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27121阅读
  • 1982回复

【原创】东行漫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520 发表于: 2009-08-26
CD buffer整流管同樣是80,280茄子管換著聽,還有一隻380管子,等唱頭放大器的整流管座寄來再裝上就OK了。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521 发表于: 2009-09-09
柴可夫斯基 第 4 號交響曲

第三樂章  詼諧曲快板,(Allegro)F大調,2/4拍子。(5:48)
    
整個Scherzo由整個弦樂器撥弦, 透過 句子長短句型變化 ,讓音樂生動起來。

                  (小節數)                          (段落時間)              (重 點)
Scherzo
                 a   8   8   4   4   8                    (0:00~0:25)
                                                                  (3:09~3:34)

                 b   4   4     4   4      4   4      4   4      2  2  8(0:26~ 0:59)    44後面4是前面4反覆
                                                                                        (3:35~4:07)

                 a   8   6   4    2   2   2    6   4  (1:00~1:26)
                                                                  (4:08~4:34)

                      2   2   1   1   2    2   2   1   1   8     (1:27~1:44)
                  (反覆時最後8改為7小節進入coda)(4:35~4: 53)
  

對比段   (Trio) 以木管樂器為主,分cdc小段為比較放鬆,像歡慶後喝醉酒,最後的 e小段銅管奏出 在描寫軍樂進行曲風

,但中途即加入c小段與a小段音樂,讓人感覺混亂,這是柴可夫斯基在描繪腦海中浮現出一幕幕不相干的印象。

                 c  (4) 4   4                               (1:45~1:58)               (4) 是預備長音,第2小節第2拍出現和弦Pizz。

                 d   2   2   4   4   6                    (1:59~2:20)               長笛主奏帶有俄羅斯舞曲風格,6的最後兩小節奏出詼諧樂
                                                                                                      句,有如醉酒步履不穩

                 c   4   3                                    (2:21~2:29)

                 e   4   4   4   4     4  4     4   2    4   2(2:30~2:57)    e段由銅管演奏,是進行曲風格的,但純粹e的音樂只有前面
                                                                                                      的4個4小節句,之後銅管繼續行,中間44加入c段的音樂伴
                                                                                                      隨著,4242句中2是前面 Scherzo的音樂

                      2   2   2   2   4                                (2:58~3:08)    2 2 2 2四句則在第2小節聽到前面a小段撥弦 準備接著要反覆
                                                                                                       的Scherzo。
      D.C.(Da Capo反覆)
      
CODA          4   4   4   4                                      (4:54~5:04)

                      4   4   6   8                                      (5:05~5:22)    華麗的木管穿插進來。

                      2   2   4   4                                      (5:23~5:33)     好像要結束的樂句,後面意外地又補上一段
                        
                      4   4   2   2   4                                 (5:34~5:48)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522 发表于: 2009-09-10
柴可夫斯基 第 4 號交響曲

第四樂章  終曲 熱情如火似的快板(Allegro con fuoco)F大調,4/4 拍子,迴旋曲(7:54)

                (小節數)                          (段落時間)              (重 點)

       A            4  4                                    (0:00~0:10)            A段像是導奏,帶出了B、C等主題
      
       B                                                       (0:11~0:41)            全部都是2小節句,旋律來自一首俄羅斯民歌「 原野上的樺樹
                                                                                                   」,2後面都跟著裝飾音型。只有末尾是4小節句,是為了銜接
                                                                                                   A的特效的音樂

                     (1)  2  2  2  2                                                       前面(1) 是預備,後面是木管+弦樂裝飾音型

                            2  2  2  2    4

       A                  4  4                              (0:42~0:51)

       C                  4  5  3    2  2  6⌒      (0:52~1:23)         帶有歡慶的曲風

        B                                                      (1:24~2:11)          B 段主要是工整2222小節句, 靠配器及力度的改變來使其生
                                                                                                動,像變奏一樣

                             2  2  2  2                                                   木管+三角鐵裝飾音型

                             2  2  2  2                                                   木管+弦樂裝飾音型,聲響漸強

                             2  2  2  2                                                   法國號+弦樂+銅管裝飾音型

                             2  2  2  2                                                   銅管+弦樂+鈸合奏,弦樂呼嘯著像活潑的亂舞般熱鬧著

