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386阅读
  • 4回复

设备的技术表现力不是艺术再现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dzzy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5-06-10
— mawhole_move —
设备的技术表现力不是艺术再现力!!!
经常有人问这样的问题——

2W-3W,请大家推荐。

5000有什么好配置?

……

这样的问题能回答吗?其实不能回答。HIFI设备不是洗衣机,用几公斤的洗衣能力、甩干时间、耗电多少这样简单的数据能够描绘其全部特征的。一般的理解,HIFI设备是用来听音乐的,音乐是感觉艺术情绪艺术,没有任何两个人积累的音乐CD内容是完全一样的,这说明了HIFI设备服务对象的极其复杂性。

你喜欢什么音乐,就去挑选什么设备;你最需要什么样的意境,就要去寻觅能够表达这个意境的设备。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明确指出:HIFI设备设计生产时的指标性不等于你欣赏音乐时的适用性。

HIFI文化犹如酒文化,一种文化的含义越复杂,构成越复杂,越难清晰和完整表达,它的产品就越多。我爷爷是喝酒的,酒的含义之丰富,达到的回味之复杂,我爷爷讲过很多,这也是世界级的话题之一。我就从来没听酒友问他:“100元一瓶的?我喝什么酒?”那么HIFI也是,2W-3W之间的搭配风情万种,这需要问自己需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听到什么韵味的声音,人家的说法只代表他的喜好,你不是他的克隆人,机器型号怎么能克隆?即便是克隆人,大概在HIFI上也会有取向的不同。关于文化的行为,多是千人万面,大一半是后天形成的。

有人要听周杰伦,据说希望听到周杰伦胸腔到鼻腔那一段的气息爆破声。

有人要听巴洛克音乐,要听出那份散淡、悠扬,不急不躁的悠扬。

有人要听喜多郎,那份傲视天穹的沧桑雄伟。

有人要听阿姐鼓,或者1812里的真大炮。没有震耳欲聋的感觉那简直就是扯淡。

有人要听砸玻璃、敲破碗,有人干脆要摆设……有人什么都要听,今天莫扎特明天湘妹子,后天来了客人,喇叭还要和家具颜色保持一致。…………

这么多个案,谁应付得了?只报个2W-3W,胡乱开个药方,形如江湖郎中。

HIFI设备更多不是指标的问题,而是它的音乐表现力的问题。 这是我的一种想法。即便在古典音乐中形式很接近的领域,听四重奏和听小提琴协奏曲,感觉是不太一样的。四重奏是娴静的,典雅的,古朴的,散发着欧洲古典庭院葱笼的景象。而小提琴协奏曲大多优美、委婉、舒缓,具有哲理和秀美。再理论下去,门德尔松和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又不一样,前者是女人之中的女人,后者是男人之中的男人。

HIFI器材指标再高,如果听门德尔松像男人,听勃拉姆斯像女人,那么就是100W 的器材,正弦波进去,正弦波出来,当中没有丁点走样,天顶饱满地角方圆,可又有什么用呢?器材如人,就这么感觉天差地别,其中的奥妙确实无穷。

从指标看,欧洲的一些设备不能与美国、日本的比,包括英国的很多箱子声染色还很严重,但论个性、魅力和表现力,这就不好说了,喜欢英国箱子的还是很有一群人的。这和设计制造器材的人很有关系。精心设计,小心筛选,严格工艺流程,抬高成本,能制造出精度一流的设备,但却不一定创造得了精确的文化风格和某种音乐艺术的表现力。“红玫瑰”有一款放大器在上海OEM,精度没问题,但你领教一下就能发觉写着“RED ROSE”的和写着V6I的巨大差别。除了投料的不同,最重要的一句话是马克·列文森先生自己说的:“每一台机器出厂后上柜前,我都亲手调教过。”这里面虽然有夸张成分,但你不能不相信文化的巨大力量。

优秀的放大器、扬声器往往不是高级声频工程师的杰作,而是什么演奏员、美容师、汽车修理匠、甚至皮鞋匠的信手之作。七七八八职业的人敢来设计HIFI设备,说明潜心已久,深有体会。而声频工程师因为是职业,不得不为之,但有否具有文化悟性和心得就天知道了。

在国产器材中,我们可以偶然发现一两件佳作,但成系列后往往素质就差了,这是设计师文化定力欠佳的反映,因为没有完整地理解音乐艺术,这方面修养欠缺,好与不好的原因连设计师自己也讲不清楚,有时属于“瞎猫逮了个死老鼠”。

