形式的主題(0:00~0:16),帶有活潑卻不快的氣氛。

No.41-Nordisches(北歐之歌1:17),4/4拍子。帶有民謠風的曲子,旋律聽上去很樸素 ,主題旋律(0:00~0:08) 。

No.42-Figurierter Choral(裝飾的聖詠調2:07),4/4拍子 。帶有莊嚴性主題旋律(0:00~0:16) 讓人感覺教堂鐘聲在夜想著,

直到所有燈光寂滅,鐘聲也漸漸消逝 。

No.43-Sylresterlied(除夕之歌1:57),4/4拍子。整個主題旋律 (0:00~0:17) ,極富親切感 。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95 发表于: 2007-12-03
貝多芬升c小調  第十四號 鋼琴奏鳴曲 月光 作品 27之2

此曲做於1801年,月光一名据說是勒斯達不形容這首曲子的第一樂章為『猶如在瑞士流森湖月光閃

耀的湖面上搖盪的小船般』而來。

這首奏鳴曲與第27之1一樣帶有幻想曲風的奏鳴曲。第一樂章捨棄傳同奏鳴曲形式而用帶有幻想風格

的即興柔和抒情曲,第二樂章立刻轉換氣氛然後在第三樂章是整首曲子的重心所在,熱情奔放,在當

時奏鳴曲中所少見的,而且貝多芬在樂曲結構表現的非常卓越。


第一樂章 持續的慢板,升c 小調,2/2拍子 ,三段體(6:01)。

A段,首先是4小節的續奏,帶出輕輕的第一主題,緊跟著第二主題卻轉為B大調。貝多芬用

了連續不斷的三連音,形成水波漣漣情境,音發出無邊的幻想。

B段裡,三連音開始慢慢走向高音部,呈現了一股不安定的情緒,不久,又回到了主題而平靜下來。

C段,已第二主題為主,已升c小調再現,然後已低音不斷奏出金本動機開始進入尾奏,慢慢消失。

第二樂章 行板,降D 大調,3/4拍子。三段體(2:28)。

這個樂章不屬於小步舞曲也非詼諧曲,據李斯特所形容的是『兩個深淵之間的一朵花』。

A段是由圓滑奏與斷奏相呼應的主題做開始,然後加以變奏,反覆。再由與主題相同節奏的一段平坦

樂句再現主題,後面接著一個短短結束句(反覆一次)。

B段,像是拖著的節奏一般的樂句,分為前後句,反覆演奏一次。

再回到A段。

第三樂章  激動的快板 升c小調 4/4拍子,奏鳴曲式(7:05)

此一樂章在音樂內容上,擁有精巧的結構、巧妙的鋼琴效果,在貝多芬的鋼琴音樂中,是表現力最歌

昂的一個樂章。

呈示部開始的第一主題是非旋律性的,現由弱的分散和弦急進上升至主題終點以極強段奏結束。在經

過句後,以升g小調奏出帶有豐富旋律性的第二主題,有如行雲流水,再以第一主題非旋律性的樂章

中出現這種對比主題效果,可見貝多芬對音樂安排的巧思。接著是一段即興是的過門,其後又是一段

帶有壓迫性很強的樂段,配上小巧的結束句,反覆一次後結束了呈示部。

發展部依序出現第一主題、第二主題的發展,最後樂曲以極弱力度結束。

再現不已突出強奏再現第一主題,不再有經過句直接以升 c小調 進入第二主題。

尾奏卻是異常龐大,首先是出現第一主題而減七和弦的琶音,接著第二主題,又一段帶有幻想性的琶

音,中間帶有裝飾奏,最後經過簡短的慢板,在回復原來速度後,液面用弱奏奏出小結尾主題,一面

急進的增強強奏而結束樂曲。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96 发表于: 2007-12-03
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其中最值得反覆聆聽的六首

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  Piano sonata No.8 Pathetique,Op.13

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 Piano sonata No.14 Moonlight,Op.27.2

第十七號鋼琴奏鳴曲暴風雨    Piano sonata No.17  Tempest,Op. 31.2

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黎明) Piano sonata No.21 Waldstein,Op.53

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    Piano sonata No.23 Appassionata,Op.57

第二十六號鋼琴奏鳴曲告別    Piano sonata No.26  Les adieux Op.81a

聆聽次序先後;

月光→熱情 →悲愴→黎明→告別→暴風雨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97 发表于: 2007-12-03
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 in F-, Op2, No.1

Piano Sonata No.2 in A major,Op2, No.1

Piano Sonata No.2 in C min,Op 3

Piano Sonata No.4 in Bb,Op 7

Piano Sonata No.5 in Cb,Op 10, No.1 

Piano Sonata No.6 in F,Op 10, No.2

Piano Sonata No.7 in D,Op 10, No.3

Piano sonata No.8,Op.13 悲愴 

Piano Sonata No.9 in E,Op 14, No.1

Piano Sonata No.10 in G,Op 14, No.2 

Piano Sonata No.11 in Bb,Op 22

Piano Sonata No.12 in Ab,Op 26

Piano Sonata No.13 in Eb,Op 27, No.1  

Piano sonata No.14 in C# -,Op.27  月光

Piano sonata No.15 in D,Op.28 田園

Piano Sonata No.16 in G,Op 31, No.1

Piano sonata No.17 in D-,Op.31, No.2 暴風雨 

Piano sonata No.18 in Eb,Op.31, No.3 打獵

Piano sonata No.19 in G-,Op.49, No.1

Piano sonata No.20 in G ,Op.49, No.2

Piano sonata No.21 in C,Op.53 華德斯坦

Piano sonata No.22 in F ,Op.54

Piano sonata No.23 in f min,Op.57 熱情

Piano sonata No.24 in F# ,Op.78

Piano sonata No.25 in G,Op.79

Piano sonata No.26 in Fb,Op.81 告別 

Piano sonata No.27 in E-,Op.90

Piano sonata No.28 in A,Op.101

Piano sonata No.29 in Bb,Op.106

Piano sonata No.30 in E,Op.109

Piano sonata No.31 in Ab,Op.110

Piano sonata No.32 in C-,Op.111
离线stanley
只看该作者 698 发表于: 2007-12-03
引用第697楼spenser于2007-12-03 14:47发表的  :
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其中最值得反覆聆聽的六首
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  Piano sonata No.8 Pathetique,Op.13
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 Piano sonata No.14 Moonlight,Op.27.2
.......



有上面吉列尔斯的那张,另外几首值得反复聆听的Spenser目前在手的有什么版本啊?
勇气被公认为人类最重要的品质,因为它是可以决定其他品质的品质。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99 发表于: 2007-12-03
引用第699楼stanley于2007-12-03 16:12发表的  :
有上面吉列尔斯的那张,另外几首值得反复聆听的Spenser目前在手的有什么版本啊?


philips  438730-2 布蘭戴爾,DG肯譜夫

過兩天我從箱子裡翻出來看看其他人的再整理貼上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