                             2  2  2  2                                                   開始收斂,很輕的木管+弦樂段奏裝飾音型 ,轉為大調

                             3  5  4  3  4               (2:12~2:50)        在前面工整旋律下插入這一是B段主題的發展,3543是對位,
                                                                                                其中5 4二句的第1小節都是增值的變化,末尾是4小節句,
                                                                                                是為了銜接A的特效的音樂

       A                    4  4                            (2:51~3:01)

       C                    4  5  3    2  2  6⌒     (3: 02~3:33)

       B                    2  2  2  2                    (3:34~4:32)         弦樂+三角鐵裝飾音型

                              2  2  2  2                                                  弦樂+木管+三角鐵裝飾音型

                              2  2  2  2

                              2  2  4  6                    (3:34~4:32)         已開始變化

                              2  2  2  2  4                (4:33~4:49)         最後的2 2 2 2是一段卡農,最後4直衝上去,非常自然接下句

     插入句             7  2  2  6    2    5⌒    (4:50~6:06)         對比前面B段時,是一段此主題的發展但在這裡卻是插入了第一
                                                                                                樂章導奏音樂,也意味整首交響曲快結束。

       C                 (2)  2  2    2  2    2  2     1  1  6  4(6:07~6:44)   (2) 是準備 , 末尾是4小節句,是為了銜接A的特效的音樂

       A                    4  4                              (6:45~6:55)

     CODA             6  3  3  4    2  2  2  2  2  2  2  7 (6:56~7:54)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523 发表于: 2009-09-16
最近買了卡拉楊這套DVD共41張碟,內容有不少是他在日本的演出,除了歐洲,大概就是日本最迷卡拉楊了,

雖然在畫質、音響效果上,已非最好,但一次收到這麼多張碟也省了很多事,除了貝多芬的九大交響曲,莫札特、威爾

第、布拉姆斯的三大安魂曲,如果再加上佛瑞的安魂曲就更棒了,當然少了馬勒的作品、華格納的指環這真是可惜。

近日,在柴可夫斯基的第五號交響曲與馬勒第九兩著之間日夜徘徊,雖然兩者差距頗大,但在配器上的出色,讓音色

的豐富上增添不少光彩。

今晚,看著、聽著莫札特的安魂曲,熟悉的旋律,雖然談得是死亡,莫札特卻寫的讓人安詳,賦格的交織,讓音樂層層

贏繞著在腦海,真是偉大。

相對的柴可夫斯基的悲愴,可說是他自己的安魂曲,在音樂中多聲嘆息,那是面對絕望的嘆息。

馬勒第九,原想逃過死亡的宿命,從第一樂章對死亡的恐懼、困惑,在第四樂章裡終於平靜的接受

正如莊子所提到的,我們會對死亡害怕,焉知死亡後不會是更好的世界,只是那些逝去的人不曾回來告訴我們這些活著的

人。

所以聽完馬勒第九再聽大地之歌,更容易體會那生死離別。

(馬勒第九,主要聽的是solti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以及Benjamin Zander 指揮愛樂管絃樂團)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524 发表于: 2009-09-17
這篇文章是從colin的blog轉載下來,這套系統在我台北的朋友家中,上次回去聽到聲音是TAD+SP250+JBL2405,

目前最後的版本是TAD+SP250+圓號角(驅動器ALTEC 288)


原本這一篇是不想寫的,一位在對岸的朋友要知道一些關於這一對喇叭的發展,我來貼貼照片,寫些過程吧。

       一開始,用家告知有一對 TAD 1601 單體,這是一對連我都喜歡的 15" 單體,想要在一個不很大的空間 ( 約 7~8

坪),不大的音箱,最好是帳版,給它裝起來聽音樂,擁有這對單體的人,大略知道這不是一隻全音域單體,是一隻低

音,組裝的困難度不考慮,問題丟給我,於是我設計了一個帳版,搭配 SP-250 先給它聽音樂,就這樣過了 4 個月 ......

