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1502阅读
  • 52回复

(原创)我们的生活弥漫着茶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狼人9号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4-01
    泡上一杯好茶,点上一根好烟,听着迷人的音乐,思绪在袅袅的烟雾中不断升腾。浓郁的茶香余味让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往事的片片段段。。。
    我的老家素有茶乡之称,虽没有西湖龙井系出名门,但平凡的表观之下,也有厚实的底韵。浓浓的茶香味就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
    我出生在一个环境优美,层山叠峦,但交通相对闭塞的山区小镇,地处钱塘江和瓯江的分水岭,海拔大约300~400m,一般而言,平原地区生产不出什么名贵的好茶,出茶叶的地方都在丘陵或深山间。所以种植茶叶是我们那里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一种生活方式。“七山、一水、二分田”正是我们那里的真实写照。所谓开门见山,真不是吹的,至少在我们家,开了前门是山,开了侧面的窗户是山,开了后门就更是山了,呵呵(我说话罗嗦,其实说群山环绕不就得了!)
      虽说村子看上去,稀稀拉拉的,但说起村子拥有的产业,那也着实让你吓一跳的,记得小时候爸爸带我上山砍柴,到了山顶后,对着层层叠叠的大山,用手一指对我说:儿子你看,从这里到那里,这边到那边,这、这、这。。。都是我们村的山!天啊!他的手可是指着从这到那身子整整转了一圈呢,看来,基本上这个地球都是我们村的啦!
      在我们那里,能种水稻的叫田,不能种水稻但能种抗旱农作物的平地叫地,还没有开发,长满树或由于坡度比较大,荒着的山坡上的叫山地(以上说法基本上是个人推断,没有法律依据,不能强行引用)。
      小时候,计划经济当道,在山地上集体开垦了很多的茶山,茶叶是我们那里集体经济的支柱之一。因此上山采茶叶也是记工分的,那时候养家糊口就全靠工分了,劳动力多的家在村里的地位就高,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很小就被长长的布带扎着,被母亲背着下田种地和上山采茶叶了。长大后母亲告诉我,她背着我爬上爬下很辛苦,而我好像还好很乐意这样的生活,记忆嘛,我是一点都没有了,但是后来在海洋公园坐过山车的时候倒是突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看别人吐得稀里哗啦,我却享受得不得了,甚至还自费的再多坐了两次。看来这本事也不是一般人都有的,还是有很多渊源的嘛!!
      那时几乎村村都有茶山、茶厂,自然全村的大人都会炒茶叶,因为这个工作也是大家照轮来着,也可想而知,那时候的茶叶质量不会好到哪里去,当然也有没水平的人把茶叶炒焦掉的,村长自然要骂上两声,当然也不至于骂得他太过火,因为这毕竟是集体的东西,和自己没有切身利益,万一他顶嘴说:集体的东西我也有一份,我别的都不要了,就要这炒焦的茶叶了,这样你总管不到我的东西了把!!!???呵呵,我想就村长的这点政治素质,还真回答不了这样的问题呢!!!
      一般茶叶都种在有斜坡的山上,一垅一垅的,远远望去甚是漂亮,和我后来学测量绘制出来的地形图是几乎的一样。从采摘时节分,一般有春茶,夏、秋茶,当时我们那里主要产炒青(是一种绿茶,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万千,加之加工方式无常,很难一概而论的,总说不到全面),现在种类就多了,当然现在春天主要是龙井茶。立春、雨水节气一过,万物就开始复苏,天气也渐渐转暖,茶叶就开始吐出米点大小的芽头来,一般等到清明前十来天,第一波春芽就可以采摘了,而那时往往江南地区细雨绵绵,远远望上山去,青山如洗,一尘不染,小雨淅沥,云雾缭绕在半山腰,稀稀点点的人影定格在垅垅茶山间,他们头戴斗笠(雨伞总是不可能的),身披蓑衣(这玩意现在几乎绝种,我很喜欢这个东西,除棕毛戳在身上有点痒外,透气性极好,而且由于分成好几节的,活动方便),背着茶篓,俯身静静采摘,雨点打在斗笠上的声音,清晰可辩,雨水顺着蓑衣慢慢流淌,那真是一幅最美不过的水彩画。