经典的器材音色创作案例写在日本“三洋公司”的历史上。 要说明是案例的经典,而不是音色的经典。30年前以4500为代表的立体声收录机的开发是针对中国大陆消费者的,日本人当时研究了中国大陆人群的特性,作出了中国大陆人群长期受文革高音喇叭刺激,家里土炮则多为单只低频单元这样的分析,也作出了邓丽君的歌声会受到前所未有欢迎的预测。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大胆设计了这个系列收录机的音色——清丽、纤薄、宽频。这种音色的确定开辟了中国家用音响的整整一个时代,史称“三洋音色”。这种音色非常有特点,不是邓丽君是这个音色,而是这种音色规定了邓丽君的音色。其实这种音色是失真的,这种收录机不能一般象样地播放古典音乐,但它给出了一种大众化声音欣赏趣味,受到了普遍欢迎。后来夏普999也创立了自己的音色,直接、尖锐、爆棚,迎接的是迪斯科时代的到来,在市场竞争中与三洋一决雌雄。

这个案例说明,成功的器材是对音色作了精心的取向上的设计的。当我后来听邓丽君时,磁带已经换成了CD,开始也从来没有听到老烧友说的那种音色。后来到二手市场花400元买了7成新的4500,用它作放音设备(机芯坏了),才大致悟道这种“三洋音色”的魅力。

话说回买器材的问题,我觉得只有了解自己的需要才能买到合宜的器材,合适的音色,所谓耳朵收货,这是最直观最可靠的。指标问题,在基本达到了档次后,可以不作为最重要的问题去考虑。

比如有一阵我非常迷恋小提琴,听大量的作品,并试图自己演奏。在众多的器材中,我觉得以ROTEL的放大器推美声的箱子,出来的小提琴味道非常纯真,非常楚楚动人。但这个组合显然不适合喜欢柏林爱乐和卡拉扬的演奏的人,是非常不适合,没有那种严谨、那种速度和力度,一点也不辉煌。我现在领略到的卡拉扬作品最经典的HIFI还音是以马克列文森放大器推B&W801,那种辉煌的亮度属于卡拉扬。而喜多郎呢?他自己推荐用JBL K2系列,最好用一个麦景图的前级,那种急速转换,偏硬偏厚又需要亮度的声音,有直上云霄的感觉,如果用JAMO则是什么也没有了。但JAMO表现大提琴独奏有独到的地方,舒服得让你流口水,虽然它的失真和音染也够厉害的。

还有JAZZ,还有ROCK,还有乡村,还有NEWAGE……每个人喜欢每个东西,都是那样的不同。

好的HIFI设备应该有一种突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能演绎一种风格。 面面俱到样样都好的设备只存在于枪手的广告文章中。

可怕的是许多设备你说不出它哪里好,哪样行,在国产器材中这点是最明显的了。音响设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不是用指标能说明的,这是器材的二度创作,显然比指标做得高难弄得多。

买音响设备是很个人的事情,问别人其实是问不出究竟来的。能够买到合意的音响设备,需要个人对声音的鉴别能力和对声音艺术的感受能力。相仿的观点是,一个GG如果要选上一个好MM,他必须首先具备鉴赏和感受MM的能力,咨询朋友只是参考不能定夺
离线Whizze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5-06-10
如雷贯耳!!!!!!!!
犹如醍醐灌顶一般!!!!

第一时间,顶一个!

但对如我这般,在还没有机会接触如此多组合,没有机会品尝林林种种的音乐前,如何能明确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呢?也许就只能到处发帖子求教,甚至经常出血换机。
这是一个曲折而痛苦的过程吧!

除了时间、经验和机会以外,还有一个更可怕的“魔掌”——习惯!
如果沉醉在某一种特定音色当中时间太长,或许就习以为常,也失去了寻找自己喜欢声音分割的想法和方向。
正如楼主提到的“三洋声”和“夏普声”,如今或许还有不少人喜欢。排除真正喜欢的,有一大部分人可能仅仅是因为习惯了这种音色而无法接受所谓的平衡吧。

也想起一些前辈索要多听多想多体验,才能学到真本领。
既然要学,那学费自然少不得,否则哪来机会多听多想多体会呢?
这或许又是广大烧友喜欢串联的原因吧!这样就能够听到更多的组合更多的声音,也就慢慢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没有选择的时候,我们苦恼!太多选择的时候,我们茫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曲折有的时候也是一种快乐!因为,世界上没有比体验过的感觉更真实了。
[ 此贴被Whizze在2005-06-11 00:0 ]
小鬼问:"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音乐?那我呢?!" 答:"你在睡觉呢!"
离线音乐盒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5-06-11
每每拜读精华贴,总有大彻大悟之感,今天又一次…
开开心心玩音响,高高兴兴听音乐

 
离线5881a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5-06-11
好文章!一些所谓什么什么”大师“的东西,更的引起警觉。要以坦然和冷静面对。要有自己的判断,要炼就自己的文化定力和艺术品位,不为一些表面的虚掩和浮华所引诱。技术只是艺术圣殿上的一块儿外观精美的砖瓦,而决定权在我们自己。艺术的表现力决非简单的技术堆砌去达到的。
爱乐永恒
离线andy999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5-06-11
精华,当之无愧!
风风雨雨原是甘露,点点滴滴岂放心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