       接著這位用家又聽到我這裡的原型號角,問我 " Colin 這是什麼 ? " 大略解釋過後再問我 " 那我家有一對長的像是黑

饅頭的 ( ALTEC 288c) 可不可以裝 ? " 單然可以啦,於是我設計了一個可以放在帳版上的支架,放置的弧度以 288 直徑

以及原木號角的直徑為準,做了一個 U 型鐵架,高度抓的比 SP-250 稍高,不會擋住 SP-250 的發聲,重達 20 公斤的

號角加驅動器放上去後,相當穩固,原先還有一個 JBL 2405 超高音在一旁,但是拍照時,還沒放上去。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525 发表于: 2009-09-17
為了搭配現場客廳的佈置,前帳版多了一片裝飾木板,其實就是用一片8mm 厚的夾板,貼上原木皮,感覺看起來還不

錯。中間的音響架也是我設計的,沿用弧型帳版設計,做了小一號的弧形支架,中間以 10mm 棕色強化玻璃為支撐,

玻璃可以由前方抽出來,方便於放置機器,但需要小心一些,免得側邊沒撐到,玻璃掉下來,那就麻煩啦。照片裡都是

深色系,不容易看的很清楚,麻煩各位想像一下。

       機器的配置大略是 6CK4 推低音 ( TAD 1601a ) , 5687/80 推 SP250 當作是中音,5687s 單級放大推號角

( ALTEC288c ),訊源分別是 pianist 加上 LP,Project 轉盤 + 16" 分離式唱臂 + Colin 唱頭放大 + 改過的 103R , 整體

訊號由一台前級控制,這台前級很有趣,我第一次裝機時就看到聽到了,心理想,除了難看一些,聲音我還可以接受,

好吧,就裝上去吧,經過一 段時間用家希望我可以換裝新的前級輸出變壓器,我心想,難不成這是一台有輸出變壓器的

前級 ? 難怪沒有被我嫌,拆開後一看,我大概笑了有五分鐘 --------- 這是一台大約 8 ~9 年前,裡頭是由我手繞的輸出變

壓器,以及兩個 Choke,以 5842 為放大管的前級,我都忘了這件事了,看到裡面的一塊缺角的鋁板,想到當時找不到

完全適合的尺寸,才會用上這塊缺角的,真是好玩,原來我的機器還是有人欣賞的。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526 发表于: 2009-09-17
最後寫一下聲音,SP-250 是以全音域發聲的,整體就靠這顆支撐中頻,TAD 1601a 經過簡單預分頻,約 300 Hz 開始發

音,強烈的中低音實在是迷人,號角原本是設計給用家選擇的,可以選 SP-250 或是 號角來負責高音,但試音結果兩個一

起開聲音反而好,聽音樂時就全部機器都打開啦,對這些單體有稍稍認識的朋友,一定可以猜想的出來這樣的聲音密度

有多麼高,喜歡聽高密度音樂的,會很喜歡這樣的組合才對。接著要處理女兒上大學的一些住宿的瑣事,大略聽了一

下就離開了,我先請用家聽一陣子,改天我找機會再細細微調。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527 发表于: 2009-09-17
7月回台北,當時號角還沒裝上,當時告訴朋友,這套系統聲音在台北的玩家裡,可以列入一流聲音之列,只是他的空

間如果再大三倍,大概可以排在前一百名內,真是會讓人難以忘懷的聲音。

當在這套系統完成後,有些燒友前去聽過,對於聲音的密度、音色都給予高度評價,其中一位朋友用單那喇叭+narga845

功放整套系統的投資是我朋友這套系統十倍以上。

當然這套系統再colin調整過程中,我也和他交換意見,因此對於他調整思路比較清楚。

而其中讓人值得反斯的是,整套系統中並沒以任何發燒元件在內。大該只有兩根古河電源線算是名牌吧,喇叭線及訊號

線是我十年前DIY的,所有電源也直接從一般牆插直接拉出。
[ 此贴被spenser在2009-09-17 23: ]
离线cktony
只看该作者 1528 发表于: 2009-09-17
原来兄台也是DIY高手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529 发表于: 2009-09-17

