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5
今日唱片
ORFEO 莫扎特-第25交响曲&安魂曲/瓦尔特 德P+O首版
https://book.kongfz.com/446413/2293854412/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168894632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74202753https://item.jd.com/10071649430688.html《g小调第二十五交响曲》,作于1773年,当时莫扎特17岁。
在莫扎特全部编号的41部交响曲中,大调的有39部,小调的只有两部。这与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大调作品的数量远远超过小调的事实吻合,因为小调当时被认为比大调不谐和,较少用。直到浪漫主义时期,大小调作品的数量才趋于平衡
除了“第二十五”,莫扎特另一部小调的交响曲是《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由于这两部都是g小调,“第二十五”有时又被称为“小g小调交响曲”。
“第二十五”的乐队编制相对较小,只包括两支双簧管,两支大管,四支圆号,加弦乐。这应该体现了莫扎特比较早期交响曲乐队编制的特点。
“第二十五”第一乐章开门见山,没有引子直接开始第一主题。其动荡不安的切分节奏和粗犷的旋律,表现出某种躁动的情绪,因此后人常把这部交响曲和当时欧洲文艺界兴起的“狂飙运动”(Sturm und Drang,又译作“狂飙突进运动”)联系起来。
这种运动注重表达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与奋进精神,代表人物包括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席勒。然而莫扎特当时只有17岁,也没发现他与这种运动有联系的记载。所以我猜想,虽然不排除莫扎特受到了一些间接的影响,但他内心与这种运动的情绪有某种契合可能是更合理的解释。
聆听全曲,第一乐章是g小调;第二,三乐章虽然以大调为主,但其中仍有小调的段落;第四乐章又回到g小调。整部作品的基调是躁动而压抑,给人感觉是悲剧性的。这在莫扎特的器乐作品中是不多见的。
“第二十五”第一乐章的开始部分曾被美国电影《莫扎特传》(Amadeus,1984)用作开片不久的配乐,较好地配合了悲剧性的场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部小调交响曲阴郁表面下所蕴藏的激情本质。比较难以想象的是,在作曲家17岁的青春年纪时,就能孕育出如此这般和自己年龄、经历都不相符合的、拥有独特气质的旋律,或许这只有上帝或者作曲家自己才能解释。后世学者往往只能以“灵光一现”来解释这部作品的诞生。
布鲁诺·瓦尔特 (Bruno Walter,1876年9月15日-1962年2月17日),德裔美籍指挥家、钢琴家。
1901年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今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第一指挥。1913年任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音乐总监 。1922年后,活跃于柏林、莱比锡和萨尔茨堡音乐节。1933年后,因受纳粹迫害而离德去奥、法。1939年到其去世定居美国的22年中,达到了他艺术成就的最高峰。
瓦尔特的指挥风格柔和优美,将管弦乐的各声部都处理得富于歌唱性。他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指挥传统,被誉为“莫扎特专家”。他特别擅长于指挥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马勒的作品。他是马勒第九交响曲和大地之歌首演指挥者。
曾任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音乐总监(1913-1922)、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音乐总监(1929-1934)以及纽约爱乐乐团艺术指导(1947-1949)。
(网摘,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