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5711阅读
  • 99回复

well tempered 的amadeus黑胶装机贴,开声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08-08-06
唱针水(连着瓶盖有把小刷子的,不好意思的是价格忘了是多少了,一年多来,这瓶水还有好多。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08-08-06
唱片刷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ast123456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08-08-07

唱片刷

谢谢,应该是找广州达声的骆老师联系吧,看看他还有什么推荐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08-08-07

谢谢,应该是找广州达声的骆老师联系吧,看看他还有什么推荐




你可以先上他的网站看看,防静电LP内外保护袋我都是通过他买的美国货和日本货,但总体使用下来美国货比较好,但价格很贵,据说是“收藏家”专用的。

http://www.tatsangaudio.com/about_1.asp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天若有情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08-08-08

唱盘,唱臂加欧博代理的日本品牌的唱头报价2.38万,实际成交没多少让价,唱放打了折,感觉价钱挺贵.


价格是有点贵,lp声音感觉和cd比起来有什么差异么?想听听老兄感受。。。。
离线ast123456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08-08-09
LP构造与常见问题问答
注: 为了让介绍更加准确无误,我们参考和摘录了有关文献,这里对作者表示感谢。

  

唱片的构造

        1887年爱美尔.白莲娜(Emile Berliner)设计出一种供留声机使用的薄形录音圆盘,取代了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在十年前发明的管状录音圆筒而风行于世,从此诞生了唱片这个名副其实的称呼。

        唱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用来贮存声音信号的物体,它用尖刀刻纹的方法记录声音,称为机械录音。早年的唱片在录制时,音乐家们面朝大喇叭筒使劲的表演,让声音灌进筒里,传给筒底的金属振膜,膜上的刻纹刀受到声波的驱动,随着振幅的变化在旋转着的蜡盘或蜡筒上留上弯弯曲曲的纹槽,因而有人把这个过程十分形象地叫做灌唱盘。声音信号被记录到蜡盘上以后,经过真空镀膜和电铸等工艺制成金属模版,再用它压制出千万张塑料唱片,这样的产品算是最原始的直刻唱片,直刻的意思表示声槽是由声源直接刻录而成。

        自从出现电子管后,唱片的生产也实现了电气化,刻纹刀改为电动式的结构,新式的录音胶片淘汰了昔日的蜡盘,演员可以在传声器前轻松愉快的献艺。声频电流经过电子管的放大再去驱动刻纹刀,在胶片上雕出精密的纹槽,从而使唱片的音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声音信号虽经历了声→电→机械的转换过程,但记录的毕竟是声源的第一手材料,所以仍然算是直刻唱片。

        由于磁性录音技术的日益发展,唱片厂放弃沿用多年的直刻工艺,改用磁带先将声源录下,然后从磁带放音再翻刻到胶片上去,因此刻纹机又被唤做翻片机,尽管这种作法有利于节目的加工和保存,但却使唱片的电声性能受到磁带本身品质的先天性限制,实际上唱片成了磁带节目的复制品。

        现代化唱片刻纹设备在技术上是相当先进的,频率特性、信噪比、失真度、动态范围和串音等主要技术指标与磁带录音机相比均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使唱片的这些优点能充分发挥,许多国家都很重视直刻唱片的研制,经常有保真度很高的名牌唱片供应,深受广大声频爱好者和专业人员的欢迎。

        刻录唱片原版时,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刻纹刀在胶片的表面一边振动、一边雕削着胶膜,根据刀杆振动的方向可将声槽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制式。纵向刻纹是留声机初创期的主要制式,现除玩具唱片外已不在使用,横向刻纹成了单声道唱片唯一的制式。由于刻纹刀尖端的断面近似地呈三角形,因此无论纵向或横向制式,刻出的都是宽窄不匀的声槽。

        声槽剖面呈V字形,相邻两槽的间距(俗称陆地)不能太窄,否则要串音。唱片表面每厘米径向长度内所刻录的声槽数目称为声槽密度。声槽左右两壁的夹角叫包含角,通常在90°左右;槽的宽度与深度不仅取决于刻录时的入刀深浅,也跟声音信号的变化有关。老式唱片声槽密度低,槽口较宽,故称粗纹唱片(Coarsegroove record;Standard play),因噪声大,放唱时间短,近年来已不多见;密纹唱片(Microgreove record;Long-playing record)的声槽较细密,最窄的宽度仅1/20mm,但它噪声小,保真度好和放唱时间长。

        立体声唱片是在一个声槽里同时记录两个声道的信号,一般把左声道的信号刻录在声槽的内侧一壁,右声道则刻于外侧一壁。每个声道的刻录方向皆垂直于各自的壁面,并与刻纹刀的中心线保持45°的关系,故称为45°/45°制式。

        刻录声槽颇似犁地开沟,刀杆与胶片表面常保持一定的倾斜度,衡量的方法是:在刀杆活动支点和刀尖之间作出一条联线,该直线与胶片平面的夹角称为垂直刻录角。这个角究竟多大为宜,若干年来未曾统一过,直到70年代后期国际上才明文规定以20±5°为标准。由于立体声唱片的声槽里含有较多的纵向成份,因而选择最佳的垂直刻录角对降低失真、改善音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唱片纹槽是一根连续不断的阿基米德螺线,由外至内依次为:引入槽、声槽、引出槽和终止槽。引入槽的螺距很宽,放唱时,唱片由这里开始导入声槽;相邻的节目之间夹有历时3、4秒钟的无声槽,称为过度槽,螺距也较宽,令人明显易辩;声槽的末尾和引出槽衔接,唱针经此滑行至终止槽;终止槽是一个闭合的圆环,防止唱针继续向内滑移而划伤片芯。片芯上印有节目内容、转速以及立体声/单声道的识别标记等,片芯当中的圆孔有7.24mm和38.20mm两种直径,后者多用于自动换片的唱机。

        唱片有16、33、45、78 R.P.M.(转/分)四种标称转速,外径也有175、200、250、300mm四种标称转速,外径也有175、200、250、300mm四种通用尺寸,不同的转速和尺寸各有其主要用途。

        唱片原以虫胶为主要原料,因质脆易裂,现改用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树脂为主要成分,质地硬中带韧,性能经久不变,唱片电声技术指标亦大为提高。

        唱片常用制造工艺有两种:(1)压纹法,将已压成一定厚度的塑料薄片烘软,在施加压力的模板下成型。它主要用于生产薄膜唱片,片厚常在0.5mm以下;这种唱片最薄的仅有0.15mm,也能双面放唱,可供装订在期刊里。(2)塑纹法,把熔融的塑料置于施加压力的模腔内成型,产品多系密纹唱片,声槽部分的厚度为0.6~1.2mm。

        唱片不仅易用机械方法大量复制(如薄膜唱片每分钟可生产20~30张,复制速度与节目长短无关)。而且唱片重放节目中的某段内容极为简捷,还有耐久贮,耐辐射,不怕强磁场的侵袭等优点。一百多年来,唱片为人类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声音档案,历经创新改革,迄今为止,仍然是家用电唱设备中保真度最好的节目源。

  

唱头与唱针

        唱头基本上分两大类型,输出电压跟针尖振动速度成正比者称速度型,跟振动的幅度成正比者称幅度型。唱头是将唱针的机械振动转变成电信号的换能器,由于换能方法多,两类唱头都有多种多样的实用形式。最常见的动铁式、动磁式和动圈式三种唱头都是利用电磁感应而获得感生电动势的,高级的光电式唱头和普及的陶瓷式唱头虽然发电原理互不相同,但均属于幅度型唱头。

        动铁式(Moving Iron缩写为MI)唱头在针杆尾端镶有小块纯铁作振动子,纯铁位置处在磁路空气隙中,当针尖在声槽纹路里运行时,纯铁也在空气隙中不停地运动,从而改变了磁路内的磁阻,使绕在磁铁极靴上的线圈产生感应电压。动铁式唱头的振动系统质地轻盈,机械阻抗能做得很小,有利于电声技术指标的提高。

        动磁式(Moving Magnet缩写为MM)唱头的振动子是一小块位于磁路空气隙中的磁钢,极靴采用高导磁材料制成,上绕线圈,当磁钢随唱针运动时,磁路的磁通量也随之变化,线圈便出现感应电压。

        动圈式(Moving Coil缩写为MC)唱头的针杆上装有两组置于磁场中的线圈,受到针尖牵动的线圈因切割磁力线而产生感应电动势。因线圈本身即振动系统的组成部分,故其体积和重量应尽可能做得纤巧,线圈匝数一般绕得不多,故输出电压大都很低。

  

        光电式(Photoelectric缩写为PE)唱头的针杆上装有一块极其轻薄的遮光片,当针尖在针槽里运行时,位于微型灯泡和光敏器件之间的遮光片亦随之不停地运动,由于光通量的变化而使光敏器件输出相应的电信号。
        
        陶瓷式(Piezoelectric ceramic)唱头的换能器用具有压电效应的陶瓷材料制成。该唱头工艺简单,价格不高,但所需针压较大,对唱盘使用寿命不利。

        唱头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必须让针尖对声槽保持一定的压力,叫做针压。针压过重会加速针尖和声槽的磨损;过轻则导致唱头循迹不佳,此时非但放声失真,且易使唱针出现跳槽现象。针尖与声槽两壁维持良好接触所需的最小针压称为唱头的循迹能力,是衡量唱头性能好坏的一项很重要的参考条件。

        唱头使用时应稳固地安装在唱臂上,有吊装式、直插式和整体式三种安装方式。其中吊装式是广泛使用的一种传统式样。无论哪种类型的唱头都必须端端正正的装在唱臂上,借助专用的校验卡片可由目测来检查。

        唱片上记载的全部信息都蕴藏在声槽里,为了获取高保真的声音信号,唱针是首当其冲的重要元件。

        唱针由针尖和针杆组成,针尖在声槽里循着纹路的轨迹运行,随之引起的机械振动由针杆传递给换能装置而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经过放声设备再现出声音的原貌。

        针尖的上半部通常做成圆柱或方柱形,尖端位于下方,整个体积比一粒芝麻还要小。按照尖端的形状又分为球面、橄圆和大接触面三种。

        球面针尖的下端是一个圆锥体,锥顶呈半球面。椭圆针尖的水平截面呈椭圆形,跟声槽两壁接触处的曲率半径相当小,形状好似刻纹刀,在循迹过程中的随纹失真要比球面针尖小得多。大接触面针尖的接触半径更小,只有椭圆针尖的一半,但增加了与声槽壁面纵向接触的长度,针尖两侧扁薄呈翼状,形状更似刻纹刀;这种针尖不仅能改善针尖与唱片互相磨损的现象,且可减少噪声,降低失真,使重放时的频响扩展到50kHz附近,还同时提高了声道分隔度。

        现代唱针的针尖几乎都是用钻石做原料,经过精密的琢磨而制成。钻石是当今世界上最硬的物质,具有很强的耐磨性,是制作针尖极其理想的材料,钻石针尖的平均使用寿命长达1000小时以上。

        针尖牢固的镶嵌在针杆的前端。针杆是唱头振动系统中的重要元件,既要刚性好又要分量轻,一般选用杨氏模量较大而密度较低的材料制作,铝合金管和铍合金管都是普通唱头常用的针杆材料。

        从前唱头的针杆大都从头到尾是同样粗细的圆管,后改用异型管材,截面有鸡心形、元宝形等式样,杆身也改为前瘦后肥的圆锥状。还有采用两种金属套叠的复合管材或在管芯塞入半截实心棒材的针杆,刚性大为增强。

        针尖是唱头的易损零件,除因操作不慎引起损伤外,使用的针压过重、粗制滥造的劣质唱片及抖晃严重的唱盘都会缩短针尖的寿命,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针压。

        磨秃了的针尖由于曲率半径变大,对声槽里高频信号的循迹能力减退,若在聆听过程中感到高音逐渐差劲,声音越来越闷,说明针尖的磨损程度已每况愈下,需及时更新。

        针尖和针杆在制造时已牢固结在一起,多数厂家提供的备份唱针通常是将整个振动系统一道撤换,动铁式和动磁式唱头的唱针卸下、换上都很方便,动圈式唱头结构较复杂,以交原厂更换为妥。

        吊装式唱头上的两颗紧固螺钉旋得太紧或太松都会影响音质,在缺少专用工具时可凭手感来安装,方法是先把螺钉全都拧到不能再紧为止,然后再将两边均回松1/5圈即可。旋紧时应一步步地使左、右两颗螺钉同时收紧,切不可先拧紧一边再去拧另一边。

  

常见问题解答:

        动磁、动铁、动圈唱头各有什么优、缺点?

        以前,大家一提到唱头,就非用动圈唱头不可。一方面它比较贵;另一方面大家认为它比较好。而到现在,市面上所能看到的几乎都是动圈唱头。动圈唱头一定就比其他二种唱头好吗?每一种唱头都有它先天性的优点与缺点;也因此有其先天上不同的音质、音色表现。动圈唱头的优点在于线圈很小,而且是串在针杆上,直接感受到针尖传来的振动,所以拾取到的声音细节很多。然而,也因为线圈串在针杆上,使得针杆的质量很大,以至于影响循轨能力。此外,动圈唱头必须再加一级放大或是用升压器升压,因此也衍生出一些问题。有些动圈唱头还容易有高频过于强调的缺点。再来,昂贵的售价也是其缺点之一。然而,对于LP迷而言,贵恐怕不是缺点,反而是某种品味的表徵。虽然动圈唱头有解析力强、高频响应佳、细节多的优点,但是动磁与动铁唱头的循轨能力好过动圈唱头很多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个制造精良的动磁或动铁唱头,在音质音色上的表现并不会输给动圈唱头。这也是许多LP迷会衷情于Shure、Grado Signature系列唱头的原因。

        为什么动圈唱头有高输出、低输出之分?