原来兄台也是DIY高手


DIY學問太多,自知天分不夠,很早就放棄了,專心欣賞音樂就好,機器、線材只好找人代勞了。

等我找到能安全運喇叭的貨運公司,打算請colin也做一套大一點的鐵障板,TAD1601A+SP250+圓號角(TAD4001驅動器)運到上海。
[ 此贴被spenser在2009-09-17 23: ]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530 发表于: 2009-09-18
我朋友這套系統建構中讓我了解到對於各種器材或元件長我的重要。

這對喇叭的組成,最早是因為有4顆TAD1601以及2顆TAD4001,算是可以組一套TAD2401或2402喇叭,

但是看了很多人玩2401,也花了不少錢做箱子,卻沒獲得最好效果,所以也不太敢輕易嘗試。

colin原來也擁有1601單體,加上他開發SP250聲音密度標準及是以TAD為主,因此兩者是可以匹配的,再加上原來搭

配在ALTEC  A7的超高音JBL2405單體正閒置著,因此請colin幫忙設計障板,以及調整三者之間的分頻點,

所以喇叭的重點是在不同單元音色、音質的一致性,其次在每個單體的負責頻段分配,以取的整提的平衡性。

其次在推動的功放上,用了三台小功率後級,也都是colin的機器,因此在聲音的一致性是統一的,而燒為特別的是

把分頻的部份改到前級與後級之間。

在這套系統裡連接的部份,基本上就是一般的線材,可能最貴的就是古河電源線一條還不到人民幣500,所以當找

到好素質喇叭與能匹配的器材,可能已經決定了整套系統一半的聲音,調好空間與擺位已經是八成底定,其他才是線

材或是調整道具的效果。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1531 发表于: 2009-09-20

李兄
忽忽一别,多了这麽多东西,我也刚换音箱.上图庆贺兄台卖了多套雅宅



cktony兄:接下来准备玩怎样大的呢?原来的那对MARTEN呢?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cktony
只看该作者 1532 发表于: 2009-09-24

cktony兄:接下来准备玩怎样大的呢?原来的那对MARTEN呢?[表情]



MARTEN还在,我家五个听音室啊.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1533 发表于: 2009-09-25

MARTEN还在,我家五个听音室啊.[表情]


哈哈,是的,记起来了,MARTEN你是用来看电影的!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534 发表于: 2009-10-13
貝多芬7號交響曲

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完成於1812年5月13日,距離第六號交響曲已時隔四年, 話說1813年12

月8日貝多芬自己指揮首演,當第二樂章演奏完畢時,全場觀眾便報以熱烈的掌聲,貝多芬也立

即再演奏一遍,以謝盛情這首交響曲遂位如第三、第五、第六號冠以標題,依舊受到許多愛樂

者的鍾愛。在貝多芬的九首交響曲裡,除第一號外偶數編號作品屬於輕快優美的樂曲,相對的

奇數編號交響曲顯得豪放雄渾,充滿了力的美感。雖然在第五號交響曲裡可以見到這股力量的

爆發,而在第七號交響曲裡把力量發揮到極致,從頭到尾貫徹到底。

這首交響曲的特色是

以持續的節拍貫穿整個樂章, 李斯特則譽為「節奏的神化」,曾改編為鋼琴的版本,而裡斯特

的女婿華格納更進一步讚為「舞蹈的神化」,在每個樂章裡用不同的節奏讓整個樂曲帶著韻律

的美。
[ 此贴被spenser在2009-10-17 21: ]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535 发表于: 2009-10-16
貝多芬7號交響曲

聆聽版本符:DG ,POCG-2295/7  Karl  Bohm指揮維也納愛樂

第一樂章 A大調,逐漸綿延-活潑的快板(Poco sostenuto-Vivace),奏鳴曲式。(12:11)

導奏非常長,時間近4分鐘,在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的導奏也是如此綿長。導奏採用慢板--這是

為了囤積能量和後面進入主題的快板形成對比,以顯出層次感。第一主題的核心主題,其結構

是典型的貝氏風格--藉「質」的壓縮來造成張力;至於結束句是強弱強弱的兩股力量的對

抗、拉扯,營造出力量的美感。

          (小節數)       (段落時間)              (重 點)