      美是美,只是看上去很美,但真正要你也去采上一天,估计十头牛再也拉你上不了山了!不信大家可以试试,如果以采茶为业,按照市场价格可能你采的斤两和质量卖掉后的钱,你连自己都养不活。
      采茶讲究气定神闲,精力集中,用双手连环作业,双眼指向配合,手到,感觉到,轻轻手指一翻,捏入手中。好手采茶芽头一般大小,眼疾手快,手心能捏一大把而不掉落一片,双手连环作业,节奏感极强,谁好谁孬等大家下山的时候,往每个人的茶篓一看就见分晓,由于水平不一样,自然在工分上是有所区别的。
      收工号一响,大家三三两两汇拢下山,秩序井然,当然也是每天傍晚我们这里的一道风景线,每个山头都是下山的人流。来到茶厂,过秤、登记,回到家时往往已经从头湿到脚了,真的是挺辛苦的。
      采茶的时候当然也是大家拉家常的时间,你说一句,她说一句,虽然看不见人,但大家都知道是谁在说话,东家长、西家短的,也还会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
村里一般下午开始炒制茶叶,茶青到厂后一定要及时摊铺开来,要不然,再好的茶叶也要烧坏的,当然也是为了晾干雨水,第一道工序就是杀青,将茶青均匀放入高温的滚筒内,翻转加热,茶青随着筒内的轨道慢慢从另一侧出来,杀青讲究火候控制,老了就焦,少了就嫩(此处不再累述)。杀好青的叶子,软软蔫蔫的,蜷缩成一条,等摊凉后就上揉捻机揉捻加工,加工完的茶叶已经基本成形,最后的工序就是烘焙(烘干和调整形、色、味的关键工序),有用滚筒的,也有上烘箱的,方法各异,产生的产品也差异很大。由于茶厂离我家仅仅几步之遥,所以我大半的童年都在茶厂里长大,第一,玩伴多,第二,在茶青上打滚很有成就感,第三,场地宽敞,累了还可以在茶叶堆上睡觉,好几次爸妈都是从茶厂吧睡着的我报回家去的,因此现在还有很多人还用茶叶当枕头,是很有道理的。当然茶叶汁搞到身上很难去掉,不过还好,那时大家多是深蓝色的衣服为主,不大看得出来。
      那时候茶叶只能卖给供销社,别无他路的,等排到了对,开包、抽样、观色、闻香、开汤(泡开来看看),再观色、再闻香、品味、定价、入仓、拿钱。由于我的一个亲戚是茶叶收购员,那时候这个职位很厉害的,第一,等级考核很严格,但也很虚玄,就像品酒和品音乐一样的,讲究的是感受和经验。第二,他说几级就几级,相当于都是钱呢!我爸爸自然就成了我们村兼职卖茶员啦,哈哈。收购来的茶叶被分成三六九等堆放在不同的地方,仓库是具有防潮功能的密闭空间,我由于有这层关系,可以经常进入这个仓库玩耍,大家一定能感觉在沙丘上坐溜梯和双脚深陷其中的感觉一定很爽吧,但你不能想像在茶叶堆成的足有7、8米高的小山上溜梯、翻转、攀爬、深陷的感觉呢,那真是妙不可言,而且累了,可以躺在茶叶上休息、睡觉,茶香直入心脾。你可别怕,以前品质一般的茶叶多半都经历过像我这样的顽童的蹂躏。
那我们自己家喝的是什么茶叶呢,集体的东西是不能拿回家的,当然只是门前、屋后或自留地边角上自己种的茶叶,每隔几天,就要采一次,加工完全采用手工,先彻底清洗一下大锅(由于炒过菜,有残留的味道,如果直接炒茶叶,那是难以入口的),加热锅后,杀青,出锅后,在竹子编的廉子上用双手搓揉,这个可是力气活,不过我也喜欢参与期间(由于这时候茶叶汁很多,会沾染你的手指甲,如果你的手遇到泥土的话,指甲就会变得很黑,要很久才会消去,上学时,经常要检查手指甲,被扣下来过,后来老师搞清楚后,就都网开一面啦),最后在炭火上焙干,用塑料袋包装再放入刻有“亚西亚”铁皮箱子装好。这茶叶外观虽不怎么样,但绝对天然、好味。
      清明节一过,茶叶就疯长,当然茶叶的价格也就像中秋节后的月饼,或像三十岁以后没嫁的姑娘(准备挨板砖啦),一天不如一天,此时的茶叶品质就要相差很多。随着天气进一步变暖,茶叶害虫就开始现身了,采茶叶经常会给这种毛毛虫“辣”上一把,很痛、很痒,用上清凉油涂上,要好几天才会好呢。因此,慢慢就开始使用农药,那时候集体的茶山采取划分区块轮休,采完后,打上药,歇息一周左右,待药性基本消失以后再进行下一次的采摘,那时候的农药没有什么威力,很多人自杀都喝不死的!现在的农药可就厉害了,而且现在的茶山很多都是个人的,面积又小,搞不层轮休,往往药性还没有基本消失,就憋不住去采摘拿去卖,真是害人啊!