        一般而言,动圈唱头里的线圈数绕得越少,输出就越低;绕得越多,输出就越高。动圈唱头的输出电压多在0.2-0.5mV之间,这是典型的低输出。然而,还有些动圈唱头的输出高达2-5mV,这就是高输出动圈唱头。还有一种是更低的输出,大约都在0.1mV以下,这也算是低输出。低输出动圈唱头当然要接升压器或动圈唱头放大器,高输出动圈唱头则与动磁唱头一样,不须另外加一级放大。
这样说来,高输出动圈唱头比较划算,假若以不需要另加一级放大的观点来看,它的确是比较划算,也避免了多一级放大的音染。然而,由于它的针杆上面绕了太重的线圈,因此循轨能力大受影响。算起来,它也不一定比较划算。

        升压器或唱头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要多少才适合?

        这要看所使用的动圈唱头输出电压是多少而定。如果是0.2-0.5mV,则大约只需要10-20倍的放大就够。如果是0.1mV以下,则要有30一50倍的放大倍数。要知道,放大倍数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刚刚好就好。因为过大的放大倍数会带来电源干扰(哼声)与杂音的问题。


        接上升压器或动圈唱头放大器之后有哼声怎么办?

        这是很常见的现象,解决办法有二。一是将升压器或放大器远离电源;二是升压器或唱头放大器的放置方向要与其它电源成垂直方向。如果这样做了之后还是有哼声,就是唱盘或唱臂的接地没有真的接到升压器、动圈放大器上。此时应该仔细的检查整个唱盘系统地线是否都连接起来。

为什么动圈唱头要注重阻抗匹配?

        动圈唱头由于所绕的线圈数少,电感的影响也就小。同样的,也由于线圈数少,阻抗很低,所以与后一级在阻抗的匹配上就显得很重要。一般低输出动圈唱头的阻抗大约在3一10Ω之间,假若下一级连接的是升压器(以线圈绕制),则升压器的输入阻抗最好要接近唱头的输出阻抗。假若下一级连接的是唱头放大器(以电子线路为之),一般的输入阻抗多定在100Ω。 在此处,输出阻抗要低、输入阻抗要高的搭配原则仍然管用。换句话说,假设唱头的输出阻抗为3Ω,最好就搭配3Ω的升压器。如果搭配更高的阻抗,会使高频更突出一些。假设唱头输出阻抗为40Ω,而搭配的升压器输入阻抗只有3Ω时,高频会有明显的衰减。

        唱头要不要像录音头一样消磁呢?

        几乎只要是磁性的东西就会有磁性残留的问题,这有点像充电电池充久了容量减少一般,唱头唱久了也会有磁化的问题。


针尖要如何保养呢?

        针尖的保养最重要的就是去除沾在针尖上的污垢,清除的方式可以用刷子沾一点非酒精类的液体擦拭针尖。擦拭时要注意顺着针杆的方向朝自己刷来,千万不可反方向擦拭,否则很容易将针杆折断。不能用酒精擦拭,会将针尖与针杆黏胶溶解。

  

唱臂

        唱片上的声槽是一根连续不断的阿基米德螺线,由于螺距很紧,可以近似地看成是若干个套叠在一起的同心圆。唱片的半径跟每个同心圆都有交点,通过这些交点可以作出若干条相互平行的切线。灌唱片时,刻纹头水平方向的轴线始终跟这些切线保持平行,因此,朝着圆心自外向内移动的刻纹刀轨迹必然是与半径吻合的一根直线。播放唱片时,唱头上针尖的运行轨迹也应该是与之相符的一根直线,针尖无论处在轨迹上哪一点,唱头水平方向的轴线都应该跟这一点的切线相重合,这是理论上的最佳循迹状态。

        用以固有唱头并使针尖能在适当压力下正确循迹的装置称为唱臂(Tonearm)。唱臂分横行式和旋转式两种。横行式唱臂在移动时,针尖的轨迹是一条沿着径向伸展的直线,而旋转式唱臂上的针尖却是走着一条弧线。

        旋转式唱臂工作时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转动,位于唱臂前端的针尖移动时的轨迹是一段圆弧,从而使唱头里针杆的水平振动方向跟声槽的水平刻录方向大不一样,形成水平循迹误差(Horizontal tracking error),由此而引起的音质劣化现象叫做水平循迹误差失真,导致这种失真的根本原因是唱片录、放轨迹形状上的分歧。

        从唱臂的支点到针尖画一根直线,该
离线ast123456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08-08-09
线与针尖所在部位的声槽切线之间夹角称为水平循迹误差角(见图),这个角度越小,唱片播放时的失真也越小。
离线ast123456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08-08-09
早期的旋转式唱臂曾一度做成直杆状,即将唱头与唱臂安装在同一根水平轴线上,欲使针尖轨迹近似直线的办法是增加唱臂的长度。从几何学原理得知,唱臂越长,水平循迹误差角便可小到忽略不计,然而臂身太长,运转既不灵活,操作也不方便。以后在实践中获知,改变唱臂旋转支点的安装位置亦可减小循迹失真,圆弧的延伸线无需跟唱片的圆心相交,稍许超前1~2cm可使水平循迹误差角在整个放唱过程中顶多只有±4°的变化。继而又发现若将唱头稍向内侧偏置,即便是25cm长的普通唱臂也能做到水平循迹误差角小于±1°。唱头偏置的程度由偏置角的大小来衡量。偏置角的定义如下:从针尖到唱臂的支点之间画一根直线,该线与唱头水平轴线之间夹角即为偏置角。

        旋转式唱臂的支点轴承应该保证臂身在其工作范围内活动时,无论横向或纵向旋转都能自由自在地毫无阻滞。近代的唱头,针压越做越轻,因而对唱臂支点的旋转灵敏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降低摩擦系数,除了通常使用的滚珠轴承外,有些唱臂还采用三角刀口、万向支架、单点尖顶等多种形式的支承结构。提高旋转灵敏度的另一重要途径是减小唱臂的转动惯量,转动惯量跟长度和质量有关,臂身越短越轻则转动惯量也越小。缩短臂身的尺寸受到使用上的限制,故而优质唱臂皆在材料强度和结构设计方面下工夫,把臂身造得刚性既好,份量又轻。不管是采用哪种支承结构的旋转式唱臂,安装时都应力求让负责纵向转动的水平轴承跟唱盘上的唱片保持同一个水平面,这种装法的好处在于遇到微带翘曲的唱片时,针尖在声槽中运行的相对速度变化最小。

        任何物体均有其固有的谐振频率,当谐振频率接近驱动唱盘的电动机振动频率时,会使唱盘的噪声电平剧烈增长。如果谐振频率落在声频范围以内,非但严重影响音质,而且容易因声反馈或其他外界振动的刺激而诱发机震现象,因此,唱臂的谐振频率必须做到20Hz以下,考虑到翘曲唱片的起伏频率约为4Hz,一些品质优良的唱臂大都把谐振频率设计在5~12Hz之间。增加唱臂的等效质量虽能降低谐振频率,却会使转动惯量变大而对旋转灵敏度不利,故以选用顺性较佳的唱头为好。可见,更换唱头的牌号,不仅要重新校正针压,还要留意其顺性指标。旋转式唱臂的臂身多系管状结构,在管内塞放硅橡胶或注入适量粘稠的硅脂,能显著地减弱谐振时的振幅,对仰制谐振峰很有效。用于制造臂身的材料常见的有钛、黄铜、铝合金、聚合石墨等。

        横行式唱臂又称为直线平移式或线性循迹式唱臂,它最突出的优点是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唱头水平方向的轴线始终跟声槽保持正切关系,循迹误差小到忽略不计。这种唱臂可以造得十分短小。



常见问题解答:  

        唱臂的类型可分为几种?

        依支轴固定与否,可以分为支轴固定唱臂与正切唱臂。依臂管形状来分可以分为直臂管、s形臂管、J形臂管等三种。依支轴轴承的机械结构又可分球形轴承唱臂、单刀轴承唱臂、双刀轴承唱臂以及单点轴承、四点针尖轴承唱臂、油槽轴承唱臂等。依平衡方式可分为静态平衡唱臂、动态平衡唱臂、半动态平衡唱臂。最後,在正切唱臂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气浮设计。

        支轴固定唱臂与正切唱臂各有什么优、缺点?

        支轴固定唱臂最大的缺点就是唱针一直都在循轨误差中,除了当唱针走到唱片中间的某一点或较外圈(4.76英寸)与较内圈(2.6英寸)的二个点上,至于会得到一个或二个零误差点,则依赖唱臂补偿角设计的不同而定。恰好与支轴固定唱臂相反的是,正切唱臂的最大优点就是如果调整得当,它完全没有循轨误差。

臂管直型、S型、J型又有什么分别呢?

        老实说没有差别,有一阵子会流行S型,某一阵子又通通改成直型,隔了一些时候J型又流行了。其实,不论这些臂管是什么形状,最重要的是臂管最前端唱头盖与臂管所形成的角度。那个角度叫补偿角(Offset Angle)。到底要补偿什么呢?补偿因为画圆弧而产生的循轨误差。如果没有适度的补偿角,支轴固定式唱臂的循轨误差将更大。因为必须要有补偿角,所以才会有S与J型臂管出现。至于直线型臂管呢?它的补偿角就设在唱头盖上。

臂管形状无关声音好坏,臂管的长短呢?

        臂管长短与声音的好坏就有直接关系了。如果臂管越长,所画出来的弧线弯度必然越缓,循轨误差必然越小。如果臂管无限长,事实上那条弧线取某一段下来也像是直线了。当然,碍于唱臂要装在唱盘上,所以臂管的长度会有个限制。一般而言,标准的臂管长度都在9英寸左右(这就是SME著名的3009系列由来)。也有少数长到12英寸的(3012)。超过12英寸长的,恐怕又要衍生出其他问题了。

臂管材质会不会影响声音 ?

        当然会!一般臂管是用铝合金做的。更高级的臂管会用铝镁合金,甚至钛合金(Pluto唱 臂)。以前,日本Audiocraft还推出木质与竹质的臂管。不管什么材质的臂管,它的重点在于轻硬、高刚 性、共振影响低。只要能够达到这些要求,那就是好臂管。

唱臂是不是有什么轻质量、重质量的分别?

        有。像以前英国的SME3009S Ⅲ就是轻质量唱臂的代表, 日本SAEC、FR就是重质量唱臂的代表。唱臂质量的轻、重指的并不是整支唱臂的重量,而是唱臂的有效质量。什麽是唱臂的有效质量?说起来话头长,因为这又要从转动惯量这个名词解释起。而要解释转动惯量,非机械系的读者可能会睡着。总之,这个唱臂的有效质量并不是秤斤两用的,而是拿来与唱头的动态顺服度一起计算出唱头接上唱臂之后整支唱臂的共振频率用的。

为什么要知道共振频率呢 ?

        这就牵涉到唱头与唱臂的搭配了。简单的说,如果唱头唱臂搭配不对,整支唱臂的共振频率就会发生在人耳可听范围内,严重的产生音染。一般而言,至少都要把唱臂的共振频率压抑在15Hz以下。当然,如果我们知道正确的唱臂有效质量以及唱头的动态顺幅度之後,就能够利用数学公式来计算出大约的共振频率了。一般而言,动圈唱头的动态顺服度都很低,因此要配重质量唱臂。而动磁唱头的动态顺服度都很高,因此要配轻质量的唱臂.

唱臂的轴承重不重要呢?

        很重要。轴承如果摩擦力太大,有碍唱针的循轨。轴承如果太松,很容易受振动影响。事实上,摩擦力与振动一直就是唱臂轴承 的大问题。各位可以想像,针尖在沟槽里的振动是多么微小,它一旦受到轴承过大的摩擦力与振动的影响,那该会对声音的真实度产生多大的伤害!此外,整支唱臂在唱片上面的的上下左右运动,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有轴心的转动物体。而一个转动的物体最重要的就是真正的平衡,否则就会产生振动。您不妨将这种转动与汽车轮子、吊扇、引擎的转动联想在一起,就很容易了解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了。

到底哪种轴承会比较好呢?