導奏  慢板 4/4拍子
         a  2  2  2  2  1             (0:00~0:34)                豎笛及低音管,定音鼓形成a段的沈穩

         b  2  2  1                      (0:35~0:57)               弦樂加進來讓b段開始浮動

         a  2  2  2  2                 (0: 58~1:32)

                  c  2  2  1  1 2  2  1      (1:33~2:18)               旋律性出現

         ab 2  2  2  2                 (2:19~2:50)

                   c   2  2  1  1 2  1  1  1 (2:51~3:33)

                        2  2  1  1 2  2  2     (3:34~4:17)              過渡句為了要進入第一主題,最後2小節開
                                              始改變

呈式部   快板     (古典時期通常呈式部會反覆一次,有些指揮家會省略反覆)
第一主題
            4  4  3  3  2  2  1  1/2;   1/2;   1/2;   1/2;    1 ⌒(4:18~4:44) 核心主題,整個樂段不斷壓縮,
                                            每句從44、33(3=2+1)、22、1、 1/2;,
                                            最後一小節延長

            4  4   2  2   8           (4:45~5:08)           暗示性反覆

            4  2   2  2                 (5:09~5:21)           過渡

第二主題
            2  2  8    3   8           (5:22~5:49)           3小節拍子混亂到8小節再回到正常


結束句
           10  4  2  4  2              (5:50~6:14)           10小節是來回拉扯,42兩句是強弱的對抗

           4 2  5  (4)                   (6:15~6:30)            由拉扯對抗中掙脫出來,5小節最後瞬間停
                                              頓,(最後4小節木管是為反覆呈式部準
                                              備,在Bohm這個版本裡呈式部不做反覆,
                                              在第五小節休止後直接進入發展部)

發展部
           4   4   4   4   8            (6:31~7:00)              前面4小節(2拍+2拍休止)

           4   2   4   2   4   3       (7:01~7:23)

                      2   3  3   3  3  2  18    (7:24~8:02)             最後18小節是為了最後高潮做蘊量

           2  2  2  2  3  11  2      (8:03~8:30)              定音鼓營造出高潮

再現部

第一主題
           4  4  3  3  2  2  1  ½  ½  ½  ½    1  1 (8:31~9:03)發展部的定音鼓延伸到這一樂段,
                                                比呈式部增加最後一節減弱延長為了
                                                進入下一樂句

           4  4   2  2   10              (9:04~9:35)          雙簧管開始帶入木管樂群去再現很美田園風
                                              格,與前面充滿力量的音樂形成對比

           4  2   2                          (9:36~9:46)

第二主題
           2  2  8    3   8                (9:47~10:15)

CODA
        
                   10  4  2  4  2                    (10:16~10:41)    結束句的音樂,但後面加上三個樂段的發
                                              展。

          4  2  5  1                          (10:42~10:56)

                    2  8  8  8  6                      (10:57~11:38)     最後6小節變為斷音

          2  2  5  10                        (11:39~12:00)     最後10小節加上附點
  
          2  2  5                               (12:01~12:11)      與前面225音樂相同,卻是狂呼而過。
[ 此贴被spenser在2009-10-17 21: ]
离线jason_wy_ma
只看该作者 1536 发表于: 2009-10-18
不知打扰否?
贝七,我喜欢第二乐章,讲不出道道,可能是弦乐群奏的歌唱性很好。我第一次听就喜欢上了,后来好容易才知道是贝七。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537 发表于: 2009-10-18

不知打扰否?
贝七,我喜欢第二乐章,讲不出道道,可能是弦乐群奏的歌唱性很好。我第一次听就喜欢上了,后来好容易才知道是贝七。


不止是你,这首交响曲首演时,奏完第二乐章听众鼓掌不已,贝多芬只好再演奏一次.