     
(待续):
      累啊!打字太难打了!
      后面讲我们家办茶厂的故事,小学、初中给学校采茶的故事以及龙井茶炒制方法! 文章是写完了,就是没有精力打上来!以后得找一个女秘书才好!呵呵


naim cdi+安桥p388\m588+JPW ruby1
离线梁溪人家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4-01
好文采。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王安石
离线狼人9号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4-01
        夏天采茶可是苦头吃尽,那时候小学放假以后,也跟着大人上山采摘茶叶,茶山上几乎是没有树的,赤头赤脑的晒太阳,地上像火烤一样,衣服早已湿透,维生素D补充肯定是够的,就是经常脖子上的皮会痛痒难耐,甚至会脱皮,而且夏天采下的茶青,如果很多都放在一起的话,会烧坏,只能在茶叶树下找一个阴凉的地方摊开来,不过这样的话,茶青的重量就会变得轻了很多,夏天的茶叶一般都采摘一芽两叶的,自然每人一天都能采很多,大家都在等待下山的时刻早点到来,下山的时候,都是大包小包的,路过小溪时,很多人都会往茶叶上加点水以增加重量,我也这样干过好几回,由于手段高明,自然没有被发现过,秤茶叶的时候,有的人被发现后都要打9折的折扣,得不尝失啊!
      过秤后我能就能拿到几角零花钱啦,这个钱,父母一般不会干涉我们怎么用的,来得辛苦,自然也就倍加珍惜,对了,这又让我想起了我们这里曾经大面积种植过茉莉花,那时我家种了有一亩田,茉莉花不能等花开开了才采摘的,这样味道就要消散不少,一般要在中午太阳最大时茉莉花骨朵将要开放的时候采摘,茉莉花是真香啊,不过和那太阳相比,已经完全注意不到这种美好的感觉啦,每次爸妈都会给我一毛钱当作奖励,现在想想,现在给我50元我还要想想了,以至于现在我看到茉莉花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猛烈的太阳。
      在农村田里的活和茶山上的活必须协调两不误,种水稻我也深有感触,特别是双抢季节,那劳动强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一定要在立秋前把晚稻种下田去,不然粮食一定减产很多。这种生活一直到我大学毕业前都在继续。
        也正因为这样,我也曾下过决心,这些活不适合我干,要找个途径逃离这样的生活方式,那时候也没有别的途径,只有好好读书啦。
        秋天快要来了,此时茶叶生产的速度放慢,害虫也渐渐变少,农药也不再使用,因为最后一次采摘完就算全年的茶叶生产结束了,因此,我个人觉得秋天最后一次的茶叶品质还是挺好的,饱满、没有农药,价格相会便宜不少。
        上初中的时候,集体茶厂的效益开始走下坡路,无奈就开始尝试承包集体茶山的使用权了,二、三百亩的茶山,几万块钱就能承包下来,而那时,我父亲就做了第一个吃这个螃蟹的人。
        听听几万块钱好像不多,其实茶山经营的成本是很大的,化肥、农药、人工工资、税金、加工成本、运输成本,还有当然就是相关部门的“照顾”。。。算下来利润微薄,而且那时候大家集体生活过习惯了,一下变成给老板打工,这种身份转换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管理难度自然相当得大。
        就这样,我父母就基本上是以厂为家了,有时候忙得连饭也没时间烧,这样的话,我一放学事情就多了,先收下晒出去的稻谷,简单烧点饭菜,去田里捞点水草,洗干净,喂好猪,自己吃好饭,到茶厂帮忙干点活,等快要晚自习的时间,就到学校去啦,(我哥哥那时已经上中专,帮不上忙了!)你们可能认为我好像很懂事一样,其实,这和所处的环境是有关系的,因为我几乎所有的同学的初中生活,放学后都和我一样的,大家都一样就感觉很正常和自然的啦。
        也在这个时候,我学会了杀青火候的掌握,在厂里我还算半个劳力呢!父母他们白天自己过秤收茶叶,下午开始炒,一直要到凌晨才能完工,第二天还要安排别人采哪里的菜叶,要不要打药,要不要施肥,还要把茶叶尽早卖掉。。。他们也根本没有时间来关心,照顾我了,那时,我就是抱着自求多福的心态的,能帮就帮一下他们。
        第一年,赚了一万块钱,那个时候,这个数目已不是小数目,家里人可开心啦,马上换了彩电,我还看见爸爸破天荒得给妈妈买了好多衣服,(以前衣服基本上是靠裁缝师傅做的,样式难看),其实有时候觉得浪漫的心思大家都是有的,只要相关的环境稍稍好一点,很多浪漫的想法都会“死灰复燃”啊!