        理论上,支轴固定唱臂的轴承以精密球型轴承最为大家所看好。因为它可以同时达到某种最紧密与摩擦力最小的妥协点。单刀轴承的接触面积小,但是太松了。双刀轴承要改善太松的缺点,但是又太重了。单点轴承(有的加油封)虽然灵活,但是不稳。还有一种四个方向顶住的针尖轴承,可以具有单点轴承的灵活又没有不稳的缺点,不过仍然有摩擦力与平衡的问题。当然,油槽轴承唱臂不是传统的轴承,但是它仍免不了会有平衡与振动的问题。

静态平衡、动态平衡唱臂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所谓静态与动态,指的是给予针压 的方式。通常,唱臂都是借着未端一个可旋转位置的重锤来同时做平衡与施加针压的工作,我们称它为静态平衡。如果不管唱臂支轴两端平不平衡,纯粹以弹簧或磁力来对针尖施加压力者,我们就称其为动态平衡。静态平衡的问题出在当唱臂遇上不平的唱片而被抛上抛下时,它的针压随时在改变。而动态平衡的问题则出在针压的精确性与持久性。后来,有人想出半动态的点子。那就是还是用重锤来先做唱臂二端的平衡工作,再以更精密的弹簧或磁力来施加针压。老实说,我从来就想不通这样做是否真的解决了问题?以我的经验而言,静态平衡虽然经常改变针压,不过,它仍不失为最自然、最稳定的施加针压方式。



唱盘:

        唱盘驱动方式的演进大概是这样的:先有情轮驱动,然后是皮带带动,后来又变成马达直接驱动,最后又回到皮带带动。在一九七几到八几年间,日本大量生产的直接驱动式唱盘大行其道,直接驱动几乎就是高级的代名词。幸好当时许多音响迷一直觉得这种唱盘并不如老式的皮带带动唱盘好听,直接驱动的工程师们这才发现到,原来直接驱动的唱盘有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因为马达没有经过皮带的吸收振动就直接与转盘连在一起,所以振动大过皮带带动者。其二就是马达轴心因为直驱的关系,无法像皮带唱盘一样那么精密。第三、由于直驱唱盘的转盘都比较轻,使得启动之后的转动惯量小于一般转盘较重的皮带驱动唱盘,因此转起来不如较重的转盘那么稳。总括来说,它的振动、抖动经由转盘直接传到唱头上去,影响了声音的重播。从今天模拟与数字之争的重点,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当年的直接驱动唱盘:皮带带动的唱盘转起来是模拟式的,它一直平顺、不停的转动。而直接驱动唱盘呢?它是数字式的,转动并非连续的,而是分成一段一段的。

        唱盘最重要的就是避振悬浮系统,自古以来,所有的唱盘设计者莫不挖空心思,想将从地板上传到唱盘的振动消除或阻隔。最常用的设计方式就是将整座唱盘分离成唱盘座与转盘唱臂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之间就是以弹簧来连接。借着弹簧,既能支撑或悬吊转盘,而且还能有限度的隔离唱盘座传到转盘的振动。通常,这样的设计最经济而有效。后来,有些日本厂家不要弹簧,而以数十公斤的唱盘重量取胜。他们希望借着这么重的唱盘重量来吸收振动。不过,这种设计并没有被人认为是好设计。倒是后来得人取「重量」这二字,而将弹簧悬浮的唱盘做得非常重。再往後,更有聪明人朝气浮方向发展,这又比弹簧悬浮更上一层楼。

        当然弹簧悬浮的坏处至少有:一、弹簧会弹性疲乏老化。二、弹簧要调整水平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唱臂那一端。 三、弹簧有它自己的共振频率,容易产生音染。四、转盘与唱臂结合后的质心并不在转盘的转动中心上,这又会产生振动。

        理论上,转盘材料的要求是要重、要够死,不会产生共振。铝合金是最常用的材料,它谈不上多好,但是材料便宜,而且加工容易再来,铅锌合金就更好,它更重,而且本性更死,阻尼要求够。铜,它也经常被拿来当转盘的材料,不过还是没有铅锌合金好。三明治结构转盘,当然很好,不过鲜有人如此做,因为难度高过其他。玻璃,也是一种既便宜、加工成本不高的作法,不过它的个性太活了些。压克力,早已有许多厂家这么做了,尤其是德国的唱盘。这种白色半透明半雾状的材料做成厚厚的一个转盘,模样既好看,材料的特性也适合。更妙的是,看起来很高级。

        转盘的重量要够重才好,理由很简单,因为够重的转盘在启动到达平稳转动之后,转动惯量比较大,不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改变转动的速度。换句话说,它转动起来比较稳。而转速稳不稳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听与否,所以一般设计者都尽量在轴心、马达可容许的范围内将转盘的重量设计到最大。当然,越重的转盘就需要越有力的马达来让它启动;同时也需要更精密、更耐磨的轴心来支撑它。不过,我们都知道马达力量越大,本身的振动可能就越大。而这些振动会从皮带上传到转盘上。所以以前英国Connoisseur 唱盘干脆使用力量非常小的马达,小到要用手去拨转盘来帮助它启动。

        转盘的轴承非常重要,您可以将转盘的轴承想像成一根随巨大重力乱动乱撞的金属筒。第一,转盘那根轴心最好不要与轴套接触到,否则会有磨擦。事实上轴心不可能不与轴套接触,否则它怎么保持直立?第二、轴心与轴套之间必然有空隙,而这个空隙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的话轴心就会一直与轴套撞来撞去,太小的话轴心很快就会因为转动时的热膨胀而[锁心]。第三、由于驱动马达大多摆在转盘的左边,皮带长期一直将转盘往左边拉,轴记也就一直处在偏左的情况转动,这种由于转盘不平衡而产生的振动要如何解决?第四、轴心与轴套 底部所接触的那一点承受着最大的压力与最大的摩擦力。如果轴心底部面积大些,与轴套底部的摩擦力也大。但是,轴心底部面积大,意谓着轴心振动也大,这些问题要如何解决呢?第五、转盘与轴心、轴套的关系是一种非常不符力学原理的结构。位于最上方的转盘体积最大、重量最重,而最下方的轴心轴套接触点才那么一点点。更甚者,转盘与轴心底部的距离又这么远,这是头重脚轻的结构。如果加上皮带始终将转盘往左边拉,问题当然更复杂。既然有那么多问题,那么到底要如何来解决呢?要解决皮带只往左拉的问题很简单,只要在右边再加一个拉力来平衡就可以了。问题是,怎么知道右边的拉力能够刚好与左边的拉力保持平衡?如果没有把握刚好完全平衡,那做了还不是等于没做。也因为如此,所以绝大部分的唱盘明知有这个问题,但是也都无法解决。要解决轴心与轴套碰撞摩擦的问题也不难,只要在轴套里再加一层耐磨又软质的材料就行了。使用得最多的材料就是特弗龙。不过,特弗龙与转盘轴心之间还是要保持空隙,否则也会转不动。所以,这个问题只是局部解决而已。看起来最好解决的是轴心底部与轴套底部的压力、摩擦问题。只要能够有够硬够小研磨得够光滑的轴心底部,以及够硬够光滑的轴套底部,再加上润滑的油,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一般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将轴心底部磨成尖形,尖形的最顶点再研磨成一个非常精密的小球状。只要是加工层次够高,这样的轴承可以使用个一、二十年没有问题。最后,来看那个头重脚轻、重心高高在上的问题。理论上,要解决上面的晃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缩短轴心的长度,相对的将重心降低。当然,轴心也不能无限制的缩短。至于轴心到底要做多长才适当,那就与转盘的重量、轴心的粗细有关了。

        马达是动力的来源,而且其振动直接就经由皮带传到转盘上面,为了减少马达的振动,马达通常不会与转盘安装在同一块板子上面;马达也会加装各种避振或悬吊装置。更理想的方式当然是转盘一件、马达电源部份另外一件的设计。基本上,马达本身的问题并不难解决,倒是电源稳定与否才是关键所在。如果电源不稳定,就会影响到转速的稳定。有些较讲究的唱盘花在电源上的功夫,有时不亚于制造一部扩音机。

        唱盘最好不要有盖子,的确是!即使有防尘盖,在使用时也应该将防尘盖暂时拿掉。因为防尘盖本身会受空气中声波的振动,这等于是又多加了振动源。所以,高级的皮带唱盘几乎都是没有防尘盖设计的。
 

如何调整LP唱盘


调唱盘、转盘的水平:

        这里所说的唱盘包括整座唱盘本身以及转盘。尤其是转盘,由于它不水平,抗滑会有问题,唱片沟槽二侧受力也不同。这样一来,许多问题就会产生。

        调整方法:使用水平仪。水平仪有二种,一种是圆形中间有孔的,可以套在转轴中央。另一种是长型的,可以测较大面积的表面水平与否。最好的方法就是二种都准备,先用长型水平仪侧唱盘水平与否。然後再用圆形的测转盘水平与否。以目视检验,看气泡是否在中间就对了。

调唱头超距(Overhang)

        唱头超距就是唱头针尖与转盘轴心之间的距离。如果将唱头拉到转盘轴心上,针尖刚好落在转盘轴心上,唱针在唱片上面循轨时针尖角度的「失真」会比较大。超距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唱针循轨角度的失真才会最小。因此,每一支唱臂在设计时就已决定它的有效长度(Effective Arm Length。针尖与唱臂轴心之间的直线距离)来让循轨角度的失真达到最小。而超距的调整就是要得到最正确的唱臂有效长度。超距如果不对,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唱针越唱到唱片内圈,杂音会越大,声音会越难听,因为各种循轨的失真都加大了。

        调整方法:通常唱臂规格上都会告诉您超距是多少。如果您有量测的工具,就可以用它来量超距。如果没有,也可以放一支尺在转盘轴心旁,然後将唱臂拉到尺旁,看看唱针的超距是多少。

        目视即可。千万不要小看超距,一定要将唱针调整到正确的超距位置上,否则,循轨失真会加大。

        如果您使用正切型唱臂,那就不必调整超距,只要将针尖定在正切线上就没有循轨误差了。当然,要将针尖完全准确的落住整条正切线上,还是需要花功夫调整的。

调唱头方位角(Azimuth)

        调整唱头的角度,关系到唱针在沟槽里接触的情况。如果各种角度不正确,说得简单些就是唱针循轨不对。会产生相位不正确、二声道音量大小不对、杂音增多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衍生出定位不清楚、音像会飘、二声道声音不平衡、音质不佳、音色不正确、声音太闷或太刺耳等等诸多问题。

        调整方法:调方位角就是自己面对唱头,将唱头朝顺时锺或逆时钟方向扭动。有些唱臂的唱头盖是活动的,可以藉扭动而调整方位角。然而,有些唱臂的唱头盖与唱臂是一体的,此时则要从唱臂根部调整。如果遇上整支唱臂都固定不可调的(如Rega唱臂),此时就只好靠塞薄垫片在唱头与唱头盖之间来调整了。

   传统上,检验的工具就是耳朵。

调水平循轨角(Lateral Tracking Anale)

        水平循轨角就是当您面对唱头时,看唱头「正不正」。如果不正的话,唱针的左缘与右缘所接触到的唱片沟槽就会有相位差产生。

        调整方法:假若您有格状量规(Alignment Protractor),可以将唱针放在量规所定的针尖点上,然後以目视,看唱头左右、前後的边线是否与量规上的线条平行。如果不正,则将唱头朝左或右转动。请注意,前面的方位角是朝顺时锺或逆时锺方向扭动,而水平循轨角是朝左或右转动。检验的工具就是耳朵。

调垂直循轨角(Vertical Tracking Angle)

        垂直循轨角就是藉著调整唱臂支轴的高、低,改变唱针在唱片沟槽中的垂直角度。先把唱片刻片时的那支刻片针想像成锄头,唱片就是土地。当锄头往下锄时,会产生斜向的垂直角度。而当唱针在唱片上重播时,其往下锄的角度也要刚好与第一次锄地时的角度相同,这样才不会有失真。

        调整方法:无论唱臂轴心是怎么锁紧的,调整时就只是松开螺丝,然后往上或往下调整「一点点」高度再锁紧。

        调整后,我们要从唱臂侧面观察,看看当唱针停在静止的唱片表面时,唱头盖顶、唱臂是否与唱片表面平行?通常唱臂后面都要高一点点会比较好听。不过,这高一点点如果不仔细看也是差不多平行的。

        通常,V.T.A.太高声音会比较刺耳,V.T.A.太低声音会比较沉或高频失去光泽。

调整针压(Tracking Force)

        针压,就是唱臂到底要施加多少重量给唱头,才能让唱针达到它应有的循轨能力。按唱头说明书上建议的针压调整。唯一要注意的是高顺服度(Compliance,单位为10-6cm/Dyne)的唱头要配轻质量的唱臂;低顺服度的唱头要配重质量的唱臂。否则,整个唱针/唱臂的共振点会落入人耳可听范围内,产生音染。

        调整方法:如果唱臂上附有调针压的装置,则依说明书指示为之。如果像有些正切型唱臂,必须以针压器来量针压时,则必须找到精确的针压器来量。

调整抗滑力(Antiskating Force)

        假若是正切型唱臂,由于它是从外到内正切横走的,因此没有内滑力的问题。如果是一般支点固定式唱臂,则由于唱臂循轨时向内的惯性关系,会产生一股往内拉的力量。因此,我们就必须在唱臂上设计一股反方向向外拉的力量,以平衡向内滑动的力量。无论抗滑力是用吊锤、磁铁、弹簧、或固定金属片来达成,其精度都是很差的。一般而言,厂方会建议您将抗滑调整到与针压相同的数字标示上。这并不代表针压的力量与抗滑的力量是相同的,它只不过是要方便用家调整而已。如果抗滑调整不当,某声道的杂音会比较大,当然,针尖的磨损就不均匀了。

        调整方法:有人会用光滑的测试唱片来调整,不过,光滑表面的唱片因为没有沟槽,所以其摩擦力是与真正有音乐的唱片不同的。有人会看针杆偏向那一边,而修正抗滑。总之,二声道没有特别的杂音,二声道没有失衡的现象,那就对了。