乐曲分A段主题是送葬进行曲,每8小节的乐段非常工整,反覆4次,弦乐一层加进来作对位,营造出由远而近的效果。

B段是对昔人已逝的景仰与追忆,音乐表现出光明开放。

再回到A段乐段虽缩加进赋格做变化,也如第六号交响曲田园的第五乐章里再现部把旋律打散,只留下声响,让聆听者在心里唱出旋律。
[ 此贴被spenser在2009-10-18 14: ]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538 发表于: 2009-10-18
這是轉載colin網站的文章,寫下了他現場錄音的過程,也開放下載演奏會錄音,今天下午花了近一個小時下載,燒成

CD,錄音的確不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


寫作 攝影 錄音 之間的關係 --- 記 張世昌 小提琴演奏會錄音    
  
張世昌小提琴演奏會節目單,真是抱歉,有些髒,但是請記得這位先生的樣子,如果你聽這張片子需要一些畫面在心

中的話。

       2009 九月二十四號,我拖著沉重的器材北上到台北,一箱完整的錄音器材,一箱麥克風(兩隻真空管的麥克風硬是

給她裝在同一箱),一台PC,一個裝換洗衣物的背包,移動過程中,只要不要讓我上樓梯,以我現在的體能拉到台北,

還算可以,當然,這句話是體力還有的時候才可以說的。

照相機,我真的無法加進來了,心裡想也許我女兒會帶吧 ? 這個喜歡隨手拍照的女兒,結果是他也沒帶,這一篇沒有現

場照片,我想了一下,拍節目單好了。

       到台北轉運站以後,我"只"需要抬上三個階梯,才可以接到捷運站裡,這三個階梯差點讓我摔倒,這時開始發現我

是不是太高估自己了,畢竟接近五十了,還是當心一些來的好。拉到貝克琴行時,差不多是六點了,離演出時間還有一

小時半,這時間不長不短,我很快的去拿了工作証,進到演奏廳(小廳)裡頭,這是我第一次進到演奏廳,當然也是第一

次進到後臺,館方的人還沒來,我先展開這些錄音器材,放了一整個桌面,六點多時,館方人員出現,告訴我必須在舞

台另一邊的小房間錄,我搬到另一邊去,看到古典錄音界的老手黃家隆已經將錄音器材擺好了,好吧,下次有機會,五

點就應該進來才對。

       第一次到一個陌生點錄音,我的電源延長線不夠,緊急下跟館方相借,還好有借到一條,讓麥克風的供電沒問題,

我很快的依照先前做功課的想法,決定了麥克風的位置(喔,忘記說了,我連麥克風架都是背上去的),是放在舞臺上面

的,黃家隆 的麥克風是徳製的Schope,錄古典音樂很好,聲音很細緻,小小兩隻,裝在一隻伸的很高的麥克風架上

面,離地大概有三公尺高吧 ? 一般的小提琴都是用這個位置收音,我的麥克風架低很多,麥克風就裝在眼睛的高度而

已,距離小提大約是 2.5公尺,距離鋼琴的側邊大約是三公尺,我從監聽耳機聽了一下聲音,除了空間殘響消失太快以

外,其他還好,後來有一件對我來說不好的事,史坦威鋼琴的音量太大,所以工作人員將蓋子又向下移了一些,原先約

30cm的開口,降低到15cm左右,讓我覺得高音見的

清脆聲音少掉一些,有點可惜,對一整場的工作人員來說,我是陌生人,當然我不會提出我的意見,就這樣吧。


音樂會在七點半準時開始,我算好運的沒有出槌,聲音有錄到 PC 裡頭去,比較可以放心一下,一旁的黃家隆 用的是

Apoge 的 A/D 轉換器,很好的一台專業機,麥放我看不出來是哪一個牌子,錄音的器材我接觸的還不算多,應該找時

間去逛一下這些店才對,時間到九點多,演奏會結束,我回頭聽了一下聲音,跟想像中差不多,我習慣用的格式是

88.2K / 20 Bit,回頭再轉 44.1K/16Bit 的 CD格式。

小廳的聲音比新竹那場好很多,差距非常大,我過後才知道這是張世昌的第一場演奏會,難怪我一直覺得他有些放不

開,原來是第一次上台,鋼琴伴奏是張惠鈺,我覺得她彈的非常好,落落大方的琴音,不會拖泥帶水,我喜歡這樣的演