        第二年的天气很怪,春天的茶叶眼看就要开采了,结果偏偏下了场大雪,茶叶芽头全遭了殃,父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山头,默默得抽着烟,一句话也不和我说,当然我也偷偷看过他的眼睛,布满血丝,流露出一种绝望的眼神,尽管后来加倍努力,但那年还是赔了一万元钱。
    为转变经营方式,第三年,父亲力排众意,花重金从杭州请来了炒制龙井茶的师傅来到了我们家,好吃、好住伺候着,让他带着我们厂炒茶叶水平相对较高的邻居开始学习龙井茶的炒制方法,为表示对他的诚心,当然也是因为我们家地方小,那个师傅和我住在一个房间,师傅讲话杭州腔调很浓,经常要重复好几遍才勉强听懂,他晚上睡觉打呼噜挺厉害的,害我经常半夜醒来就很难睡去,心想,怎么杭州这样的大城市来的人也这样呢?呵呵,就算是上海、北京来的人其实都是一样的啦!
    学习过程中,失败是很平常的事情,浪费了很多很好的炒青,这个就自己家吃了,一年都没有吃完,味道还是很好的啦,就是外观、色泽、味道有点不像龙
井。经过半年的刻苦学习,大家终于把龙井的炒制方法学到了手。龙井茶炒制用的是中型的锅,下面用煤球(也有用电的)进行加热,锅热以后,先用一丁点的茶油润一下锅,采用的茶青一般是一叶一芽的上等茶青,大小均匀,芽头饱满有力。取三、四两青叶放入锅中进行杀青,这时锅子的温度起码有200度以上,而杀青时要用手轻压青叶数下,压完后,顺势将青叶撂起,抖落于锅中,我想一个是为了让水蒸气发散,另一个是为了让青叶受热均匀,接下来就再次重复上述步骤,等茶叶变成扁平、淡黄的时候(不是很准确,请不要当参考)起锅,摊凉,这时的茶叶与大家平常喝的就很像了,叫毛赔龙井茶。最后的工序也是最关键的工序,我们称之为“灰锅”,也就是整形、调制火候、色泽几味道的精加工阶段,完成后就是成品龙井茶了,好的龙井茶长短几乎一致,饱满扁平,色泽均匀光亮,味道浓郁。
        有空是时候,我也曾学过很多次,青叶下锅,用手轻轻一压,乖乖,立马抽手回来,那温度不是一般的烫啊!手上马上就起了一个大泡,这活简直就不少人干的!当然那锅青叶也叫我给浪费了,(很贵的,因为一般人一天仅能采2、3斤,而4斤左右能成一斤成品龙井。)后来我老爸告诉我,烫手的不是茶叶,而是青叶遇热后产生的水蒸气,如果手型控制不好的话,就是再好的师傅,手也要被烫伤的,真是一语中的啊!!!这个道理我后来才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其中的奥秘,要靠悟出来的,我见过有很多学了好几年都学不会炒龙井茶的人,火候怎么都掌握不好,这就叫学问。在色、香、味、形、意上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我想这就叫火候。
        龙井茶,以西湖龙井为最佳,当然也是很少、极贵,次而求杭州龙井,再次就求浙江龙井,我们那里的就是浙江龙井,据我所知,那时候,我们哪里的龙井茶都被收购后,变换身份,包装成西湖龙井、杭州龙井在销售的,后来因为这样败坏了西湖龙井的市场,市场一度混乱不堪,在原产地保护标志实行后,杭州龙井和浙江龙井就不能乱戴帽子了,但是在法律上虽然不能再叫的,在利益驱使下,还是很多人都铤而走险的。在现实生活中,大家所买的所谓西湖龙井,十之八九都是浙江龙井,甚至连浙江龙井都不是,那你在杭州龙井村买的总是真的吧?那也未必,因为有些农户曾经从别处拿货,到这里卖!那看着他现场炒制的总是真的了吧!!还有从外地进青叶的事情呢!呵呵,当然不可能让你到山上去采啊!!据小道消息称,就连县委书记喝得西湖龙井还都有假的呢,估计中央领导喝的应该是真的西湖龙井,咱们小老百姓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不要相信商家的信誓旦旦,当然在老牌的、名气很大的西湖龙井专卖店里,你买的东西还是可以放心的,假货概率应该很小,街面上的小店,劝你别抱太大希望。
        当然真正的品茶高手到了一定层次,就不会在意是不是真的名牌了,“圣人非奇神,圣人只是常”(这句话在前几天坛子上发现的!!!!好,妙!)。就像和听音乐一样,真正的音乐不在于一堆高贵的利器,而是出来的声音适合自己,一堆漂亮的参数,出来的也未必是好声,名牌只能指导你,使你少走弯路,如果你真正喜欢龙井茶,只要味道浓郁、外观可亲,尽管享受这样的茶香吧,谁又会太在意是不是真正的西湖产的呢!龙井,言必称西湖,就显得骄躁了不是!

