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712310阅读
  • 788回复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08-11-11
Ludwig Van Beethoven:Klaviersonaten 8, 23, 31
贝多芬:第八、二十三、三十一奏鸣曲
吉利尔斯(Emil Gilels )钢琴  
DG 439 426-2





这是一张DG的廉价版唱片,但却是物超所值。吉利尔斯的演奏,总是塑造一种清冷的抒情表现,每一个细节都琢磨得非常透彻;但细心的乐迷仍能从他冷静的抒情中,感受到内心的热力四射。吉利尔斯在节奏上不再是往昔的刚猛;在这几首名曲中,表现得特别轻巧,把乐曲的魅力表露无遗。尤其是他对乐谱有极深入的洞察,细腻的感情与优美的细节,让人犹如听到了一场晶莹剔透的精彩演奏。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08-11-11
Beethoven:Sonaten
贝多芬:第27—32钢琴奏鸣曲
所罗门(Solomon)钢琴  
EMI 0777 7 64708 2 5





  
这个所罗门的贝多芬奏鸣曲录音重发片实在是来得太迟,所罗门就算这辈子没有其它的录音留下来,这个贝多芬最后5首奏鸣曲的录音已是人类文化的伟大遗产。他的深度如施纳贝尔、音色之美犹如阿劳、内敛及强度犹如肯普夫、完美的钢琴技巧表现犹如波利尼、气势之宏律如早期的布伦德尔。也许所罗门的名声在英国已逐为众人所淡忘,但是在德国他的声名及艺术成就仍历久不衰。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08-11-11
Beethoven: Fidelio  
贝多芬:菲德里奥  
路德维希(Ludwig),维克尔斯(Vickers)等人演唱
克莱姆佩勒(Klemperer)指挥爱乐乐团及合唱团  
EMI CMS 7 69324 2(2CD)






贝多芬自己也应该知道他并不擅长歌剧,勉强做来,不免事倍功半,因此他一生只写了一部《菲德里奥》,不再勉为其难.当然《菲德里奥》无疑是最伟大的歌剧杰作之一,但贝多芬毕竟为它耗费了太多的心血,太吃力了,光是序曲就写过四首!"菲德里奥"是剧中女主人公莱昂诺拉冒充狱卒去监狱营救丈夫时用的化名,因此除最后选定用于歌剧的这首序曲外,其它三首用于音乐会演奏的序曲,都取名"莱昂诺拉".

《菲德里奥》是莫扎特至瓦格纳之间最重要的德国歌剧,不仅人物性格刻划有力,而且情绪饱满,许多唱段深情感人.爱情不仅是幸福和缠绵的回忆,也是现时的果敢行动.甚至管弦乐的间奏也将这勇气推波助澜,令人紧张而鼓舞.  
  
克莱姆佩勒的这个录音版本,演出上非常成功,尤其是扮演女主角的次女高音路德维希,把莱昂诺拉这位朴实而伟大的女性,那有情有义有胆有识的方方面面都唱出来了.其他歌手也都是很合角色的人选,都有恰到好处的表现.而克莱姆佩勒指挥的乐队更是不用说了.这套CD转制得不错,音效相当可以.

此外,叶诺薇芝和伯恩斯坦的版本(DG 419 436-2)也很出色.
[ 此贴被vip_laomao在2008-11-11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08-11-11
Ludwig Van Beethoven:Missa Solemnis  
贝多芬:庄严弥撒曲
玛乔诺,肯达尔等人演唱
加迪纳(John Eliot Gardiner)指挥英国巴罗克独奏家乐团(Ebs) 及蒙特威尔第合唱团(Monteverdi Choir)  
Archiv 429 779-2






贝多芬写过两首弥撒曲,以"庄严"相称的是第二首,D大调的(Op.123).这是他晚年一系列达至超我境界的伟大作品中分量很重的一部.要是你从他更晚些时候写的最后三首奏鸣曲和最后五首四重奏里,还不能完全领会到老贝多芬那时的悲壮处境——音乐巨人的地位,已有的卓绝业绩和对伟大艺术无止境的向往,然而却已经完全耳聋了,再也听不到自己的音乐了——你在那些清平,纯净的室内乐里对此还不能领悟更多的话,那么,你总还可以指望从这首《庄严弥撒曲》(以及稍后的《第九交响曲》)里得到许多启示.它有着贝多芬音乐一向的悲壮,却是不再那么激烈了.青年时代的挑战姿态已经缓和下来,情感更有质量,更多地向着生命的崇高意义和心灵深度去发掘音乐艺术的完美,至上.

说到唱片,应该说克莱姆佩勒版(EMI CMS7 69538 2,2CD)是更正统也更大气的演绎.而加迪纳的这个仿古演出版本则别具一格,速度稍快却毫不轻率,力度,气势也够了,音色上还令人耳目一新.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08-11-11
Bennett: Piano Concertos Nos. 1 & 3; Caprice  
贝内特:第一、三钢琴协奏曲
马尔科姆•宾斯(Malcolm Binns)钢琴
尼古拉斯•布雷斯韦特(Nicholas Braithwaite)指挥伦敦爱乐(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Lyrita SRCD 204  