奏風格。張世昌的緊張在下半場舒緩了一些,這個感覺甚至在我錄的聲音裡頭可以聽的出來,所以下半段是確實好過上

半段的。

      這是一個算是正式的錄音,結果我相當滿意,片子在第二天我就一份給張世昌了,在台北一個可以聽出音色好壞的

地方交給他的,張世昌還是流露出他的謙虛個性,直說拉的不好,在我朋友直接點出剛剛換弦的缺點,導致上弓以及下

弓的音色不一樣,還有信心不大夠的這些缺點,他算是驚訝的說 ..... "這也聽的出來嗎 ? " ,隔天 9/25在台北辦了一些事

以後,我撘夜車回高雄,這時我發現我帶的這些器材應該有 35~40 公斤,愈到後段重量愈重,心理上覺得有 80 公斤重。

片子在高雄這裡聽了三天,三天裡大約播放了 20次,

這個聲音聽習慣了,聽其他 CD 有些不習慣,連 LP 也不習慣,

加上音樂好聽,所以就給他連續播放啦。總長度約 65分鐘,剛好是一片 CD 的常態性長度,細節豐富,音樂性豐富,

非常耐聽,有些可惜的是殘響算是短了一些,在 0.8~1秒就沒了,我覺得在 1.5~2秒會更好,有興趣想聽的

朋友,請來我這裡聽吧。我也很有信心的說,這是一片可以到達發片的等級,會讓人覺得是值得花錢的一片 CD,聽過

你就知道。

    張世昌以及張惠鈺,算是國內培養出來的音樂家,我覺得技巧很好,音樂性也很好,若是用我們習慣的一些名家來看

他們,像是海飛茲 、魯賓斯坦等名演奏家,當然會覺得差一些,但以他們的年紀來看,是相當好的,我想經過這次的錄

音以後,讓我有機會開始接觸國內年輕的音樂演奏家,或許下一張的錄音會更完整,這部份還是需要找機會去作,作多

了會更加熟手。我希望用我的微薄力量,給這些學音樂十幾二十年的年輕人一些幫助,這樣的錄音可以讓演奏家面對自

己,清楚的,嚴厲的看出缺點,然後再進步,也同時給他們很多的信心架構,可以多出很多勇氣來面對觀眾,這是在跟

張世昌聽完演奏會的錄音以後,經過兩小時對談後的想法。


         如果,你是一個音樂工作者,有信心將多年的學習表現出來,而且準備好了,你可以得到一個免費的錄音,麻煩你

透過 mail  ( colin.audio@msa.hinet.net ) 跟我聯絡,我會將完整的合作方式說給你聽。( 這個想法會在我決定停止時就

會喊停,也許改為收取一些費用,趁我還沒有降低熱度前,趕快跟我聯絡吧 )


        錄音計畫將會持續進行。

        也許,支持這些音樂家,可以讓我們喜歡的古典樂延續下去。

       感謝 Violin_peter 支持,這是提供下載的平台,聽過以後歡迎發表意見

      http://webhd.xuite.net/_oops/violin_peter/8qb



       錄音的決定瞬間,跟拍照實在是有些相似,我處在現場,心情算是某方面的複雜,該怎樣去決定麥克風位置,好像

該去選哪一個焦段的鏡頭一樣,該特寫 ? 該全景 ? 還是標準鏡頭就好,也許畫面可以平實不誇張。殘響跟光影有些類

似,不是我可以控制的一部份,樂器好比模特兒,史坦威的鋼琴就是史坦威的聲音,他一出聲音,你就會看到他的存

在,這不是一般直立式鋼琴可以做到的。

     剛剛在散步時,發現錄音跟攝影這兩種創作跟寫作,甚至跟線路設計還是有些關聯,有些相似,人老了,會歸納出一

些經過長時間過濾的東西,讓生活簡單一些,音樂聽到一定地步,攝影作品看到一個等級,發現相似點還真的不少,我

錄了一些聲音以後,有一天驚覺答案就在聲音裡,不用我去找相關的錄音資料,相對於攝影作品看多了,哪一家的機器

配上哪一家的鏡頭也看的出來,也一樣不用去費神找答案,比較麻煩的是攝影師不知道在想什麼,在那樣的現場會抓那

一個角度。現場的聲音是迷人的,我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去決定哪一個角度,放我的麥克風,當然,我必需很了解我的麥