(待续)



[ 此贴被狼人9号在2007-04-01 15:54重 ]
naim cdi+安桥p388\m588+JPW ruby1
离线sanyue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4-01
看完了上篇,太好了,好一幅生活的真实画卷!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离线月亮湾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4-02
呵呵。9号动作好快,分享你的生活乐趣,非常开心啊!另外,唉,也让我不得不想到我那包喝完了的龙井,真不知道是被多少孩童蹂躏过的……

打字嘛,实在嫌麻烦我可以代劳,传真给我好啦,这种体力活我不怕的,最重要还可以第一个看到手稿,呵呵~
离线狼人9号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4-02
下面是引用月亮湾于2007-04-02 02:10发表的:
唉,也让我不得不想到我那包喝完了的龙井,真不知道是被多少孩童蹂躏过的……



龙井茶也算高档货,数量也不会很多,不会堆成“小山”的,只是用大袋子装着,月亮湾兄不必疑惑,呵呵!
打字就自己慢慢打了吧,这个过程自己也可以慢慢回味的
naim cdi+安桥p388\m588+JPW ruby1
离线andy999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4-02
当我惬意的看着这些气定神闲的文字的时候,眼前不由的闪过一幕一幕优美的生活画卷。
淡定的心情、平静的生活、与世无争的日子,也许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所渴盼的。
风风雨雨原是甘露,点点滴滴岂放心头
离线stanley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4-02
谢谢楼主带来的一丝清明前的恬静和茶香。
勇气被公认为人类最重要的品质,因为它是可以决定其他品质的品质。
离线梁溪人家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4-02
文章怎么写的这么好昵?
以后叫别人怎么发帖?

读着读着,隐隐闻到了龙井的茶香。
浙江,我一直喜爱的地方。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王安石
离线gzyyr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4-02
仿佛闻到茶的香味了.文风淳朴自然,是一幅茶乡风情画卷.
离线狼人9号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04-02
            在我门那里只要是集体就都有茶山,小学、初中当然都有自己的而且数目不小的茶山,因此,在茶叶采摘期,基本上每个星期学校都要安排我们上山采茶叶,一则为学校创造点经济效益,二则,美其名曰“劳技教育”,我想这一点,在很多别的地方的人是没有这种“福分”的,当然我在初中的时候还学过茶叶栽培、香菇种植、中草药识别、家禽饲养等课程,并且还获得了中国农业函授大学的毕业证书呢!!自己初中都没有毕业,就有“大学文凭”了,这也是闻所未闻啊。当然和我父母后来获得的函授大学还是一样的证书,他们是第三期,我是第一期,这样说来他们是我的学弟、学妹啦,真是乱了套了!!!
        一般学校的采茶活动安排在下午,中午放学前,黑板报上就会写上通知,大家放学后看到,看到都会特别高兴,因为又可以出去放风了,中午我就好好吃上一顿,父母还会给我们换上补过的解放鞋和破旧一点的衣服,背上水壶,拎着篮子来到了学校,时间一到,集结出发,一路上我们还要唱歌呢,茶山离学校有5里路光景,这点路对我们来说是小意思啦,到了茶山上,各个班级分开,再按照小队分布在一垅一垅的上坡上,小学生采茶叶以量取胜,因此,满山坡都是人,热闹非凡。那时候大家都很听话,不会满山跑来跑去的,当然像我这样的当然就经常从上一垅跳到下一垅的,有时候不小心,茶叶洒了一地,拨拉几下装回篮子,心痛的很啊,当然泥土什么的就难免会带进茶叶中了,我最厉害的一次跳过了两垅茶叶,不过掉到了第三垅茶叶树中间,同学们都羡慕的很啊,不过我的裤子被勾破了,回家还被骂了一顿。
        等到上了中学以后,情况就大变样了,通知一出来后,大家还是很高兴,因为这半天又可以不再上课了,中饭后,也不用再排队上山,三五个好友约好就有所有笑的上山了,至于路嘛,大家都熟得很,估计眼睛闭上都能摸回来。
        大家到上山后有所有笑、有打有闹,整片山上都是欢声笑语,一会这头高歌一曲,一会那边响起阵阵笑声,回荡在幽幽的山谷间。至于我嘛,当然要带上自己心爱的随身听,来到山上以后,大家都尽量避开老师,和几个同学找到茶叶茂盛一点的地方下手,不过这是在低年纪的时候,等自己觉得够大以后,茶叶就不采了,这里转转,那里逛逛,听说哪个班的姑娘水灵,大家一起去看看,当然有时也凑到自己喜欢的姑娘身旁采采茶叶,当然茶叶是没采几下,心思全在看姑娘了。更多的是去采野子果吃,或是躺在茶树底下乘凉,等要下山的时候往往篮子里还是空空的,怎么办呢?