        检验成果:如果针压太轻,则可能会有杂音增多以及音像会飘的问题产生,甚至无法循轨。此外,低频的量也会减少。反之,针压太重的话声音听起来比较没有光泽。

唱盘避震

        由于LP唱盘系统就是靠针尖振动而产生音乐的讯号,所以任何多余的振动对于LP唱盘系统而言都是大害。对于唱盘有害的振动源来自二处,一处是声波在空气中的振动;另一处则是经由地上传到唱盘的振动。空气中的振动我们无计可施,除非是将唱盘放在另外一个房间中。而经由地上传到唱盘的振动我们则可以用各种方法来隔离。由于振动的频率有低有高,因此使用单一材料来避震时往往会顾此失彼。例如使用高阻尼性的软质胶来避震时,可以有效的吸收低频的振动。但是,对于较高频率的振动则没效果。反之亦然。所以,「软硬兼施」往往是避震的必要手段。
离线ast123456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08-08-09

价格是有点贵,lp声音感觉和cd比起来有什么差异么?想听听老兄感受。。。。

目前低音不理想,松松的不凝聚,不知是何原因,但声音密度好特别是高音既上得去又很舒服.目前用的唱头是几百块的.在南方定了一批复刻碟,等到了把BENZ头换上,好好体会一下
离线ast123456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08-08-10
《黑胶主要厂牌介绍》
薛伟先生《黑胶主要厂牌介绍》一文,为我们了解黑胶唱片版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特转载,方便大家阅读。仅此感谢薛伟先生。
                                                      

美国人的留声机小狗: RCA Living Stereo(美版)

  在录音的黄金年代(1960年前后),RCA和CBS是美国境内最强大的两家唱片公司。彼此之间如同水火的态势自是不言可喻,不过也因为竞争太过恶性,导致在八○年代之后,RCA被德国BMG集团并吞,CBS被日本SONY收购,双双走入历史。现在的年轻乐迷如果想要亲炙那个时代的荣光,除了一些重发的CD(但数量与LP相差甚远)可以稍稍解馋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听LP了。

  Living Stereo系列发行正值录音的黄金年代,不论从诠释,录音,刻片品质都是RCA颠峰时期的代表作,也是公司当时的主流。近年来在TAS强力推荐及Classic Records公司重刻片发行的推波助澜下,RCA Living Stereo的LP已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一些单品的价格,不可谓不贵(国内尤其)。RCA的唱片当然不只Living Stereo系列,不过一些后来的系列已经离黄金年代太远了,算不上是收藏家的重点。

  在介绍骨董级的正宗RCA Living Stereo之前,要先说明Classic Records公司精挑细选重新发行的Living Stereo唱片(国内目前无人代理,可上该公司网站http://www.classicrecs.com/ 邮购),采用原版立体声编号,均属限量发行,所以有意者,可别以为是新货,不必担心货源不足的问题,而导致后悔莫及。这些重刻的唱片被TAS的HP捧上了天,认为比原版音效更佳,至于详情如何,您自己买来比比就知道了。

  RCA Living Stereo唱片可以就以下几个项度加以区分:

  一、产地

  古典音乐圈中最著名,最传奇的商标,应该要算是那只望着留声机的小白狗Nipper了。正因为名气太盛,大家都抢着要,所以在美国是分给RCA,在英国则是归属于EMI(还有,在日本是属于Victor)。所以美国的RCA Living Stereo唱片才有留声机小狗,而英国版的RCA Living Stereo唱片(另文介绍)只剩下RCA三个字。本篇文章中,我们所介绍的都是专指美国版而言。

  二、刻片

  RCA Living Stereo唱片靠近商标的内圈上,总会刻上一些注记,其中1S,2S,3S...是指刻片的时间,编号越早的代表是越早期的刻片。另外一个注记则是刻片工厂地点,R是指Rockway,H是Hollywood,I则是Indiana。一般而言,除非您有钱有闲,又是个极端的完美主义者,否则不建议您在这方面计较什么。

  三、商标

  RCA Living Stereo唱片的第一版是在酒红色的商标纸上,印着留声机小狗。小狗是略带些颜色的灰白色,而且在此logo的背后有一块暗红棕色的阴影,这就是知名的Shaded Dog(阴影狗)的由来。这只很值钱的阴影狗大约发行在1958年至1964年间(或者是大约到唱片编号LSC-2650之前),时间不算很长,不过几乎囊括了RCA的精华。

  之后的第二版,商标纸的红色更为明亮(亮红色),logo虽然不变,但可爱的Nipper变成了非常显眼的纯白色(有点惨白),而且背景的阴影也不见了,所以一般称之为White Dog(白狗)。这只白狗发行到什么时候倒是不很确定,不过时间也不长就是了。

  不用说,第一版的阴影狗当然比第二版的白狗值钱多了!

  四、产品

  在Living Stereo唱片发行的同时,RCA还短暂发行过一个强调收藏性质的Soria系列,拥有非常高贵精美的硬盒外包装及说明书,但是唱片商标是一样的。只可惜种类很少(不过二十多种),市面难寻。安赛美知名的发烧片《皇家芭蕾》便是本系列极品中的极品!原版片至少要台币两、三万以上(2LPs),就连Classic Records公司的重刻片(也绝版了)也是水涨船高,一发不可收拾。

  五、录音

  由于时值单声道(Mono)与立体声(Stereo)的过渡时期,所以许多第一版的RCA Living Stereo唱片都发行了两种规格。麻烦的是,两种版本的封面是一模一样的(除了有无Living Stereo的标记外)。这对老先角乐迷不是什么问题,但对刚入门的新鲜人却是常常搞错的源头。最方便判断的方法就是从编号上下手。Living Stereo系列立体声的编号是LSC-xxxx,而单声道的编号是LM-xxxx。Soria系列立体声的编号是LDS-xxxx,而单声道的编号是LD-xxxx。虽然说单声道版的LP其实听起来也很美,不过价格上总是和立体声版天差地远。试想,您要是花了大钱去买一套LD-xxxx的《皇家芭蕾》,那可就惨啦!

  要从名盘如林的RCA Living Stereo唱片中挑出最值得搜藏的十张,可不是件易事。所以我们把一些英国版也有发行的录音挪到下次推荐(主要是一些协奏曲),而在美国版这里则着重推荐一些管弦乐。以下的推荐名单除了音效性外,主要考虑该录音的无可取代性(涉及主观判断),所以音响圈中很知名的一些发烧唱片并未入列,因为这些唱片音响效果虽然非凡(所以价格非常可观),但论及诠释就不见得是人见人爱了,例如:《莱纳之音,LSC-2183》,《萧提的威尼斯,LSC-2313》,《吉普森的女巫酒酿,LSC-2225》等等。

  01. LDS-6065 皇家芭蕾(Ansermet),第一版:阴影狗,美国版,Soria系列(英国版未发行)

  02. LDS-6144 比才:卡门(Karajan),第一版:阴影狗,美国版,Soria系列(英国版未发行)

  03. LSC-1903 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Heifetz),第一版:阴影狗,美国版(英国版未发行)

  04. LSC-1934 巴尔托克:管弦乐协奏曲(Reiner),第一版:阴影狗,美国版(英国版未发行)

  05. LSC-2085 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Monteux),第一版:阴影狗,美国版

  06. LSC-2201 穆索斯基:展览会之画(Reiner),第一版:阴影狗,美国版

  07. LSC-2398 卡巴列夫斯基:小丑(Kondrashin),第一版:阴影狗,美国版(英国版未发行)

  08. LSC-2418 艾尔加:谜语变奏曲(Monteux),第一版:阴影狗,美国版

  09.LSC-2446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天方夜谭(Reiner),第一版:阴影狗,美国版(英国版未发行)

  10. LSC-2471 狂想曲(Stokowski),第一版:阴影狗,美国版

  *附注说明:所谓「英国版未发行」是指未发行在英国版的RCA Living Stereo系列中,但有可能发行于较晚期的其它系列中。

美国人在伦敦: RCA Living Stereo(英版)

  上次已经说过,由于留声机小狗的商标权在英国是EMI的,所以RCA Living Stereo英国版,便以一个圆圈中写着大写RCA的logo来代替。英国版的Living Stereo唱片在种类上大概只有美国版的四分之一,所以介绍起来状况单纯许多。

  英国版Living Stereo唱片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在于早期(编号SB-2xxx的时期)都是交由DECCA的压片工厂来生产,品质与DECCA的唱片一样具有高水平,甚至比美国版更佳。一些需要更为细致音质的弦乐录音,更是受到唱片搜藏家的认同与喜爱。而且,一般来说艺术气息较高的欧洲人,对唱片都要比粗枝大叶的美国人来得更加爱惜,所以你可以发现买美国版的Living Stereo唱片常常都刮得像大花猫,而买英国版的Living Stereo唱片想要光洁如新却是不难。

  英国版的Living Stereo唱片编号大多都是SB-xxxx(少数不是),所以通称为:SB系列。除此之外,只剩下商标一事需要辨明。然而,当第二版发行时,第一版时发行的唱片大多已经绝版,也不再发行,少了很多什么第一版?第二版?的问题。所以事情就更简单了,根本不必去管他到底哪一版,只要你想买那个Living Stereo录音的英国版,那就去买吧!因为大家都只有一版!所以绝对是第一版!只不过,具有早期商标的唱片还是要比第二版贵些,也较具搜藏价值(因为品质较佳)。

  英国版Living Stereo唱片的第一版有暗红色的商标纸(简称:红标,red label),印着银色的字体,具有相当的贵族气息,相当好看(看起来就是很值得珍藏的样子)。如前所言,在12点钟方向则是以一个银色的圆圈(大约1英吋)中写着大写RCA的logo来代替。这个商标是用在编号大约SB-2xxx的时期。之后的第二版,商标纸变成橘色(简称:橘标,orange label),logo虽然不变,但变得较小,且为黑色。这个商标是用在编号SB-6xxx的时期。

  基于之前所说的理由,所以我们把英国版RCA Living Stereo的推荐名单锁定在一些协奏曲上。当然,这些唱片也都有发行美国版(括号中注明的,便是美国版的编号),买之亦无不可。 

  01. SB-2002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Heifetz),红标,英国版(LSC-2129)

  02. SB-2006 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Van Cliburm),红标,英国版(LSC-2252)

  03. SB-2021/2 马士康提:乡间骑士(Tebaldi),红标,英国版(LSC-6059)

  04. SB-2023 圣桑:第二号钢琴协奏曲(Rubinstein),红标,英国版(LSC-2234)

  05. SB-2043 拉赫曼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协奏曲(Rubinstein),红标,英国版(LSC-2068)

  06. SB-2047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Heifetz),红标,英国版(LSC-1992)

  07. SB-2066 门德尔颂:小提琴协奏曲(Heifetz),红标,英国版(LSC-2314)

  08. SB-2101 西贝流士:小提琴协奏曲(Heifetz),红标,英国版(LSC-2435)

  09. SB-2112 葛利格:钢琴协奏曲(Rubinstein),红标,英国版(LSC-2429)

  10. SB-2144 拉赫曼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ubinstein),红标,英国版(LSC-2430)

随着TAS起舞的: MERCURY

   八○年代是TAS的全盛时期,那时在HP(TAS的主编)的超级榜单(The Super Disc List)中,MERCURY的东西简直是成群结队的出现,所以不仅MERCURY的原版唱片贵得不得了,连PHILIPS重发的CD也是引发一阵风潮。但随着进入九○年代,TAS光芒渐渐褪色,而且HP也不再对MERCURY情有独钟,MERCURY的LP不再那么高不可攀,CD则几乎都从目录上绝迹了,仅存摆在唱片行的角落中的,也是布满了灰尘而乏人问津。真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啊!