克風能耐,因為那是我做的。一但決定位置就一切決定了,無法從重來一次。

        這時腦中的記憶體開始動作,用我那不甚良好的記憶,去找尋一個好的聲音,該是怎樣的架構,樂器比例  殘響 高

低音聲部 .......... 。希望這些看來非常類似的幾樣東西,可以相輔相成的給我一些幫助,今天刻意的寫在部落格裡,算是

記憶的備份儲存,免得日後忘記了。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539 发表于: 2009-10-25
前幾天到山東出差,雖然現在搭飛機由上海到青島很快,但由青島到壽光坐車花的時間更多。

回到上海,台北朋友託人帶來一些自己烘陪的咖啡豆以及一張colin燒錄張世昌小提琴演奏會錄音,

雖已自網上下載燒錄,也聽了好幾遍,收到拖們帶來的東西,還是很感謝他們用心。

這張演奏會的錄音,也與colin交流了一下意見,有機會找個好空間在重新錄一遍,在錄音與演奏上

勢必可獲得更好效果。單從這次的錄音在細節與音色上,以可聽出演奏著對樂曲表現出的一些音樂表情,

很多市面上的發燒片都還比不上這張刻錄片,當然聽習慣了個家小提琴大師的錄音,這場演奏會在技巧上

還有些差距,所以建議能從心路一次。

在colin的blog上,看到張世昌先生也對樂曲演奏想要表現的重點做了說明,對欣賞音樂者是很大幫助,

所以一張CD的製作,如果能由演奏著說明對樂曲掌握的重點以及錄音時樂器間離麥克風位置做詳細說明,

可以幫助欣賞音樂外野對自己器材的調整有更清楚認識,以下就是轉載是colin網站上張世昌先生的說明。



我是張世昌

很謝謝大家對演奏者的厚愛

其實早在alc大大發表回應時我就想要留個言

基本上我是同意ALC大大對音樂上的感受與描述

我大致上加上一些在表演中想呈現的想法

或許在聆聽時能把音樂的畫面看得更清楚

A.Schnittke : Suite in the old style

這首曲子是最近才被比較多演奏家表演的曲目

其實當中有許多詭異的和弦

特別是第一樂章的最後與第五樂章的尾段

那些和絃都不是和諧的

我認為是COMPOSER想表達一些隱晦的涵意

如果花點時間了解作曲家的生平

大家或許會有更深入的見解

還有一點要先澄清一下

我對這首曲子的感覺比較傾向是描述生活的作息

處理第一樂章(PASTORALE)想表現的並不是很確實的聲音

所以我用比較傾向巴洛克時期使用少量弓毛的拉法

如此這聲音會較為鬆弛有彈性

大家可以想成是天快破曉的寧靜感

甚至加上些霧氣的感覺

而最後的和弦又增添了詭異的氣氛

第二樂章才是比較確定的聲音

作曲者下了BALLET這個標題

所以這樂章我和鋼琴的確是把場景拉到婚禮時跳舞的畫面

第三樂章(MINUET)

雖然作曲家下了小步舞曲這個標題

但是在曲調上就是帶有些許淡淡的憂愁

第四樂章(FUGE)

我和鋼琴在處理這樂章時

比較想呈現的是樂曲的緊密感與結構

第五樂章(PANTOMIME)

PANTOMIME是一種古老的戲劇

表演者只通過表情或肢體動作去呈現故事

我和鋼琴的想法是用比較靜態的方式去演奏

整個樂章都標示PP

唯獨在要出現不和諧的和絃前做了漸強來到FF

隨即又越來越弱直到結束

先寫到這吧

明天再來寫BEETHOVEN

P. S 剛開場的確有點緊張

但是否信心不足我倒是覺得還好

因為樂曲中的articulation其實很清楚

還有這曲子是可以用大鍵琴伴奏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