      方法当然是有的,低年级的同学那里,每人讨上一小把(其实他们基本上是被逼的啦),一圈下来就有半篮了,还有就是自己班的女同学那里抢点,一篮子基本没有什么问题的。如果运气好点,还能碰上在茶树底下亲嘴的早恋的主,那你说要不要给点封口费呢!看着他们慌慌张张跑开,自己的篮子里多出来的茶叶,那个味道真是美啊!!
        当然有几次在讨、抢的时候会遇上老师,没办法,还给他们了,自己再想办法吧,有一次下山途中正好遇到班主任,那还有什么办法,拎了个空篮子回学校指定的茶厂了,还好我篮子里装了衣服,他看不见是空的。因为那时候大家采的茶叶都要过秤的,各个班级还要进行评比,因此数量一定要多班主任才高兴。我就绕道回了自己家的茶厂,呵呵,父母都不在,我就大大方方的装了一大篮子,好不容易拿到那个茶厂,校长看见我有这么多的茶叶,那个开心啊!一个劲的说,×××同学,大家应该像你学习啊!(都学我,那就要乱套了)还是自己家有茶厂好啊!
        大概是九二年吧,国家开始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我们那里就开始私人大面积在自己家的山地上种植茶叶了,几乎我所有的亲戚都开发了自己的茶山,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由于我爸爸刚转手出让了茶厂,对茶叶已是相当的厌烦,就没有开发自己家的山地了。当然几年以后,我们镇家家户户都变成了茶叶老板,或有茶山、或有茶厂、或贩卖茶叶、或卖茶叶包装和其他配套,因此,在我们那里,几乎找不到哪家人和茶叶没有关系的。
        每天晚上,小时候是听着青蛙叫入睡的,现在变成了听着茶叶机器的轰轰声入睡,当然天空还是依旧的星光灿烂。每到傍晚,镇上一条街差不多全是人,两边全是买卖茶青的人,讲价声、招呼声此起彼伏,有时候为抢先买下难得一见的好茶青,收购的老板还要吵上一吵呢。当然也有因为要价高的,或是茶青质量不好的,转来转去也没有卖掉的苦恼的人,还有卖了好价钱的人,一边数钱,一边和别人交流经验的开心人,生活百态尽在这里上演。到了早上,整条街又变成了成品茶叶交易市场,整个镇都泛着浓浓的茶香。
(待续)
naim cdi+安桥p388\m588+JPW ruby1
离线月亮湾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04-02
好茶,再顶上去!
离线梁溪人家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7-04-02
LZ的文才和笔法,仿佛专业作家。佩服佩服。
不知道三越开坛以来,有否原创的回忆录,有此水平。

简单的赞扬之语,和9号兄的精文,以及打字付出的劳动极不相称。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王安石
离线梁溪人家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7-04-02
LZ的美文有如下优点:
细腻,密度高,空间感广阔,有松香味(茶叶味),文色极毒,DIY极品,三频平衡......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王安石
离线狼人9号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7-04-02
在月亮湾兄、粱溪兄及各位的鼓励下,继续上后面的:

      期间,因为我的老爸是茶厂的“老板”,自然也会搞点好茶叶送给老师,他们也很乐意接受,毕竟这玩意也值不了几个钱,收点这样的土特产也算不上什么作风问题。当然也有黑心的老师,自己在课余做着茶叶生意,得知我老爸在茶厂,好几次到我们家来买茶叶,与其说买,还不如说半送的,价格仅仅是成本而已,利润基本上都让掉了。何况数量还不少,父亲表面上看去对成交的生意挺开心的,其实我想他的心头肉一定像被割一样难受。我一直都挺佩服父亲鉴别茶叶的能力,抓一把闻一下,在光线好的地方看上一看,基本价位就心中有底了,泡开了一看,尝一口,就敢说这个茶叶什么什么地方没有加工到位,值多少钱。我现在还有一件事情没有搞明白,他看看茶叶都能知道,是什么时候产的,就连采摘那天是不是下雨他都能说出来。晕啊!