  不管现在如何,MERCURY究竟在录音史上有过辉煌的一页,相较于RCA的LIVING STEREO,MERCURY的系列则称为「LIVING PRESENCE」。两方在录音上的成绩,堪称一时瑜亮。只不过和杰出的录音比较起来,演译水准及阵容则明显不足,这也就是为什么它们会逐渐走入历史的原因。

  MERCURY的商标就和PHILIPS一样复杂多变,而且还有好几个国家的版本问题,深究起来实在太复杂,可能吓跑刚入门者。我们在这里将之简化为两种最主要的美国版。最早期的版本,商标是深棕色(dark maroon),12点钟方向有MERCURY及STEREO字样,6点钟方向有LIVING PRESENCE及HIGH FIDELITY字样,还有一个桂冠人头图样。这个商标使用从SR90001至SR90265为止。第二版则改为较浅的棕色,12点钟方向变成椭圆形的MERCURY商标,6点钟方向维持原有字样(但字体较小),但没有桂冠人头图样。

  MERCURY的唱片最重要的就是录音,所以千万别买到MONO版。不幸的是,和RCA的状况一样,MONO版和STEREO版封面一样,所以很容易搞错。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商标中是否有STEREO字样,尤其是早期版更需如此。不过,因为几个STEREO大字标示得很清楚,所以应该还不难辨别,只要您记得。

  还有一个重点,MERCURY最早期的一些唱片封面,不仅正面是彩色,连背面也是彩色的,故称之为Color Back(CB)。品质甚佳,是搜藏家眼中的珍品。不久之后,封面的背面就变成黑白的了。

  以下是MERCURY唱片中,在诠释及录音方面均特别杰出的几张唱片。

  01. SR3-9016 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Starker)

  02. SR3-9017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等(Szeryng & Issersdedt)

  03. SR-90018 柴德维克:交响素描(Hanson)

  04. SR-90054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Dorati)

  05. SR-90199 雷史毕基:古代舞曲(Dorati)

  06. SR-90226 史特拉汶斯基:火鸟(Dorati)

  07. SR-90247 法国序曲集(Paray)

  08. SR-90254 白辽士:幻想交响曲(Paray)

  09. SR-90266 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Janis & Menges)

  10. SR-90283 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Janis & Dorati)


英国人在纽约: LONDON CS

  和留声机小狗的情形一样,当英国的笛卡想要前往新大陆发展时,赫然发现,原来在美国已经有人注册了DECCA的商标,所以笛卡不得已好改成以LONDON为名发行CS系列唱片。

  LONDON CS系列唱片有两个和DECCA SXL系列明显不同的地方。

  一、唱片封面完全不同

  很难说到底LONDON CS和DECCA SXL的唱片封面哪一种比较好看,各有胜败吧。我们不知道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反正,就是完全不一样!喜欢看封面购买的消费者不可不察,或许也可以看自己喜欢哪一种封面就买哪一版吧。

  二、商标完全不同

  相较于大DECCA及小DECCA,LONDON CS系列唱片也可以分成大LONDON及小LONDON。大LONDON和大DECCA极为相似,把几个大写的DECCA字样换成LONDON,再把商标纸颜色由黑色换成红色就是了。

  小LONDON就和小DECCA差别较大了。除了以LONDON取代DECCA字样,外框由长方形变成梯形外,在Narro
w Band中的一大串字样也简化成「STEREO PHONIC」。另外,在商标纸的颜色上也由黑色转为红色(但也有黑色的小LONDON)。

  除此之外,LONDON CS系列唱片尚有几项必须特别说明。

  一、其实不管是大小LONDON,也都是在DECCA的英国厂压片的,所以品质上并不较DECCA为差。有些人以为DECCA版声音较佳,有人则持相反意见,实在难以一较高下。

  二、相较于DECCA SXL的高价,LONDON CS可以说是便宜了许多。一些经典级的录音,LONDON版更是只有DECCA版的好几分之一价格。在品质无庸置疑的情形下,其实这是很划算的搜藏系列。

  三、大LONDON在1958-1964年间发行的唱片,具有淡蓝色的封底,也就是一般所谓的「blue-back」,也是许多搜藏家心目中的宝藏。而且,大LONDON没有和大DECCA一样复杂的ED1、2、3的问题,买起来方便许多。

  LONDON CS系列中有些DECCA SXL未曾发行的录音(但有可能发行在其它稍晚的系列),是这个系列中特别值得推荐的东西。以下这些就是。

  01. CS-6024/德布西:海(Ansermet)

  02. CS-6030/布拉姆斯:序曲集(Knappertsbusch)

  03. CS-6059/普罗高菲夫:第一、二号小提琴协奏曲(Ricci & Ansermet)

  04. CS-6060/海登:钢琴奏鸣曲(Backhaus)

  05. CS-6083/德佛札克:第七号交响曲(Kubelik)

  06. CS-6126/鲍罗定:第二、三号交响曲(Ansermet)

  07. CS-6181/舒曼:钢琴协奏曲(Backhaus)

  08. CS-6185/德利伯:芭蕾舞曲(Ansermet)

  09. CS-6371/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Curzon)

  10. CSA-2205/布鲁克纳:第五号交响曲(Knappertsbusch)

被音效淹没的老大师: DECCA LXT

  DECCA向来以杰出的录音闻名,所以很多老一辈的大师的单声道录音,相较之下,就很容易被忽略了。就算是CD发行中著名的HISTORIC系列,也大多为音效绝佳的立体声录音。

  DECCA LXT是DECCA主要的MONO系列。早期标签是橘黄色的底,加上金色的字(字体有点不够明显),所以通称为orange/ gold。12点钟方向有大大的DECCA字样(这是专指英国版而言,其它产地则图案略有不同,但底色均为橘黄色)。晚期则改为银色的字(还是一样不清楚),称为orange/ silver。

  在编号上LXT 2xxx是原始的发行,LXT 5xxx则是稍晚或是针对一些早期唱片的重新发行。说实话,LXT系列的东西不算少。可是许多东西都没有发行过CD,所以如果不仔细研究,很容易就走宝了。爱乐者,尤其是喜欢老录音的人,很值得在这个系列中多花些时间。

  另外,在购买时比较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立体声的录音同时也同时发行单声道的版本于此系列中,像是安赛美等。不用说,这些录音当然是立体声版的比较值钱(而且相距甚远),买的时候可不要看到便宜就匆忙出手。

  以下是一些比较重要的DECCA MONO唱片:

  01. LXT 2532, 2535, 2747, 2780 etc./贝多芬:钢琴奏鸣曲(Backhaus)

  02. LXT 2553, 2629, 2839 etc./贝多芬:钢琴协奏曲(Backhaus, Bohm, Krauss)

  03. LXT 2546, 2547, 2587, 2851, 2872/贝多芬:第三、五、六、七号交响曲(E.Kleiber)

  04. LXT 2646-50/华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Knappertsbusch)

  05. LXT 2721-22/马勒:大地之歌(Walter, Ferrier)

  06. LXT 2723/布拉姆斯:第二号钢琴协奏曲(Backhaus, Schuricht)

  07. LXT 2954-57/理察史特劳斯:玫瑰骑士(E. Kleiber)

  08. LXT 5065-66/布鲁克纳:第四号交响曲(Knappertsbusch)

  09. LXT 5255-56/布鲁克纳:第五号交响曲(Knappertsbusch)

  10. LXT 5394/布拉姆斯:序曲集(Knappertsbusch)

全方位的立体声: EMICAPITAL

  EMI的古典音乐唱片,主要可以分成四个体系:英国的HMV (HIS MASTER VOICE) ASD及SAN、COLUMBIA SAX、美国的ANGEL、CAPITAL。虽然英美体系会交互发行,但比较独特的就是CAPITAL的系统。

  CAPITAL其实比较著名的是它的爵士乐及流行乐。在古典乐方面值得我们注意的,屈指可数,有音效派指挥大师史托考夫斯基、早逝的小提琴家拉宾,及俄国小提琴大师密尔斯坦。另外,也有一些来自其它体系的录音,我们就不重复说明了。

  在唱片标签方面可以分成两种,不过均为黑色底,加上一圈彩虹外圈。

  一是圆形的DFS (FULL DIMENSIONAL SOUND)标志。位于标签的9点钟方向。

  另一则是椭圆形的CAPITAL标志。早期位于标签的9点钟方向,晚期则位于标签的12点钟方向。

  比较值得注意的唱片如下,但是有些东西并不好找,价钱也不便宜。

  01. 巴哈:管弦乐改编曲(Stokowski)

  02. 萧士塔高维奇:第11号交响曲(Stokowski)

  03. 欧福:布兰诗歌(Stokowski)

  04. 巴哈:无伴奏小提琴组曲(Milstein)

  05. 葛拉兹诺夫、德佛札克:小提琴协奏曲(Milstein)

  06. 门德尔颂:小提琴协奏曲(Milstein)

  07. 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Rabin)

  08. 帕格尼尼:随想曲(Rabin)

  09. 小提琴安可曲集(Rabin)

永不凋谢的郁金香: DG

  DG虽然历史悠久,宝藏无数,可是在唱片的商标上却非常简单(不包括MONO时期)。以二分法分成:大花版和小花版即可。

  不过在说DG的商标之前,得先来说说DG的录音。传统印象中DG的录音和其它几家古典大厂比较起来应该算是较不入流的,可是一旦您接触了DG的LP,不管是大花版或小花版,您会发现虽然和一些顶尖的录音相比有点差距,但整体来说也都还是相当不错的。许多录音拿来当音响调教亦无不可,比起重发的CD在录音上是好很多的,爱乐者绝对可以耳目一新。

  大花版(Tulips)

  鲜黄色的商标,外围有一圈蓝白相间的郁金香。十二点钟方向有一大花冠,公司名称为Deutsche Grammophon Gesellschaft(DGG)。大花版的商标约发行至1968-9年左右,所以恰好在这几年发行的录音,都容易令人搞不清楚到底有没有大花版。

  小花版

  一样是黄色商标,但外围的郁金香简化成一圈白圈。上方的花冠标缩小(但较复杂),公司名称也简化为:Deutsche Grammophon(DG)。

  DG的唱片在搜藏上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封面多变!姑且不论往后再发行的其它系列,光是采用同样的编号、商标,就可以看到好几种封面,尤其是大花版时代的东西。例如知名的穆拉汶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的柴可夫斯基第四、五、六号交响曲的大花版就至少曾出现过三种封面。一种是蓝绿色的底写上TCHAIKOVSKY及曲目几个大字,一种是以柴氏的肖像为封面,另一种则是一系列村姑画像(SPEAKERS CORNER重刻版就是以此重发)。那一种好看?要买哪一种?就看个人观点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DG唱片封面的黄色大标签的中下方,不是有一个注明录音为STEREO的小方格吗,在一些最早期的大花版中,这方格是红色的,称之为red logo,之后才变成黄色。所以一些唱片不仅要看LP是否为Tulips(大花版),还要看看封面是否为red logo。如果你够挑剔的话。

  另外,德国SPEAKERS CORNER公司发行的一系列重刻片,由于在唱片封面,编号,及里面的商标(采用小花版商标)上均和原版唱片相同,所以小花版唱片难以辨别是原版或重刻片。倒是大花版因为商标不同,可以由内标清楚分辨(也就是说重刻片没有大花版啦)。所以如果不想买到重刻片的人,可以从唱片的新旧程度及价格来判断,要不然您就直接问老板吧!至于其和原版间音效何者较佳,就有待您自己去评断了。

  DG一向是古典音乐的重镇,名盘如林自不迨言。以下依照商标分成两类,推荐一些堪称非常重要(但不是最贵)的几张唱片(不包括歌剧及套装唱片)。另外,有一些比较冷门的DG唱片,由于珍希程度或其它原因,所以价格可能更甚以下这些名盘,待数据完全再另行介绍。

  大花版

  01.138 076 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Richter)

  02.138 657, 138 658, 138 659 柴可夫斯基:第四、五、六号交响曲(Mravinsky)

  03.138 672 钢琴小品集(Argerich)

  04.138 714 贝多芬:浪漫曲(Oistrakh)

  05.138 755 德佛札克:大提琴协奏曲(Fournier)

  06.138 999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Schneiderhan)

  07.139 044 德佛札克:大提琴协奏曲(Rostropovich)

  08.139 270 巴哈:无伴奏小提琴组曲(Szeryng)

  09.139 349 普罗高菲夫&拉威尔:钢琴协奏曲(Argerich)

  10.139 362 欧福:布兰诗歌(Jochum)

  小花版

  01.2530 142 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Bohm)

  02.2530 196 德布西:印象 (Michlangeli)

  03.2530 225 史特拉汶斯基:彼得洛希卡(Pollini)

  04.2530 258 布拉姆斯:第一号钢琴协奏曲(Gilels)

  05.2530 259 布拉姆斯:第二号钢琴协奏曲(Gilels)

  06.2530 291 肖邦:练习曲(Pollini)

  07.2530 359 门德尔颂&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Milstein)

  08.2530 415 德佛札克:第九号交响曲(Kubelik)

  09.2530 516 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C. Kleiber)

  10.2530 706 贝多芬:第七号交响曲(C. Kleiber)

自然就是美: PHILIPS

  PHILIPS虽然不以发烧音响着称,不过录音效果实在非常自然,完全没有火气,特别的舒适耐听,尤其是一些室内乐的录音。所以说它是「自然就是美」。

  过了短暂的HI-FI STEREO标签时代后,PHILIPS便开始比较有规则性的采用矩阵式的式样了。这是指在标签中央由银线或白线框起来的一个矩阵方格,上面标注着录音方式:STEREO或DIGITAL、唱片的型式:33又1/3转、唱片的产地: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或其它(但不包括美国,因为美国版的PHILIPS唱片有着完全不同的标签及封面)、唱片面数:第一面或第二面,等等……。

  因为在编号及卷标上已经比较有规则可循了,所以我们可以把这段时间发行的PHILIPS唱片依照年代(这是大略性的分法)分为五个时期:

  1965-1970年

  唱片编号:虽然不像过去那么混乱,仍然处于浑沌时期,不过主要是 8xx xxx AY系列。

  标签底色:暗红色(maroon,像MERCURY早期一样的栗子色)。

  字样及线条颜色:银色。

  矩阵右上角的标示:双圈(这是自立体声唱片发明以来,用以代表立体声的通用标志,是两个交错的圆
圈,以和单声道的倒三角形标志区别。在DG的唱片上也经常可以看到)。

  1970-1975年

  唱片编号:主要是 6500 xxx 系列。

  标签底色:红色。

  字样及线条颜色:银色。

  矩阵右上角的标示:双圈。

  1975-1980年(早期)

  唱片编号:是 9500 xxx 系列最早期发行的很少一部份。

  标签底色:红色。

  字样及线条颜色:银色。

  矩阵右上角的标示:双圈。

  1975-1980年(中期)

  唱片编号:也是 9500 xxx 系列接下来的少部分发行。

  标签底色:红色。

  字样及线条颜色:银色。

  矩阵右上角的标示:单圈。(此时,这两个的圆圈,已经不再是交错的了,而是左边的迭在右边的圆圈之上,所以只看得到一个完整的园圈及一个半圆,故此称之)。

  1975-1980年(晚期)

