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7897阅读
  • 101回复

M34奏响大协奏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5-11

加油! 煲好后申请上门验货!  [表情]


欢迎周六来玩,联系嬷嬷茶或其他同好,也顺便指导指导。
Storms make trees take deeper roots.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5-11
又有聚会?需要什么玩具尽管开口,我争先恐后的想当“阿姨”,呵呵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5-11
好的,等确定了我再开口,Cheerway兄太绅士了,我可就不客气了,呵呵。
Storms make trees take deeper roots.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5-11
电流的确比功率更为重要,一般来说功率相同的话,电流越大,功放输出阻抗就越小。每一个音箱当信号电流输入的时候,这个信号电流会造成音箱内的扬声器音圈生成反电动势从而造成互调失真,这样就影响音质了。

相反如果功放输入阻抗足够低的话,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反电动势。音箱的输入阻抗(4欧姆或8欧姆)除以功放输入阻抗就是阻尼系数,阻尼系数越高,就越好。其实很多措施,比如摩电源,换管子,换电位器,都是在器材的输出阻抗上做文章。

andy999说过声音每上一个层次,都要花费不菲,很大程度上这些钱都投在了降低阻抗上,更好的电源,更好的导电材料,更好的信号输出,等等。市场上的名牌器材都对自己产品的输出阻抗讳莫如深(包括音源和功放),现在我才理解为什么老赵一直推崇玩电流。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05-11
六. 周边线材、附件的调整

原线材配置: DIY 电源线,古董西电信号线,古董西电喇叭线。这套线材听起来中频和高频都不错,音乐的味道也很好,低频的力度渐渐提升。

为了最求更好的效果,也为了试验不同的线材对系统的影响,咬牙购入了二手加拿大VD 的Nite II,对于从事航空业的我来说,VD 的这条电源线和飞机发动机上发电机输出馈线不相上下,共三股线,每股比小拇指稍细一点,特别的硬,特别的重,咱不能亏待M34,CD 机的电源线和信号线,喇叭线是老外商家DIY 的,价格不算太贵,电源线,信号线和喇叭线的材料都是无氧铜镀99.99%的银线和24K金为导体,信号线为镀金的古河接头。老外的做工堪称一流,即使是DIY的。估计和老赵的做工有一比。这条电源线又是出奇的软,可以用柔若无骨来形容,当时就想:一软一硬两条电源线前后搭配,效果应该不错。除了VD,其他的线材煲练要求为100小时。我也是个急性子,折腾一次不容易,搬器材架,接线,干脆一起上吧。通电——惊喜!

因为只有VD 是煲过的,所以要将功劳算在VD头上,黑教堂是出名的试音碟,因为它的录音空间感十足,定位清晰,一般的碟听不到这种效果,那么上了这些线后,系统出来的声音空间感提升很大,低频的弹跳性提高,每当听到低频的鼓声都让你怦然心动。

电源线直接入墙,墙插38度5的荷包IG8300,目标是欧亚德的R1,不日将到。音箱下面没有垫大理石,暂时家里没有大小合适的,以后再说,先上8只檀木钉垫。CD和功放都没有垫东西,M34太重了,不知有没有用家垫檀木钉的,可以介绍下使用心得。

注重周边特别是细节,得益于一次到嬷嬷茶家的交流,茶兄的细致和用心令我汗颜,于是开始检讨自己的发烧态度,呵呵,知错就改不失为好同志,知耻而后勇,向茶兄致敬。
[ 此贴被ahal在2009-05-11 13:17重 ]
Storms make trees take deeper roots.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05-11
七. 环境的调整
......(此处省略500字),至少目前没有可能了     
Storms make trees take deeper roots.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05-11
学习下,能和周围的烧有交流真好!
喜欢就是一种态度,努力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感受生活!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9-05-11
周六上门验收!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9-05-11
呵呵,欢迎!
Storms make trees take deeper roots.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9-05-12
八.系统的表现

系统组成:Ayre CX-7E+M34+Sonus Faber Concerto Domus, 墙插:欧亚德R1,CD机电源线、信号线和喇叭线为镀银和镀金无氧铜,功放电源线:VD Nite II。管子搭配:CIFTE12AU7,珍品CV181,RCA 5U4G,珍品6CA7。音箱和线材都比较新。

我觉得对于系统和器材的评价是个比较费神和费力的事,远没有通俗的说两句好听、真好听来的容易。不喜欢折腾的人,注意力其实根本不在高频、中频和低频上,只要感觉对就行了,毕竟音乐本身才更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听收音机仍然能陶醉的原因。公认的贝九最佳演绎现场录音版本,我看距离发烧录音相距甚远,但这并不妨碍它上榜。更为遗憾的是重点关注了中频或低频,延伸或下潜,就发现系统原来有这么多不足,随之而来冲淡了对音乐的关注,因此,折腾这个词用在发烧友身上我觉得最恰如其分,折腾是升级的源泉,折腾完了还要和同好交流一下,获得大家的支持或指正。其实麻烦也在于此,有时候做一件简单的事情也需要极大的勇气的,所以每当看到A版或其它同好发表试听心得,诚心拜读的同时敬佩之情也不觉油然而生。

不能妙笔生花则只好照猫画虎,再差也是原创!以下对系统的评价参考刘汉盛先生的音响二十要,搞不懂全部,部分还是可以说的清楚的。

1. 音质和音色
耐听使本系统的特点之一,具体表现在高音不刺耳,顺滑,声音大了也不改变,速度适中,解析力不错,不干不瘦,系统的音色中性偏暖。
2. 系统的平衡性和各频段量感分布
系统基本是平衡的,高中低频衔接自然,对于这部分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低频的量感与原来的JBL还是相差不少。
3. 音场
可以用优异来评价,很出色,音场的形状和位置都很明显,要说不足应该是深度,我想这和音箱的摆位有极大的关系。
[ 此贴被ahal在2009-05-12 22:54重 ]
Storms make trees take deeper roots.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