      在我上大学以后,家里经济压力相对就大了,虽然他们已经非常厌恶炒茶叶的生活,但他们还是买来了茶叶机器又开始了茶叶加工的营生,一年中如果春茶赚不到前,那这一年基本上就可以断定也赚不到什么钱的,春茶在清明前后一般都做龙井,后期就都做炒青了。因此到了每年这个时候真是没日没夜的加班,几乎没得睡觉的,我好经常能听到别人炒茶叶的时候睡着了,被烫去或受伤这样的事情。
        由于自己家还没有茶山,茶青自然就到街上去收,从中赚取加工费。我每年暑假的时候基本上都在家里炒茶叶,也和爸爸一起上街收青叶,他负责看货和讲价钱,我负责收货和付钱,那时候的我,手上拿着计算器,脚边都是一袋袋的青叶,腰上挎着一个装着钱的老板包,活生生一个小老板呢!茶叶的市场行情天天在变,每天都要预估明天的价格,除掉加工成本,自然就算出来收什么样价格的茶青了。收来的青叶不在多,而在精,如果收很多,加工完卖不起价格的话,就会亏进去很多,所以只有能赚钱的茶青才收。我爸爸为人太好,其实他也知道收高了无利可图的,但是看见熟人价格高一点收了,看见亲戚,价格高一点也收了,最后一加工卖掉,刚刚保本,其实这就是亏钱的!我妈妈老是教育他,做生意起码的利润还是要的,要不然就是共产主义了!可那时候,儿子读大学就不要钱了。呵呵!因此有几次妈妈亲自上阵,管你是不是亲戚,只要开价有利可图就收,要不然就说今天已经收够了,不好意思。
        炒茶叶时,我自然负责杀青,妈妈负责烧火和揉捻,我爸爸负责烘干,一条生产线有条不紊,这就是家庭工厂!好几次在杀青的时候,能感觉到青叶在加热后产生的水蒸气里有农药的味道,真是罪过,这种茶叶也好卖的,当然我也是帮凶,虽然在收茶叶的时候会闻一下味道,但还是防不胜防的,自己总不可能将这种茶叶全部扔掉啊!最后成为茶叶后,就指望喝得人自求多福了!!(罪过、罪过,现在还在忏悔啊!)
      为卖个好价钱,就要到县城去卖,每天早上4点多就要装车出发了,等摆好摊的时候天都还没有亮呢,那时也睡眼朦胧的跟在后面,那些“大老板”像选奴隶一样的一圈圈巡视,傲慢的很,看中了,问个价,砍你一大刀,如果肯卖,你就跟着他到仓库过秤,妈的,这些人真是看不惯啊!!!!不过农村人真是实在,开价也就是成本加点加工费。
      这时候每次去亲戚家,他们就根本没有时间陪我玩了,自己也只好帮他们炒茶叶,由于我的杀青水平已经小范围内有点名气,自然都是干这个简单而枯燥的事情,抓一把扔进去,过一会再扔进去一把,隔一段时间去看看出来的东西的状况,及时调整一下扔的量和间隔时间。我那时候每扔进去一下就想一次女朋友,看来想一个人千百遍还是挺容易实现的嘛!亲戚喜欢我在他们家做客,我老爸就会经常勒令我回家干活,看来手上有活的人,还不怕混不到吃喝!!
      当然茶叶生意也有低潮,前些年,中央电视台曾经暗访过我们那里,电视上说我们那里茶青都堆在地上,很不卫生(这是诬蔑,千百年来都是这样堆的,何况现在还是水泥地,在堆之前都清洗过的),还说,有人往龙井茶中加色素,这个倒是真的,有个别见钱眼开的老板,为了看相好,就在龙井里面加了色素,但我看看,加了色素的茶叶,色泽一点都不比天然的好看(奉劝各位兄弟,看见颜色绿得有些艳的茶叶不要买!当心啊),据说是因为别人喜欢这样的颜色,价格才会高上去的,看来消费者还需要正确的引导才行,不正常的消费心态会造就变态的制造行为。就这样,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无辜的我们就这样受到了影响,那一年生意难啊!