  唱片编号: 9500 xxx 系列的大部分发行。

  标签底色:红色。

  字样及线条颜色:白色。

  矩阵右上角的标示:单圈。

  过了这段时期后,就已经进入了DIGITAL时代了。在数位时代早期,仍沿用最后一种矩阵标签,不过不久后编号及标签就又都改变了。以下是PHILIPS各个时期比较值得重视的发行,如果您想要收藏的是第一版的唱片的话,那么可就得好好研究一下标签了。

  1965-1970

  01.华格纳:歌剧《指环》(Bohm)

  02.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Quetto Italiano)

  03.贝多芬:钢琴三重奏集(Beaux s Trio)

  04.莫扎特:第34号交响曲等(Szell)

  05.德布西、拉威尔:弦乐四重奏(Quetto Italiano)

  1970-1975

  01.马勒:交响曲全集(Haitink)

  02.海登:钢琴三重奏全集(Beaux s Trio)(录音年代横跨1970-1978)

  03.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集(Brendel)

  04.莫扎特:钢琴协奏曲集(Brendel & Marriner)

  05.白辽士:歌剧《特洛伊人》(Colin Davis)

  1975-1980

  01.海登:伦敦交响曲集(Colin Davis)

  02.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Grumiaux & Crossley)

  03.佛瑞:小提琴奏鸣曲(Grumiaux & Sebok)

  04.肖邦:夜曲(Arrau)

  05.德布西:管弦乐曲集(Haitink)


搜寻困难的大师经典:PHILIPS HI-FI STEREO

  PHILIPS向来不以发烧级的录音闻名(因为TAS榜上一张PHILIPS的东西也没有,其它类似的发烧榜上也是寥寥可数)。可是在演奏家的阵容及诠释的水准上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流,是真真正正以音乐取胜的品牌。

  PHILIPS的历史和其它古典大厂比较起来并不算悠久,2001年才以发行50张经典录音庆祝它50岁的生日。可是在唱片标签、编号、封面、产地及发行年代的复杂程度上,却可堪称及各家之大成,尤其是立体声早期的东西,更经常是变换莫测。而且因为缺乏有效整理的资料,研究起来更是麻烦。

  早期的PHILIPS和CBS因为有合作关系,所以有一些录音可以在两边都找得到。这虽然有助于乐迷搜藏上的方便,但真要研究起来,实在是更增复杂性。像是李希特1958年2月25日在Sofia的经典演出:穆索斯基《展览会之画》,你就可以选择PHILIPS系统的ABL 3314,或者是CBS系统的ML 5600(均为mono)。

  撇开一些不确定及单声道录音的东西不谈。PHILIPS最值钱的东西要算是在录音黄金年代(大约从1958到1964年)间发行的一些经典的立体声唱片了。这是在唱片及封面上有一个弧形的HI-FI STEREO字样的系列(也包括一些来自CBS的录音),编号有的是SABL,有的是SAL,或者是835-xxx AY,甚至有两种编号或其它编号。所以要买这些PHILIPS的早期唱片,最好从录音及标签着手,别去管那可怕的编号了。

  有着HI-FI STEREO标签的PHILIPS唱片并不多(发行时间很短),能够好好保存至今天的更少,所以更增它的价值。传奇性的演奏,加上传奇性的卷标,价格自然居高不下。以下是最值得优先注意的一些唱片。

  01.巴哈:无伴奏小提琴组曲全集(Grumiaux)

  02.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Oistrakh & Oborin)

  03.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Rostropovich & Richter)

  04.布拉姆斯:第二号交响曲(Monteux)

  05.德布西:《圣塞巴斯丁的殉难》 (Monteux)

  06.李斯特:第1、2号钢琴协奏曲(Richter & Kondrashin)

  07.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全集(Grumiaux & Colin Davis)

  08.莫扎特:第20、24号钢琴协奏曲(Haskil & Markevitch)

  09.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集(Grumiaux & Haskil)

  10.华格纳:歌剧《帕西法尔》 (Knappertsbusch)


容易被人忽略的搜藏家品牌: ARGO

  在DECCA英国版的第一版LP都纷纷变成天价(数十到好几百英镑)的时候,收藏DECCA的副牌ARGO,无疑是非常经济实惠的(大多都在20英镑以内)。相较于其它LP品牌的种类繁多,例如DECCA或DG,或者是商标之复杂,例如EMI或PHILIPS,ARGO无论在那一方面都要显得单纯许多,尤其对于刚踏入LP的人更是如此,因此特别值得首先拿出来介绍。

  ARGO的唱片可以依照编号分成三个系列:

  一是ZNF:这是最早期的ARGO唱片,不过发行时间极短,所以种类也很少,一般也不常见(所以可想而知,价格当然较贵)。它的卷标纸是黑色,印刷银色的文字。在12点钟方向有一个银色的椭圆形(oval logo)的ARGO商标。这个系列最有名的就是编号ZNF -1的那张音效惊人的布列顿《诺亚方舟》,而这也大概算得上是ARGO最值钱的唱片了。

  二是ZK:这是根据早期的ZNF及ZRG唱片所重刻的系列。既然是重刻,不论搜藏价值与价格当然不能和第一版相提并论,所以也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不过市面上这个系列的东西也不常见。

  三是ZRG:这是ARGO最主要的系列,也是主要搜藏的对象。它的商标可分为两种。早期的唱片(根据Audiophile Record Collector's Handbook第五版的说法是大约到ZRG-650左右,不过根据实际搜藏经验来看,应该不止,至少到ZRG-669都还是),商标和ZNF系列一样,只是颜色换成了橄榄绿(olive green),而这就是一般通称的椭圆标(oval logo)。而后期的唱片颜色不变,但将此商标换成较小的长方形,也就是所谓的矩形标(rectangular logo)。早期的椭圆标,就稀有性,就骨董的年代久远,就音质与压片品质(一般看法),都要比晚期的矩形标更具搜藏价值,当然价格也就较贵。一些比较认真负责的国外LP网站也通常都会加以注记说明,以方便消费者辨识购买。不过要想找到某些椭圆标的ARGO有时得碰碰运气,像国内LP迷几乎人手一张的马利纳指挥韦瓦第《四季》(企鹅三星带花那张),矩形标虽然不能说是随时可见,但要找到也不难,价格也不贵,三、五百就可到手,但是要找到这张唱片的椭圆标可就不太容易了。

  还有一点,早期的ARGO唱片都是在英国的DECCA厂压制的(一般公认,品质非常优异)。不过随着七○年代晚期,LP的逐渐没落(当初谁又能想得到,到今天,LP不只苟延残喘了二十多年,居然还起死回生),DECCA英国LP厂的关闭,所以最晚期的ARGO唱片都是在荷兰压制的;因为黑胶又细又软,品质比起早期实在相距甚远,所以很不受搜藏家的喜爱,价格自然低廉。不过一些马利纳八○年代初期录制的杰出录音,尽管也只有荷兰版可买,我还是建议大家不要放弃,毕竟音乐比音响更重要不是吗?

  以下应该可以说是ARGO最具知名度(得奖无数)的十张唱片(至于其它的东西,就看您个人喜好了),不论在录音、诠释上、品质上,都有相当的成绩,也是一般LP市场上的抢手货。如您要成为LP搜藏者,不可不知(尤其是版本),也不应该错过。强烈建议您在这些唱片还没涨成天价前(有些现在已不太便宜)赶快搜藏,以免到时后悔。

  · ZNF-1 布列顿:诺亚方舟(Del Mar)第一版:椭圆标,英国版

  · ZRG-506 罗西尼:第一、三、五、六号弦乐奏鸣曲(Marriner)第一版:椭圆标,英国版

  · ZRG-575 史特拉汶斯基:普钦奈拉(Marriner)第一版:椭圆标,英国版

  · ZRG-584 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Marriner)第一版:椭圆标,英国版

  · ZRG-603 罗西尼:第二、四号弦乐奏鸣曲(Marriner)第一版:椭圆标,英国版

  · ZRG-654 韦瓦第:四季(Marriner)第一版:椭圆标,英国版

  · ZRG-670 德佛札克:弦乐小夜曲(Marriner)第一版:矩形标,英国版

  · ZRG-687/8 巴哈:管弦乐组曲(Marriner)第一版:矩形标,英国版

  · ZRG-696 佛汉威廉士:管弦乐小品(Marriner)第一版:矩形标,英国版

  · ZRG-839 韦瓦第:管乐协奏曲(Marriner)第一版:矩形标,英国版


六只眼睛的传奇: CBS

  CBS向来主要是靠着几位杰出的演奏家支持着的,包括华尔特、顾尔德、伯恩斯坦、塞尔、卡萨尔斯、史坦、塞尔金、卡萨都许、霍洛维兹、奥曼第等等。不过,随着这些大师的与世长辞,或者转换到其它公司,在后继无人的情况下,CBS的声势也就随风而去,一去不复返了(这和RCA一样,所以两者也有着相同的命运)。而且更惨的是,进入八○年代被SONY并购后,连以往使用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标记(就是所谓的眼睛)也已经不复存在,真的变成了记忆中的一则传奇。

  CBS早期和EMI根本是同一家公司的关系,以及和PHILIPS的合作关系,使得您可以在EMI COLUMBIA系列中找到许多塞尔的早期录音,也可以在PHILIPS中找到许多华尔特等大师的录音。像是华尔特与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的经典,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田园》,你可以选择CBS MS 6012的六眼版,或PHILIPS 835 501 AY的HI-FI STEREO版。至于何者音效为佳?那就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CBS的古典LP在市场上算是比较便宜的。除了少数几个发行,就算一些最早期的六眼版应该也都是千元有找(但CBS的爵士乐LP可没这么便宜),算是相当划算的投资。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唱片的保存状况。之前已经说过,美国人总是比较粗枝大叶,所以要找到状况良好的CBS、RCA、MERCURY,总是需要花比较多的精神。

  CBS唱片有一个和RCA一样的问题,就是很多录音都同时发行STEREO与MONO版,编号虽然不同,但封面大致一样,所以初入门者很容易就搞错。最简单的辨别方法就是看编号(封面及唱片标签上都要看),MS xxxx者为STEREO,ML xxxx者为MONO。

  撇开MONO,数字时代,及后来重发的系列(例如邮报版)而言,CBS的LP可以简单分成三种:

  一、六眼版

  这是CBS发行于1958-1964年(大约)的第一版立体声唱片。在 3点钟及9点钟方向各有三个眼睛标志,故称之为六眼。标签是灰色底,而眼睛则是黑底白线。不过麻烦的是MONO版一样也有着六眼,也一样是灰黑色。除了编号不同外,在标签上的不同的是:

  STEREO版 12点钟方向:黑白色双箭头符号,写着白色STEREO及FIDELITY字样。6点钟方向:黑底白字COLUMBIA字样

  MONO版 12点钟方向:灰底白字COLUMBIA字样。6点钟方向:一个小白圈,内写着白色的LP字样。

  二、两眼版

  大约发行于1965-1970年的第二版立体声唱片。在 3点钟及9点钟方向各只有一个眼睛标志,故称之为两眼。标签是灰色底,而眼睛则是灰底白线。两眼版一样也有着MONO版,除了编号不同外,在标签上的不同则是,6点钟方向的白色或黑色STEREO或MONO字样。

  三、无眼版

  进入七○年代之后标签变已经没有大而显眼的眼睛标志了,故称之。标签底色为带有黄色的灰色,外围有一圈橙黄色的COLUMBIA字样及小眼睛标志。

  CBS的唱片最值得收藏的,当然要算是华尔特晚年和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的一系列录音。不仅诠释深获乐迷喜爱,录音也常荣登发烧榜。这些东西主要包括了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德佛札克第八、第九、马勒第一、第二、莫扎特等等。因为华尔特在1962年就离世了,所以理论上来说,这些录音应该都有发行六眼版的唱片。

  顾尔德的一系列巴哈当然也是收藏重点。但录音时间横跨多年,除了少部分为六眼版发行外,则多为两眼及无眼的版本。霍洛维兹在CBS的录音虽然不多,不过也是得奖无数,就录音时间来看,应该也都是两眼版以后的发行。比较要注意的是,霍洛维兹向来以演奏小曲子知名,所以原版LP和CD上重新整理的曲目有很大的不同,千万别漏了眼。

  伯恩斯坦算是CBS最重要的艺人,发行的唱片非常多,六眼、两眼、无眼的唱片都有。值得收藏的像是萧士塔高维奇、盖西文、柯普兰、贝多芬等等,还有那一套马勒交响曲全集也是不容错过的好东西。塞尔是CBS另一个重要艺人,不过很多塞尔早期的录音,你可能要到EMI COLUMBIA去找比较好找,像是舒曼、海登、理察.史特劳斯等。

  其余像是奥曼第、卡萨都许是CBS较早期的艺人,唱片发行多为六眼版。而塞尔金、卡萨尔斯则是中期以后的艺人,唱片发行则多为两眼版以后的事。史坦长期在CBS发展,所以各时期的唱片也都发行的相当不少。另外,还有一些合作时间较短的艺人,也在CBS留下了很值得珍藏的佳作,像欧伊斯特拉夫、西格提、弗朗西斯卡提等人的录音,都是乐迷不可错过的东西。