  
马尔科姆•宾斯演奏威廉斯•顿代尔•贝内特(William Sterndale Bennett)这两首钢琴协奏曲获得极佳的称赞,他那轻捷的触键及如诗般的感受性是令曲子愉快的泉源,且得到布雷斯韦特与伦敦爱乐优异的扶持。高水准的录音,这是杰出但受到冷落的唱片,爱乐者实不可忽略。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08-11-11
Irving Berlin: Annie Get Your Gun
欧文•伯林:音乐剧“安妮拿了你的枪”  
克雷斯维尔(Kim Criswell, Thomas Hampson, Jason Graae, Rebecca Luker)等独唱  
约翰•麦克格林(John McGlinn)指挥伦敦小交响乐团(London Sinfonietta) 和Ambrosian合唱团(Ambrosian Chorus)
EMI CDC7 54206-2






这是最精致的音乐剧录音之一!McGlinn每次的录音都会令人心跳且满意。声乐部分非常有个性,也非常理想;整体的演出更表现该剧的风趣。比原来在百老汇时的表现更趣味洋溢!真是一流的演奏。录音效果饱满;而且附有整出戏的历史与完整的歌词。喜爱音乐剧的朋友绝不能错过!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08-11-11
Hector Berlioz:Overtures  
柏辽兹:序曲集
明希(Charles Münch)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RCA 9026 61400-2





  
这是一个很难超越的版本,耀眼的管弦色彩在这4首 柏辽兹的著名序曲中大放光芒。明希带领的波士顿交响乐团,让您从第一个音到中止和弦屏息聆听。立体声发展初期的试验性录音颇有音乐厅的临场感,明希的处理华丽高贵、音响优美、管弦乐法处理得简单明了。轮廓清晰、音色亮丽的法国音乐,可说是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拿手绝活。虽然音色光辉灿烂,却不失高贵优美,是个有口皆碑的纪念性演奏。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08-11-11
Berlioz: Les Troyens  
柏辽兹:特洛伊人  
维克尔斯,维塞伊等人演唱  
戴维斯指挥柯文特花园歌剧院乐团及合唱团
Philips 416 432-2(4CD)





  
柏辽兹这部歌剧是根据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史诗,取材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故事,由作曲家本人自撰脚本.全剧分为两个部分,即《特洛伊之陷落》和《特洛伊人在迦太基》,整个演出历时四个多小时.
  
柏辽兹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就是这部歌剧了.然而它长期遭受冷落,作曲家生前只见到过它的第二部分的演出,并且是被删改得残缺不全的.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在英国首次演出了《特洛伊人》的全本,而法国——柏辽兹的祖国,则直到1969年都不曾完整演出过它.顺便说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套全本唱片,正好就是1969年在伦敦录音的.

当然现在是没有人再怀疑《特洛伊人》的伟大了.它不仅是柏辽兹最了不起的杰作,也是有史以来最壮观而激动人心的正歌剧,紧凑,有力,高潮迭起,兼有细致入微的人物刻划和场面的史诗般宏伟壮丽,而它的音乐的丰满和辉煌,足够和瓦格纳的任何一部歌剧相匹敌.  
  
此剧全本唱片不多,而戴维斯这个版本的演唱,演奏和录音全好,堪称Philips旗下最优秀的一套歌剧唱片,也肯定是让戴维斯享誉最多的一项成就.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08-11-11
Berlioz: Les Troyens  
柏辽兹:歌剧“特洛伊人”  
拉克斯(Lakes)、波莱(Pollet)、沃伊特等人演唱  
迪图瓦(Dutoit)指挥蒙特利尔交响乐团(Osm)
Decca 443 693-2






科林戴维斯的《特洛伊人》称霸歌剧录音已经四分之一个世纪了,好不容易1996年出了迪图瓦版总算可与之分庭抗礼。比起戴维斯的平实、稳重,迪图瓦可说是热力四射、节奏紧密、戏剧张力十足。本版也是Decca老牌录音师雷明舒尔(Ray Minshull)的最后力作,庞大的气势及超凡的音响成就,远超过一般歌剧录音水准,《特洛伊人》为他一生的录音事业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08-11-11
Berlioz: Les Nuits d'été; La Mort de Cléopâtre; Les Troyens  
柏辽兹:夏夜、克莉奥佩特拉  
蓓克(Janet Baker)次女高音  
巴比罗利(Sir John Barbirolli )指挥新爱乐乐团(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  
吉卜森(Sir Alexander Gibson )指挥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EMI CDM 7 69544 2






在柏辽兹以前,譬如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或套曲,都是由钢琴伴奏的.因此,《夏夜》大概算得上是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重要的乐队伴奏的声乐套曲了.后来马勒,理查 施特劳斯,肖斯塔科维奇等人都写过不少这类作品,将这个形式推广开来.

这部套曲由六首歌曲连缀而成,分别从不同侧面重新审视浪漫的爱情,风格各异,或风趣(第一首《维拉内尔》),或阴郁(第三首《在环礁湖上》),或缠绵美丽(第五首《墓地上》),且是每首都刻划细腻,气韵生动,因而对演唱者构成很大挑战.蓓克虽是次女高音,却能清丽,滑爽地唱出女高音的高度,音域极宽,而且表情变化很有层次,这就满足了柏辽兹本想用不同声部的两位歌手演唱的原来意图.  

在表现埃及艳后故事的《克莉奥佩特拉》(又译《克娄巴特拉之死》)中,蓓克也唱得极为精彩,而且吉卜森的乐队非常体贴,和《夏夜》中巴比罗利的乐队伴奏同样出色.  

这张CD的透明感极好,蓓克的魅力表露无遗,因此不仅是柏辽兹这两部作品的首选版本,也是蓓克最迷人的唱片.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