      还好政府及时规范了这个市场,生意渐渐又恢复起来,据说现在生意还比以前好了,来做生意的人都说,是看了中央电视台才知道这地方才会来的,呵呵,倒变成广告了!!!!????无语加感谢。
      每次回学校都要大包小包带很多茶叶,由于龙井比较贵,我就按照一两一两进行包装,自己班同学差不多要用掉三斤,心痛啊!!不过这个茶叶绝对是我爸爸自己炒的,NO农药,NO色素!同学都很喜欢,还有叫我帮忙买的,呵呵,自己总要小小捞一点吧。不过他们还是不敢相信这样的价钱有这样好的茶叶(真是没见过世面,我这里是产地嘛,商店里那是起码过了7、8、n级手了,价格当然可想而知啦)!现在还有很多同学和我聊起来,还对我的茶叶念念不忘呢!
      工作以后,老家就回得少了,每年都要老爸给我邮寄茶叶,想来也怪,还往杭州寄茶叶,说起来挺好笑的,原因嘛,一个是老爸的茶叶所用的茶青都是高山上的青叶,不施肥、不打药的,终日云雾缭绕的好东西(专门去山村收的),加之老爸亲手制作,品质绝对OK!第二个嘛,杭州这里的茶叶真假难辨,价格也相对我们那里的茶叶贵很多!
      我的茶叶用量很大,领导、同事、朋友、自己家、老婆家。。。当然第一次送别人茶叶的时候,总会说,这是我家自己炒的茶叶,尝尝看!收下了,这可好了,吃过以后碰到我说,这个茶叶还不错的,要不帮我买几斤怎么样,还买什么啊,我明年多送点给你好了。就这样,我的邮包一年比一年大,当然我的关系网倒是一年比一年好了,只是苦了我可怜的老爸啊!!
      当然公司去年说要用我的茶叶,我是欣然答应的,加价50%还能商量啊!不过他们还说,货真价实!这就是现实。
      5年前,我爸爸让我和哥哥各出了5000块钱,说把我们家离家近一点的两块山地开出来种了茶叶,加起来大概有8亩,说这个东西就算我们的东西了!(嘿嘿,我们哥俩的户口转出来后,田是全部收回集体了,但是按照村规,山地我们还是有份,真没想到,俺在农村还有不小的产业呢)现在每次回家,爸妈都要带我们去看“自己”的茶山,茶叶树在父母精心的培育下已近一米高了,长势很好啊,一垅一垅的,很是满足!
      小时候家里泡茶,一般是用大茶缸泡的,只是来了客人才会单独泡茶,当然有时候说试试茶叶的时候也会泡上一杯,后来上学后,也是觉得喝白开水来得实在,因此喝茶叶也很少,不过我的爸爸和哥哥是所谓的“茶棍”,一天没有茶叶就会心神不定的,他们嘴刁得很,一般的茶叶看都不看一下。
      然而,我工作以后渐渐就喜欢上喝茶了,杭州茶馆林立,每到空闲,约上三五好友出去喝茶是这里的生活习惯,在茶馆里打打牌,聊聊天,吃吃零食、水果,一天的光阴在不知不觉中就很快过去,如过天气好,还可以到西湖边或龙井村喝茶,那样的感受就更加的畅快了,自然我也就慢慢喜欢上了喝茶。稍微空一点的时候,自己拿出茶叶,抓少许放入杯中,加入开水,杯子檐口泛起层层云雾,开起音乐,点上一根香烟,往沙发上一靠,这个舒坦啊!呷上一口,浓而不苦,余味绵绵,放松下自己浮躁的心情,放满脚步、放慢思绪,渐渐的就得到了宁静。
      虽然自己品茗和品音乐还远远没有达到“道”的禅境,但凡人只要快活就已经足够了!享受弥漫在身边的茶香,享受萦绕在耳边的音乐,享受这美妙的人生。
(全文完)


正值清明来临之际
本文献给辛苦在潜水第一线的各位仁兄!注意眼睛,期间要喝喝茶,休息一下!
naim cdi+安桥p388\m588+JPW ruby1
离线sanyue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7-04-02
好!好!好!

谢谢!顶上。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离线andy999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7-04-02
改天我用新相机拍点主题照片贴上来,让这个帖子更加的完美
风风雨雨原是甘露,点点滴滴岂放心头
离线狼人9号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7-04-02
谢谢老赵和A版
看来A版现在要开始烧相机了嘛!!
希望加图,
当然看了一下错别字也挺多的,时间长了还改不掉了呢!
要休息几天了,打字把头都打大了,
回归到潜水身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此贴被狼人9号在2007-04-02 21:35重 ]
naim cdi+安桥p388\m588+JPW ruby1
离线梁溪人家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7-04-02
只能答复两个字:真好!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王安石
离线梁溪人家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7-04-02
A版的照片,9号兄的美文,老赵的鬼才,每天到三越网站都那么有收获,那么惬意。

真是卧虎藏龙,非等闲地。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王安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