冷门的英国音乐: Lyrita

  和Mercury一样,Lyrita也是靠TAS才维持着一定的声名,不过近来也已经大不如前了。说它冷门是因为英国音乐的风格都太过接近以及这些作曲家较为人不知所致。倒不是说英国音乐难听,严格来说还很好听呢。在Lyrita为数不多的大约一两百来张中,全部清一色是英国作曲家的东西(老板还真是爱国啊!),所以如果要买Lyrita的唱片,认识作曲家就变成了比认识标签还更重要的事。

  Lyrita的唱片没什么标签上的选择问题,只有一个比较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压片是交由DECCA所负责,一般来说品质也比较受到推崇(价钱也比较贵)。晚期由NIMBUS刻制的东西,一样还是有很不错的水准。或许您可以不用坚持这点,但你还是可以由LP上靠近标签的外围上找到蛛丝马迹,有ZLY编号的是DECCA刻制的,而有NIMBUS字样的当然是NIMBUS的产品。

  Lyrita的唱片因为老板的坚持(坚持LP的声音比CD好多了,所以一直不想转录成CD),直到很晚期才发行了很少一部份的CD,所以有很多东西,您还是只有LP可以买,这可以算是LP迷最大的福音了。Lyrita曾经上TAS榜的唱片不少,以下是比较值得注意的。

  01. SRCS 033 Bliss:弦乐音乐(Rignold)

  02. SRCS 034 霍尔斯特:诗篇组曲(Imogen Holst,霍尔斯特的女儿)

  03. SRCS 035 Bax:第六号交响曲(Del Mar)

  04. SRCS 070 Morearn:G小调交响曲(Boult)

  05. SRCS 073 Bridge:弦乐组曲(Boult)

  06. SRCS 092 Finzi:竖笛协奏曲(Katin & Handley)

  07. SRCS 108 Alwyn:竖琴协奏曲(Ellis & Alwyn)

  08. SRCS 109 阿诺:苏格兰舞曲(Arnold)

  09. SRCS 112 Finzi:大提琴协奏曲(马友友 & Handly)

  10. SRCS 124 Lloyd:第五号交响曲(Downes)

「紫」醉「金」迷:EMI COLUMBIA 33CX

  EMI另一个重要的MONO品牌当然就是属于COLUMBIA系统的33CX。在标签上,紫色的底,加上金色的字,看起来贵气十足,一般称为BLUE/ GOLD(相较于此,ALP系列的第一版称为RED/ GOLD)。除了中间大大的COLUMBIA LONG PLAYING MICROGROOVE字体,及12点钟方向小小的MAGIC NOTE音符记号外,没有什么图案,所以33CX系列看起来气势上较ALP系列来得没那么富丽堂皇。这个标签和后来COLUMBIA立体声时期的SAX系列的三种卷标(请参考EMI COLUMBIA SAX的说明),长得一点也不像,所以很好辨认,不至于搞不清楚是单声道或者是立体声的录音。

  这个系列的优点是平均价格没有ALP那么高贵,买起来也不至于手软。像是布莱恩与卡拉扬知名的莫扎特法国号协奏曲,尽管演奏是那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LP上听起来更是动人),又是第一版发行,但价格上非常平易近人,目前市价大约新台币五百有找。而克伦培勒1955年的《英雄》,被许多爱乐者喻为最杰出的版本,也是差不多这种行情。所以如果您到国外的网站上去购买,大可放心,别以为是瑕疵品才卖那么便宜而不敢下手。当然,也有些东西的价格不是这么廉宜,像是李帕第或季雪金的一些录音就贵得很。

  我们不必刻意去区分,到底哪些录音?哪些艺人?是属于HMV或COLUMBIA系统。只要记得您想要的录音,再去搜寻就可以了,因为基本上两个系统的发行是不会重复的(但是后来重发的系列就很难说了)。但是如果能稍微了解一下也是有利无害,至少在网站上密密麻麻的数据中,找起来会快一点。

  33CX系列的发行也相当多,以下是一些最有名的录音:

  01. 33CX 1032/肖邦:圆舞曲(Lipatti)

  02. 33CX 1058~60/贝里尼:歌剧《梦游女》(Callas)

  03. 33CX 1094~95/普契尼:歌剧《托斯卡》(Callas)

  04. 33CX 1098, 1137, 1149, 1261, 1304 etc./德布西:钢琴曲集(Gieseking)

  05. 33CX 1140/莫扎特:法国号协奏曲(Brain)

  06. 33CX 1321/莫扎特:艺术歌曲集(Schwarzkopf)

  07. 33CX 1324~26/威尔第:歌剧《弄臣》(Callas)

  08. 33CX 1346/贝多芬:第三号交响曲(Klemperer, 1955)

  09. 33CX 1350~52/拉威尔:钢琴曲集(Gieseking)

  10. 33CX 1499~00/贝桑松最后演奏会(Lipatti)

MONO唱片的皇冠:EMI HMV ALP

  在1958年立体声唱片(立体声的录音则开始于1955年)出现之前,LP当然都还是在单声道的阶段。整体来说,如果一个录音同时有发行立体声及单声道版本,则单声道版本在价格上都较立体声版本便宜甚多。但是如果是一些1955年之前的录音,在只有单声道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价格就不是这么便宜了,尤其是一些经典录音。

  翻开GRAMOPHONE 100专刊,你会发现,EMI MONO时期的录音竟然占了五分之一强。除了可能带有一点爱国主义外,EMI MONO时期的录音经典无数,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个时候的英国版EMI唱片主要分成两个体系:HMV ALP(包括BLP、CLP)及COLUMBIA 33CX,不论录音诠释、唱片品质、封面设计,都是很棒的发行。但以整体水准及目前市价来看,HMV ALP无疑地更胜一筹,堪称是MONO唱片中最值钱的古董。

  HMV ALP唱片的标签,大致如立体声时期的HMV ASD第二版:半月狗一样(请参考之前的介绍),只不过字体改为金色。红色的底,加上金色的字,还有一个大大的留声机小狗标志,看起来就很富丽堂皇的样子。当然它的价值也的确不负如此金碧辉煌的形象。ALP系列还有德国(WALP)及法国(FALP)等地的发行,唱片封面和英国版不同,标签则大同小异。不过这不在这里的介绍范围内。

  以下这些经典录音,大部分价钱都非常贵,和立体声的大DECCA或COLUMBIA SAX唱片有得比。如果买到的话,应该把它当成人类的文化资产一样爱护。另外还有很多很值得珍藏的ALP唱片,不过因查无编号,所以暂时不列入名单之内。

  01. ALP 1030~35/华格纳:歌剧《崔斯坦与伊索德》(Furtwangler)

  02. ALP 1041/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Furtwangler)

  03. ALP 1060/贝多芬:第三号交响曲(Furtwangler)

  04. ALP 1062, 1141, 1160, 1272, 1900/贝多芬:第27-32号钢琴奏鸣曲 (Solomon)

  05. ALP 1104/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De Vito)

  06. ALP 1130~32/贝多芬:歌剧《费黛里奥》(Furtwangler)

  07. ALP 1286~87/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Furtwangler)

  08. ALP 1394~97/马斯奈:歌剧《曼侬》(Monteux)

  09. ALP 1409~10/普契尼:歌剧《波希米亚人》(Beecham)

  10. ALP 1479/西贝流士:小提琴协奏曲(Neveu)

不买心痒,买了心痛:DECCA SXL

  如果您有上国外(主要是英国)LP网站的经验,就会知道这些DECCA第一版LP的昂贵程度,更别提如果进口到国内可能要卖多少钱(国内目前也没几家店有勇气去进这些东西,主要是怕吓坏客人,卖不出去?!),所谓一分钱一分货,DECCA的杰出录音与优异的刻片品质,还有日本人的炒作,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因。

  安塞美率领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在DECCA的诸多录音(目前CD难寻或者根本未曾发行),在音响圈的口耳相传下,几乎每一张都贵得不得了,堪称「安赛美的奇迹」!另外几位较不具知名度的指挥家,例如马格(Maag)、阿根塔(Argenta)等人,也可看做是音响派传人,因为录音稀少,价位更是不凡。我个人一再推荐的DECCA仕女系列CD(现已大部分绝版或改版),是室内乐演奏录音的精品,在LP市场更是当红的抢手货,像是维也纳八重奏、罗斯托波维奇与布列顿等,都惹人垂涎欲滴。另外一些传奇演奏家的经典录音,当然也不能例外,巴克豪斯、蒙都、老克莱巴等,都是行家眼捷手快的目标。虽然昂贵,但全世界的LP迷都在抢,手脚慢点儿,您就抢不到啦。

  一般来说,DECCA的唱片并不难区分。扣除其它重发的系列外,主要是SXL系列。这个系列除了又可依照编号分成早期的SXL-2000系列与较晚期的SXL-6000系列外,在商标的辨识上可简单区分为大DECCA与小DECCA两种。

  一、大DECCA(WB)

  这是DECCA最早期,最贵的版本。在黑色的标签纸上,印着银色的字样。在12点钟方向写着「DECCA」几个大字,相较于第二版为大,所以通称(国内)为「大DECCA」。在此字样之下,一条写着「FULL FREQUENCY STEREOPHONIC SOUND」的银带横跨整个标签纸,相较于第二版为宽,所以也通称(国外)为「Wide Band」(WB)。

  二、小DECCA(NB)

  这是SXL系列的第二版。同样是黑色的标签纸上,印着银色的字样。在12点钟方向的「DECCA」现在有一个长方形框住,几个字母较第一版来得小,所以通称为「小DECCA」。在此字样之下,一条同样写着「FULL FREQUENCY STEREOPHONIC SOUND」的银带,但未完全横跨整个标签纸,左右留有间隙,不论宽度,高度均较第一版来得窄,所以又通称为「Narrow Band」(NB)。

  大DECCA的商标约使用到1968-9年,或者是到SXL-6450左右,之后便改成了第二版的小DECCA。同样一个录音,大DECCA版总要比小DECCA版贵上好几倍,不过有些人认为,六○年代晚期的黑胶品质,要比六○年代初期更好,而且同样都是在品质优良的英国厂生产的,所以认为小DECCA其实还更值得买。到底要怎么买就看您自己的荷包及看法了。

  如果您是够资格的LP搜藏家,那么应该了解,其实DECCA的商标不只是二分法那么简单,因为大DECCA还可以分成三种。在大DECCA的商标纸上的10到12点钟方向,沿着标签纸外缘,如果印着「ORIGINAL RECORDING」的字样,就是比较早期。如果印着「MADE IN ENGLAND」字样,那就是比较晚期。另外,在标签纸上靠近外缘约三分之一处,如果刻有一圈明显的沟槽(grooved),就是较早期;如果没有,就是较晚期。所以,在这样的排列组合下,大DECCA又可以分成:

  第一期(ED1):ORIGINAL RECORDING, grooved

  第二期(ED2):MADE IN ENGLAND, grooved

  第三期(ED3):MADE IN ENGLAND, NO grooved

  一些比较认真的国外LP网站会针对这方面加以注明,以区别价格(当然是越早期越贵,如果第一期是$100,那么第二期大概$75,第三期约$50,小DECCA则只要$20)。不过有些解说也是不清不楚,看的人更是一头雾水。刚入门的人能了解自然最好,搞不清楚也罢,别当冤大头就好。

  DECCA SXL系列的唱片我们将分成SXL-2000与SXL-6000两个系列加以推荐。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收藏的唱片,但我也强调新鲜人不需要尽挑贵的第一版买,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而且要是买错东西那可不得了。

  SXL-2000系列,第一版均为WB,ED1,英国版

  01. SXL-2010/2178/2179/2190(4LPs)/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Backhaus)

  02.SXL-2020/西班牙(Argenta)

  03.SXL-2028/舒伯特:八重奏(Vienna Octet)

  04.SXL-2087-90/莫扎特:费加洛婚礼(E. Kleiber)

  05.SXL-2092-93/柴可夫斯基:胡桃钳(Ansermet)

  06.SXL-2107-08/柴可夫斯基:天鹅湖(Ansermet)

  07.SXL-2164/拉威尔:达芙尼与克罗伊(Monteux)

  08.SXL-2214/莫扎特:第27号钢琴协奏曲(Backhaus)

  09.SXL-2246/门德尔颂:第三号交响曲(Maag)

  10.SXL-2296/法雅:三角帽(Ansermet)

  SXL-6000系列,除有注明外,第一版均为WB,英国版(但ED1, 2, 3则不确定,不过,至少到SXL-6200左右都还有ED1)

  01.SXL-6023/布拉姆斯:第一号钢琴协奏曲(Curzon)

  02.SXL-6027/圣桑:第三号交响曲(Ansermet)

  03.SXL-6035/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Oistrakh)

  04.SXL-6088/莫扎特:交响协奏曲(Oistrakh)

  05.SXL-6138/海登:大提琴协奏曲(Rostropovich)

  06.SXL-6263/浪漫的俄罗斯管弦乐(Solti)

  07.SXL-6322/布拉姆斯:第二号钢琴协奏曲(Backhaus)

  08.SXL-6426/舒伯特:阿贝鸠奈奏鸣曲(Rostropovich)

  09.SXL-6505/布鲁克纳:第三号交响曲(Bohm),第一版:NB

  10.SXL-6822/雷史毕基:罗马节庆(Maazel),第一版:NB

古典音乐的荣光: EMI COLUMBIA SAX

  和一般的EMI系列最不同的是,EMI COLUMBIA SAX的第一版既没有可爱的留声机小狗及HIS MASTER'S VOICE字样,也不是EMI的标准红色。可是它却不因此而价值降低,反而因为杰出的演奏阵容,高水平的刻片品质,以及短暂的生产时间(约1958-1964年)而更增搜藏价值。目前市面上的二手价格自然也是首屈一指。

  EMI COLUMBIA SAX系列中因为有四大天王的杰出录音才得以造就这个系列的不朽。这包括英国精神力量的象征「克伦培勒」、正统德奥体系的古典帝王「卡拉扬」、法国的管弦色彩大师「克路易坦」、以及来自CBS,同时代表美国及东欧之声的「赛尔」。光是这四大天王在EMI COLUMBIA SAX系列中的录音,就足以让您买得大失血,想要搜藏的人可得先有个心理准备。

  EMI COLUMBIA SAX生产时间虽短,但还是可就不同的商标分成三个时期:

  一、blue and silver

  这是EMI COLUMBIA SAX系列中最早期,也是整个EMI唱片体系中最特别的商标。原因如前所说,所以看起来根本不像是EMI的东西。采用高贵的淡蓝色的标签纸,上面有一圈圈的银色线条,所以通称blue and silver。12点钟方向有黑色的音符记号magic note及COLUMBIA字样。

  这珍贵独特的blue and silver标签使用到SAX 2500为止,大约只出产了250种产品。

  二、black and red

  第二版的标签恢复成红色,图样大致和之前所说的ASD系列中的半月狗一样,只是将留声机小狗变成音符记号,白色HIS MASTER'S VOICE字样换成白色COLUMBIA字样就是了。尽管是第二版,品质还是相当优越。

  三、邮票COLUMBIA

  商标如之前的邮票狗,将留声机小狗变成黑白的音符记号magic note即是。EMI COLUMBIA SAX系列中的第三版,价格自然比第一、二版便宜许多,不过反倒是不常见。

  以下是一些珍贵的EMI COLUMBIA SAX唱片,光是想到就令人流口水。

  01. SAX-2253 安可曲集(Oistrakh)

  02. SAX-2269-72 理查德.史特劳斯:歌剧《玫瑰骑士》 (Karajan)

  03. SAX-2276-77 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Klemperer)

  04. SAX-2315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Oistrakh & Cluytens)

  05. SAX-2316-17 唐尼采第:歌剧《拉美莫的露琪亚》 (Callas)

  06. SAX-2347-48 华格纳:序曲集(Klemperer)

  07. SAX-2369-72 莫扎特:歌剧《唐乔望尼》 (Giulini)

  08. SAX-2394 拉威尔:左手钢琴协奏曲(Francois & Cluytens)

  09. SAX-2411 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Oistrakh & Klemperer)

  10. SAX-2412-14 贝里尼:歌剧《诺玛》 (Callas)

  11. SAX-2430-31 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Klemperer)

  12. SAX-2446-50 巴哈:马太受难曲(Klemperer)

  13. SAX-2451-5 贝多芬:歌剧《费黛里奥》 (Klemperer)

  14. SAX-2473-74 马勒:第二号交响曲(Klemperer)

  15. SAX-2476-79 拉威尔:管弦乐曲全集(Cluytens)

  16. SAX-2276-77 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Klemperer)

  17. SAX-2582 布鲁克纳:第六号交响曲(Klemperer)

  18. SAX-5258 理查德.史特劳斯:最后四首歌(Schwarzkopf & Szell)

  19. SAX-5283 马勒:第四号交响曲(Szell)

  20. SAX-5288-89 布鲁克纳:第五号交响曲(Klemperer)


小狗+小天使:EMI HMV SAN

  HMVSAN系列发行的几乎全部都是声乐曲,包括歌剧、神剧、宗教音乐、合唱音乐等等。平均来说,比起HMV ASD或COLUMBIA SAX的第一版,这个系列要便宜点。比起套装的SLS系列,这又要贵一点。

  这些录音很多也同时发行于SLS的套装或其它系列,不过,这些在SAN的发行应该才算真正的第一版。尽管较SLS系列贵,但凭着第一版的珍贵,以及较为精致美丽的外盒,还是比较值得收藏。

  通常来说,EMI的标签有小狗(英国体系),就没有小天使(美国体系)。有小天使,就没有小狗。唯独这个系列会同时出现小狗与小天使(另外,ALP系列中也有一个小小的小天使),一般称为「HMV(小狗)ANGEL(小天使)series」。

  这个系列的卷标在国内市场上并不常见。实际上也有点复杂,而且还可以分成两种体系。更麻烦的是,这些分类在市场上还有其它说法,很容易看得一头雾水。不过,不管如何,White Angel(含Red Angel)版是这个系列中最早期,也最贵的东西。

  小天使(早期,只发行到约SAN200左右):

  White Angel:金色底,12点钟方向除了HISMASTER VOICE字样外,还有一个椭圆形白色的留声机小狗图案。6点钟方向还有一个白色小天使图案。另外,还有一种小狗和小天使都是红色的标签(Red Angel),因为稀有,特别珍贵。

  Gold Angel:和White Angel基本上都一样,只是小狗和小天使都改为黄色。

  小狗(晚期):

  Gold Dog:和第一版的邮票狗一样,不过底色改为金色,邮票两边的线条则由Angel Series字样取代。邮票的上方还多了一个小天使图案。

  Yellow Dog:和Gold Dog基本上都一样,只是标签底色由金色改为黄色。也有人简称为Yellow。

  这个系列中有一些无可取代的好录音,以下这些就是:

  01.SAN101~02/雷哈尔:歌剧《风流寡妇》(Schwarzkopf)

  02.SAN103~06/莫扎特:歌剧《女人皆如此》(Bohm)

  03.SAN107/佛瑞:安魂曲(Cluytens)

  04.SAN121~25/华格纳:歌剧《罗恩格林》(Kempe)

  05.SAN133~34/威尔第:安魂曲(Giulini)

  06.SAN137~39/莫扎特:歌剧《魔笛》(Klemperer)

  07.SAN140~42/比才:歌剧《卡门》(Callas)

  08.SAN159~61/普契尼:歌剧《杜兰朵》(Nilsson)

  09.SAN165~66/贝多芬:庄严弥撒(Klemperer)

  10.SAN179/马勒:《大地之歌》(Klemperer)

  11.SAN195~97/巴哈:b小调弥撒(Klemperer)

  12.SAN207~09/华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Nilsson)

  13.SAN215~17/理查德.史特劳斯:歌剧《纳索斯岛的阿利雅德》(Kempe)

  14.SAN218/马勒:少年魔号(Szell)

  15.SAN292~96/华格纳: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Karajan)

套装ㄝ听卡久:DECCA BOX SET

  DECCA于1960年左右(比大DECCA开始发行时稍晚)开始发行以SET为编号的套(盒)装唱片。其商标基本上均和DECCA

  SXL系列一样分成大DECCA及小DECCA两种,只是在颜色上由黑色变成了紫色。

  这个系列的产品并不多,主要是以歌剧为主。不过也有很多歌剧未曾在此系列中发行过,例如Kleiber的莫扎特《费加洛婚礼》就发行在SXL系列。通常发行于SET系列的东西,少有会重复发行于SXL系列,所以不会产生买哪一版本好的问题。比较奇怪的是萧提版的华格纳《莱茵的黄金》两边都有发行,购者最好买SET系列,因为《指环》的其它三出歌剧只有发行在此系列,搜藏起来比较具一致性。

  六○年代的晚期,DECCA又发行了几套以SXL为编号的套装唱片,主要是将先前单独发行过的一些系列录音加以汇整,以利爱乐者搜藏。在商标上都是黑色的小DECCA,品质也俱属一流,只可惜发行的种类太少了,真是令人遗憾。尤其重要的是巴克豪斯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共十张)。因为这些在SXL系列(但可以找美国版LONDON的CS系列)发行的单张唱片并不完全,你如果要一张一张搜藏,就算找到世界末日也找不齐!!!

  在价格上,这些和SXL系列一样高水平,一样很早期的唱片,一样是很不便宜!

  01.SET-209~211(3LPs)/威尔第:《奥泰罗》(Karajan)

  02.SET-242~246,292~297,312~316,

  382~384(19LPs)/华格纳:《指环》(Solti)

  03.SET-410/411(2LPs)/巴哈:布兰登堡协奏曲(Britten)

  04.SET-479~481(3LPs)/莫扎特:《魔笛》(Solti)

  05.SET-514~517(4LPs)/穆索斯基:《鲍利斯郭多诺夫》(Karajan)

  06.SET-534/535(2LPs)/马勒:第八号交响曲(Solti)

  07.SET-561~563(3LPs)/普契尼:《杜兰朵》(Mehta)

  08.SET-584~586(3LPs)/普契尼:《蝴蝶夫人》(Karajan)

  09.SXLA-6452(10LPs)/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Backhaus)

  10.SXLD-6515(7LPs)/德佛札克:交响曲全集(Kertesz)


套装ㄝ嘛卖卡俗:EMI BOX SET

  EMI出版的套装(盒装)唱片要算是所有唱片公司中最丰富的了。EMI的套装唱片是以SLS为编号,所以也称为SLS系列。这些套装唱片有着最重要的三项优点,对爱乐者来说,实在不能不多看几眼:

  一、搜藏方便。单张单张买总是不如一次买一整盒来得方便,而且有些东西也只有在这个系列中才有,想买单张的恐怕很难。例如:肯培的理查德.史特劳斯管弦乐曲全集。想想看,要是买单张的买了半天,却总剩一张找不到,那会有多呕。

  二、比起许多原来EMI第一版的唱片便宜许多。例如:克伦培勒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如果要买齐单张发行第一版的EMI COLUMBIA SAX系列,大概至少得花好几万台币,但是买套装的SLS系列,可能几千块不到就解决了。

  三、品质无庸置疑。这些套装唱片在版本上多为各期的邮票狗商标,压片品质也仍保持着相当水准。而且这些二手的套装唱片通常都保存得很好,甚至完好如新(因为一大套,前人大概也没听过几回),有意购买者大可放心出手。

  以下是值得推荐的一些套装(但这里没有列上Melodiya在EMI发行的东西)。

  01.SLS-788贝多芬:交响曲全集(Klemperer)

  02.SLS-799西贝流士:交响曲全集(Barbirolli)

  03.SLS-822佛汉威廉士:交响曲全集(Boult)

  04.SLS-828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全集(Oistrakh)

  05.SLS-834柴可夫斯基:《胡桃钳》(Previn)

  06.SLS-861,880,894理查德史特劳斯:管弦乐曲全集(Kempe)

  07.SLS-893德布西:管弦乐曲全集(Minon)

  08.SLS-5009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Boult)

  09.SLS-5042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DuPre)

  10.SLS-5082佛汉威廉士:合唱音乐全集(etc)

古典音乐的历史文件: ARCHIV

  ARCHIV是DG的副属品牌,专门以出版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音乐为职志。在六○年代,虽然不算独树一帜,但也算得上是重要的品牌。不过随着古乐派的兴盛,各种标榜古乐演奏的厂家及录音纷纷出笼,ARCHIV的地位就显得不是那么鲜明了。这个问题也可以从DG年复一年的古典目录中得见一班。

  ARCHIV的立体声唱片和DG一样,可以大略简化成两种银色底标签:

  早期(相当于大花版):12点钟方向有蓝色字样ARCHIV production。

  晚期(相当于小花版):12点钟方向的字样一样为蓝色ARCHIV production,再加上蓝色DG小花版的花冠。

  另外,除了傅尼叶的经典录音: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之外(第一版有钱也很难买到),ARCHIV的唱片应该都不贵,对喜欢的人是一大福音。

  最值得重视的ARCHIV唱片包括:

  早期

  01. 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Fouriner)

  02. 巴哈:b小调弥撒(K. Richter)

  03. 巴哈:马太受难曲(K. Richter)

  04. 巴哈:音乐的奉献(K. Richter)

  05. 巴哈:管弦乐组曲(K. Richter)

  晚期

  01. 韩德尔:水上音乐(Pinnock)

  02. 韩德尔:弥赛亚(Pinnock)

  03. 海登:弥撒曲(Pinnock)

  04. 巴哈:布兰登堡协奏曲(Pinnock)

  05. 韦瓦第:四季(Pinnock)
离线ast123456
只看该作者 70 发表于: 2008-08-26
买到了一点配件
离线ast123456
只看该作者 71 发表于: 2008-08-26
在外转了一圈,到处打听二手黑胶,一无所获.只能买一张新的,店里只有摇滚和蓝调,没有古典,随手拿一张作个纪念.
离线ast123456
只看该作者 72 发表于: 2008-08-26
近期购了几张碟
离线ast123456
只看该作者 73 发表于: 2008-08-26
继续
离线ast123456
只看该作者 74 发表于: 2008-08-26
继续
离线ast123456
只看该作者 75 发表于: 2008-08-26
继续
离线梁溪人家
只看该作者 76 发表于: 2008-08-26
祝贺ast兄收获不小。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王安石
离线ast123456
只看该作者 77 发表于: 2008-08-26
继续
离线ast123456
只看该作者 78 发表于: 2008-08-26
继续
离线ast123456
只看该作者 79 发表于: 2008-08-26
继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